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
分类
作者 余世维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余世维博士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同时是享誉全国的职场竞争力培训专家,他在《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中传递的家庭教育理念借鉴了职场案例,生动活泼、不教条。《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更多地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述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以及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最好、最有成效,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内容推荐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竞争力的力作。

优秀的家庭教育既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更是孩子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决定性因素。余世维认为,职场中很多员工没有前途,根源在于他们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想要孩子学习好、会做人,以后有“彪悍的竞争力”,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磨炼,家庭培养无疑更为关键。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做到最好?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中,余世维给出了答案。余世维融合西方家教大国的优秀家教思想,以及自己成功培育两个优秀女儿的心得,系统讲授了如何培养孩子十个方面的竞争力,既能让父母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他们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目录

前言 家教决定一生的高度

第一章 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来培养

 我的家庭受教生涯

 幼年生活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老师教IQ,父母养EQ

 

第二章 教养:“受人欢迎”的孩子更有优势

 “有教之养”养出贵族之气

 不能熟不拘礼,尊重从家庭开始

 不论得失,不要让孩子失礼

 公德为孩子的言行加分

 纠正孩子的小家子气行为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秩序和伦理是大国家教最显著的标志

 

第三章 自律精神: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小时候没规矩,长大后不成器

 整洁的家养出有秩序的孩子

 培养孩子定时定位的习惯

 教会孩子今日事今日毕

 让孩子自由发挥不等于让他任性随便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培养出有自律精神的公民,社会成本可以明显减少

 

第四章 学习力: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引导孩子读有意义的书

 教会孩子做读书札记

 引导孩子平均地汲取知识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学习更好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安排好孩子一生的读书计划

 

第五章 动手能力:做事的经验为孩子赢得更多机会

 “从做中学”是执行力的最佳培养方式

 养成做家务的传统

 鼓励孩子有想法就去实施

 不轻易帮助孩子,不让他“不劳而获”

 多动手,克服畏难情绪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爱孩子就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

 

第六章 协调能力:平衡健全的个性为孩子的未来加分

 父母刚柔并济,孩子性格不易偏激

 协调好学习和生活,孩子身心才健康

 引导孩子文理并重

 家庭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人际关系

 让孩子管理金钱,做到合理消费支出

 生活应该奢俭有度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审视中国父母的平衡能力

 

第七章 自信独立:在家庭中成长为新的个体

 帮助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父母

 自信培养规划:事前要准备,事中要纠偏,事后要检讨

 能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有独立的资本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从小开始,鼓励孩子讲话

 

第八章 观察力:抓住细节才能发现成功的秘密

 孩子能注意到小区哪里不合规范吗

 细心是成功者的一种根性

 生活的细节在书本之外

 教会孩子心思细腻

 要求孩子对生活做更好的改善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关注细节,生活更加精致美好

 

第九章 合作力:先“合”亲友,后“合”社会

 孩子的团队意识要先从家中养成

 有同理心,才能照顾别人的感受

 先帮助别人,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帮助自己

 教育孩子不要区别对待朋友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从小开始,引导孩子喜欢“人”这种动物

 

第十章 创造力:有创新能力的孩子有未来

 会玩的孩子头脑更灵活

 放手让孩子在家里玩

 鼓励孩子尝试右脑型艺文活动

 不要批评孩子的创意

 答案不要给得太快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家教成功,整个社会都有活力

 

第十一章 决策力:放手让孩子出谋划策

 孩子的决策力从细微处开始培养

 孩子眼界开阔,作决定就会更全面

 适当时让孩子“当家”,培养战略战术思维

 引导孩子目光放长远,以赢得更大成功

 多想五步,培养孩子的预见力

 余博士的教子忠告 家教成功,民族才能富强崛起

试读章节

我出生在上海,一岁的时候跟父母到了台湾。其实我们家在我曾祖父时代,就在上海做生意。如果不是打仗,我想我会在上海长大。大学毕业后,我游学欧美,学成后先后担任过不少大型企业的高管。

我今天取得的成就,要归功于我的父母,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

我的母亲非常大气,她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有魄力,心胸要宽广。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官,他引导我多看书。我从小就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书,书中那些我接触不到的生活和世界开启了我的心智,使我能够在原本有限的生活和世界中去体谅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接受多元化的思想。

习惯指导着一个人的生活,也常常主导着一个人的命运。我的大部分好习惯都来源于父母的教导,我至今深深地记得母亲告诉过我的一件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战败,按照规定,所有日本的战俘和侨民,最多只能带10千克的东西离开中国。我外祖父的邻居都是日本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走,相反几乎要把整个家都留下。日本人把家收拾好,就拿着房子的钥.匙来看我外祖父,并留下了钥匙。

等日本人走后,外祖父带着我母亲去看隔壁日本人留下的房子。他们打开院门一看,发现院子全部扫过了,簸箕与扫把统统立在墙边,屋子的地板也擦过了,拖鞋统统排在一条线上,杯子、碗、调羹洗干净后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床棉被、每一件衣服也全都一件一件地挂得很整齐,甚至连破掉的纱门、纱窗也都换过了——他们是这样收拾好之后才把钥匙交给中国人的。

外祖父牵着我妈妈的手说:“这个民族很可怕啊!这种民族将来要强大!”我的母亲记住了这句话,从我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求我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有一次搬完家后,我对保姆说要把房间打扫干净,保姆却回答:“先生,我们都要走了,还打扫它干吗?”我跟她说:“阿姨啊,一个人要离开一个地方,就要干干净净地离开,新来的人才好开开心心地住进来。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离开,代表我们的教养和习惯,也代表一个人做事的风格。”

可以说,外祖父家中的好传统经由母亲传给了我,再经由我和太太传给了我的两个女儿。岁月可以流逝,优秀的传统却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香火传承的意义!简单的生命特征传续下来不代表永恒,美好和价值才是我们追求传承的意义。

干净整洁只是父母传给我的一个习惯,严谨、同理心、遵守规则、学会自律等都是他们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因为这些习惯,我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欢,使我初出社会就很容易地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和尊重。同样,我的女儿也因为我和太太的培养,得到了同学和朋友的认可,甚至因为讲秩序的好习惯得到了同龄人难以得到的实习机会。

在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交际规则:如果别人对你的印象很好,那么其他的事情他就会顺其自然地接受你了。人类是很奇怪的关系动物,尤其是中国人,如果我肯定你这个人,那么你身上其他的缺点,我都可以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我强调我们的孩子一定要遵循普世价值观去培养,把他们培养成有涵养、有文化的公民。其实,在我们的孩子因为更好的教养和习惯被他人垂青的时候,他就已经拥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核心竞争力了。

除了各种习惯,父母对我身心的爱护使我感念至今。父母对我的教育是独立的,从来不干涉我的想法和事情。父母从来不会管我做了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出国读书这些事情完全由我自己决定,他们只是提供参考意见和各种帮助。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培养我独立的思维和习惯。我成家之后,对我的女儿也采取了同样的养育方式。她们成长得很好,完全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们经常说,做父母太操心了,其实,放眼世界,中国家长操心最多。现在,很多家长都过度呵护孩子,有操不完的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能力差、依赖性强,长大之后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在这本书中,我更多的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讲家长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社会需求什么,家长就培养孩子什么。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家教是不可被替代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我的想法和建议都是针对父母在家教上可以做的改善,父母能力达不到的地方,我也不会提出无理的呼吁和希望。

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冷漠地打败别人,而是希望他们可以带着温情去生活,乐观地争取自己在这个社会和自我人生中有价值的位置。

我以自己和他人的受教经验以及教养子女的心得提醒各位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不要以孩子的未来前途为重点去规划他们的生活,去努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作为一个人,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不要用最后的结果去置换孩子一生幸福的能力!P3-5

序言

鸿海集团的老板郭台铭和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他去日本考察,日本三菱公司的老总说:“郭老板,你们中国人很聪敏,但是想要变成一个科技大国其实非常困难。”郭老板心中当然不悦,马上问道:“何以见得?”那个日本企业家就说:“中国的孩子都是一胎化,一胎化长大的孩子通常不会感恩,也缺少团队精神,而科技是团队努力的表现,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就任何科技的。”郭老板说起这件事时义愤填膺,恨不得“一个耳光打上去”。

我听到这件事后,也是一晚上睡不着觉。日本人的自大和傲慢让我气愤,然而冷静下来,感觉日本人说得有几分道理。我们自己平时也有这个体会,我们买一个微波炉,买一个等离子电视,有日货和中国制造两种,绝大多数人都会买日货,日货已经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人做科技、做品质的确是十分优秀的。

我在日本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日本人的方方面面也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因此,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总是井井有条。而这种严谨的生活表现就是来源于小时候家教的培养,好的家教,让日本孩子有很强的竞争力,也让日本这个国家崛起。

我在世界各地、在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做过管理方面的演讲。每次演讲之前我都要对这个行业进行各种调查研究,进行分析,会与这个行业的老板们进行沟通。在企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我们不太满意的员工和干部。我们不满意他们的工作表现,不满意他们的行为态度。做了半辈子的管理咨询,我发现,员工的竞争力、员工的素质是与家教直接相关的,家教决定他们一生的高度。

台湾有一个公司叫橙果设计,是台湾商界的新秀,他们给大品牌作设计,设计出很多很有创意的作品。它的创始人叫蒋友柏,是蒋介石的曾孙,蒋经国的孙子,系出名门。他经营公司有这样一个原则:不用30岁以下的人。他招聘员工不要30岁以下的,甚至30岁以下的客户都不谈。他说:“30岁以下的人没救了,他们有想法但不表示他们会做事,会做事也不表示会做正确的事情。”后来,记者问他:“蒋先生,您这是不是一种刻板印象?”他说:“绝对不是,我实际操作以后发现就是这样。”

蒋友柏讲得可能有点激烈,或者有点极端。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板、企业的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30岁以下的人是有点不太好用的。我们国内现在90后的人都开始出来工作了,优秀的当然有,但是总体来说,和五六十年代的人比起来,是比较不好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说到底就是他们所受的家教不是非常成功。

这就是我做“家教与竞争力”这个课题的原因。在中国,没有人培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实在是一个悲剧。家长没有教好,老师再怎么挽救都很困难;如果老师也没有教好,那到了单位、到了社会就更困难了。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教育好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家庭,就教育好一个社会。

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一丁点成就,那这成就要归功于我的父母。我父母没有受过不得了的教育,但是作为儿子,我回想起自己至今走过的路,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在我小的时候,他们纠正了我的很多想法,对我人生的行为做了很多规范,这对我后来的事业和生活帮助非常大。

母亲对我的影响最为深远。我的母亲是皇族爱新觉罗的后裔,是个很大气的人,她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有魄力,心胸要宽广。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官,和很多父亲一样,他虽然很少管我,却引导我多看书。我从小就看了许多的书,各种各样的书,所以我喜欢接受多元化的思想。他们让我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使我打了很好的基础,尽管小时候受过一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苦是值得的,也是应当的。

我父母这样教育我,我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上自然也不敢马虎。我太太是一位极有学识和通情达理的人,我们的家教理念相当契合。我想,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的家教理念不合,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爸爸这边管教,妈妈那边纵容,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两个女儿相当争气,生活上乖巧懂事,学业上也小有成就,让我和太太很欣慰。大女儿结婚后,还经常对我和太太说:“等我有了小孩,还要请爸妈来教导。”女儿认可我们的教导,我们当然高兴。

我的教育是在美国和英国完成的,我的工作是在日本和德国开始的。世界上有名的国家,我大概都到过。在这些国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国家教的重要性。因为我有优秀的父母,也成家了,成了别人的先生,成了孩子的父亲,也是公司的老板,这30年来围绕地球20圈,所以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的真实感悟,是我自己亲眼所见的,或者我亲身经历的,或者是我在生活中所体会的。所以,形成《孩子的竞争力,父母教最好》这本书,希望能给中国的父母们一些建议。

当然,这本书里的意见和方法一只能算是我个人的浅见,并不能算是极为全面权威,所以,还请读者们谅解和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