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改善TSP的实施和提高项目的过程控制能力入手,给出三种仿真建模方法,并对三种方法进行评价,给出各自的适用性;将演化计算引人软件过程模型重用过程,对三种仿真建模方法的设计原理、实现算法、结果分析、软件过程模型重用方法及实现算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实现了软件过程仿真平台,分别对软件过程定义、软件过程执行以及软件过程评估进行模拟仿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软件过程的建模仿真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陈迎欣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改善TSP的实施和提高项目的过程控制能力入手,给出三种仿真建模方法,并对三种方法进行评价,给出各自的适用性;将演化计算引人软件过程模型重用过程,对三种仿真建模方法的设计原理、实现算法、结果分析、软件过程模型重用方法及实现算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实现了软件过程仿真平台,分别对软件过程定义、软件过程执行以及软件过程评估进行模拟仿真。 内容推荐 为了确保软件质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软件组织需要规范软件开发过程、实施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过程管理可以为快速开发高质量软件、有效地维护软件运行等各类活动提供指导性框架、实施方法和最佳实践。 本书从软件过程的应用实践出发,分析了软件过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综述了软件过程改进以及软件过程建模仿真的研究动态;介绍了软件过程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软件过程技术的总体框架,阐述了小组软件过程TSP的产生和发展、TSP的结构与流程,分析了TSP与CMM/PSP的关系;从目的、内容等方面介绍了软件过程建模仿真,并分析比较了典型的仿真建模方法;采用改进的基于多范例推理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对范例表示、多范例派生、范例索引和检索、范例修改和储存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离散事件建模和连续建模思想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将TSP抽象成内层和外层两个层次,并且对内层模型和外层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对模型的形式化表示与仿真实现算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集合和关系代数演绎活动的执行及其对该过程的影响,将TSP抽象成多层排队的数学问题,对TSP静态特性仿真与判别以及TSP动态特性仿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软件过程建模方法的评价体系框架,采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三种TSP仿真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过程—模式—元模型”递阶重用方法,利用演化计算自动生成基于元模型的软件过程,通过不同层次的过程模型重用实现过程开发的规范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设计实现了软件过程仿真平台,实现软件过程定义、软件过程执行以及软件过程评估功能,对软件过程高效实施起到重要的辅助决策的作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企业中各类管理人员和软件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软件过程及其仿真建模基础理论 2.1 软件过程技术 2.2 小组软件过程TSP 2.3 仿真建模方法和技术 2.4 软件过程建模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范例推理的仿真建模方法 3.1 基于范例推理概述 3.2 基于范例推理的软件过程仿真建模原理 3.3 软件过程的问题描述与计算模型 3.4 软件过程的基于约束满足的多范例推理 3.5 基于多范例推理的仿真建模方法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层次的混合仿真建模方法 4.1 混合系统建模 4.2 基于层次的软件过程混合建模原理 4.3 外层模型 4.4 内层模型 4.5 基于层次的混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4.6 仿真模型的实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层排队建模和相关矩阵一致性判断的仿真方法 5.1 基本原理 5.2 软件过程的静态特性 5.3 软件过程的动态特性 5.4 软件过程静态特性的仿真与判别 5.5 软件过程动态特性的仿真与分析 5.6 仿真实验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仿真建模方法的评价体系框架与模型重用 6.1 引言 6.2 软件过程仿真模型的应用说明 6.3 软件过程仿真建模方法的评价体系框架 6.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本书中的应用 6.5 三种仿真建模方法的比较分析 6.6 软件过程的递阶重用 6.7 软件过程递阶重用的设计和实现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软件过程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7.1 软件过程仿真平台的整体概述 7.2 软件过程定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7.3 软件过程执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7.4 软件过程评估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