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故事何等熟悉!这社会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吗?婚姻的忠诚与背叛,雇员和老板间的忠诚与背叛,生意伙伴间的忠诚与背叛,朋友间的忠诚与背叛,公民和国家间的忠诚与背叛,组织和成员间的忠诚与背叛……这些事情不是从古到今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吗?背叛难道仅仅是因为有了替代的出现?难道真的没有替代,才会忠诚?回到家,我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不断地反问、求证,得出了命题B:“没有替代,忠诚有何用处;有了替代,忠诚方显价值。”
(三)求证:命题的解
忠诚是一个内涵很复杂的概念,来自词典的定义是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上级、对朋友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然而从本质上讲,忠诚是一种长期或深度的承诺,如婚姻中其承诺的内容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双方承诺既做到行为忠诚又做到态度忠诚(行为忠诚就是前文说到的“尽力”,即丈夫(妻子)只做他(她)该做的事情,如果他(她)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行为出轨”;态度忠诚就是“尽心”,即在心理上也不背叛对方,不暗恋第三者,如果态度不忠诚,我们称之为“心理出轨”。又如,在市场营销中,Dick&Basu(1994)将忠诚定义为对重复购买的一种长期承诺,并将其分为顾客长期大量重复地购买某一品牌产品的行为忠诚和顾客对该品牌已产生了情感上的接纳、信任和依赖的态度忠诚两个维度。但不管怎样定义,其内涵应是一种深度的承诺和心理契约关系,正是这种深度的心理契约关系,使双方的合作得以成本较低地长期维系,并使忠诚具有了很高的价值。
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契约关系。在契约关系建构的社会里,忠诚、信用是最重要的链接纽带,任何欺骗和背叛都可能破坏这种链接。当事的任何一方违背了彼此忠诚的承诺,双方间的契约自然就被撕毁了。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商家与顾客之间就是在这种契约的约束下彼此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正是这种权利和义务,将现代社会的人与人连接起来,使各方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将他们间的合作关系持续地维持下去。但这种契约关系并不是牢不可破的,由这种契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会随着局限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一旦外部的局限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突破了某个临界点,这种契约关系就会瓦解,即忠诚的不再忠诚,死党的不再做死党。而在影响忠诚的众多的局限中,替代的多少和替代的程度就成了培育忠诚和考验忠诚的最大的决定因素。于是,替代与忠诚的关系也就常常成了我们思考的命题所在。
没有替代,才会忠诚?是的,这是命题颇具理论价值的一面,而且该命题被人类行为不断地验证着、实践着。没有替代,人们就没有了诱惑、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和权衡比较的机会,因而只能选择忠诚或不得不假装忠诚。井底之蛙只能忠诚于它头顶的那片天空,因为没有替代;多数子女都忠诚于其父母,因为生育他(她)的父母没有替代;失魂落魄、郁郁不得志的男人只能忠于他的糟糠之妻,因为几乎没有别的看得上他的女人可供其再选择;暴力恐怖独裁统治下的臣民只能向独裁者表示他们的忠诚,因为没有替代,他们不得不忠诚;“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经营下的消费者只能忠于该垄断商,因为没有可供他们选择的替代产品或服务……所以,当个体面临的选择自由被极大地压缩时,当没有可供他们选择的替代出现时,当他们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替代物时,他们只能选择忠诚。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没有替代就意味着垄断,而垄断意味着高额垄断利润,故人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地阻止替代的出现,为自己建立某些方面的垄断势力。在社团市场中,某地的流氓团伙为独占保护费的收取,是不会允许其辖区内出现第二个与之竞争的团伙,以防止提供可替代的保护;在政治市场中,独裁者会千方百计地阻止其臣民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信息,并大肆宣传自己的统治是最好的统治,本国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公平、最正义、最有效率、生存力最高的制度,以防止出现可替代的政权;在婚姻市场中,妻子或丈夫为防止替代的出现,会做出很多预防措施,如签订婚姻契约(拿结婚证)、加大感情投资甚至不惜搞一些侦探手段(如跟踪、询问、查通讯记录甚至QQ聊天记录等);在经济市场中,企业会千方百计地寻租以获取政府授予的垄断经营权,或百计千方地制造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以获取垄断利润……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