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廿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太平天国》是一部广泛而详细地探讨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的十三年中,发生的事情和各个人物动态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叙述了太平天国从崛起到灭亡的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平天国/单田芳评书话本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单田芳//单瑞林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单田芳,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廿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太平天国》是一部广泛而详细地探讨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的十三年中,发生的事情和各个人物动态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叙述了太平天国从崛起到灭亡的过程。 内容推荐 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囯”,“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以虚构的人物连理文为引线,真实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到亡的全过程,艺术地再现了其中许多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作者笔法冷峻,立场客观,意向明确,启人深思。 《太平天国》由单田芳等编著。 目录 第一回 谋生活苦命人举碾求银 遭官司萧朝贵柳暗花明 第二回 萧朝贵结拜社学 何玉成血洒刘府 第三回 梁神甫救人为传教 三兄弟投友遇贼寇 第四回 斗土匪群英恶战 得后援秀全解围 第五回 科场比试恼失意 创立教派焚四书 第六回 广纳贤才兄弟分兵 大闹相州教徒革命 第七回 赶恶寇杨秀清发威 请贤才洪秀全遭祸 第八回 救教主杨秀清定计 守秘密李开芳杀妻 第九回 劫监牢李开芳用智 陷重围林风祥奋勇 第十回 迎教主众将舍命 入金田会众发展 第十一回 打县官洪秀全练兵 遭重围白秉文败逃 第十二回 迎贤才太平军金田起义 剿义军清政府两路调兵 第十三回 乌兰泰进兵东乡 石达开大破清军 第十四回 向荣避实击虚 天父下凡稳军 第十五回 杨秀清出奇制胜 天地会助阵革命 第十六回 太平军再破向荣 石达开奇袭永安 第十七回 太平军永安建制 咸丰帝震怒调兵 第十八回 塞尚阿永安围城 朱锡能叛变投敌 第十九回 张嘉祥醉闯女营 天德王姑息养奸 第二十回 论定都天父再下凡 捉内鬼大军猛突围 第二十一回 张嘉祥倒反天国 太平军进攻桂林 第二十二回 攻桂林大军受挫 过湘江南王重伤 第二十三回 托后事云山殡天 攻长沙西王阵亡 第三十四回 太平军走马取宜阳 石达开访贤得大宝 第二十五回 太平军攻取武汉 洪天王宣讲劝民 第二十六回 探军情主仆人金陵 遇红鸾卧底动感情 第二十七回 携情报侯谦芳回 归 守金陵陆建瀛技穷 第二十八回 攻取金陵翼王奏功 定都天京领袖腐化 第二十九回 爱人失踪谦芳惊心 和战不一朝会舌辩 第三十回 北伐西征东王敷衍 连战连捷咸丰心惊 第三十一回 战保定僧王败阵 围张登清军自拼 第三十二回 李开芳技穷撤兵 北伐军全军覆没 第三十三回 咸丰帝起用汉臣 曾国藩升官拜将 第三十四回 曾国藩卖家建军 太平军兵败岳州 第三十五回 东王寿诞天京庆贺 谦芳一言两王争美 第三十六回 养尊处优洪天王暴虐 大兴土木蒙德恩头疼 第三十七回 无名火天王惩女官 东王计天父打次子 第三十八回 杨秀清怒泄私愤 石达开勇闯刑场 第三十九回 朝会论理翼王胜 天王寿诞恶人出 第四十回 杨秀清镇压反叛 张继庚趁乱脱逃 第四十一回 水军暴乱杨秀清出面 穷凶极恶张继庚乱供 第四十二回 蒙德恩自作聪明造冤狱 杨秀清刚愎自用拒平反 第四十三回 疼亲人翼王发火 抹稀泥北王出面 第四十四回 破大营清军丧胆 庆功宴大祸临头 第四十五回 庆大功乐极生悲 施阴谋三王外派 第四十六回 韦昌辉暗中安排 杨秀清显露野心 第四十七回 胡以晃设计传情报 西王妃机智捉内奸 第四十八回 苦肉计洪仁发传诏旨 回 天京韦昌辉布兵将 第四十九回 杨秀清自取灭亡 韦昌辉杀人如麻 第五十回 石达开怒斥北王 韦昌辉突袭翼府 第五十一回 石达开虎口脱险 韦昌辉举兵谋叛 第五十二回 胡以晃慷慨就义 韦昌辉兵败被杀 第五十三回 回 京辅政石达开辞官 虎口夺食左宗棠定计 第五十四回 感自危韦俊投降 排外姓洪氏弄权 第五十五回 石达开夜审刺客 洪秀全大封国宗 第五十六回 义王负气远征 大将受挫南昌 第五十七回 杨辅清率部回 归 赖汉英两度请援 第五十八回 众叛亲离人马散 义王受困安顺场 第五十九回 石达开全军覆没 洪秀全破格用人 第六十回 太平军再破南北营 咸丰帝提拔曾国藩 第六十一回 李秀成进兵上海 侵略者联合清军 第六十二回 打武汉功亏一篑 失安庆天王恼怒 第六十三回 请救兵英王殉难 创华尔天王逝世 第六十四回 清军大胜天国灭亡 天京失陷忠王被俘 第六十五回 众王相聚回光返照 湖州失陷余部覆灭 天国功过是非多(代后记) 试读章节 谋生活苦命人举碾求银 逭官司萧朝贵柳暗花明 鸦片战争,清政府一败涂地.让英国给打得稀里哗啦。最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一公布,老百姓群起而攻之。尤其在广州,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阻止英军进城。 英国的统帅璞鼎查一看,这帮人我们可惹不起!不过我们惹不起,有人惹得起,我们找他去! 璞鼎查说的人是谁呢?那就是广州的知府刘浔。璞鼎查找到刘浔,把他臭骂一顿。刘浔别看是知府,百姓的父母官,他平常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可碰上这些洋大入,那就只能当儿子了。 刘浔被璞鼎查大骂一顿,情绪低落。但是他这个人狡猾至极,他知道,这帮百姓闹事,肯定是有组织的,所谓擒贼先擒王,这个“王”是谁呢?刘浔又思索一阵:现在升平社学闹得那么厉害,就先拿他们开刀吧。 这升平社学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社学就是乡村农民集资聘师、教学读书的地方,在元明两代就有。到了清朝中叶,社学就成为乡下地主、士绅兴办团练、防御盗贼的组织了。而在抵抗英军的过程中,广州的升平社学是在民众中表现很突出的一个组织。所谓“枪打出头鸟”,刘浔的眼睛自然也就盯上了这个升平社学。 刘浔又想了想:要对升平社学开刀,那就要除掉它的两个头目钱江、何玉成,怎么才能除掉他们俩呢?公开捕捉肯定不行,暗中下毒手也没有把握。把他急得五官都缩到一块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住地唉声叹气。最宠爱的六姨太来劝他,他一反常态地把六姨太臭骂一顿,赶出房去,剩下他一个人在屋里冥思苦想。他想啊,想啊,突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对啊!我何不这般如此…… 次日,刘浔用过早点,派人把三班都头萧朝贵唤来。只见此人身高六尺,膀大腰粗,紫红脸膛,浓眉圆眼,鼻直口方,给人的印象是憨厚朴实,而又身强力壮。刘浔想:让他担当重任,看来绝无差错! 萧朝贵被刘浔看愣了,站在地上,两眼发直。 “萧朝贵!” 刘浔叫了他的名字,他才明白过来,忙给刘浔施礼。刘浔眉开眼笑地说:“罢了,一旁坐下。” 萧朝贵拱手说:“大人虎驾在此,小人怎敢就坐?” 刘浔听了一笑:“朝贵啊,你客气什么?现在是私人谈话,就不用拘于礼法了。” 萧朝贵这才坐下。刘浔笑眯眯地看着他说:“朝贵呀,你不是外人,我有些话是不背着你的。你看钱江、何玉成这两个人怎么样?” 萧朝贵昕了一愣,不明白刘浔问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心想:莫非刘浔知道我和钱江、何玉成的关系了? 原来,萧朝贵与钱江、何玉成不是一般的关系。说起来,其中还有一段隐情呢。 萧朝贵,原籍广西武宣人,后迁广西桂平县,从小随父种山烧炭。十五岁时,他对武术发生了兴趣,曾经拜了个师父,农闲时在家使枪弄棒,学得了一身好本领。他父亲有时外出经商,他也常跟着去。前几年路过广东花县官禄烯村,结识了两个朋友,一个叫洪秀全,一个叫冯云山。三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经常往来。每逢年节,萧朝贵都到花县做客。后来,他与洪秀全、冯云山结成了把兄弟。洪秀全居长,冯云山居次,萧朝贵排行老三。 又过了两年.萧朝贵的父亲病故了,只剩下母子二人度日。遇上年景不好,生活很难维持。萧朝贵把母亲送到姑母家中,他自己便拾掇一下东西,到广州谋生,打算先维持一步,度过这个荒年。他原以为广州是个繁华地方,人口众多,店铺、作坊林立,凭自己这个二十多岁的壮汉子,又有一把力气,不愁找碗饭吃。哪知到了广州,觅不见生活之路,就困在西关的小店里了。日久天长,欠下不少店钱。店主三天两头和萧朝贵索要店钱,并对他说:“我们这个小店,可养不起闲人。再不给钱,咱们就到衙门辩理去。”逼得萧朝贵一个劲儿地说好话,并答应店主,在两天内一定把债还清。 第二天,萧朝贵饿着肚子来到广州西关,打算再碰碰运气。他往地上一蹲,等候有人雇用。结果蹲了多半天,也没有人雇他。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萧朝贵肚子咕噜噜直叫,便忍着饥饿,无精打采地往回走。他边走边想:凭自已堂堂六尺的男子汉,连口饭都挣不出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无怪有人说“钱难挣,屎难吃”呀!父亲在日,顶门立户,自己不当家,没觉出什么困难来。现在才知道吃饭难哪!见了店主,我该怎么回答呢?唉!萧朝贵耷拉着脑袋,一边走着,一边胡思乱想。 萧朝贵正往前走,猛听得一阵喝彩声:“练得好,再来一个!” 接着,又是一阵掌声。他抬头一看,才知把道走错了。这儿不是西关,而是西北城角。在护城河边上,围着好几百人,那阵喝彩声和鼓掌声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萧朝贵紧走几步,站在人群后边往里观看:只见人群当中,有两个青年,一个手持花枪,一个拿着单刀,正在对打。萧朝贵特别喜爱武术,若不因为家境困难,说什么也不能中断,此刻他看见练武的,就把满腹惆怅忘掉了。 他发现这两个年轻人武艺很平常,都是套子活,花架子,这种武艺中看不中用。等两个青年练完了,退到一旁,围观的人又是一阵热烈掌声。 这时,就听有个人哑着嗓子喊道:“我来练一练。” 萧朝贵觉得,这一嗓子非常刺耳,便踮起脚跟儿,探着脖子往里观看:只见场子中间放着一条长板凳,凳子上还坐着四五个青年人,个个都光着膀子,下身穿着蹲裆滚裤,腰束板带,一看就知道是耍把式卖艺的。 这时候,这个哑嗓子人已从板凳后边转身出来。只见此人四十岁左右。个头矮小.肩膀横宽,四棱子脑袋,秃脑门子,脖子上盘条辫子,脸色黑里透红,抹子眉下一对蛤蟆眼,往外鼓鼓着,露出两道凶光,满脸连鬓胡子。他上身只罩一件白麻布坎肩,纽袢儿不系,露着肚皮,赤着两只胳膊,腰束牛皮板带,下身穿青缎子大衩蹲裆滚裤,足蹬一双千层底儿、实纳帮的鱼鳞洒鞋,两只手上戴着护腕。他撇着嘴儿,晃着脑袋,站在场子中间,双手一拱,扯着沙哑的嗓子说:“诸位,今天算来着了,方才由我的两个小徒弟练了几下,不值得您为他们叫好。初学乍练嘛,没有什么真功夫。在下今天很高兴,想在诸位面前献丑。值好的话,您就叫叫好;不值好呢,您也别走,给我们师徒站脚助助威,我就感谢不尽啦!” 这家伙说了一阵,便从一个徒弟手中接过一对链子锤。这对链子锤,锤头有碗口那么大,链子长约一丈。他把锤链子往脖子上一搭,对四外说:“请诸位往后闪闪,可别把您伤了!”说罢,就把双锤抡了几圈。围观的人不住地往后躲闪,引起一阵骚乱.霎时间,场子大了不少。 萧朝贵趁势挤进人群里,只见这个哑嗓子,两手舞动双锤,走行门,迈阔步,练起来了。只练得锤头挂风,呼呼直响。萧朝贵明白,他练的是一套“流星赶月”,看起来还有些真功夫,比他徒弟可强多了,不由暗中喝彩。哑嗓子练完,把锤收住,四外又是一片掌声,还有不少人往里扔钱。萧朝贵很不自然地往怀里摸了摸,连一文钱也没有,无可奈何地又把手放下了。P1-3 后记 说起太平天国,恐怕不少人都知道,想当初,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率领所部太平军横扫长江南北,打得腐败的清政府闻风丧胆,替底层人民出了一口恶气.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且这次革命的影响十分远大,曾经影响过著名的革命先辈孙中山,也为后来共产党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至今为止,在很多的民间传说中,对太平天国仍然抱有很好的印象。比如有关杭州西湖的民间故事中,就有《馒头战》、《棋盘阵》、《精忠柏》等故事,这些实际上就是有关太平军东征的传说。一说起太平天国北伐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失败,仍然有很多人为之扼腕惋惜。 可是细想想,为什么太平天国会失败?在历史书上也给出过解释:太平天国的内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事实,没错,可是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出现内讧呢?这历史书上并没有给出解释。 在整理这部《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恩师的这一部评书在人性的层面上,充分地揭示了太平天国兴衰的原因。太平天国之所以兴,之所以衰,在恩师的这一部评书中显露无遗,而且故事布置合理,丝丝入扣,既符合事实,观点也十分朴实,对太平天国感兴趣的人通读此书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太平天国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此部评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人物的塑造。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无非就是人物、事件、意义等因素组成的机械化表达,实际上与数学公式无异。评书和历史教科书不同,评书是一门人说的,也是说人的艺术。评书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会很丰满,所以听众在听评书的时候,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恩师从艺五十余载,深谙评书的奥妙,而这些奥妙,在《太平天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书成功塑造了很多形象,比如主角中的主角洪秀全,他在天国刚刚创建的时候。广纳贤才,敢于用人,立志振兴他的太平天国。可到了后来,他就志得意满,贪图享受,越来越腐化,越来越暴虐。 这点在恩师的评书中体现得很明显,比如洪秀全一进南京,这可以说是洪秀全本人的分水岭: 洪秀全打进城之后,就这一家人,这一住进去之后,他别扭,别扭透了简直!那么大的宅院,空旷寂寞,就是他转来转去的。除了他和他儿子是男的。剩下的全是女的,这玩意儿他别扭!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觉得单调的不得了!在此之前,跟天国的将领每一天都在一起,谈论攻城占地的事,研究战斗部署,有说有笑的。这回可好,孤家寡人,谁也见不着了!按照制度规定。他至高无上,不能轻易地见人,唉,慢慢地他习惯了,慢慢觉得:我跟一般人不一样!我是神哪!我就得占这么多房子! 原来觉得,房子又高又空,现在觉得房子矮,不行!这房子得往高起,要不装不下我!房间还太少,觉得拥挤,再多盖点儿房子才好呢!另外,吃的那好东西也开始习惯了。原来速着什么吃什么,吃得倍儿香!进城之后,吃什么也不香,现在行了,吃一看二眼现三,大长条案,几百样菜,都不知道什么味儿!看一眼就行。就他这一个人,得上千人服侍着! 从恩师的这一段评书中,足以看出来洪秀全的暴发户心理,这也就是太平天国的死穴之一。 但洪秀全作为一个领袖,有其过人的气质,那就是敢于提拔下级,敢于承认错误。比如,气走石达开之后,他也勇于自责,敢于提拔下级,并且两请石达开,等等。 恩师所塑造的这个洪秀全,可以说是一个有缺陷的领袖。但却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且在当今社会中,这种人为数也不少。 除了洪秀全之外,杨秀清也是一个塑造很成功的人物。他的性格,完全可以从他自己导演的几次“天父下凡”的把戏中看出来。他借父下凡,从稳定军心,到为自己树立权威,功高震主,再到后来,他干脆威胁到了天王的位置,最终自取灭亡。可以说,杨秀清是个失败的“二把手”,也是很多失败“二把手”中的典形。有心的人,可以从这里学到一些经验教训。 杨秀清还有很多经典的心理变化,比如天国的张继庚一案,牵扯众多,昏官蒙德恩大造冤狱,其中原清朝的官员胡元烩也被诬陷为“反骨妖人”,即将处死。此时杨秀清的内心反映堪称经典: 杨秀清在天台上坐着,这l心就一动,唉,在这刹那之间,杨秀清头脑冷静下来了,莫非此人真的冤枉?怎么可能呢?他是清朝的四品知府,目标那么大,就敢公然跑我这儿当坐探来?不可能!清朝人不傻呀!他派个坐探.应当是谁也不认识的,非常隐蔽的。他目标这么大,怎么能派他呢?而且我听说,这胡元烩自从到了天朝之后,克勤克俭,向来没犯过错误。听说这人很用功的!对于天王,对我非常敬重,官声也甚好,能吗?啊!我明白了,肯定案子有出入!有出入!全怪我!未叫蒙德恩详细调查呀!这…… 他刚想说话:“慢着!” 就在他一句话,他要说先别执行,押回去调查调查,完了。手举半天,他又放下了,杨秀清想:那何苦的?多余啊!我是至高无上的,如果这个事情说有出入,有冤情,死那些人怎么办?死那些人答应不?要都找我采算账!我这不没事找事吗?再者一说,真要因为这个事情传扬出去,对我的威信、声誉,都大大不利呀!我不能有一点儿错误,我说话是一万个正确!再者一说了,一个胡元烩算个什么呢?死就死了呗!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深深地感觉到,这不仅仅是杨秀清的思维,而且是很多不负责任的官员的普遍思维。 除了洪秀全、杨秀清之外,这部书中经典的角色太多了!平时拍马屁,到了自己掌权,为所欲为的韦昌辉;能耐甚高,但却失败在犟脾气上的石达开;值得尊敬的对手曾国藩等。您如果细看,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这些人的影子。 此部书除了人物塑造上成功之外,在历史观上,这部书即使不能被称之为“不朽”,也绝对可以说是一部禁得起推敲的作品。据恩师讲,他在创作此部评书时,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甚至通过朋友的关系,从图书馆将不外借的资料借回家,日夜翻阅,最终才完成此部评书,所以这部评书在充分塑造人物的同时,也充分地尊重历史,对太平天国的功过是非分析得非常到位。 人们常说的是太平天国北伐、西征、东征,如何把清政府打得落花流水,如何痛打外国侵略者的“常胜军”,如何打死华尔等,但却忽略了太平天国自己内讧的情况。恩师充分尊重历史,将太平天国内讧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实地讲了出来,其中还带有对人性的分析。比如太平天国内部最大的一场屠杀,也就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之后展开的屠杀,恩师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北王韦昌辉一声令下,凡是沾东字边的,六部尚书,科道九卿,男女官员,三亲六故全给杀了!大屠杀进行了三天,这人要杀人多了,就疯了!就变成了野兽!人这玩意儿它吓人,有法律约束,有道德观念约束,你看都像个人似的.一个个的,要没有这两种约束,法律不灵了,道德不存在了.人就是野兽!就是兽性发作了!为什么?您看书上常说,说这个人兽性发作,人本身就是兽,就是兽!他这个面目出现了,又复古,又还原了,现在韦昌辉手下这些人,就变成了兽!烧杀奸掠,借着这机会,撒开把,想怎么干怎么干!东府的人,你说好几万人,就挨着个杀,得杀多长时间?血洗天京!天似亮似不亮,到处都是死人.到处是火光,老百姓、百工衙,惨死在屠刀下的太多了!无缘无故就做了刀头鬼。女人被轮奸,简直变成了黑暗的世界! 恩师在很多的历史谜题上,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之所以说这部《太平天国》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作品,也是源于此。比如韦昌辉以赐饭为名,屠杀东府的余部,恩师对它的分析是这样的: 有关天王府赐饭,杀死这么多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就是刚才我说的那样,是北燕二王假传圣旨,把这些人骗进天王府,以赐饭为名,把他们都杀了。还有一种说法,说这个事是北王韦昌辉逼着天王洪秀全.让洪秀全答应这么干的,要不这诏旨从哪来的?洪秀全本不愿意,但是惧怕北燕二王,为了保住自己的命,他也参与了此事。要说洪秀全没有责任,那叫骗人!这也是一种说法。 综合来看,恩师的此部《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加以充分创作的,可谓一部经典。 单田芳弟子 肖璞韬 2011年10月于京城无涯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