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王甫银团队”根据多年辅导经验,面向考生实际需求,并在充分分析当前市面上各类辅导书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公务员考试特点精心编写的。力求满足考生“三个阶段复习”需要,在对中央、国家机关2000—2010年11年的试题以及很多地方考题解析的基础上,先进行类型化,然后总结出实战性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编写而成。
本书全面涵盖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方概括题、对策建议题以及论述题的类型。其中归纳概括题就包括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问题、概括种种影响、概括主要原因、情况综述、摘要、概括目的和意义等10多种类型。全书提供了多套各种类型训练试题,明确答题要求、答题思路并进行了详细解析。
第一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选词填空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3年中央B类试题及解析
(二)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四)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五)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六)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七)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二节 语句表达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7年浙江省试题及解析
(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第三节 片段阅读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六)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八)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四节 文章阅读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二)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三)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四)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五)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试题及解析
第二章 数量关系
第一节 数字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六)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八)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二节 数学运算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三)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三章 判断推理
第一节 图形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三)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二节 定义判断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二)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三)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五)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六)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七)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八)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三节 类比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 、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二)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四)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五)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六)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七)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四节 逻辑判断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三)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五节 事件排序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二)2005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试题及解析
(三)2006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试题及解析
(四)2006年北京市面向社会招考试题及解析
(五)2007年北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考试题及解析
(六)2007年北京市面向社会招考试题及解析
第六节 机械推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7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二)2007年湖南省试题及解析
(三)2008年上海市试题及解析
第四章 资料分析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三)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
第五章 常识
一、试题特点及题量分析
二、出题方式
三、解题技巧及备考策略
四、历年试题训练与解析
(一)200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二)2001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三)2002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四)2003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五)2004年中央试题(AB类)及解析
(六)2005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七)2006年中央试题(一二类)及解析
(八)2007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九)2008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2009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一)2010年中央试题及解析
(十二)2010年福建省春季试题及解析
(十三)2010年江西省试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