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刺绣(博物指间苏州)/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
分类
作者 林锡旦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了解或不了解的苏绣的历史、传承、代表作等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林锡旦编写的《博物指间苏州刺绣》详细地介绍了你所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关于刺绣的方方面面,精心选择,甚至费尽千辛万苦寻找来的精美刺绣作品图片,又为本书加色不少,光是看着这一幅幅作品,就足已让人赏心悦目了呀!

喜欢传统刺绣的手工达人不可错过,喜欢传统文化的女孩不可错过。

内容推荐

林锡旦编写的《博物指间苏州刺绣》是一本介绍苏绣的大众普及读物。图文结合,以点带面,为大众读者生动地介绍苏绣的概况。在一方锦帛上绣出五岳、江海、城邑、行阵、人物、花鸟、动物、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图案,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精细雅洁的生活习性。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憧憬,也折射出苏州人的一种精神:认真、执着、精细、灵巧。

目录

壹针史│描龙绣凤中的文明进程

萌芽:从水乡龙图腾到女红绣衣饰

流行:吴服与和服

流传:虎丘塔的凤求凰经袱

贰绣品│精细雅洁,称苏州绣

苏绣的形成

这才是苏绣

刺绣,古典的雅好

苏绣和露香园顾绣

叁绣市│全盛时期的苏绣产业

吴阊绣市,满城绣娘

刺绣业,不仅仅是绣娘和绣庄的事儿

绣庄,一种苏州风景

织造局推动的“高端”刺绣

肆绣俗│绣在骨子里的传统和性格

诗歌吟唱的绣俗

故事里的绣俗

绣服装扮的苏州性情

伍绣谱│针线在尺幅间呼吸

绣稿:绣工未动,画工先行

备绣:绣工的尺幅空间

绣引:刺绣那些工序

针法:苏绣常用针法

绣要:心思和手指一样缜密

陆绣娘│她们是传奇

沈寿和仿真绣

杨守玉和乱针绣

任嘒閒和虚实乱针绣

柒名品│绣花针讲的神话

发绣,用指尖表达虔诚

双面绣折影的奇妙世界

小猫和金鱼,苏绣经典题材

摄影作品绣,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捌华章│千丝万缕绣新篇

刺绣研究所:精品苏绣的生命力

镇湖:刺绣在民间

新苏绣,新挑战

后记

试读章节

南北朝时由于佛教开始在中国盛行起来,有关佛事的绣品相应问世。虔诚的信女一线一针地绣起了佛像、经袱、幡帐。1956年在敦煌莫高窟125—126窟前崖壁裂缝中发现了北魏广阳王元嘉献于太和十一年(487)的刺绣佛像残片,现藏敦煌文物研究所。这是当时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画幅正中绣一坐佛,其右侧为一菩萨,下方正中是发愿文,其左右绣供养人,身旁各绣名款。刺绣上的横幅花边,绣出圆圈纹和龟背纹互相套叠的图案,除花边外均满地施绣,色彩调和,富丽大方,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装饰绘画性的满地绣,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佛像绣。

在宋代,刺绣工艺已有长足进步。随着刺绣范围、题材的扩大,针法发展很快,实用绣技法也普遍提高,达到无施不巧的境界,针法创出滚针、施针、反戗、打籽、戳纱等,绣法有丁线绣、网绣、纳纱绣、刻鳞、锁边等。针对不同刺绣对象运用不同针法、绣法,在宋绣中已较成熟。宋人的刺绣,针线细密,用绒只_二丝,用针如细发。朱启钤《丝绣笔记》中说:“宋绣所用针为朱汤所制,大三分以制衣,小三分以作绣。”根据不同用途而施不同规格的针,针愈细小愈能绣得细密。当时的苏州刺绣以花鸟绣为主。绣娘们已能细腻地分擘丝绒,逐层施绣,表现花鸟的色彩层次和叶瓣的正反质感。这时的苏州“风物雄丽为东南冠”,已逐渐赢得“天堂”之美称,名播四方。苏州的歌舞升平,给刺绣带来了良机。五代的罗隐在刺绣诗中写道:“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这个苏州诗人描绘的正是闺阁绣的情景。这时的苏州刺绣也受工笔院画的影响,在刺绣上表现为精细,在色彩上力求精妙有光彩,刺绣用线也劈绒取丝,针法已有套针、齐针、戗针等,使绣面细密匀整,色彩调和。

目前能见到的苏州早期刺绣实物,就是五代北宋时期的刺绣品。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即虎丘塔)、盘门瑞光塔中,都有当年的刺绣经袱。

云岩寺塔中的绣花经帙是用来包裹经卷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幅绣花经帙颜色已泛成灰暗,中间有用毛笔写的“弟子徐仁梅口口”等字,但内中残存一“拾”字,又是绣上去的。另有破残经帙四块,都绣有花卉,虽然针法不甚细致,却古朴大方。

刺绣经袱以罗为底料。罗,是丝织材料中“轻软而有疏孔者”,一般的织家因为计较斤两,大都不会用这种织物作为绣地。而捐舍者在罗地上精心刺绣,足见其虔诚。可见绣这舍经卷和舍裹经绣袱之人,应是本地区的善男信女,塔内出土的绣袱是苏州本地刺绣品。

四块绣袱值得细细观赏:

黄绢地绣凤穿牡丹纹经帙,纹样以卷草环成菱形,内有两只凤凰相对而飞,民间称之为“凤求凰”。黄绢四角绣有四面对称的缠枝牡丹。针法有散套针、戗针、齐针、辫子股等。凤凰用红、蓝、绿、白等色,富有民间气息。这是弥足珍贵的“凤穿牡丹”绣品,是现今保存最早的苏绣标本。绣帙左边残存墨书“山丘寺宝塔上”六字。

紫绛地绣宝相睡莲经帙,中心部分绣一大朵正面莲花,四周枝叶对称缠绕。针法上,花瓣用散套针,针脚匀齐。莲叶用集套针,丝理向叶心汇集。叶边扣线以做双勾。花枝用接针,圆转自如。两针衔接处藏针不露。莲瓣色彩金黄,配线绿色宝相花,浅蓝莲叶,绿色缠枝。

栗色绢地绣宝相莲花纹经帙,残长60厘米,宽56厘米,纹样骨格为菱形,以宝相莲为中心,四向放出侧面形莲花四朵,间有两只莲蓬。其外用牡丹和海棠组合成带状花纹装饰。在经帙四角,以缠枝牡丹组成三角形纹样装饰。针法有散套、戗针、齐针、辫子股绣等。线用劈绒。色彩为深蓝、天蓝、浅蓝相配,以白相间,即“三蓝加白”,质朴明丽。

另一块栗色绢地绣宝相莲花纹经帙,残长56厘米,宽52厘米,纹样以四朵莲花组成菱形图案,左右花头相对,上下侧向的花头相对,枝叶陪衬,分布于上下左右,构图大方。花瓣用散套针,莲叶用齐针刻叶筋,枝用辫子股绣。色彩为三蓝加白,颇具唐代遗风。P19-20

序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美,不仅美在她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也不仅美在她繁荣富庶的物质生活条件,更美在她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共同造就了这座得天独厚的“人间天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历史和文化。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吴地文化。苏州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厚性,体现在名城古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小桥流水人家等特色鲜明的物化形态上,体现在昆曲、评弹、苏剧、吴门书画、诗文、丝绸、刺绣、雕刻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上,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文化精神的彰显等诸多方面。明清两代,苏州更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苏州,因其文化的历史悠久、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特别是它的综合实力优势而成为中华文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市和渊薮之区。

文化是根,是魂,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凝结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乎未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涵养情操、修身益智、凝聚共识、励志图强等特殊价值。从“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科学精神,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文化蕴含着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苏州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开拓,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使苏州文化日益根深叶茂、绚丽多彩,使苏州大地始终生机盎然、繁荣昌盛。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从而增强道路自信;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激发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和弘扬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为谱写中国梦的苏州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苏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和古吴轩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这套《典范苏州·社科普及精品读本》,运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手法宣传普及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可谓适逢其时,很有意义,值得祝贺。

是为序。

后记

曾考虑将这本书命名为《干针万缕显神奇》,以免“苏州刺绣”之重名单调。“干针万缕”,应是刺绣所施的基本技艺。干万别小看这干针万缕,这可是绣女经过无数个日夜才练就的惊人技艺,这可是绣女所贡献的全部青春年华!干针万缕中倾注了绣女多少心思和情感,乃至刺绣终生无悔;干针万缕中蕴含着苏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清嘉民俗风情。干针万缕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性静和巧思;干针万缕表达的是精细和雅洁,灵巧和意趣。“显神奇”,显的是绣女的技艺和才华,显的是人们的生活和追求;显的是仿真之神彩和三异之奇妙,显的是传统的演变和现代的转化;显的是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融合,显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虽然因要与“典范苏州”丛书中其他书名保持一致,最终放弃了,不过这本书想让读者看到的还是“干针万缕”背后的苏绣艺人人格,苏州精细雅洁之精神。

本书是“典范苏州”丛书中的一册,就得遵照“典范苏州”的大概念将苏州的典范写出来,同时又应将本书中的相关典范事情写出来。目标是明确的,但要落实到写作,却并非易事,得根据丛书要求,严谨权威,通俗生动,保证在技艺知识基础上的可读性。笔者尽量向此目标努力,以历史文化为纵线贯穿全书,引经据典而通俗易懂,减少议论而交代清楚,点面结合而有事有人,语言精炼而用词规范,纵然有良好愿望,恐难达实际效果。感谢责任编辑张颖美化标题,增删精编,整合梳理,创意多多!

书前隔页图片选用了任噶筒工作室的绣品《白孔雀》、余福臻女士的双面绣作品《沙发双猫》。该书图片、文字引用了多方资料,尤其得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任嗜闽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林锡旦于撷香楼

2014年6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