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共2册)》作者宗容同志曾长期从事外事工作,退休之后常与家人出国旅行,写下不少让人称道的游记短文。《走出国门》收录的文章平实自然,图文并茂。作者善于发现、记录别国别人的长处。《守望家园》把旅途与人生的道路相结合,运用随笔、游记、散文的方式,讲述了人生之旅的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索。人生有时像旅行,途中会有艰难坎坷,也会有阳光明媚,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人们总是在向着目的地前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万水千山(共2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宗容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万水千山(共2册)》作者宗容同志曾长期从事外事工作,退休之后常与家人出国旅行,写下不少让人称道的游记短文。《走出国门》收录的文章平实自然,图文并茂。作者善于发现、记录别国别人的长处。《守望家园》把旅途与人生的道路相结合,运用随笔、游记、散文的方式,讲述了人生之旅的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索。人生有时像旅行,途中会有艰难坎坷,也会有阳光明媚,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人们总是在向着目的地前进。 内容推荐 《万水千山(共2册)》包括《守望家园》和《走出国门》两部作品。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样在路上。《守望家园》作者宗容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从童年、青年、中年,直至走到今天的人生旅程,回顾了曾经生活、学习、工作、旅行过的地方。在书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与深情,对这片山河家园的热爱与守望。她通过自己的成长,从另一个视角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巨大变化;她以独特的思考和女性特有的敏锐,见证了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时代。 《走出国门》是一位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的业余作者的海外游记,内容记录了她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公务出访及个人旅行时的一系列海外见闻、观察与思考,作品以生动的文笔和大量的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异国他乡的人文风情,更是从一个外事人员的视角展示了三十余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她以独特的思考和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见证了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时代。 目录 《走出国门》 序 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李肇星 引言 开篇辞 Chapter 1 走出国门 春风吹过“狮城”/奥林匹克之乡/他乡红日/德意志精神/绿色 家园/大洋彼岸/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法兰西的自信/以人为本/英伦岛上 小结:为了生存发展走出去 Chapter 2 人在旅途 打火机惹的麻烦/老关粗心/和平的代价/黎明静悄悄/生命 第一/慕尼黑之夜/穿越津轻海峡/河畔的鸟儿/俄罗斯的列 车员/走进非洲 小结:行走在国门之外 Chapter 3 入乡随俗 吃光和有余/华语和中国话/不加班的欧洲司机/小费和零钱/ 乘电梯的窘事/开罗掠影/杜塞尔多夫的见识/天堂与地狱/ 学会欣赏/珍爱大自然 小结:按照游戏规则办事 Chapter 4 海外见闻 爱琴海的蓝之韵/北纬62度深处/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亚历山大 城见闻/在阳光下漫步/在海风中絮语/蓝光来自哪里/碧 海白帆/莫斯科雨景/俄罗斯奇遇 小结:百闻不如一见掰 Chapter 5 岁月钩沉 寻找童年的梦/哈姆莱特城堡/远古的呼唤/耶路撒冷悲歌/ 瓦萨号和哥德堡号/饱含诗意的新天鹅堡/皇村里的人/古老 的笛声/“先民纪念馆”/高山之巅的“鹰巢” 小结:历史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Chapter 6 异域风情 说不尽的巴黎情/剑桥泛舟/伊豆的传说/激情燃烧的地方/ 南半球的万象之都/库兰达热带雨林之行/蓝色的多瑙河/中 世纪的美丽小镇/音乐之乡/水乡风情 小结:饱览异国风情的感慨 Chapter 7 薰风拂面 街头拍照/走在欧亚接壤处/圣索菲亚大教堂/凯撒利亚新娘/ 爱丁堡老人/山间小火车列车长/夕阳下的沙海/在布拉格寄 信/哈尔斯塔特湖畔/非洲的微笑 小结:接触各国人民 体验不同文化 Chapter 8 足迹天涯 莱茵河浪漫之旅/加利利湖的宁静/峡湾小站/海浪之乡的金 色天堂/非洲大地的那抹晚霞/行走在马德里/好望角的风 暴/走过撒哈拉大沙漠/波斯湾畔的奇迹/海冲上的岛屿 小结:走过万水千山的感悟 花絮 旅行与集邮 尾声 待到枫叶红时再出发 读后感(毛毛) 精彩之旅——这个世界从不缺乏美 编后语 将多彩的世界呈现给您 《守望家园》 序(荀汉庭) 开篇辞 前言 第—章 日出东方(华东篇) 福建篇 风吹榕树沙沙响/九曲河畔武夷山/追逐父母的足迹 江西篇 走进赣南红土地/鄱阳湖畔庐山恋 浙江篇 西子湖畔病友情/消逝的田园风光 江苏篇 我的老家在海安/涛声依旧寒山寺/茉莉芬芳江南秀 狼山脚下濠河景/两汉故里徐州行/同学相聚金陵城 山东篇 难忘胶东海之蓝/从济南到鲁南/泰安曲阜游“三孔” 第二章 北域山河(华北篇) 山西篇 汾河流水哗啦啦/原驰蜡象黄河滩/黄土高坡寻根记 时间烙印纵横线 北篇 悠悠岁月藤牌营/说说京城地下室 河北天津内蒙篇 大浪淘沙渤海边/杨柳青青天津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三章 中部足迹(华中篇) 河南篇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隔37年重返故地 湖北篇 谁敢大意失荆州/黄鹤一去不复返 第四章 南国轶事(华南篇) 广东篇 粤音飘出三家巷/火红的英雄花/海风吹过的地方 海南篇 椰子树的剪影 广西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五章 上海记忆(专题篇) 上海篇 童年上海轶事/幸福的港湾/记忆深处的花园洋房 外滩畅想曲/迷失在“新天地”/漫步城隍庙 沸腾的世博园/食在大上海 第六章 五彩之路(西南篇) 云南篇 走在七彩之路/山花香溢黑石林/苍山洱海大理美 丽江古城依雪山 四川重庆篇 巴蜀之地胜景多/长江三峡峰夹流 西藏篇 世界屋脊冬夏宫/天山天路览天湖 第七章 大漠无疆(西北篇) 陕西篇 八百里秦腔震天响 甘肃篇 大西北的门户/飞天之梦的发祥地/鬼斧神工大漠景 青海篇 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八章 林海黑土(东北篇) 黑龙江篇 北国之夏黑土地 吉林篇 长白山下故事多 辽宁篇 辽沈大地看今昔 第九章 跨越海峡(港澳台篇) 相关澳门篇 在太平山顶眺望/走过葡风遗留的街市 台湾篇 跟随“歌诗达”去浪漫/宝岛之行 结束语 读后感(代后记) 编后语 试读章节 浙江,除了杭州西湖,还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天目山、雁荡山、千岛湖、瑶林仙境、诸暨五泻、西溪湿地……数不胜数。此外,浙江的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杭州的岳飞庙,宁波的“天一阁”,兰亭王羲之书法碑石、绍兴鲁迅故居,奉化溪口蒋氏故居……都值得一看。 记得女儿5岁时,丈夫回南方休假,全家到杭州游玩,专门带女儿去参观了岳飞庙。丈夫指着墙上的绘画,向孩子讲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湖滨的小亭里,一边品尝西湖藕粉,一边给孩子讲解岳飞的诗词《满江红》。多年后,全家再次游杭州,正值“花港观鱼”樱花飞舞,雪白的花瓣如雪片飘散眼前。然而西湖景区的商业化气息已很浓厚,到处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各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失去了原本自然的优雅。当年在128医院住院时游览西湖的感觉,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有一年,父亲到浙江探望我们,我陪父亲去了绍兴。游览鲁迅故居,在落寞的小院里静静浏览,不由得想起《故乡》等鲁迅的作品。鲁迅那股愤世嫉俗、冷僻犀利的文风,代表了一代中国文人的铮铮硬骨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格。绍兴之行,我和父亲还去了东湖,在古代人工开凿的岩壁深潭中,乘独木舟游览,旁无他人,空谷回音,静谧清心。十多年后,我再次陪同外宾游览绍兴,又去了东湖,可惜游人剧增,绍兴城的新楼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东湖的船工竞相拉客,原本安静的地方变成了闹市。 浙江的水乡小镇,乌篷船悠悠荡荡从拱桥下划过;田野里水牛走过,稻田里水车转动,不时传来一两声耕农的号子;阳光淡淡地洒在林间……这是我曾经见过的浙江田园风光。但是,如今它不见了,被乡镇企业的厂房遮住了,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挡住了。我感到若有所失,究竟失去了什么? 2008年10月国庆放假期间,我们全家包了一辆“别克”商务车,陪同已经年迈的父母重游浙江。全家老少三代从上海出发,先到金华地区的横店,游览了“横店影视基地”,而后前往奉化溪口,游雪窦山、观“蒋氏故居”,再到宁波东钱湖,参观宁波市区的“天一阁”,最后途径杭州湾大桥返回上海。这年11月初,全家再次出发前往杭州,故地重游。这一路,我们与浙江山水为伴,重温了过去的许多记忆。 在横店影视基地,游览了“清明上河图”、“秦王宫景区”、“明清官景区”等仿古建筑和“广州街/香港街景区”等。这些景区与真正的名胜古迹无可比拟,但还是从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厚重以及影视基地的娱乐性。特别是“欢乐谷景区”,娱乐性更强,那些以假乱真的“火山爆发”、“暴雨山洪”,使这里成为有趣的影视体验主题公园。令人惊诧的是,这一大片影视基地工程居然是由当地乡镇企业组成开发集团,承包承揽了所有建设项目。如今横店影视基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链,除了提供房地产管理外,还有群众演员队伍;除了有一系列专业的娱乐设施,还有配套的宾馆、餐厅、商店等服务设施。田园风光消逝了,昔日的农田变成了娱乐场,农民变成了影视基地的商贩、工人、演员…… 在奉化溪口,雪窦山上的“三隐潭”比较清静,但节日期间游人络绎不绝。雪窦山下当年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的地方,离扩建的“雪窦寺”不远,周围盖起了许多新民居,远远就可看见山间那座硕大的、金光闪闪的弥勒佛巨型坐像。蒋介石的故居“妙高台”居高临下,风景优美,室内挂有许多历史照片,具有相当的观赏性,但巴掌大的地方游人来来往往,无法静心鉴赏。坐落在溪口镇武岭街的蒋氏故居“玉泰盐铺”,是蒋介石l岁至13岁时生活过的地方。武岭街上还有一个院落叫“丰镐房”,是蒋介石原配妻子毛氏(蒋经国之母)的故居(毛氏在日本侵华轰炸中罹难)。此外,靠近武岭街门处,有一座西式小洋楼,叫“文昌阁”,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过的地方。以上武岭街的几处蒋氏故居,至今保留着当年的独户独院供人参观,内部悬挂着许多蒋氏家族成员的照片,具有丰富的史料性。然而,如今的武岭街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商业街,为招揽游客,各种小吃店、点心店、土特产商店鳞次栉比,甚至出现了“模仿秀”专业户当街长坐,以装扮蒋介石的模样供游人拍照,收取费用。 来到宁波城,我们品尝了“宁波汤圆”,之后又品尝了鸡汁粥、皮蛋粥、菜粥等。全家来到位于宁波市天一路10号(即马衙街72—74号),参观了著名的“天一阁”博物馆。“天一阁”为清代进士范欣的藏书阁,整个院落原是范欣的私家大宅院,“天一阁”是该院中的主要建筑。庭院中古树参天,假山池水,亭台盆景,古色古香。“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这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在喧嚣繁华的城市氛围中,它具有独特的静心韵味。 2008年11月,全家重返浙江故地游览,时隔30年,看到老部队驻地巨变,不由地感慨万千。大院南面那片绿油油的农田不见了;东面的那些荷池不见了;西面通往老火车站的道路变了,新起的楼房遮挡着,看不见曾经植树造林的西山;北面的河沟以及河上的拱桥也变得面目全非,变成了宽大的马路,盖起了高级宾馆。摩托车、名牌小轿车,还有人力三轮车,在大街上川流不息,整个小城拥挤不堪。富裕了,时尚了,城市化了,往昔的田园风光荡然无存,空间变得狭小拥挤。我有些茫然所失,又有些激动和惊奇。想起年轻时,清晨在拱桥边跑步,傍晚在田野散步,周末去西山麓挖蕨菜,假日在池塘边读书……“时间到哪里去了?还没来得及好好过,我们就已经老了。” 是啊,日子怎就这样飞逝而去了?!在浙江走一路,看一路,看到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消逝的田园风光,意味着什么?P24-26(《守望家园》) 序言 榕树是我国南方闽粤赣几省的名树,外形美观,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树根深扎大地,被誉为坚强、繁荣的象征。我的姨侄女宗容,原名“榕”,她出生时父母希望她像榕树那样茁壮成长。她不到15岁就参军离开了出生地福州,之后辗转南北,于1978年正式落户上海。我于1975年从西安调入上海工作,直至在沪离休安度晚年。几十年来,我们共同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里,亲如父女,她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幸福感。如今,她的人生快有一个甲子年了,而我已是耄耋老人,读到她的新作《守望家园》,百感交织,感到岁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 从《守望家园》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女战士向我走来,又像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幼小的孩子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更像看到一个外语娴熟的女外事工作者活跃在改革开放的一线……现在看到了一个经历过军队、政府、企业工作锻炼的成熟女性在用她的笔墨写出守望家园的人生之旅。无论是《走出国门》,还是《守望家园》,无不反映出作者对这个地球、对这个家园的认识和热爱。她走过的地方比我多,见多识广。或许,她最初的旅行是因为工作需要,或者是因为生活所迫,但她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几十年来没有放弃学习,笔耕不辍,终于为我们呈现了精彩世界、美丽中华的上乘之作。这套书饱含了她的人生感悟,同时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老幼皆宜,读来是种精神享受。 阅读《守望家园》,我感到这部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深深感染着我,激起我强烈的共鸣。 这部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书籍。它把旅途与人生的道路相结合,运用随笔、游记、散文的方式,讲述了人生之旅的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思索。人生有时像旅行,途中会有艰难坎坷,也会有阳光明媚,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人们总是在向着目的地前进。 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把对祖国历史的深厚理解,对祖国山河的美好描述,对各地人文景观的介绍,对东西南北中各地的游历,都倾注在“中华儿女”的深情中。作者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祖国,无论你是贫瘠,还是富庶,你都是我心中美丽的家园。”这话让我们这一代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浴血奋战的老人们感慨万千。爱国爱家,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写书的根本。 这部作品具有相当的知识性,它把旅行经历与介绍祖国风光紧密结合。作者对曾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对曾经出差去过和旅游过的地方,一一道来,引经据典,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让读者伴随她的足迹一起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守望家园》是一部难得的作品,尤其它出自一位业余作者,与其说作者在用知识和兴趣写作,不如说她在用生命和心血讴歌。“万水千山总是情”,《走出国门》帮助我们开阔海外视野,《守望家园》帮助我们认识祖国家园。如果说《走出国门》让我们看到了精彩,那么《守望家园》则让我们憧憬着“中国梦”。正值今年建国65周年之际,《守望家园》问世,我表示衷心祝贺! 2014年7月1日写于上海 后记 由于曾经的职业,去过世界各地,于是萌发了把海外见闻汇集成书的念头。但是,写罢《走出国门》,愈加想写《守望家园》。海外篇《走出国门》和国内篇《守望家园》先后写作,相隔半年时间。正因为走过许多国家,回过头来看看我的家园一中国,竟是如此美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高山、峡谷、河流、湖泊、海洋、岛屿、森林、平原、草原、沙漠、沼泽、村庄、城市……有多种罕见的地貌奇观,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有东西南北中各地的民俗民风,有56个民族的歌舞、方言、书画……世界上能有几个这样的国家?又能有多少集万千锦绣于一体的家园?生活在这个家园里,不该为她写点什么吗?于是,“万水千山”不仅有了《走出国门》,又有了《守望家园》。 《守望家园》是我写给祖国——这个多灾多难、又欣欣向荣,曾经游子离乡、如今子孙满堂的大家园的一首情歌。守望着这个家园,思绪起伏……“歌声伴我走天涯”,那些老歌总在我的耳旁回荡,使我割合不下岁月葱茏的故事。写这本书,是唱着老歌写完它的。我把多彩的人生写进了我的旅行,我把多彩的祖国写进了《万水千山》。我的家乡在哪里?走南闯北,年逾花甲,我已不能准确说出我的家乡在哪里。不管在哪里,祖国就是我的根,是我生长的地方,是我可爱的家乡。 在我的人生中,生活在上海的时间最长。上海籍女作家程乃珊去世,令许多老上海人难过,也令我这个“新上海人”感到惋惜。程乃珊是“上海的女儿”,是个会写上海故事的作家,是海派文化的传承者。为此,我在思索:什么是海派文化?在上海这座美丽、高雅的城市里,文学除了需要历史,是否还需要现代?除了需要老故事,是否也需要新故事?古典的海派韵味如何与新时代气息融合?洋派风格怎样与自然人文交织?怀旧的平民文学如何与未来的都市文化合拍?什么样的文章既能打动老上海人,又能引起新上海人的共鸣?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十年,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我也是这座城市的女儿。我的成长与这座城市的故事密不可分,总觉得自己也有义务为这座城市写点什么。或许留下自己的一些小故事,也就留下了时代的一点痕迹。那么,当我将来永久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遗憾。 写作和著书,曾是我少年时的梦,从十几岁起就开始练笔,但真正能够著书出版是退休以后的事。从《少年报》刊出短文,到《风从海上来》问世,再到这套书的出版,这期间走过了我的人生多彩之路。少年有志,充满写作激情,却赶上了“文革”,万马齐喑;人到中年,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和经历,又终日忙碌工作,无暇写作;退休之后,总算有了时间,但等到重新拿起笔来,才发现写作本身是件愉快的事,而出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在此,我感到幸运,集几十年交情、友情之合力,得到老前辈和众多朋友的支持,使得《走出国门》和《守望家园》顺利出版。衷心感谢友人的全力帮助,让我完成了这项艰苦而愉快的工作。承蒙表叔荀汉庭先生给予深厚的理解和热忱支持,以86岁高龄为《守望家园》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序言。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鼓励,老伴为了支持我完成这套书的写作,包揽家务,陪我外出旅行,在写作过程中帮我检索资料、整理插图、校对文稿……女儿倾心阅读,提出建议,写下读后感……感谢你们与我同行,走过人生之旅的日日夜夜。我们的旅行曾是生活所迫、工作需要,但现在的旅行则是休闲与学习。我们一起出游,把熟悉的老歌唱给岁月,也把多彩的人生写给祖国家园。这本书献给建国65周年,也献给老伴60岁寿辰。 退休时老领导赠言:“写作是个不受年龄限制的‘职业’,只要你喜欢,一直可以做到生命的终结。”这句话令我铭记至今,成为退休后的座右铭。诚然,有人比我会写,有人比我见识广’有人的故事更精彩,而我只是把自己的故事和见闻拿来与读者分享。 为了赶上《万水千山》系列的“海外篇”和“中国篇”同时出版,《守望家园》的编写时间很紧,夜以继日完成书稿。由于仓促,肯定多有不足之处,还望读者多多包涵,愿你们能够喜欢这套书。 作者 2014年6月于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