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蚂蚁
今天,我在小区草丛里发现了几只蚂蚁,我便对蚂蚁开始了观察。
几只蚂蚁在路边爬来爬去,我想:它们是不是在找吃的?它们喜欢吃什么呢?
我回家把冰糖和肉各拿了一点,然后跑下来放在路边。一会儿,几只蚂蚁向冰糖和肉爬来,在冰糖和肉的两边转来转去,最后爬到冰糖上,头晃来晃去,似乎在品尝冰糖,原来蚂蚁爱吃冰糖。
过了一会儿,蚂蚁从冰糖上爬下来,接着往前走。我想:它们去哪儿呢?我跟着蚂蚁往前走,看到了一个洞穴,我猜这是它们的家。果然,过了一会儿,又有好多蚂蚁从洞里爬出来,往食物那边爬。啊!原来这几只蚂蚁是回家叫伙伴一起品尝美食。这群蚂蚁又到了放冰糖的地方。可是,它们并没有在冰糖上品尝,而是分成两队,一队在冰糖前面,一队在冰糖后面。噢,原来它们想把冰糖搬回家。
很快,这块冰糖就被它们抬起来了。虽然很重,但它们还是齐心协力把冰糖搬回了家。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本文为作者二年级作文)
·游森林公园
今天,我们去森林公园玩。走进森林公园,先去桃花园看看吧。桃花还没开,但是,我看到桃花的花蕾有粉红色的,大红色的……色彩缤纷。虽然没开的桃花很小,但是最大的还是有我半个手掌大。
还有紫薇树,又称痒痒树,只要挠一下它的树干,树叶就会摇动,就像人被挠痒痒时微笑的样子。
然后,我们到了樱花园。樱花很鲜艳,还有些花瓣被雨打落在地上,铺成一片片红地毯。我从红地毯上走过,闻着那清香。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樱花,穿着粉红色的T恤衫,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采蜜的快乐。
沿着石头砌成的小路,走啊走啊走,走了好远,还没到目的地,我问爸爸:“爸爸,我们接下来去哪?”
“我们现在不是正在爬山吗?”
“爬山!”我惊奇地说。我最讨厌爬山了,又累又无聊。我只好跟着大人一直走着走着,终于走出来了。呼,我伸了个懒腰,太累了啦!
唉!今天算是难忘的一天了,我仍然开心!
(本文为作者三年级作文)
·寻找智慧石
动脑筋爷爷是全村最聪明的人。不过,有一天,动脑筋爷爷生病了。奇奇、E探和哈哈站长决定治好爷爷的病。
他们三个人来到动脑筋爷爷家里。为了治好爷爷的病,他们三个人来到爷爷的书房寻找办法。
“哇!好多书呀!怪不得爷爷这么聪明!”
“别说了,快找治爷爷病的书吧。”奇奇说。
“找到了!书上说要找到智慧石。”E探大叫。
“好!那我们出发吧!”
E探说:“智慧石在一个神秘的地方,而且那个地方有很多水。,,
他们三个立刻出发,他们觉得有水的地方就是大海。
来到了大海边,E探说:“肯定在海底。”
来到了海底,突然,一只大鲨鱼向他们游来。
“哇!我不想死啊!”哈哈站长大叫。
“怕什么!先找个地方躲一下就行了。”E探说。
他们躲在一堆水草里,鲨鱼找不到他们三个人,游走了。
“呼……呼呼!”哈哈站长喘着气。
“别喘气了,快找智慧石吧!”奇奇说。
他们在沙子里找了起来。
“找到了!”E探大叫。
“在哪?”奇奇问。
“你们找到啦!”哈哈站长说,“那就赶快回去吧。”
他们回到了村子里,把智慧石给了动脑筋爷爷。
第二天,他们三个人来到了动脑筋爷爷家。
“谢谢你们啦!我的病好了。”动脑筋爷爷说。他们三个人可高兴了。
(本文为作者四年级作文)
P1-4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从“梦想”到“文字”,是生命在寂寞时光中的一次化蛹成蝶,艰难而绚丽。《我们的接力》虽然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级同学下一代的部分习作选,但它的由来一样是缘自我们不能忘却的年轻时候的梦。
2013年6月28日,在福州的部分同学收到一条温情脉脉的短信:“夏日炎炎,思念绵绵17月1日晚6点半恭请各位同学相聚,共庆党的生曰,共话同学情谊。”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年级第一位党员同学、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张莉同学的邀请。张莉同学党性坚定而又同学情深,侠骨柔情成就了中文系毕业的法学教授。我们年级同学向来联系密切,5年一次的全年级同学聚会如火如茶,平日各地同学小聚不断。张莉同学发起的“七一”聚会是无数次同学聚会中的一次,但是,却又是非同寻常的一次。因为在这次聚会中大家提议编一本年级同学下一代的习作集,书名就题为“我们的接力”,展示我们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级的文学传统,我们下一代的传承和创新。
说来这个提议并非突发奇想。前年我们年级毕业20周年聚会,就由吴卫国同学主编了一本纪念文集《荡漾的时光》,这本书受到极大欢迎,不仅本年级同学爱不释手,所有看到和听说这本书的朋友都想得到一本,可惜没有正式出版,印刷不多,未能满足大家的喜爱。《荡漾的时光》特别编了一栏孩子们的作品,但篇目有限,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弥补了。
建议很快就付诸实施,大家马上商量习作集的征集形式和各位同学的工作分工。于是,第二天,陈元武同学就在同学网上和QQ群上发布了《我们的接力》征稿启事,并且与各地区联系人一一电话联系,要求各地区联系人通知本地区每一位同学。各地区联系人立刻行动,征稿信息在八闽大地、岭南海外迅速传播。
征稿启事一经发布,群里格外热闹,同学们纷纷留言称道这是大喜事,薪火相传,意义深远。特别感谢莆田的李建飞和宁德的吴道锷,他们是最早提交孩子作品的同学,作为本地区联系人,他们以身作则,工作效率很高!但7月份我们收到的稿子总数还不够多,因此原定8月1日的截稿时间推迟到8月30日。元武和各地负责人再次催稿,他们一遍遍打电话,劳苦功高!其间,很多同学在群里互相激励、热情推动文稿的征集,群主方金春多次摇旗呐喊。此处且引一段QQ留言,留住我们圊堂古惜曲笙士千睡阍。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大家力争把事办好。不是比谁家的孩子写得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第二代互相认识,互相期许,以达薪火相传的目的。
我们很荣幸承担了收集稿件的任务,也尽力通过电子邮件、QQ留言、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跟同学们联系。有些同学久未联系,听到久违的声音,彼此都感慨激动。8月份,我们源源不断地收到各地同学发来的孩子习作,作品形式丰富,不仅有作文,还有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对于孩子们的多才多艺,有同学就开玩笑说是“才子佳人竞相绽放”。确实,孩子们的创作能力之强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其感受力之敏锐、想象力之尖新、表现力之充盈,每每令我们自叹不如,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让我们欣慰喜悦。当然,还有不少同学此次未能提供孩子的作品,毕竟孩子们的才华也并非只能形之于书面。所留下的小小的遗憾,期待着“下一次心灵的旅行”。
《我们的接力》的编辑设想是,做成一本纯粹孩子们自己的作品,我们大人只是帮他们按姓氏音序编好稿子,尽量保持原文的面貌,除非明显的错字,否则,一般不作改动,以存其真。至于“写在前面的话”的征集,则颇为不易,我们的孩子和我们一样,都传承了中文系谦谦君子的谦逊礼让,都觉得自己还需继续努力才能胜任。其实从本书收录的作品均可见出孩子们的文笔之美,只是孩子的谦虚和忙碌让他们未能动笔。在此,特别要表扬林哲龙和刘含章两位小朋友,看到妈妈为前言发愁,他们赶紧帮忙,一挥而就。何玉华家的姑娘高丰禾能文能武,亦发来一篇作文。有了“写在前面的话”,文集因之而更为多彩。
编辑《我们的接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幸福的享受,暑假两个月,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打开邮箱,接收孩子们的习作。我们这两个家庭都是纯粹的中文系家庭,每收到好文章,我们就奇文共赏,全家共读,击节赞叹。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天下奇文妙文读之,不亦乐乎!
记得《新约·约翰福音》(第12章,第14节)中写道:“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部文集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梦”的最后的谢幕礼,是一次悲欣交集的退场。然而,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粒粒破土而出的萌芽,在字里行间有生命苏醒、青春绽放和新梦如歌。此时此刻,一切旧的,已过往。一切新的,瞬间开启……
涂秀虹林红
写于2013年仲秋既望
写在前面的话之三
高丰禾
记得小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叫《洗脚》,写的是夏天的夜晚,妈妈端一盆水放在阳台上让我们洗脚的情形,我们用小脚、r使劲地踩着那盆水,水花飞溅,散做满天星星。现在回想都佩服幼年时新奇的想象和冲天的豪气。现在,我们绝不会再写《捉螃蟹》、《洗脚》等诸如此类低幼版的作文了,我们写《让灵魂诗意的栖居》、《品德成其大,学识成其师》这样看着显得大气深刻的文章。
成长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啊!我们曾拥有过那么多那么多小小的东西,比如那些一直攥在掌心里的漂亮的糖果纸、清晨颤巍巍站在草尖上的露珠、黄昏小巷路灯下一只流浪的猫、夏夜草丛中一闪一闪的萤火虫,还有我们秘密传递的小纸条、一个令人心跳的梦境……我们一路走来,也一路把它们丢到了后面。名校高中、名牌大学、读研考博、创业规划,一张又一张的蓝图铺展开来,我们豪情万丈,一路向前。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注定要用童年的那些小玩意换取人生的金算盘?但无论多么不情愿或者是多么被动,我们总要成长,总要向前走,一个人如此,一辈人如此,整个人类亦如此。不过,有时候,总还是觉得:在人生的空隙里,如果可以,让我自由自在地有那么一些偷懒的机会,我还是会想到童年的一个画面,我依旧是那一个站在星空下面,仰头数着星星的孩子。
20多年前,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曾在福建师大的长安山下数过星星,翻看他们的相册,军训、郊游、舞会、毕业合影、毕业留言,再看看自己手上的高中毕业纪念册,突然发现我们各自人生中的某些阶段竟如此的相似。
那么,我在想,让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一起,细数人生的一串串足迹,守望岁月中一些美好的过往,是不是也是一种接力?
2013年8月
由涂秀虹、林红主编的《我们的接力》是孩子们的优秀作品集。由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级同学选编的他们的下一代的作品,包括优秀习作、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孩子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的多才多艺,视野之开阔、想象之奇特、思想认识之深邃独到,每每令大人自叹不如,又感慨欣慰。薪火相传,意义深远。
《我们的接力》由涂秀虹、林红主编。
你是我的起点,奔跑的每一个弧度却划出你深情的呐喊,刹那间,我越过了你昨天无法触及的终点。
让我们独自翱翔,这过程,有不舍,有磨难,但请你们放心,接过你们的接力棒后,我们会像雄鹰一样,用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片蓝天,开始我们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