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是meiya的散文集:
1.meiya,豆瓣最温暖励志的女子,粉丝数达14万之多!《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畅销20万册后,温暖再出发!
2.1,000,000万人推荐喜欢,超1亿次搜索阅读。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meiya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
3.meiya七年写作书单、影单首先全面奉献。
4.随书附赠全套明信片5张,周一到周五,那些为梦想奋斗的日子,每天都有暖暖的力量相伴。
5.四色+双色全新设计,国内一流设计师装帧设计。
6.特立独行的猫、林特特、夏奈等联袂推荐。
meiya随笔集《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介绍: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锦衣玉食,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不压抑,不逃避,更多地品尝悲伤的滋味,饱尝痛苦的感觉,让悲伤治愈你的悲伤。
信仰自己的人,终将与最好的一切相遇。
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
成为自己比任何事都重要
/一、一间自己的房间/
1928年,伍尔夫受邀到剑桥大学做了两次“妇女与小说”的演讲,《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就是这两次演讲的总结。她一开始就抛出自己的观点:“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接着,她将自己如何得到这个观点的思考过程,原原本本地、大胆坦率地告诉了读者。
她在十月的一个好天气里化身为一个名叫玛丽的女人,坐在河边思索“妇女与小说”这个演讲主题。玛丽一边出神,一边欣赏着河岸的风景:灌木、杨柳、桥、划动的船和水面上的倒影。接着,她想到将思想像钓鱼一样钓起来。由于受到脑中念头的干扰,她飞快地踏进一块草坪,却被学监赶了出来。然后,她又想到了学院和图书馆以及相关的文稿和学者们。
你以为她这下要好好讲讲“妇女与小说”了,结果她在教堂门口徘徊了一阵,之后吃了一顿有鱼、有鹧鸪还有甜点的丰盛午餐。午餐一直吃到近黄昏,心满意足的她赞美了下诗歌,又去吃了一顿平淡无奇的晚餐。在描述了一番晚餐中清淡的肉汤和干到骨子里的饼干之后,她说:“若要交谈得愉快,吃得好坏至关重要。一个人要想头脑清醒、爱情甜蜜、睡眠酣畅,若是吃不好,决然办不到。牛肉和梅子点不亮那心灵栖所的灯光。”
就在你以为她是个吃货,根本忘记了要去论证“女人要写小说得有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这一观点时,她思想的野马开始奔跑。她由菜品这件事想到了女性的贫困处境,毕竟饮食情况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她开始义愤填膺,大声谴责女性的贫困处境。
“我们的母亲们那时都做什么去了,一笔钱也没给我们留下?”她渴望母亲们和母亲的母亲们学会赚钱的伟大艺术,这样,她们这一代女性就能享用飞禽和美酒,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憧憬生活。可是,母亲们没钱,因为她们生养的不是一两个孩子,而是十几个孩子,她们为生育和家务忙碌了一生。这使我想到自己的母亲,虽然她只生养了两个孩子,但她一生都为家庭操劳,没有个人的生活,到老了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还得继续帮子女养育他们的子女。她担心自己如果不这么做,子女就不会为自己养老送终。
一个邻居阿姨曾向我抱怨:“我们这代人似乎就是围绕着孩子在生活,先养孩子,再养孩子的孩子。”这是中国无数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母亲的人生样本,也许正因为此,我们这一代的很多女性从小就有一种恐惧:我害怕跟妈妈一样。我们恐惧婚姻,受到母亲生活的影响,我们这样理解婚姻:婚姻意味着牺牲自己,为家庭奉献。我希望,我们这一代女性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女儿们对女性和婚姻的看法。
伍尔夫总结了母亲们没钱的原因:“首先,她们不可能去赚钱;其次,即使她们有可能赚到钱,法律也拒不承认她们有权利把这些赚来的钱归为己有。”这让我想起英国《卫报》曾经刊登的一篇文章:“据报道,根据中国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进行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中国只有13.2%的已婚女性在房产上只登记了自己的名字,而51.7%的已婚男性这样做。不仅如此,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2年调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炙手可热的房产市场时发现,虽然70%的女性为购买婚房做出了贡献,但只有30%的婚房登记了女性的名字。”
英国在1870年和1882年通过法律确立了已婚妇女保有自己的财产的权利,而在100多年后的中国,女性仍未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就业权利,也就是说,在挣钱方面都不平等,在拥有财产方面怎么会平等呢?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三从四德”思想也使女性自我禁锢,“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我一个女人都不属于我自己,我赚的钱、买的房子当然也不属于我自己。
我们从现实中抽离,继续追随伍尔夫思想的脚步。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灵动细腻的情感、睿智开阔的思维将她的观点娓娓道来。她认为女性若要写小说或诗歌,每年就必须有500英镑的收入和一间带锁的房间。她论述了女性的贫困处境和无法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的历史,紧接着谈了金钱与创作的关系。“贫穷之于小说,影响几何?艺术创作,又需要哪些条件?”她举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例子。如果华兹华斯、拜伦、雪莱、丁尼生这些人没有钱,那他们就写不出伟大的诗篇。她说:“500英镑的年薪象征着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P3-6
好好爱自己
某一天,我去一位女友家里做客,看到客厅的一角摆着一只精致的花瓶,里面插着一大束香水百合,我觉得很美,就夸赞了几句。女友告诉我,这束鲜花是她妈妈昨天特意买的,因为知道我要到家里来做客。她告诉我,她妈妈是个独立能干的女人,一辈子都为家庭努力付出,辛勤地养育孩子,下岗后又下海经商,现在退休了,经常邀请自己的朋友到家里聚会。
女友还告诉我,她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花一下午时间让自己好好享受生活:去美容院做SPA,去做一个好看的发型,去装修精致的餐厅美美饱餐一顿。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我不禁猜测:也许正是因为这位妈妈不仅很爱孩子和丈夫,还很爱自己,所以我这位女友也学会了好好爱自己。
最近这两年,我做了两件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学习心理咨询的课程和矫正牙齿。这是我学会爱自己的表现。在心理咨询师的面试中,考官问我:你是做自由撰稿人的,为什么要学心理咨询?我告诉他们,其实我高考填志愿时就想报心理学专业,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大学毕业后不能继续依赖父母,一定要工作,我担心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所以才没报考。工作了三四年,我依然很喜欢心理咨询,也想能更负责、更专业地帮助那些给我写信咨询的网友和我自己。于是,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28岁时矫正牙齿也是如此。我从小就是个龅牙妹,一直想矫正牙齿,但如果向父母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心里会充满自责和罪恶感,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满足我的愿望。现在,我终于有条件了,当然要做自己的“理想父母”,满足自己的愿望,好好爱自己。
“你爱自己吗?”我常这样问身边的朋友,有不少人不知如何回答,甚至会感到不好意思,好像爱自己是一件自私又不道德的事情。我想,这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我们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学习“融四岁,能让梨”等爱他人的故事,而没有被教育要爱自己。
一个人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爱自己的,而是要先接受爱,体验过被爱,才能学会爱自己。这份爱来自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生命初期的照顾者,我们只有透过他们充满爱的眼睛,确认自己被看见,才能学会爱自己。
每个人的基础是不同的。那些从小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与爱、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懂得如何去爱自己。而从小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孩子,长大后必须经过很多努力,才能意识到应该如何爱自己,他们的自爱之路走得比较艰辛。这涉及一个问题——个体自我价值感的高低,简单来讲,就是自信、自爱和自尊。自我价值感高的人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懂得爱护自己、尊重自己,也能教会别人信任他、爱护他和尊重他。因此,人们常说,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别人也不会爱他。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个体,但最早决定我们自我价值高低的对象通常是我们的父母。父母觉得我们好,我们就会将这份“我好”内化,于是便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价值的。
我有个朋友,跟我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小的时候,他的父母虽然爱他,但总是采取威胁或贬低他的方式与他交流,后果就是:他没有建立起自信心,也无法接纳和爱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一位温柔的女老师。这个老师教了他三年,其间给予他很多肯定和赞美,她让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尊重的,值得被人爱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渴望别人来满足我的愿望,等待别人来爱我,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我期待一种像“理想父母”那样的无条件的爱。我总是要去确认和考验对方对我的爱,一遍遍问对方:如果我不够好,你还会爱我吗?如果我伤害了你,你还会爱我吗?我知道,这是很多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她们要么努力讨好对方,希望对方继续爱自己,要么常常做一些自毁幸福的事情,不断考验他人对自己的爱,因为她们内心的源代码是“我不值得拥有幸福”。最后,爱她的人离她而去。
很多人希望他人的爱能填补自爱的空缺,这是一个天真又不切实际的愿望。当一个人不爱自己时,别人给他再多的爱也无法帮助他真正确认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被爱的,是值得拥有幸福的。同样,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爱自己,除了改变内心的信念,将“我不值得拥有”“我没有资格”“我不配”等内心信念变成“我值得拥有”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比如,认识和了解自己、照顾好自己、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地、接纳自己、取悦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自爱体现在我们对待自己的种种态度里。概括地讲,就是做自己的“好父母”,像“好父母”一样肯定自己、满足自己、爱自己。
我欣赏那种舍得送给自己礼物的女人,她们花自己挣来的钱,给自己买鲜花,送自己钻石戒指,给自己买高品质的物品,带自己去国外旅行……就像我朋友的母亲一样独立自主,懂得满足自己、爱自己。这样的人觉得自己值得拥有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享受它们的过程中,自信、自爱与自尊也进一步提升,活得更加积极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有的人会误解,觉得她们很自私。其实,自爱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自私向外求,希望从外界获取些什么而使自己幸福,所以自私的人不停地索取;自爱则是向内求,把目光投向自己,主动斟满自己的杯子,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然后杯满自溢,将满满的爱和快乐分享给周围的人,别人会因他们的分享而感到快乐,也愿意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们。 爱自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从被动等待他人的施与到主动选择自己满足自己。爱自己体现了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当你的工作、恋爱、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你过得不快乐时,要多找找自己的责任。
怨天尤人会有一个好处——让你不自责、不焦虑,但等于承认你的幸福快乐要靠别人:别人对你好,你才能快乐;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会郁闷。只有愿意为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你才能真正幸福快乐起来。这样做的时候,你内心的信念是“我值得拥有幸福”“我有能力让自己幸福”,这会让你感觉到自己内在是充满力量的,而不是虚弱无力的。
从现在开始好好爱自己吧,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更不要怨天尤人,抱怨环境和家庭,而要积极主动地努力,肩负自己的责任,自己让自己心满意足,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当你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满足自己时,那种内心的感觉很棒。我相信,当你这么做时,你一定会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爱自己是一门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我还在一步步地认真学习。希望这本书能让你从我的分享中学会好好爱自己,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快乐和幸福,因为你本就如此美好,本就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meiya是我在豆瓣上最为熟悉的写作红人,她的文字,让人受益匪浅的同时,感到贴心的温暖。而她本人,也像一棵向日葵一样,不断朝着阳光,在青春的时光里,越来越靠近自己的内心,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当一个人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内心的时候,她的文字也一定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作者特立独行的猫
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前行路上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好好爱自己,终将与最好的一切相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作者林特特
看meiya的文字,你总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会感觉是在和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倾心交谈。也许她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大智慧,但她却能提供给你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作者夏奈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渔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伍尔夫
当你真的让自己过得开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亲人和家庭,你周围的世界,并没有因为你的“自私”而变得糟糕。相反,正因为你活好了自己,他们也分享了你的快乐、幸福和成功,你所能给予家人和这个世界的,反而会更多。
——小S
爱自己,是一场终生恋情的开始。
——英国才子王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