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毛云尔、陈启文、梁瑞郴、刘正权等散文翘楚带你一起畅游现实与记忆交叉的领地,品位一个个令人感动、唏嘘的生命历程!
本书收录了童画山花送我情、木鱼、会飞的石头、春浅八仙醇、蚝仔煎、半瓶阳光、幸福的推车、乡村记忆、途中的文澜塔、开在岩石上的花、雪夜、对岸的村庄等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半瓶阳光/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杨实诚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洪烛、毛云尔、陈启文、梁瑞郴、刘正权等散文翘楚带你一起畅游现实与记忆交叉的领地,品位一个个令人感动、唏嘘的生命历程! 本书收录了童画山花送我情、木鱼、会飞的石头、春浅八仙醇、蚝仔煎、半瓶阳光、幸福的推车、乡村记忆、途中的文澜塔、开在岩石上的花、雪夜、对岸的村庄等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最佳原创少年文学读本汇集了当今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群,包括阳光姐姐伍美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中国科幻巨擘叶永烈等著名作家,旨在为少年儿童打造一套经典的原创读本。本丛书共8卷,其中童话2卷、小说2卷、散文2卷、科幻1卷、寓言1卷。在品读名家精品之外,我们还特别聘请专家撰写“写作点睛”,告诉小学生和初中生写作的诀窍和想象力的来源,让写作文从此不再是难题! 本册为散文卷之《半瓶阳光》。 目录 童画 山花送我情 木鱼 会飞的石头 春浅八仙醇 蚝仔煎 半瓶阳光 幸福的推车 乡村记忆 途中的文澜塔 开在岩石上的花 雪夜 对岸的村庄 货郎 鱼,飘在空中 角落 过去时态的雪 两只猫的忘年交 排骨煨藕 五个南瓜窝子 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周庄画梦录 雨中凤凰 歌唱每座高山、每条河 岚皋有条千层河 父亲的抚摸 童年人物印象 贫穷后来会成为一盏灯 生命的绽放 关山情缘 母亲的闹钟响了 燕子 观海遐思 记花莲 轧花厂的夏天 县城小学飘来的歌 墨晶心 一真的好想你 国风悠悠 70年代难忘的零食 陪你去看日全食 爱是苦涩的药引 在被人遗忘的地方放彩 1983年的哲人 浪漫草垛 童月 救月 茅屋·一九五○ 鹤影 喊月亮 来自脚底的温暖 在丢失中成熟 沉默的引路人 后记:培养审美主体的文学 试读章节 这样的木鱼当然不同于寺庙里的木鱼。离我家不远,有一座不大的寺庙,年代久远,难以掩饰的破败感扑面而来。如果是黄昏,白昼的嘈杂业已安静下来,又正巧碰上有风,便可以清晰地听见从寺庙方向飘来的一阵阵木鱼声。不过,在村子里,人们不叫它木鱼,而是称呼它“剥罗”。因为敲打它的时候,总是发出“剥罗剥罗”的声音。 一次,去南岳参加一个笔会。南岳是佛教名山,山岭之间,最常见的自然是庙宇。在一座梵音缭绕的庙宇里,摆放着一条特大型号的木鱼。体积之大,出乎孤陋寡闻的我们几个人的想象。同去的其他几人惊讶万分,啧啧称赞,不停地用手抚摸。我在心中却感到万分失落。我发现,南岳的木鱼和老家那座破庙里的木鱼,其形状如出一辙。既然称之为鱼,就应该具有一条鱼的样子,可是,无论我怎么看,它们都和鱼相去甚远。 我疑惑不解,为什么不将它们雕凿成一条鱼的形状呢?那么,就真的名副其实了。我还想,最好是一条鲤鱼。不是说鲤鱼跳龙门吗?被一条鲤鱼携带着轻轻一跃,也许能够从滚滚凡尘中脱离出来,将苦难的人生提升到一个妙不可言的极乐境界。而这,正是佛家的追求。 在我们这个村子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木鱼竟然是饭桌上的一道菜肴,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客人来了,宾主尽欢,总得有鱼相待吧,没有鱼成何体统呢?偏偏,这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山村,只有几条浅可见底的溪涧在村前村后绕过。整个村子没有一口像样的池塘,更不要说诸如水库之类的大面积水域了。交通又不便利,外面的东西很难运进来。鱼,成了不折不扣的一种奢侈品。 有时,我真的很佩服村民们的生存智慧,没有鱼待客吗,做一条形状逼真的木鱼吧,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在这种智慧里,蕴藏着无奈,但更多的是旷达和幽默感。在饭桌上放一条木鱼,类似画饼充饥,带来的自然是精神上的慰藉。想想吧,假如你来到这个山村做客,坐在餐桌旁,面前是主人毕恭毕敬端上来的一条木鱼,尽管未饱口福,但绝对能够收获快乐的花朵。 当然,这样的快乐是永远属于精神层面的。许多年来,村子里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物质快乐的追求。当我懂事的时候,木鱼在村子里销声匿迹了,这缘于生活日渐好转。但,鱼依然十分珍贵。如果有谁吃了一条鱼,这事总要挂在他的嘴上很久,甚至连鱼的味道差不多全部忘记了,他还在炫耀似的念叨着。 1984年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考上了一所师范,离开了这个闭塞的山村。第一次在学校食堂就餐,盯着菜谱,我眼睛一亮,不假思索就买了一条红烧鱼。有个同班同学看见我津津有味的吃相,撇了撇嘴,说:鱼有什么好吃的呢?这个同学来自河汊密布的湘阴县,据他称,几乎天天吃鱼,已经吃腻了。他,自然不懂吃鱼的快感。后来,我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周末或课余时间,我常聆听他用一种潮湿的语气描绘他老家的各种景致,勾起心中无限向往。时过境迁,前不久,我到车站去办事,嘈嘈杂杂中,瞥见人们满头大汗地正忙着从一辆车上卸下一筐筐的鱼,走过去一看,赫然发现车头上有“湘阴”两个宇,时隔二十年的旧事蓦然浮现在眼前。这一筐筐的鱼,早晨也许还畅游在这个同学曾经描绘过的某条河流里,短短几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交通便利了,鱼,也由贵而贱。现在,我也可以模仿着这个同学的样子,撇撇嘴,不屑地说:鱼有什么好吃的呢?因为,我也吃腻了。 可是二十年前,吃鱼,对于我以及村子里的人们而言,是怎样一种幸福啊。P8-9 后记 后记:培养审美主体的文学 儿童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审美主体是儿童。离了儿童,儿童文学这个审美客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作为主编,考虑到这套书是面向9—15岁的儿童,在选取作品时,十分尊重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十分尊重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何去把握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呢?过去我们一谈到年龄特点,说得最多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已有能力,诸如他们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哪些基本观念,有哪些兴趣爱好,从家庭到学校,他们一般能够做些什么等等,这些认识和能力其实是儿童在这个年龄段身心成长所达到的水准。已经达到的水准固然要重视、要尊重,因为不重视、不尊重,作品就无法为他们所接受。’但仅仅看到孩子的已有水准,仅仅照顾他们一些十分幼稚的认识和快感还是不够的。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儿童时时刻刻在成长,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蕴育着那个年龄段的潜在能力,潜在能力随时可能变显在能力。从儿童潜在心理来讲,成长是他们最强烈的渴望,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不由自主地模仿大人,向大人学习,盼望自己快快长大。过去由于对儿童特点把握上的偏差,导致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上出现失误。人们往往以为儿童文学就是追随儿童已经获得的能力和一些幼稚的情趣,只要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就算是好作品了。殊不知,把儿童每时每刻在成长给忘记了,不去理会儿童成长在知识、能力、观念、情感上的要求,不去理会儿童成长对艺术的需求,不去挖掘、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不把适合儿童接受,同时适合他们提高的艺术拿出来,作品必然是低水准的。那么,一个有眼光、有责任心的作家,在儿童的眼光面前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应该充当儿童攀登艺术高峰的向导者的角色。这套丛书在选取作品时就是为了充当这一角色,避免全然服从于儿童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而是既考虑儿童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也考虑如何让儿童得到提高,让儿童服从于作家的艺术旨意,装上审美翅膀,飞向高格的艺术王国,在高格的艺术王国中得到熏陶,得到培育。因此,这套书的作品必然在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中显得出类拔萃,能以它较高的艺术品位,培育儿童,提高儿童的欣赏水平,还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经得起他们去反复品读,显示作品有留之久远的价值。 为了使这套书符合以上要求,在选取作品上主编做了如下工作: 1.注意通过作品要有新的东西给予儿童,使儿童每阅读一篇作品都有新的感觉,都能得到新的收获。这里的新,就如知识的增长一样,是相对于已知而言,是强调作家的给予要大大多于已知。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永远是等量输入,儿童通过作品就谈不上增长见识了。至于儿童已经显现的艺术感知,作家当然不能排斥它,要十分尊重它、用心表现它。因为这既是作家创作目的之一,又是创作手段之一,作家只有在儿童获取已有感知的同时,又善于把握儿童内在能力,发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点,去恰到好处地表现儿童从未感受过的感知,新的感知才能在不经意之中为儿童所接受。诸如对科幻小说的选取,王晋康的《龙的传人》、叶永烈的《腐蚀》、刘慈欣的《圆圆的肥皂泡》、刘兴诗的《悲歌》、星河的《朝圣》、韩松的《宇宙墓碑》等对未来科学、未来世界都有着自己新的见解、新的观念,而且在艺术构思、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丝毫不亚于主流文学,值得孩子们好好品读。 2.注意要有比儿童的艺术感知高一筹的作品献给儿童。这里所说的高一筹,是相对于通俗浅白而言,是指艺术的高水准、高质量。比如讲故事,作品要善于把握自然法则、逻辑规律,要精通变化三味,能巧妙设置悬念与释疑;塑造人物,要能将作家的人生体验、学识人格、描写性格与典型方面的招数,表现得生动活脱而又内涵深刻;对那充满幻想的艺术画面,似幻犹真也好,前后呼应也好,左右逢源也好,能给人以和谐一体、自成一格、韵味无穷的感觉;文字上不是白开水一杯,而是反复锤炼、贴切精妙、生动传神等等。就好比熔炉,作家能将一些艺术手法创造性地熔铸成一个高格的意境,那么它们给儿童的就绝非只是一时快感,而是经得起反复咀嚼、持久享受,甚至是能滋润终身的。如沈石溪的《天命》、李丽萍的《选一个人进天国》、薛涛的《绿山谷》、常新港的《长夜难眠》、张品成的《摘下帽子》等,无论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内涵的揭示、语言的锤炼,其艺术功力都是很高的。 3.注意要以社会化的情感打动儿童。作家如果仅仅是表现一些孩子随意而发的情绪,而不是表达人类共同的有意义的情感,虽然也能博得儿童读者一笑,但却是一笑了之的事。这里所说的共同的有意义的情感,是饱含人生的真理,饱含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作品传达的是伟大的爱,比之狭隘的爱,比之私仇小怨,其感染人的程度,其引起共鸣的广度,其陶冶心灵的深度,都会远远超出随意型、情绪型、私利型情感对儿童的深远影响。也许有入要说,就儿童而言,情感问题用得着提到这个高度吗?我认为不是提到什么高度的问题,往往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就能从儿童身上得到强烈反映。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活动,个别与一般、感性与理性的把握在儿童文学中同样是哪方面都离不了的。离了一般大众,离了理性认识,情感谈不上社会化,就找不到更多知音,无法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当然,离了个别形象,离了艺术感知、,作品就不像是艺术,就会使读者感到索然无味,也同样找不到更多知音,引不起更多读者的共鸣。所以在选取作品时两方面都没有忽略。如金波的《雨入》将雨拟人化,对造福于人类的雨饱含深情,给予颂扬,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周锐的《咔!咔!咔!咔!》、黄蓓佳的《欢喜河娃》等,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郁,或欢,都可见人类共同的、基本的、有价值的情感反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带来内心的感动。 4.注意思想观念的正确处理。儿童刚来到这世上,经历少,见识少,受教育少,许多看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作家们一味强调形象,排斥观念,或单纯地收集儿童认识上的幼稚、错误作为笑料,这对儿童的成长是极不负责任的。也许有的作家要说儿童文学嘛,还是多给予一些形象,少来点说教。这不是说教的问题,观念是人们对事物、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只要你是个成人,凡事都有自己的观念。一个善于思维,擅长描写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必定会把对人生、世事的认识寓于形象中,让形象与思想融于一体,使形象变得沉甸甸的,给儿童以成长的指导和对未来的启示。如洪烛的《国风悠悠》、陈启文的《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毛云尔的《木鱼》、海东升的《1983年的哲人》、杜文娟的《歌唱每座高山、每条河》等,无论描绘社会环境、自然风光、日常生活,那别具一格的意境,形散而神不散所蕴含的旨意,都有着对生活的独到发现,能给孩子们带来许多新的感受和思想启迪。 总之,真心为了儿童,真心为了儿童的成长,儿童文学就应该以培育审美主体为目的,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较高要求。我就是根据这一较高要求,对作品优中选优,组成了这套“最佳原创少年”文学读本”。丛书共8本,包括小说2本、童话2本、散文2本、科幻1本、寓言1本,欢迎大家品读。 杨实诚 2010年1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