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度获得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全球中文网络原创最佳小说奖的著名作家宁肯,首部中短篇小说集。
《词与物/名家最意味小说》,最具意味的小说。那种文字的意味,叙事的意味,思想的意味,都会让你感受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意味深长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词与物/名家最意味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宁肯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两度获得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全球中文网络原创最佳小说奖的著名作家宁肯,首部中短篇小说集。 《词与物/名家最意味小说》,最具意味的小说。那种文字的意味,叙事的意味,思想的意味,都会让你感受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意味深长的世界。 内容推荐 著名实力派作家宁肯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词与物/名家最意味小说》主要包括《塔》《词与物》《我在海边等一本书》《死于某年》《后视镜》《唐》等篇目。这是一部文字谨严,叙事有度,风格独异,极具智性的小说。控制力极强的叙事,精准漂亮的语言,深邃优雅的思力,都使宁肯的小说不同凡响。 目录 塔 词与物 我在海边等一本书 死于某年 岩画 后视镜 维格拉姆 唐 后记 试读章节 幸好这里处在三十一区隐秘的边缘,来这儿的游客不多,不多的人中闯禁区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少仍嫌太多。巽当初绝没想到他的敏感也是艺术家的敏感,他的废墟的隐秘的趣味也是烦人的画家的趣味,他不知道某种神秘的政治其实也是艺术的精髓所在,他是不自知的艺术家。一度巽想阻止不断来做窝的艺术家,他找到了厂区管委会,后来又找到有关部门,他的话还是有人要听的,不敢不重视,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没阻止了,更没想到的是这里竟慢慢发展起来,发展得这么快,这么花样繁多,每年来这儿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是越来越多。不久前调查显示最吸引人的前五位的排序是:绘画,影像,雕塑,行为艺术,设计。巽有时阴沉地想如zAz对外开放的话会排第几?zAz一开始没雇专业的保安,后来不雇不行了,光靠便衣根本无法阻止那些疯疯傻傻的人,但是后来以最低价格从保安公司雇来的保安让巽大为光火,主要是保安的服装和纳粹几乎分毫不差,甚至行礼与早操的手势也差不多,难怪会招来旅游者! 这天大屏幕上总算有了点变化,技术人员走进了谭一爻与居延泽几乎静止不动的对话画面,真是难得!技术人员进来后将一幅有大海与沙滩植物的风景画张贴在了泡沫板的墙上,立刻产生了回归自然、无限温馨的效果,连整个监控室的人都感到心旷神怡。接着又有人走进屏幕,搬来了好几盆鲜花,又搬来了一个原木茶几、深色的电视柜、电视和沙发,这样一来由过去的极简主义风格一下回到了悦目的写实主义(方末末),一切都比过去看上去真实了许多,与现场的回忆、叙事、对话越发相称,就好像话剧舞台的暗转一样,灯暗灯亮场景就换了。但兑和艮同时有些迷惑不解:这还是监房吗?越来越像直播间,像凤凰卫视,为什么给居延泽这样的待遇?这是不是对以前的否定?巽从来不予以回答,变得越来越奇怪,越来越像一个影子,越来越像人定了一般。 还没容兑和艮解开疑惑,更让人不解的事发生了,赏心悦目的变化仅仅存在了三天,突然又全部撤掉了,房间恢复了纯粹白泡沫原本的世界。即使不戴耳机仅从画面上也能看出居延泽与谭一爻显然发生了争执。彼时他们已分不清谁是审讯者。最初是谭一爻提出让房间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居延泽同意了,但三天之后居延泽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过去的白色,白色让他的脑海充满了寂静的回忆,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一切历历在目像放电影一样。而海滨、绿树、沙滩少女干扰了他,使过去变得不稳定,脑子里经常出现马赛克。他已经不喜欢色彩,一点儿也不喜欢。最过分的是在一切恢复原状后居延泽甚至要求谭一爻戴上方末末留下的作为纪念品的白墨镜。谭一爻当然不会,居延泽只好自己戴上。激烈的争执是在这时发生的,谭一爻无法容忍这种刑具一样的眼镜,认为想出这种眼镜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纳粹。争来争去后来不知怎么镜片掉了一片,两人的关系总算相对稳定下来。其实他们一直谈得挺好,居延泽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美好时光,就像蓝色的海水,至少也像湖水,有阳光,鱼,无尽的田野。 事情总算过去,一切又在白色中恢复了正常。不动的画面,与案情毫无关系的声音,交互的眼神,除了这些基本没动感。当然,嘴一直在动,但因为一直在固定地动,和不动也差不太多。直到有一天,差不多两个月之后,乏味的声音中出了杜远方的名字,监控室里的疲惫不堪、哈欠连天才被一扫而光,人们像被吹起了冲锋号或起床号,一下行动起来。杜远方是涉案人中的重量级人物,人们开始为谭一爻啧啧称叹,甚至也叹服巽的麻木人定,这样的坚持在巽这里是从未有过的。说实话大家一直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有一天zAz突然被撤销,现在杜远方浮出水面完全可以向上交代了。当然了,这只是开始,路还很远,传记的方式就是这样,它有着自身的逻辑,人们也只好耐心等待。 P56-P57 后记 门罗获诺奖,中短篇小说似乎一下站起来,和长篇小说一般高。本来就一般高,不分高下,但多年来它一直是坐着的,好像也甘于坐着。特别在大众视野里,中短篇小说更像是专业小说家所为。首先中短篇小说主要诞生在文学杂志上,而文学杂志似乎是一些专门“人才”施展的地方,随着文学杂志与大众隔开,这些“专门人才”也一同与大众隔开,与市场隔开。换句话说,中短篇小说似乎是少数人所为,亦给专门的读者所看。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感觉是对的,是好感觉,是文学最纯粹的部分。中短篇小说的纯粹性与专业性历来为圈内人称道,大家都知道中短篇小说艺术上的含金量整体上高于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实在是太芜杂了,似乎什么人都能写,中短篇小说有时倒成了试金石,或者看一个作家的中短篇小说有时更能判断一个作家。记得有一次参加评审中国作协会员,有人几部长篇小说摞得很厚却没获评委通过,相反有人没有长篇,只是在《十月》《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发过若干部中篇小说,大家没二话就过了,仿佛纯文学杂志是一种免检的标志。 然而情况有时就是这么复杂,好的长篇小说,那些真正的洪钟大吕,威威乎矗立,召唤着一颗复杂的心。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下,在一种专业性与洪钟大吕的双重召唤下,我在写中篇的同时也在写着长篇,写长篇的同时也在写中篇,有时形成了中篇与长篇互通,可拆卸。比如有的中篇在杂志上发了,被选刊选了,后来它又成为我的长篇小说的一部分,但它的独立性并不因为它成为长篇小说的一部分而消失,相反多了一种存在方式。这就好像最开始盖了一所房子,房子完全有自己的独立性与独立功能,后来周围又盖起了一些房子,相互连通,成为一组建筑,即使先前的房子仍具有独立性与自治性。 中短篇小说是文学的基石,没有这一基石很多名噪一时的小说家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我曾说,中短篇小说是萨克斯,是长笛,是小号,那种独立的倾吐与技巧是任何别的形式比如交响与协奏都代替不了的。孤独的人都会喜欢中短篇,尤其是优雅的孤独的人。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激烈的孤独的人另当别论。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让我的小号我的萨克斯集中起来,让更多读者看到宁肯的独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