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4版)》在以上“一个线索、两个层面”的基础上,着重从概念篇、理论篇、主体篇、过程篇、社会篇和未来篇六个方面,对领导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念篇致力于揭示领导的含义,理论篇则通过对领导本质和领导模式的研究,为本书提供分析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体篇则是对领导者与追随者及其关系模式的研究,过程篇则完整地阐述了领导活动的科学化与艺术化是通过何种途径体现出来的,社会篇则把领导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而未来篇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信息化社会、知识化和全球化社会已经降临的时候,领导的变迁方向对现在的领导者会提出什么样的挑战。未来篇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本书由刘建军编著。
领导学是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4版)》在汲取国内外领导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概念篇、理论篇、主体篇、过程篇、社会篇和未来篇六个方面,对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哲学与领导理论、领导结构和领导方式、领导主体和领导过程、领导环境、公众领导和领导绩效以及未来的领导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教材体系新颖,分析透彻,内容全面,既关注理论前沿,又注重领导实践,在理论研究、历史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统一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对管理主义领导理论、人文主义领导理论、宪政主义领导理论的划分,既与传统的特质论、行为论、权变论三阶段的划分互为补充,又在更为广阔的理论和历史视野中深化了对领导理论的理解。第四版最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公众领导”一章,这是本次修订的精华所在。公众领导是接近领导之原初意义的领导类型。作者对政治领导、文化领导、国际领导所进行的跨学科的研究填补了以往领导学教材的空白。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4版)》作为复旦博学·MPA系列教材之一,既适宜于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又适宜于作为大专院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的培训教材。本书由刘建军编著。
前言
第一部分 概念篇
第一章 领导的含义
一、学习领导学的两个前提
(一)领导活动的普遍性
(二)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
二、领导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个体优势
(二)大众缺陷
(三)钍会组织
三、领导的含义
(一)界定“领导”的四个视角
(二)本书对“领导”的界定
(三)领导的实质:影响力
四、领导概念的层次
(一)个人层次
(二)二元层次
(三)团体层次
(四)组织层次
(五)社会一政治层次
五、领导与管理
(一)对象差异
(二)属性差异
(三)领导与管理区别之总结
(四)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六、领导者与管理者
七、强制性领导与凝聚性领导(任命型领导与涌现型领导)
八、宏观领导与微观领导
九、领导与统治
十、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
(一)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工作专门化
(二)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咨询工作专业化
十一、领导过程
(一)科学化过程
(二)艺术化过程
十二、领导的四个维度
十三、本书的写作方法
(一)理论介绍
(二)历史分析
(三)案例分析
复习题
讨论题
案例分析题
测试题
第二部分 理论篇
第二章 领导哲学与领导伦理
一、何谓领导哲学?
二、领导价值
三、领导伦理
(一)尊重
(二).月艮务
(三)正义
(四)诚实
(五)责任
(六)修养
(七)共同体
四、小结
(一)领导是第二生产力
(二)领导是富有挑战性的行动
(三)领导是超越时空、跨越组织边界的行动
……
第三章 领导理论
第四章 领导结构
第五章 领导方式
第三部分 主体篇
第六章 领导者与追随者
第四部分 过程篇
第七章 决策:领导活动的科学化
第八章 用人:领导活动的艺术化(一)
第九章 用权与授权:领导活动的艺术化(二)
第十章 领导方法:领导活动的艺术化(三)
第五部分 社会篇
第十一章 领导环境
第十二章 公众领导
第十三章 领导绩效
第六部分 未来篇
第十四章 未来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