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毅主编的《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报告(首次北极五大区域准同步观测)》全面总结了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完成情况,归纳总结了考察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为我们深入开展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次考察是“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国家专项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北极环境综合考察。本次考察同时承担了海气耦合、海洋生态及航道评价等国家海洋公益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的现场调查,考察范围涵盖白令海及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中心区等传统考察区域,首次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以及冰岛周边海域(含北大西洋)开展了综合环境考察,是我国北极考察历史上学科最为齐全、调查区域最为广泛的一次考察,考察区域南北纵贯2350海里、东西横跨4050海里。本次考察首次成功穿越北冰洋,在北太平洋、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冰洋中心区、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北大西洋完成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大气化学、海洋生物生态学综合调查。“雪龙”船利用北极航道两度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实现了我国船舶首次跨越北冰洋航行。
第1章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概况
1.1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背景和意义
l. 2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标
1. 3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组成
1.4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调查海域、断面与站位
1.5 航次执行过程
1.6 调查设备保障
1.7 气象保障
1.8 海冰预报
1.9 质量控制与保障
第2章 物理海洋学考察
2.1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
2. 3 调查内容、调查设备与分析仪器
2. 4 考察作业人员
2.5 观测站位与工作量
2.6 考察过程中重要情况记录
2.7 数据与样品评价
2.8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2.9 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说明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冰与航道考察
3.1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3. 2 研究内容
3. 3 调查内容、调查设备与分析仪器
3.4 考察作业人员
3.5 观测站位与工作量
3.6 考察过程中重要情况记录
3.7 数据与样品评价
3.8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3.9 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说明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象与大气物理学考察
4.1 研究意义
4. 2 研究内容
4. 3 调查内容、调查设备与分析仪器
4.4 考察作业人员
4. 5 观测站位与工作量
4.6 数据与样品评价
4.7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4.8 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说明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考察
5.1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5. 2 研究内容
5.3 调查内容、调查设备与分析仪器
5.4 考察作业人员
5. 5 观测站位与工作量
5.6 考察过程中重要情况记录
5.7 数据与样品评价
5.8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5.9 完成情况及境外合作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物生态学考察
6.1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6. 2 研究内容
6. 3 调查内容、调查设备与分析仪器
6. 4 考察作业人员
6.5 观测站位与工作量
6.6 数据与样品评价
6.7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6.8 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说明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海洋地质考察
7.1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7. 2 研究内容
7.3 调查内容与调查设备
7.4 考察作业人员
7.5 考察站位与工作量
7.6 考察过程中重要情况记录
7.7 数据与样品评价
7.8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7.9 完成情况及境外合作
7.10 本章小结
第8章 地球物理考察
8.1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8. 2 研究内容
8. 3 调查内容和调查设备
8. 4 考察作业人员
8.5 观测站位与工作量
8. 6 考察过程中重要情况记录
8.7 数据与样品评价
8.8 观测结果与初步发现
8.9 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说明
8.10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经验与建议
9.1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和突破
9. 2 主要经验与体会
9. 3 对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几点建议
附件1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人员名录
附件2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计划站位信息表
附件3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实际完成站位信息表
附件4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现场数据与样品协调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