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的回忆秒杀一切
前几天去香港,终于在旺角的UA朗豪坊看了传说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爱,超好。好在:一、流畅、自然、质朴,还是九把刀原著的原汁原味,没减分;二、演员选得好,除柯震东外,我最欣赏女主角陈妍希,长得有点像20出头的钟楚红,典型校花的感觉,要是她有一场穿白裙骑车的戏更好;三、打飞机、勃起等戏其实是那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只不过为追求效果有些戏剧化,并没有传说中那般夸张。
《那些年》在香港票房有6000多万港币,打破了《功夫》保持的华语片票房纪录,港媒甚至直接把陈妍希誉为“台湾女神”。这是几个月前没有人能想到的事情。我去看的时候,基本满座,连第一排都挤满仰颈观影的观众,香港观众对里面的所有笑点均能按计划接收。我这么看待它在香港创下的奇迹:真诚的东西,带校园味的感觉,在浓烈商业味儿面前仍然具有独特的杀伤力。如果你做得纯粹、自然、不造作,演员选得适当,且能勾起观众的集体回忆,观众是愿意掏钱进影院重温鸳梦的。有人也许会说,《岁月神偷》这类带有香港记忆的电影,受香港观众欢迎可以理解, 《那些年》是一部纯台湾片啊,成本低,全是新人,没一个港星,它怎么会打动港人心扉呢?答案很简单,《那些年》里面描写的高中男女生情愫、初恋、分手,是人人都可能有的经历,不论你来自台湾还是香港,’某些经历及感受是共通的。
还有些观众也有遗憾,除了沈佳宜和柯景腾最后没在一起之外,就是觉得《那些年》跟《阳光灿烂的日子》比,》中击度上还不够“有劲儿”。有人觉得《那些年》艺术品质很一般,远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高。但我觉得不能这么比,两部电影都是青春片,但背景有天壤之别。《阳光灿烂》讲的是文革期的大陆,《那些年》讲的是台湾十几年前的事,张雨生流行的年代。以《阳光灿烂》为代表的大陆青春片是有很强原罪感的,这跟那么一个特殊的压抑的年月有关;而《那些年》基本没心没肺,没原罪没包袱,展现的是中产阶级孩子的自然恋爱。它里面当然也有些学生跟老师抗争的情节,但基本是“逃学威龙”式的个体零散搞笑兼励志抗争,而不是跟比较压抑的教育体制的对撞。从这个意义说,《那些年》让香港很多曾经的中产阶级孩子有怀旧愉悦,关于性方面的压抑、神秘感也没有大陆孩子那么突出,因此,他们能在里面某些比较“嗨”的情节面前保持兴奋感和认同感。
就在香港看到的完全版,我猜大陆版《那些年》会删掉课堂、宿舍打飞机镜头,讲到大陆偷渡客的情节,升青天白日旗画面,勃起这个人物的某些镜头,柯景腾在家里全裸,看A片以及大学男生浴室的同性恋暗示。据九把刀说,他自己考虑到大陆未分级的现状,已经提前准备了个“洁版”。我觉得删的东西大致不会影响观影时的正常理解,但会少掉一些生动感及地域差。
《失恋33天》在大陆拿了3.5亿票房,创下了奇迹。但《失恋33天》很难进军港台市场,原因是大陆青年的婚恋生活,因为环境、生活方式、制度等问题,很难获得港台同龄人青睐及关注。两种感觉是不大能兼容的,而港台之间的差距很小,文化交流紧密,他们能对彼此的生活产生认同。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在创作、审查相对自由的港台地区,编导能发挥的空间要大得多,影片呈现的真实度、自然度更让观众认可。我们这儿,则是高中男孩生活中可以追女孩,但不能公开表现,一旦公开表现肯定会面临送审不过的问题。
《失恋》跟《那些年》这两部小成本电影在今年相继火爆有什么共同的原因吗?我觉得,有时机上的巧合,也有些相同原因。共同原因是:一、创作都是以畅销、热门小说为蓝本,基础很好:二、创作时很认真,心无旁骛,不浮躁,没有超高的期待值;三、演员选择准确;四、《失恋》里面展现的剩女失恋后的自我疗伤,以及《那些年》调动起观众对初恋的美好回忆,都有“治疗”的效果,这两部电影都可划入“治愈系”行列。前者治愈失恋,后者治愈成熟中年男女的“爱无力感”,让他们重新温习第一次爱的过程,在欢乐和泪水中来一把“Yesterday once more”。
P9-11
谭飞评论的最大特色,就俩字:准、狠。他是了解电影和市场的明白人。
——冯小刚
谭飞说电影,越谈越飞。
——陈可辛
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事情,就能从这些事情看出什么层次的意义。谭飞先生的作品,为我们示范了看事情的态度有多么重要。
——蔡康永
娱乐圈里,有不知道谭飞的吗?没有。可谭飞是谁?不是那个确认消息来源的人,而是那个确认新闻和作品价值的人。在我看来,谭飞就是娱乐圈的价值尺度。
——封新城
推荐序
第一辑 傲
关于《一九四二》:逃荒民族70周年祭
情人节银幕三地争宠
初恋的回忆秒杀一切
帮光棍疗伤
异质文化的魅惑力
这盘菜叫肝腰合炒
《让子弹飞》:和庸众在一起的姜文
关于《神探亨特张》的八条瞎扯
致青春:为纯情年代写志
《中国合伙人》:成功学的席丝读本
两侠PK
不死鸟
美国制造孙大圣
好电影该怎样取名?
成都,唤醒的不仅是舌尖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为下一次成功蜕变
我为什么嫉妒肖恩·康纳利?
公民姚晨,生动得让世界不能忽视
重要的是没人能打碎她的范儿
请告诉我王菲是什么感觉
私人的胜利
出现在欧洲杯深夜的王梁姑娘
梦想秀能否改变价值观
《我要拍电影》试管婴儿诞生史
一场席丝的逆袭
第二辑 娇
《画皮2》:露皮相易,展心相难
《西风烈》不是神作,而是神马作
85后的《倩女幽魂》
论雷峰塔的倒不掉
清纯在哪里?
他和她爱的不是山楂树
《精武风云·陈真》爱国功夫A片
站国
不让
关于《建党伟业》
自由行,成湿菜
露丝的露点问题
你会抵制日本AV女优吗?
一杆道德老烟枪
变性与变态
春晚来新脸了
重庆卫士
第三辑 浮
吐槽《变形金刚3》
电影院在放什么(一)
电影院在放什么(二)
电影院在放什么(三)
《武侠》在重口味与恶口味之间
《赵氏孤儿》好得还不够
男人唔易做
2001年至2010年:中国娱乐简史
答《新周刊》:没有八卦,这个世界基本离2012不远了
百花错
平淡金像,工具金熊
给大S十条婚姻忠告
我看张默吸毒事件
男流氓的高身价
宫
时间流逝,作文依旧
第四辑 躁
《金陵十三钗》引出的真假嗨声
韩寒能拍好电影吗?
给国产电影的偏方
电影市场拥堵如北京交通
娱乐亡国?
无关版权,但关情绪
春天里,冬天里
甄子丹PK赵文卓
青霞姐姐,求别复出了
张柏芝谢霆锋的离婚经济学
不离,不弃
郭美美进娱乐圈之后
中国好声音
中国病人秀
双王夜奔
五道杠五道口
对谈·白先勇
飞者日谭也
张一白
谭飞,总自称是我的翻版。
是因为一样的胖且圆么?但他显然保养得法、驻颜有术,比我细嫩了许多。
或者是因为我俩都好吃且能吃?至少我与他也算是因为吃而解怨、而结缘的。
第一次见到谭飞是在京城有名的“黄门宴”上。在络绎不绝、熙来攘往的流水席间,主人黄珂向我介绍对面的白面书生:“著名影评入谭飞。”隔着一桌的锅碗瓢盆,我抱拳相认:“飞哥,笔下留情哟。”他眯着一双小眼睛,一副明知故问的无辜状:“啥子哟?”全然没有如那篇写《好奇害死猫》的文章般尖刻。
若干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吃吃喝喝,但并没有成为酒肉朋友,只是断断续续地有了关于电影、电视剧、娱乐八卦、创作秘辛等等没文化、无档次的盘道和过招。
这种建立在娱乐心态上的来往,让人日见其脾性、心境和修养,也看到了谭飞从影评人到策划人、制片人直至做老板,从边缘到幕后、从业外评头论足到业内实践打磨的进化过程,渐具操盘大鳄的气质了。
有一天,我们这两个脑满肠肥的家伙,居然将就着黄家的丰盛夜宴,起意合作一部美食饕餮大片。现在每次开会,看着他乐此不疲的笑眯眯模样,听着他抑扬顿挫的四川普通话,我暗自得意:瞅你丫的,等着挨骂吧。于是有了一种十年报仇、拉入下水的愉快。
谭飞是蜀人,我乃巴人。
巴蜀两地的人,既天然血脉般亲近,又天生莫名所以地敌视。
2013年5月
《傲娇与浮躁:影视圈知道分子随笔》是谭飞又一本犀利娱评集,拿电影说事儿,替八卦开刀,为娱乐把脉。谭飞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绘出一幅幅当下娱乐圈的漫画肖像,由小及大,一针见血,辛辣的嘲讽之下是作为一个资深娱乐人对流行文化的洞见与责任。
《傲娇与浮躁:影视圈知道分子随笔》分四辑:傲——评点有新意有诚意的影视作品和有坚守有梦想的娱乐人;娇——笑看矫情做作的影片和虚假之人;浮——痛批充斥当下的肤浅的作品和炒作;燥——怒斥当前娱乐圈之急功近利及各种急躁现象。
阐述说娱乐雷能说、不能说、却不能不说之事,想眼目前在想、一再想、仍一直要想之因。
《傲娇与浮躁:影视圈知道分子随笔》介绍了影视圈知道分子谭飞又一本犀利娱评集,拿电影说事儿,替八卦开刀,为娱乐把脉。谭飞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绘出一幅幅当下娱乐圈的漫画肖像,由小及大,一针见血,辛辣的嘲讽之下是作为一个资深娱乐人对流行文化的洞见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