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古堡的历史考察》(作者李书吉)以张壁古堡的形成发展历程为个案系统勾勒了中古以来晋中地区区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该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结合扎实的田野工作,是一部反映现今学界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学术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山西作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历史厚重性。
总论
张壁古堡的营建时代及历史地位
第一编 介休城建置变化和介休境内的侨置郡县
一 孝昌以前的介休建置及北方政局
二 兴和年间介休县之侨置及介休境内的侨置州郡
三 邬城泊、坞县考述
四 秦汉介休故城考辨
第二编 汾州、南汾州、定阳郡、平昌县
一 关于汾州
二 南汾州与东西魏对峙
三 四定阳八平昌和介休境内的定阳郡平昌县
第三编 由坞到壁,由壁置镇,由镇改州中的南朔州
一 由坞到壁及汉魏以来边塞防御的内移
二 由壁置镇及北魏边防
三 由镇改州过程中的东魏侨置郡县
第四编 后魏介休城与南朔州治所张壁村
一 介休在历史上的地位
二 龙凤镇张壁村是一处典型的坞壁建筑
三 从张壁村提供的文化线索看张壁建造的历史时代
四 由建筑理论和实践对古堡建造时代的再认识
五 星象学与古堡星象村
第五编 可汗庙、南朔州与斛律氏
一 可汗与可汗庙
二 可汗庙与南朔州
三 斛律氏及其在东魏北齐政府中的地位
分论
壹 十六国北朝山西坞壁的地理分布及类型
一 引言
二 坞壁形成的历史渊源
三 山西坞壁的地理分布
四 山西坞壁的类型特征
五 张壁古堡的时间推测
六 结语
贰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军镇
一 军镇的设置背景
二 军镇的分布和类型
三 军镇的职官体系和构成
四 军镇的功能
五 军镇的消失
六 介休地区战略地位分析——兼论张壁古堡的历史定位
叁 可汗、可汗庙与北朝民族融合文化遗存
一 山西可汗庙的建造时间
二 游牧民族首领称号由单于向可汗的演变
三 斛律金父子
四 小结
肆 北朝斛律及斛斯氏族
一 斛姓溯源
二 斛律、斛斯部的活动
三 敕勒族风俗
四 斛姓人口山西分布概况
伍 隋唐战争与介休张壁古堡
一 杨谅之叛与介休战争
二 隋末唐初河东的争夺与介休之战
三 隋唐两次介休战争与张壁古堡的关系
陆 从介休袄神楼看袄教在山西的流传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山西袄教遗存
三 介休在祆教东传过程中的作用
柒 雀鼠谷的古代交通
一 北朝隋唐时期的雀鼠谷战争
二 雀鼠谷谷道
三 千里径
捌 秦到唐代介休行政区划的演变
附录
壹 张壁古堡建造年代的历史考察
贰 张壁古堡渊源之考证
叁 考朔州军人“备御外患”之史解张壁古堡“产生年代”之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