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编著的《宋慈洗冤录: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继承了“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的一贯风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语言流畅成熟、精炼细腻,让人不自觉身临其境,思随文动。
还原历史事实,解密千古悬案。本书围绕争夺南宋奸相秦桧生前留下的巨额宝藏以及大儒朱熹离奇死亡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事件展开,故事层层递进。秦氏宝藏最终落入何人之手,用作了何途?朱熹之死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慈洗冤录(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蔚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蔚编著的《宋慈洗冤录: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继承了“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的一贯风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语言流畅成熟、精炼细腻,让人不自觉身临其境,思随文动。 还原历史事实,解密千古悬案。本书围绕争夺南宋奸相秦桧生前留下的巨额宝藏以及大儒朱熹离奇死亡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事件展开,故事层层递进。秦氏宝藏最终落入何人之手,用作了何途?朱熹之死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 内容推荐 《宋慈洗冤录: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由吴蔚编著。 《宋慈洗冤录: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内容简介 南宋庆元年间,宁宗皇帝赵扩昏庸无能,奸相韩侂胄勾结太皇太后吴芍芬擅权专政,大搞党禁,排除异己,致使朝廷内部朋党林立、乌烟瘴气。朝廷外,金人并吞南宋野心不死,沦陷区汉人义军揭竿而起。内外交困下,本已风雨飘摇的南宋更加岌岌可危。平地惊雷,已故奸相秦桧留下的巨额宝藏却恰在此时重现于世,江湖游侠、绿林好汉、赵氏宗室、各国间谍无不对其各怀鬼胎、虎视眈眈。名士辛弃疾、大儒朱熹、岳飞后人、秦氏子孙亦全部深深卷入其中……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千峰云起 第二章 春色如愁 第三章 一天明月 第四章 会解连环 第五章 众里寻他 第六章 无端风雨 第七章 故人何在 第八章 旧欢新梦 第九章 此意徘徊 第十章 柳外斜阳 尾声 附录一 南宋丰号表 附录二 宋慈像 附录三 余氏勤有堂刻本 附录四 余氏勤有堂刻书牌记 后记——关于《宋慈洗冤录》小说 试读章节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入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 锦绣中华,江山万里,钟灵毓秀,瑰奇壮丽。 山水之妙,在于丘壑深邃,景象变幻。处身于境,视境于心,一扫尘世间喧嚣之气,令观者驰思,深得其情,从而升华到荣辱皆忘的境界。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方能自审人生应有之地位。昔日太史公行走天下,阅遍名山大川而为文疏荡,大见清奇之气,此为得天地灵性。世间潜隐默修之士亦喜遁居幽静山林,期荫仙风而得道升天。 神州东南一带,风光极丽绝秀之冠当属武夷山——重峦叠嶂,绵络不绝;丹崖奇峰,奇拔秀伟;青岫带水,千姿百态;绿树红花,争奇斗艳。古往今来,仁者比德于山,智者比智于水,故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说。而武夷山丹山碧水,山水俱备,九曲溪曲折萦回于褐崖群峰之间,如玉带贯串珍珠,将武夷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溪光山色,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是羽流禅家栖息之地,历代道士、隐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诸多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与水光山色交相映衬,相得益彰。如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峰”,上有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站在亭中凭栏四望,云海茫茫,气象雄阔,犹如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中,极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苍莽之感。览台上题有楹联云:“遗世独立;与天为徒。”与眼前实景极称,令人击节赞叹。又如石湖涧建有不少道院、庵堂,有对联道:“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生动地描绘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情形。 除了武夷九曲外,武夷山最独特的景致当数位于崇安和建阳交界之处的武夷山洞。此处名为“武夷山洞”,并非实指深邃不见天日的山洞,而是一处四面崖壁如刀的长缝形大峡谷,周回达一百二十里,除峰南有裂隙可以进谷外,其他无处可进。峡谷幽深神秘,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山重水复,韵律有致,如一道山水画廊,内中不时有多彩的迷雾和波光涌动,如梦似幻,灵动百出,仿若仙境,因形貌独特、风光秀美,被道教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第十六洞“升真升化玄天”。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草应时而绿,花应时而开,频叶软,杏花明,又是一年好春光。 这也是武夷山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最紧张忙碌的人当属茶农,因为他们一整年的生活指望全在这个时段。同样忙着奔波于大山内外的,还有采集草药的山民,只是他们的谋生比种植茶园的茶农要危险得多——药材大多生长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上,愈是珍贵之奇药,愈是长在人迹罕至的艰险之处。 两男一女正在武夷山洞中艰难地跋涉着。两面峭壁千仞,中间清流潺潺,人只能从水边高矮不一的石头上跳跃而过,行进得极是费力。名山出奇草,三名年轻人来到这人迹罕至的大峡谷,并不是游览风光,而是要寻觅一种俗名为“九死还魂草”的神奇草药。 三人中,年纪最长的男子姓孙名应龙,二十岁出头,中等个子,身板壮健有力,古铜色的脸上泛着油光,晶晶发亮。他是佃农孙年之子,幼年时父亲病逝,靠母亲金三娘摆小摊卖扁肉抚养长大。虽然家境贫寒、成长艰辛,却自小对武术极有兴趣,孜孜求学,到处偷师学艺,居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不久前,朝廷破天荒在地方设置武学,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建宁府的武学生,成为金三娘生平最得意之事,逢人便要夸耀一番。 孙应龙一身灰衣,短襟长裤,手提长剑,肩上斜背着一大圈绳索。他虽领先走在最前面,却是明显的不懂草药,一边往两边山崖张望,一边不断回头问青衣女伴道:“月月,那是不是还魂草?” 青衣女子十七八岁年纪,标准的鹅蛋形脸,鼻梁及两旁各生着数粒雀斑,一双上翘的丹凤眼灵活有神,如同男子一样束着发髻,看上去格外清爽干练。她名叫余月月,是建阳名医王且光的外孙女,将门出虎女,年纪虽轻,却已是本地颇有名气的小医师。 世间医师大多是自小学艺,耳濡目染,见惯了病人的苦痛和在生死之间的挣扎,因而往往在处理事务上比常人要冷静得多。余月月身上亦有明显的名医风范,右手提着药锄,左肩单肩背着装草药的竹篓,对于孙应龙反复的外行询问,她保持着不理不睬的淡漠姿态,只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峡谷两边的悬壁上,努力搜寻着那难得一见的还魂草。 孙应龙问了一遍又一遍,余月月却始终不回应,他本不是什么好性子,愈发急躁了起来,可又不敢随意向对方发脾气,因为余月月是出名的尖酸刻薄,他可不想被她抢白几句后好几天噎得吃不下饭,便改去问后面的男伴道:“宋慈,大伙儿都说你读书多、学问大,你说说看,那九死还魂草到底长什么样子?” 宋慈约莫十五六岁年纪,身高与孙应龙差不多,身板却明显瘦了几圈,颇见白面书生的儒雅文弱之气。他在三人中年纪最小,出身书香世家,其曾祖宋翔自小就是建阳有名的神童,七岁时曾作《赋灯》诗: 景景照幽房,荧荧吐焰长。 昔年江上女,曾向乞余光。 意境优美,意味绵长,居然出自一个小孩子笔下,一时传为奇谈。 民间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说法,意思是小时候很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未必能够成材。但宋翔成人后亦是诗文出众,著有《梅谷集》,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及第,文才名动京师,被中兴名将张浚慕名辟为参议官。后来宋翔因见不惯张浚为逢迎宋高宗赵构和丞相秦桧而参与陷害岳飞的阴谋,主动辞官,结束了短暂的仕途生涯。此后,宋氏一直安居建阳乡里读书,再无人出仕。 宋慈父亲宋巩亦是从小就有“聪慧”之名,读书不专务章句,文章辞藻焕发,是建阳有名的文士。母亲吴氏亦是出自本地大族,舅父吴雉是名儒朱熹的得意门生。宋巩四十岁时,吴氏才生下宋慈。晚来得子,宋氏夫妇对其极是珍爱,特意为独生爱子取名为“慈”,字“惠父”,取《管子》“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之义。 宋慈虽得父母溺爱,但自小受教于舅父吴雉。吴雉督教极严,除了要求外甥熟读经典外,还命令他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仿效圣贤,稍有过错,便要予以责罚——背书、抄字、打手心、罚跪,等等,不一而足。宋慈在舅父的严厉管教下长大,性格多少有些古板,平日也是谨小慎微,深沉少言。 与孙应龙、余月月各自一身短打不同的是,宋慈穿着一袭藏青色长袍,为了行走、跳跃方便,不得不将衣襟折上来塞入腰带中。他两手空空,默默地走在最后面,听到孙应龙发问,举袖拂拭了一下额头的汗水,仔细想了想,才回答道:“《神农百草》一书中虽然画出了卷柏的形貌,但却是卷缩焦干的样子,跟寻常的枯枝败叶并无分别。” P14-18 后记 ——关于《宋慈洗冤录》小说 宋慈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再传弟子(宋慈授业恩师吴雉是朱熹的得意门生),受过朱熹本人亲自指点。他本人亦是才识过人,被誉为可与大名家辛弃疾比肩(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语)。 与辛弃疾、刘克庄等人以大量锦绣诗词文章传世截然不同的是,宋慈留给后人的,是中国甚至世界上第一本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在这本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中,宋慈以“检验”为案情之根本,主张“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内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他本人却是“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的理学门生。一个在程朱唯心主义理学体系熏陶下长大的才子,最终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法医学的鼻祖,这本身就是历史上的传奇。 本书讲述的是大儒朱熹病逝前后,在宋慈家乡建阳发生的一段故事。当时宋慈才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已经初显峥嵘,展露出在推案方面的杰出才华,为他日后创作《洗冤集录》打下了基础。书中绝大多数人物均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人物关系也保持了历史原貌。对于建阳这座福建历史上最古老的名城,作者也尽量做了还原,书中描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等,均参考自《建阳县志》。故事结尾终止于宋慈离开家乡建阳入临安太学就读前,本书今后还会有一部或几部续集。 小说采用了线索并行的叙事方式,并不是一条线索讲完后再讲另外一条线索,而是几条线索夹杂在一起。这也是真实世界的体现,通常不可能一件事完后才刚好发生另外一件事,世事的发生大多是无序的,不可预测的。另外,作者个人不喜欢太直白的故事,所以对一些隐线情节刻意只交代了个大概,希冀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人类社会是不断延伸发展的,文明是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亦是历史存在的价值。历史人物始终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请勿以现代社会的标准来看待小说中的某些观点。 须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有章名包括副标题“一天明月”均取自辛弃疾的《珠玉词》。宋词是宋代的一大特色,小说中引用了一些诗词,在续集中还将对宋词的流派做更多笔墨的介绍,以期更多地体现时代特征。 《宋慈洗冤录》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大汉公主》《和氏璧》《明宫奇案》《包青天》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要指出的是,这一系列小说前后有交叉重叠之处,如《宋慈洗冤录》《包青天》和《斧声烛影》中均提及“斧声烛影”疑案,但经过并不完全相同,细节多有出入,这是作者刻意为之,表示历史记载亦有“讹传”之处。 感谢杨瑞雪女士,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肖启明社长、刘海涛先生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你们是作者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 吴蔚 2012年11月30日 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