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幼军文集》(全15卷)是首次将孙幼军的作品做出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既包含了孙幼军早期有影响力的作品,也包含他最新创作的作品,还有孙幼军的短篇童话集,分类明确、系统完整,对我国儿童文学界有重要意义。
《孙幼军文集(第2卷)》包括两部孙幼军的作品:《铁头飞侠传》和《怪老头儿》。此系列是孙幼军传奇幻想的代表性作品,以儿童的视角,将传奇和儿童文学绝妙的结合。《铁头飞侠传》讲述“铁头”赵新新是一个心地善良,身体瘦弱,时常在班里受欺负的孩子。一天他救了一只流浪猫,取名为飞侠,却未曾想,“飞侠”是一只绝顶聪明的猫,他们俩一起经历了好多好玩的故事。《怪老头儿》系列讲述赵新新遇见了一个神奇的老头,他自称是怪老头儿,喜欢玩儿,怕吃药怕打针,不过很有些神通。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历险。
《孙幼军文集》(全15卷)既收录了其影响几代人的《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怪老头儿》等代表作,也包含如《百变小狐狸》、《我不是草包》、《小耗子阿灰》等最新作品,还特别收录了他的短篇童话集和散文,体裁丰富,内容广泛,虽文体不同,却篇篇精致。
《孙幼军文集(第2卷)》收录了《铁头飞侠传》和《怪老头儿》两部作品。
制服大鹏
“铁头”和“飞侠”是什么人哪?咱们先说铁头。
你念小学四年级,对吧?铁头跟你一样。别瞧名字挺吓人,他不过是个细胳膊细腿儿的瘦男孩儿。他爸爸在单位里管录像,捎带着放电影,所以他看的武侠片子比别人多。他大号叫赵新新,那时候他还没认识怪老头儿,也没升到五年级。
赵新新自打看了一部“功夫片”,就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儿,叫“大侠铁头”,简单点儿,就叫“铁头”。电影上的那个铁头真了不起,一刀砍到他脑袋上,“当”的一声响,连个白印儿都不留。敌人设计把他关进石头洞里,当是这下子他没招儿了,没想到他低着脑袋往石头门上猛一撞,“哗啦啦啦!”半尺多厚的石头愣让他撞得粉碎。金刚掌徐振飞厉害不?一掌横劈下去,铜柱子都弯了,可是他把掌劈到铁头的脑袋上,就倒了大霉:手掌震得鲜血直滴,一只胳膊半个月抬不起来。
电影上的铁头,就是这么厉害!厉害是厉害,可就有一条儿:要是一镖正好射进他嘴里,那就完蛋了!咱们这位小铁头想到这个,心里不免有点儿犯嘀咕。想来想去,他想出个好主意:“对啦,我老是闭着嘴,什么时候都不张开!”
铁头的妈妈见儿子大脑袋瓜儿,小细脖儿,瘦得怪可怜的,就给他订了牛奶。铁头喝了一年奶,脑袋瓜儿显得更大,小脖儿反倒显得更细了。身上没力气,碰上六层楼住的那个大鹏,就免不了吃些苦头。大鹏倒也并不向铁头嘴里发射暗器,他碰上铁头,只是一声不响地走上来,劈头一掌。这一掌又重又狠,铁头总是觉得脑袋一震,接着是疼。有一回,他疼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大鹏却哈哈大笑说:“怎么样,比‘金刚掌’厉害吧?我这叫‘劈铁掌’,专打铁头!”
大鹏念五年级,比铁头高出一头,又特别有力气。别说这个楼里的孩子,就是全校的学生,也没有敢惹他的。铁头有心趁晚上没人瞧见,往墙上猛撞一头,把大楼撞塌,让大鹏从六楼上摔下来。可是,这么好的楼,撞塌了未免可惜。再说,楼塌了,这么多人到哪儿去住?这样一想,他也就没撞。
你不撞,大鹏就不知道你有多么厉害,每次见面总有一掌!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铁头有了飞侠这个“师弟”,才算改变。
是飞侠帮助铁头制服了大鹏。
一飞侠的来历
我们要讲的“飞侠”,是一只大猫。
唁,说了半天,原来是只猫哇!真没劲!
别急。这可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他本事大着呢!当然,也不是一开头儿就那么有本事,更不是看了个电影就变成“飞侠”的。他开头儿不过是一丁点儿大的小猫咪,别说保护别人,自己都差点儿完蛋。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铁头放学回来,瞧见楼前头有一大群孩子围在一起,吵吵嚷嚷。铁头发现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子的大鹏也混在里头,就觉得脑袋发晕。他犹豫了好一阵子,还是忍不住想看看热闹,于是慢慢地凑上去。
原来,圈子里围的是三只小猫咪。这是小二从地下暖气管道里掏出来的。小二正站在人群当中比比画画,吹嘘他是怎样机智地发现“敌情”,又是怎样勇敢地斗走了老猫。三只小猫咪,一只白,一只黑,还有一只半边儿白、半边儿黑,都毛茸茸的,让人看了心里喜爱。不过他们像是很害怕,紧紧地偎成一团——准是他们认出了人群里头有“劈铁掌”,怕他一掌劈了他们。
大鹏果然不含糊。等大伙儿嚷嚷了一通之后,他大声喊:“对敌人,决不留情!要坚决、彻底地消灭他们!”
三只小猫咪绝没想到,大鹏还有比“劈铁掌”更厉害的招数呢。他挺着肚子,把一只手叉在腰上,布置说:“利利,你是一排长!带领他们俩,准备好弹药,埋伏在这儿,等敌人靠近了再打!小二,你是二排长!带领着三秃子和你弟,埋伏在那儿!” 小二他们一跑开,大鹏瞧见了铁头。他也忘记给他一掌了,喊叫说:“铁头,你是三排长!你埋伏在那堆砖的后头,注意我的命令,让你开炮立刻开炮。炮弹在那儿!。’
说完,他挺威武地指指那一摞很高的新砖。
铁头受到大鹏的器重是头一回,当排长也是头一回,本该乐得发疯,可是他的脸白了。他颤声问:“真……真用砖头砍?”
大鹏生气了,板着脸说:“什么‘用砖头砍’,是开炮!当然是真开炮,胆小鬼!”
铁头转到那一大摞新砖后头,乘大鹏指挥别的“排长”的机会,一溜烟钻进楼道。他一边喊“妈妈”,一边往楼上跑,闯进自己家房门。
妈妈不在。爸爸正叼着烟,坐在他高靠背沙发上看报。门突然被撞开,爸爸吓了一跳:“怎么啦?”
P3-5
简洁,活泼,有情趣,念下去宛然孩子的口气,可是没有孩子常有的种种语病。我猜想作者是下过功夫向孩子学习语言的……
——叶圣陶
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只孩子们不忍释卷,成年人也是爱讲习的,在这一点上,孙幼军的童话就具有这个特色。
——陈伯吹
孙幼军最早以《小布头奇遇记》名世,“崛起”于半个多世纪前。此后,他又写出《玩具店的夜》《没有风的扇子》《小狗的小房子》《亭亭的童话》《怪老头儿》《小熊请客》《小猪唏哩呼噜》和《小布头新奇遇记》等数以百计的长中短篇佳作,为我国童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于1990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和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作品证书的殊荣。在国内,其作品屡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大奖。儿童文学创作史上,他是中国童话史家、儿童文学史家绕不开的一座山。
——樊发稼
幻想艺术的天空闪耀着璀璨的中国童话之星,千百万孩子谁不熟知小布头、怪老头儿、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童话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严文井之后的又一座童话艺术山峰。赤子的情怀,民族的立场,精致的语言,本真的颜色,打磨出具有正宗中国民族风格乃至北京语境特色的童话奇葩。古汉语教授和童话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孙幼军对笔下的语言不敢有丝毫疏忽,他用特有文字与格调揭示出文学对于儿童精神生命的自由舒展及其想象空间的无限延伸所具有的永恒意义。孙幼军作品体现了童话艺术可能达到的诗性的深刻度与幻想的广阔度。
——王泉根
作者有一颗未褪色的赤子之心,他笔下的每个儿童(包括小苹,也包括玩具群里的小老虎、大洋娃娃、布猴子、小花猫……)无一不是稚态可掬、活灵活现,看得出他对儿童不仅熟悉,而且是真正喜爱的,他作品中的童趣不是挤出来,而是前呼后拥冒出来的。这是一种难得的才华。他语言之精彩,只是这才华和童心的外在表现,正如张天翼无往不在的充满童趣的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是他童心的体现一样。
——刘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