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布拉姆编著的《卢梭与美德共和国(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语言)》介绍了,卢梭思想中的同情,经历了从自然的情感冲动、到教化的个人美德、再到体现公共意志的政治美德的发展过程,催生出以公民共同的情感认同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政治美德。由于卢梭始终没有以理性对政治中同情的合宜强度作出限定,导致人们对其美德共和国的理论产生了误解:认为卢梭没有把“政治的”与“社会的”范畴严格区分开来。而且,他所建构的以遵从公意为导向的美德共和国,会压抑个人意志、扼制个人自由,他所强调的源于同情的共同忠诚感,又必然引致对多元制衡力量的取缔。
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有巨大的影响。作为卢梭的信徒,罗伯斯庇尔企图按照卢梭的美德思想将法兰西建构成一个美德共和国,不仅仅是法兰西,整个世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谓美德共和国最终覆灭。
但,卢梭式的美德是什么,如何描述和定义?卢梭本人在著述中回避了,后人的理解至今莫衷一是;激进的雅各宾党人如何从卢梭的著述当中理解他的美德思想,也缺乏梳理;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何大革命的领袖们如此坚定地以他的美德共和国作为蓝图?实现美德共和国的良愿如何演化成恐怖的杀戮?启蒙思想家在大革命当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他们是否应该为这场悲剧承担责任?如此种种,都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卡罗尔·布拉姆编著的《卢梭与美德共和国(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语言)》目的,就是突破种种迷雾和障碍,试图梳理、解答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