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抬高自己,但不可贬低别人
年轻人初入社会与人交往时,都喜欢彰显自己优秀的一·面。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地抬高自己并不为过,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抬高自己决不能以贬低别人为代价。如果确实是自己技不如人,当别人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时候,要保持一种欣赏、支持的正确态度,这就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风度”。
的确,现在很多场合,大家都崇尚自我表现。那些善于交际应酬的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呈现于朋友、同事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典雅的服饰,都会给人带来一个良好的交际印象。所谓抬高自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努力地表现自己。适当地抬高自己并不是清高自负,但如果在言行上刻意贬低别人,对别人无中生有的缺点评头论足,那就适得其反了,最终的结果就会使别人对你产生反感。
小李从学校毕业后进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由于能说会道,开始人缘还不错,可是后来大家发现他好胜心太强,凡事都喜欢抢风头,甚至有时还不择手段。
有一次,单位准备重点培养一批新人作为后备干部。小李的部门只有一个名额,可是和他同时参加工作的小张也报了名,这样小李就有一个竞争对手。本来,小李和小张平时的关系还挺好,可是有了这件事后,小李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在同事和领导面前谈话、聊天的时候,他除了对自己的优点夸夸其谈外,还总不忘记生搬硬套穿插点小张的话题,并且都是负面的新闻,什么人品啦,什么个人作风啦,什么不求上进啦,等等,凡是对小张不利的事,他都会拿出来渲染一番。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经过这样一番运作,好把小张“搞”下去。可是事与愿违,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发现同事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了,甚至有意地躲着他走,领导对他的态度也明显比前些日子冷淡了。正在小李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结果出来了:小张赢得了这个重点培养的名额。
故事中这个小李就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典型体现。像这样的年轻人生活中还有很多。
如果对他人心怀不满,不惜损害别人的人格,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或者造谣生事,竭尽诬蔑诽谤之能事,那么,其结果既有损自己的人格和同事的感情,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害了自己。这样,不但没有抬高自己,相反,却被人憎恶、唾弃,使自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抬高自己和贬低别人,其表现有时往往只是一步之差,关键在于把握一个适当的分寸。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做事能力以及是否与当时的气氛和谐等都是应考虑的,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表现一下,就可能博得别人的好感。若没有这些修养,刻意地引人注目,只能是虚张声势。比如用旁若无人的高声谈笑、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大肆渲染自己的优点。还有些年轻人为了讨异性的好感,或贬低同性或乱送秋波,这些不仅俗不可耐,也是不道德的。要知道对同性的友好,是心地善良的表现。无论什么时候,男生的油腔滑调,女生的轻浮自傲,在生活中都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年轻人初人社会资历尚浅,肯定少不了别人各种形式的帮助。受到别人的帮助后,表示一下谢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现实中有很多年轻人却不以为然,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感觉好像别人就应该这样做,是别人的责任和义务,是别人欠自己的,因此没有一丁点的感恩之心。这种做法和心态其实就是典型的鼠目寸光、自断后路,是不会长久的。
过了18岁,也不是小孩子了,要想以后的路好走,对于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知道感恩,不管事情的结果怎样,都要适时、适当地向对方表示一下谢意,这样一来,首先体现出了你的素养,再者,也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别人历尽周折,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办成你所托之事,如果你连一句“谢谢”这样感谢的话都没有,这首先是寒了对方的心;其次他可能以后再也不会真心帮你了。
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记者,春节时准备回老家过年,但他临时有采访任务,抽不出时问提前去买火车票,于是他托付一个好朋友小芸替他买票。小芸顶着大风立马跑到火车站,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可轮到她时,火车票卖完了。小芸无功而返,记者心里却不高兴,他不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还觉得小芸耽误了他的行程,给了小芸一个难看的脸色。小芸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虽然没买到票,可她却尽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连一句感谢的话郁没听到,相反还被埋怨,岂不寒心!
像这样不知感恩、不懂得理解人的人,有谁愿意与其交往共事呢?
在为人处世时,有许多年轻人都存在这样的心态,对方帮自己办事,如果办成了,当然要说声谢谢。如果事情没有办成,就认为不必感谢对方了,甚至埋怨对方。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对方没有帮你把事情办好,可能是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但他可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所以,18岁以后的你一定要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交友处世可不是生意场上的“一锤子”买卖。一辈子的路很长很长,相互协助才是长久之计。有求于人,不管事情有没有办成,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那颗懂得感恩的心。这样你才能有个好人缘,在关键时刻,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出手相助。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