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自幼习武,是澳门历史上第一位亚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被誉为“南拳皇后”。退役后,她曾被选为“澳门小姐”,转入娱乐圈发展,塑造了《笑傲江湖》“蓝凤凰”等多个家喻户晓的影视角色,而后又转型成为一家大型跨国电子集团的副总裁。李菲因其传奇式的“江湖人生”,被澳门特首何厚铧誉为“美丽、勤劳而充满智慧”的“澳门女儿”。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李菲从赛场冠军向职场冠军转变的坎坷过程。书中既有世界冠军的欣喜,也有艰苦打拼的苦涩;既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也有人生转型的感悟;既有失去慈母的悲哀,也有单亲妈妈的快乐……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亲切的冠军形象。
她是澳门历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被誉为“南拳皇后”;
她是“澳门小姐亚军”、“最上镜小姐”双料桂冠获得者;
她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
她是多个公益慈善组织的爱心大使:
她主演过央视版《笑傲江湖》、《大汉天子Ⅲ》、《赤裸特工》、《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长白英雄传》、《女子飞虎队》等影视作品;
她被誉为“华人第一女打星”,动作巨星杨紫琼接班人……
——她,就是李菲。
拥有澳大利亚国际金融管理学及社会公共关系学海归背景的李菲,2008年起出任全球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三诺数码集团副总裁,同年获“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女企业家”、“中国十大家电创新人物”,“中国行业杰出经理人”等荣誉称号。
“这眼神有志气,我要了”
九曲回肠的柳江,给美丽的柳州注入了不枯不竭的源头活水。繁衍生息在江边的人们,也像弯弯曲曲却永不回头的江水一样,养成了百折不挠的倔强和坚持。
名震中外的“体操王子”李宁从这里走向世界。李菲,也从这里迈出了独自闯荡江湖的第一步。
如果不是那一年一位小队员突然生病急于找人顶替,李菲也许没有机会跟武术结缘,她之后的冠军之路也许要经历更多的波折和历练。
从顶替别人参加比赛到登上亚运会、世锦赛的领奖台,李菲的冠军之路多少有些戏剧性。但是,一路走来的她自己明白,看似戏剧的背后,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给了自己怎样的力量。
她不能忘记,还在4岁的时候,在少年宫当业余体操队员的姐姐把自己吊在树干上“拿大顶”,她怎样咬着牙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她不能忘记,妈妈从桂林的幼儿园回到柳州的舞台后,她的“课堂”也跟着搬到了排练厅,她怎样跟着叔叔阿姨们一起摸爬滚打;
她还不能忘记,一部《少林寺》上演后,她怎样领着一大帮小子天天从爸爸仓库里高高的纸堆上纵身而下练“轻功”,尽管是小孩子的打闹,但她心里多么渴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一个能证明自己的舞台……
机会终于来了。
9岁那年,临近广西少年武术比赛,柳州市体委少年武术队的一位小队员突然生病住院了。因为是集体项目,必须有一个人顶替上场,体委指派一名教练到各个学校物色新的队员来补充。
因为平时爱在学校“卖弄”从姐姐那里学来的几个动作,体育老师马上推荐李菲去试试。简单地做了几个“下腰”、“踢腿”等动作后,前来挑选队员的教练把“宝”押在了李菲身上。
这是一次真正的临阵磨枪。只在市少年武术队短训了一个星期,李菲就随队到桂林参加比赛。
毕竟是临时替补的队员,又只训练了一个星期,教练告诉李菲,这次比赛就当是练习,成绩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怯场。
临上场前,教练打气说:“李菲,能不能拿7分?”
就像后来不止一次在请战时承诺“冠军的实力,亚军的奖牌”一样,从来都不知道害怕的李菲满有信心地回答:“我起码拿7.5分。”
比赛结果:李菲得了7.58分,超出了教练下达的指标。教练高兴地拍着她瘦小的肩头说:“好样的!”
旁边一位小队员问她:“你第一次上场慌不慌?”
李菲摇了摇头。
别人不知道,刚刚进行了一分半钟的比赛,也就是打到一半的时候,李菲就把后面的动作忘了。要是不能打够时间,可是要被扣掉1分的,承诺教练的7.5分就要泡汤了。怎么办呢?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李菲竟然灵机一动,反正是自选动作,只要把时间打够就行,中间怎么打应该不会露出破绽。于是,她就佯装镇定地把前半套动作重复了一遍。
就是这个灵机一动的小聪明,引起了看台上一个人的注意,他是广西武术男队的教练,专门来挑选男队员的。没想到,男队员没挑到,一个丫头倒进入了他的视线。一回到南宁,他就迫不及待地对女队教练嚷嚷:“我可是给你发现了一个好苗子。”
真要去南宁面试了,爸爸很严肃地问她:“学武术很苦的,你怕不怕?”
“我不怕。”
尽管9岁的声音还很稚嫩,但李菲的回答坚定而有力:“爸爸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如果这是一句承诺的话,那这句承诺就陪着李菲从广西闯到澳门,从武术界闯进影视圈,又从影视闯进实业。“不让你失望”,成了她一路闯来最坚定的信念。
听市里的教练说,如果立定跳远跳不过1.5米,广西队是不会收的。那些日子,李菲每天放学什么都不干,就是练习跳远。外面没有合适的场地,就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家里划出一小块区域反复地练习。终于,勉强够着1.5米的边了,李菲跟着爸爸走进南宁的广西武术队。
第一眼看到李菲的时候,只有1米23,40斤体重瘦小的她并没有引起教练多大的兴趣。可是,李菲挺着小胸脯,站得直直的。她坚定地看着教练,一双仿似会说话的大眼睛里透着一股子倔强和好强。这—下子吸引了教练:
“好,好,好,这眼神有志气,是个好苗子,我要了!”
练武人不屈不挠的劲头早在那时候就渗透到了小李菲的身体里。
9岁,独闯南宁
虽然教练看上了自己,可摆在李菲和爸爸面前的是一个完全没有准备的新难题。
原来,这一年武术队没有招工指标。如果要跟队学习,首先是要自费,并且要自己安排在南宁的就读和住宿问题。教练跟爸爸说:
“我们直觉这个孩子是个有前途的武术运动员,就像一张白纸在于下笔的开始。为了她的发展,最好还是一开始就在专业队设的编外武术班训练,队里一旦有了招工指标,就会让她转为正式队员。”这是李菲未来多次被选拔评估实力的第一次考验。
让9岁的女儿一个人去外地,既要自己找住处,还要学校和运动队两边跑?还不知将来有没有机会被留下?面对突然袭来的众多未知,爸爸妈妈实在难以下这个决心。
可年幼的李菲完全不懂得爸爸妈妈的心态,只是一门心思开始憧憬着习武的生活。虽然并不清楚迎接自己的将是什么,但完全不同的未知世界散发着无尽的诱惑。多年以后,她才逐渐地意识到,那种强烈的愿望,仅仅是因为教练那一句“正规基本功才是最佳的开始……”或许隐含着自己对不平凡人生的至高追求。
爸爸妈妈思来想去犹豫了好几天,但是看到李菲的坚决都写在了脸上,也就下定了决心,排除万难支持她的选择。
回到南宁,广西武术队已经联系好了民主路小学让李菲读书。办理转学手续的那天,民主路小学的校长很高兴地说:
“体操王子李宁原来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现在又来了个李菲,希望能跟李宁一样给学校带来荣誉。”
和体操王子读同一所学校?对李菲来说,这个消息是个意外的惊喜,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跟李宁一样,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学校的骄傲。
校长带李菲进教室向同学介绍的时候,迎接她的是同学们惊奇的眼光,他们或许并不相信,这个瘦弱的黄毛丫头会是个练武的。
独立的“生活”就在这种惊奇的眼光中开始了。
每天早上5点钟自觉起床,到公园打拳、跑步,7点钟训练一结束便赶到学校上课;下午4点半课_上完,又急急忙忙往体工队赶,一直到晚上7点钟训练结束,再骑着小单车赶回到近四十分钟路程的寄居人家,吃饭、写作业、洗衣服……
现在的孩子很难相信,这会是一个9岁的小伙伴每天风雨不改的生活。
可对于李菲来说,这样的生活却好像是一种享受:
每天晚上训练结束,队里会给每人发一毛钱的补助,她每天用这一毛钱给自己挑一块桃酥,在晚上回住处的路上,一点一点地抿到嘴里,好忘掉一天的疲惫和艰辛,忘掉自己是唯一13名小队友中的外地队员。
时间的紧张和训练的辛苦对于李菲来说不算什么,让她难以克服的还是住处。虽说不是“寄人篱下”,但一个孩子独自住进别人家,总是有很多不便。那个年代,所有的家庭都不富裕,又都有很多孩子,和那些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发生小冲突是难免的。
那一年里,寄居的场所换了又换,李菲把爸爸在南宁的熟人家住了个遍。终于,在某个夜里,寄居那家人的孩子偷吃了一个梨,却赖在了她身上,自尊心极强的李菲连夜走出了最后一个寄居的家庭,在广西文化大院内一位同乡大哥哥的房间坐了整整一晚。爸爸听说后,既心疼又无奈,可以拜托的同学朋友都求遍了,实在没有了解决住宿问题的办法,就准备把她带回柳州。
一想到回去就要跟好不容易结缘的武术分手,李菲说什么也不干。
情急之下,她拿出爸爸留给她应急的30块钱,竟然成功地游说了一个同学,征得其父母同意后,她“大摇大摆”地搬进了自己“租”来的住处。
9岁,李菲第一次为自己联系了住处,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武术生涯。
一年的时光就在每天往返穿梭的身影中逝去了,李菲每天用来来回奔跑的单车内胎,已经被修补得像鳄鱼皮一样,补都不能再补了。
终于有一天,教练传来了她和另外四位小伙伴被提前转为武术队一年长训队员的消息。多少年以后,教练才告诉李菲,他们是被一个9岁孩子的行动和执着所感动,专门打报告给体委主任,请求为了留下一个好苗子,将原定在85年明招收的计划提前了半年执行,于是就有了五位本应同批入队的男队员至今仍尊呼李菲一众为师姐的典故。
“别说是个9岁的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也未必能这样坚持啊!”伴随着这样一句评语,10岁的李菲成了一名一个月可以领3块钱工资的体工队长训队员,开始了真正“自立”的生活。
怎么能做到这样的坚持呢?李菲现在回忆起来自己也觉得很神奇。“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坚持做着一件最枯燥的事。我想是因为我太喜欢武术了,而且我也十分珍惜进入体工队的机会,我可以向大家证明我存在的重要,我还可以实现更大的人生目标。”
P12-17
因为想要生个儿子,母亲放弃了心爱的舞台,情愿到幼儿园洗尿布也要生下她!这个从小被称为“祸根”的、r头,好像天生就憋足了劲。
9岁独自离家闯荡江湖,16岁赢得全国青少年武术冠军而登上《中华武术》杂志的封面;
18岁独闯澳门,成为澳门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她的领奖台越登越高,成为名震武林的“南拳皇后”;
第一次参选“澳门小姐”,她艳压群芳,成为最上镜小姐;第一次涉足影视,她成为与众不同的“晶女郎”;带着“华人第一女打星”的梦想,从拉斯维加斯一路“打”进中央电视台,妖艳妩媚、侠骨柔肠的“蓝凤凰”让她笑傲江湖……
脱下戏装,带着“健康与美”的飒爽风姿投身实业,在世纪金融危机中,她和团队创下增长100%的业绩,众望所归地摘取了“中国十大创新之里”的桂冠!
从运动员、老师、记者、新闻主播,到行政经理、影视明星、集团副总裁……李菲的江湖让人看不太懂:为什么她的每一次转身,冠军总是那么触手可及?人们不明白,她那娇小的身躯里怎么会潜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李菲总是说:不想让父母因为自己是女孩而后悔生下她!也许就是要争这么一口气,从好孩子到好运动员,从好记者到好演员,再从优秀经理人到知名企业家,从不服输的李菲,总是以一种天地任我行的侠女风范和永远都要争第一的精神,将人生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都上演得那么尽善尽美。于是,一个又一个冠军奖牌被她收入囊中,一次次骄人的“第一”让她的人生散发出绚烂的风采。
当然,对李菲而言,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巨大的付出。直到今天,她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些暗夜里的哭泣与叹息,艰难中的彷徨与无依,还有那些挫折、泪水、打击和那些曾经痛入骨髓的伤病……可以说,她迄今所有的经历,都在印证着冰心那首著名的小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也正因为如此,李菲和“李菲精神”——永不服输的精神,永远争第一的精神——必将成为一种象征,一种连黑暗都无法遮蔽的精神符号,引领并激励着当代青年,去创造事业辉煌,书写人生传奇!
1996年,我站在“澳门小姐”竞赛的舞台上,第一次喊出“真、善、美”的口号。2009年底,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真、善、美”再次和我联系在一起,仿佛是我的精神符号。
筹备本书的过程很辛苦,前前后后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阻碍和困难。每一次希望的背后是更多的失落甚至沮丧,但心中一直有一股强烈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呼唤着我,使我坚持着每天的苦思冥想、早出晚归……“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知道早在半年前这支箭已经射出,这意味着又一次竞赛的追逐与拼搏。上苍总是会“挑战”和“戏弄”那些欲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我深知那只是必然的过程加洗礼,只要咬牙挺过了今天,希望总会升起在又一个清晨的日出时分。每个子夜,身心疲惫的我躺在床上却瞪大双眼暗自给自己鼓劲!默默为自己加油!故而,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更加觉得一切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我失眠了、瘦了、憔悴了
在采访口述中,又整理出那些封尘已久的记忆。很多只是些细微的片段,在走过的少年时期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然而,现在再翻出来的时候,却每每令自己感怀,唏嘘不已。看着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似乎又能触摸到当时的那些快乐,那些伤痛,那些徘徊了。
第一次翻看打印出来的书稿时,我仿佛觉得这本书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为之心酸,为之感动,为之落泪……直到抬头轻轻一瞥,看到办公室的柜子上满放的各类奖牌、奖杯和照片,才猛然发觉,书中那个九岁就远离家乡,瘦弱无助、独立勇敢的小女孩就是我;那个曾经为了青春初恋放弃过自己如痴如醉的武术事业,敢爱敢恨的少女就是我;那个独闯澳门,为自己在异乡拼出了一片天空的倔强女孩就是我,那个执着又坚强,从不在巨变面前悲叹命运、在困难面前低头屈服的女人就是我……在这包含着无数酸甜苦辣的历历往事中,每一步都留下艰辛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留下了心血的印记。
那是艰难的印记,也是磨砺的印记,更是荣耀的印记,它已在我的心底生根,永不消逝。在我的心里,像一首永远读不够品不完的诗,一首感人肺腑的诗,诗中有沉吟,有痛苦,有困惑,有彷徨,有眼泪,有喜悦,有欢笑……
有人评价我的人生太热烈了,不给自己片刻喘息的机会,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往无前地拼搏,好像随时随地都在竞赛的跑道上……是真的,我从小就活在了这样的一种人生状态中。记得小时候,在安徒生童话里,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很多时候,年少的我一身大汗地从训练场走下来,从武术赛场走下来,头发和衣服都有些凌乱,并不见得有多少美丽,但我不在意,并很享受自己可以冲上去的那股劲头和执拗地坚持下来的韧劲儿。在不同的环境里,我变换着不同的跑姿,在最近的目标到达后,在片刻置于高峰的胜利喜悦后,自己和自己接力,继续超越,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一路走来,执拗依旧,却让我对当年“真善美”的理解,发生了些许改变。那时候我觉得,这三个字是自己面对外界的态度:一要真诚,二要善良,三要美丽。如今我倒是认为:“真善美”应该是面向自己内心世界的三个感受。“真”是真理精神,“善”是正义精神,“美”是和谐精神。
今天,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我想到很多需要真心感谢的人:
感谢中华儿女理事会副秘书长边玉昆先生,他的倡议使得我在年初就认真思考过:澳门回归十周年在即,我能为成就自己事业的第二故乡送上怎样一份厚礼?
感谢本书的作者李晓峰,是他帮我一点一滴地回忆起那些往事。六七十个小时的录音与对话,我是忘情的叙述,他是投入的聆听,帮我做了一次堪称艰难又完整的回首和梳理,这是我重要的精神驿站。
感谢中华儿女报刊社的李而亮社长,我的广西老乡和尊敬的老大哥,是他的谆谆鼓励和全力支持,让我有了信心和勇气来诠释“真、善、美”的真正含义。
感谢那些过往的岁月中给过我大大小小帮助的人:让我第一次触电,改变我命运轨迹的启蒙教练陈苏平女士;在我9岁时,留我在省队,后来又推荐我去澳门的主教练曾铁明先生;教会我自尊自强自爱,让我领悟尚武之德,传授我浑身功底造诣的广西武术队总教练,名震海内外的鹰爪拳王周树生老先生;支持我到澳门并热心安排我工作生活的澳门武术总会会长、前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让我顺利单程移民前往澳门,能够有资格代表澳门出征比赛,同时让我得以跳出体育领域看世界,积累了我第一份职业经理人经历,令我迅速成长成熟的澳门武术总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常委谢硕文先生;给予我无微不至关心爱护的澳门教业中学的老校长尹君乐先生,已离世多年的副校长林振文老先生;支持我远赴澳洲留学的前武术总会秘书长、全国人大代表,一直支持我的挚友梁维特先生;和我亲如姐妹,凡事必倾力关心和无私帮助我的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何桂林女士以及慈爱如父亲长期爱护我、鼓励我的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蓝铧缨先生;和蔼亲切的前澳门新华社副社长宗光耀先生,豪爽仗义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陈明金先生;细心如兄长般的澳门致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濠先生。
还有隔三差五煲汤又送饭,视我为亲生女儿的澳门外语家教杨妙龄女士;咖哩面铺的善良年轻夫妇,澳门上海小笼包铺的热心老板夫妇;给过我无数关怀与帮助的澳门武术前辈李文钦师傅;我的同性知己,我所敬佩和欣赏的优秀女企业家、澳籍华人杨敏女士和她哥哥杨帆先生一家;我的儿时手帕交、优秀艺术体操教练梁芹和其亲姐姐梁菲一家;澳大利亚顶级移民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艾文先生;我的艺术人生伯乐,慧眼之下将我首推上银幕殿堂的香港著名导演王晶先生、引荐人陈泽武先生,教我学会表演的著名演员万梓良先生、张伟健先生、朱茵小姐;让我第一次有机会登上央视舞台的央视文艺部主任张晓海先生;让我第一次出现在央视影视荧屏的著名制片人张纪中先生、著名导演黄健中先生。
相识于九九年澳门回归第一天,十年如一日支持我、帮助我的挚友、深圳晚报副总编刘深大哥;从2000年第一个初夏就和我结下不解之缘,全球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三诺数码集团董事长刘志雄先生,我们共同见证了三诺最为辉煌的十年发展与变迁,感谢他这么多年来每一次的患难与共,每一步的及时点拔和对我亦师亦友的扶持与付出;感谢在数年跌碰中,一直默默支持关注并聆听我喜怒哀乐的好友知己,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先生:我的亲密工作伙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了近十年的石磊英、赵增越夫妇;资深文化传媒人方倍先生、蒋海南先生;著名化妆师汪明清小姐;长期以兄长般关心和无私付出,大力支持我事业发展的著名企业家袁明先生、陈永弟先生、黄少钦先生、黄澍新先生、叶远西先生;以及在本书漫长又紧张的筹备阶段中亲力亲为参与策划、撰文、报告、组织等一系列工作的残奥三项冠军,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孙海涛先生和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EMBA管理商学院主任王翔先生;记不清有过多少次的热血激昂,也记不清多少回的不休不眠,倍添斗志的同时让我一次次、一夜夜为“激情成就梦想”而心怀憧憬,踌躇满志……感谢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协调、出谋划策,搭建平台的人民画报社社长徐步先生;感谢百忙之中,热心仗义为我挑灯泼墨,书写序言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先生;特别还要感谢亲自为本书书写开篇语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先生;书写推荐词的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一直热心关心着我的伍绍祖老先生;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毛新宇先生;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先生;中央民族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刘媛媛女士以及为本书协调、出版、校对、活动策划工作付出无限辛劳的中华儿女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刘伟先生等;还要感谢在筹备出版及策划过程遭遇困境压力下,给予我慷慨相助的陈杰先生、金鹏博士、吴杰先生、优秀室内设计师彭华民先生、鼎力支持的赵财强先生、刘权辉先生、胡有仁先生、岑传理先生、黄汉标先生及郭京洲先生;还有我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每一步的推进都有她们背后不辞辛苦的付出和无怨的支持。
不管是在出生地桂林、家乡柳州,还是度过了近九年青葱岁月的南宁、第二故乡澳门、异国他乡澳大利亚,再到今日回归祖国内地。一路走来,已记不清自己的生命中出现多少了真诚无私,可敬、可尊、可爱的前辈、老师、教练、队友、朋友、伙伴与拍档。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了这一个个鲜活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些无求回报的无私付出和帮助,关心与呵护,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更让我读懂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曾几何时我和旁人分享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能为他人带来什么,影响什么,改变什么及奉献什么。”我要用怎样的激情和信念来实践自己的宿愿?!若能借蒙爱的福泽与惠赐,把“真、善、美”用以发扬,倾以传播,也算是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找到了用心感恩,回报社会的窗口。
是无私的家人给予我拼搏的勇气和力量,让我可以随心放逐、勇往直前。母亲给予了我慈爱,父亲给予了我自信,姐姐们给予了我信任,女儿们给予了我欢乐、幸福、责任与义务。
我是父母面前永远挂心的孩子;
我是姐姐面前永远要照顾的小妹;
我是女儿面前永远欲守护她们的母亲。
我时常在思索中自问自答:人的一生短暂即逝,是选择平稳、安定的淡泊一生,还是把握每分每秒的精彩与创造?假若今日迎来生命终结的一天,可能让自己无悔此生的,依然是曾经奋斗过、努力过、跳跃过、跌碰过与失败过的五味俱全……让自己可以由心而发大声喊出的——“真善美宣言”!
李菲
2009年12月3日于深圳
从运动员到新闻主播,从澳门小姐到集团副总裁,李菲的人生极好地体现了果敢顽强、永不言败的冠军风范和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的澳门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 伍绍祖
李菲的个人传记《真善美宣言》,对于诠释“执着、拼搏”的澳门新时代精神,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部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 官景辉
每个人都能创造历史。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胜利的希望每一分钟都能出现,人生的奇迹会在我们的坚持中创造。
——中华儿女报刊社社长、总编辑 李而亮
李菲的个人经历不但浓缩了“真善美”的概念,同时也重新诠释了现实意义中的新澳门形象与新澳门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 毛新字
人生的成功永远离不开“拼搏”二字,只要敢于拼搏,无论在运动场还是商场,我们总能攀登人生的高峰,成为冠军,李菲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传奇。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生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吃苦,终极愿望还是甘甜。吃苦的女人在受过累忍受过寂寞后,收获的幸福一定会更刻骨,更真实,更欣慰,更有创造的意义。
——中央民族歌舞团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