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勇冠三军,西天路上怎么会到处碰壁,灰头土脸?他能耐有多大?他到底是谁?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的身份可疑吗?玉皇大帝真的对孙悟空束手无策吗?为什么说唐僧的身世是迷?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妖精们抓住唐僧为什么不吃了跑路,而是非要先跟悟空赌斗不可呢?为什么要西天取经,取大乘真经?取经为什么一定要唐僧步行,不可以驾云摄风?或者,也不可以由别人代劳?……
想要解开这所有的谜团,就必须打开思路,重新审视这部伟大著作《西游记》。
本书分为奇谋篇和绝计篇两本,成为今年畅销图书市场的一大亮点。本书作者六铃使者于2009年在天涯社区发帖,截止到现在,网络点击率已过百万,在网络上相当有影响力。众多读者认为其分析独到、观点新颖、逻辑性强,带给了他们很多阅读乐趣,且提升了对原著《西游记》阅读、研究的兴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解密奇谋的大众读物。
玉帝统领诸仙,如来坐拥西方。如来为了能够与玉帝争夺天下,遂令地藏王菩萨转世为孙悟空贯彻他的佛教“东扩大计”。于是,一场最高权力代表大会“蟠桃大会”的召开敲响了斗争的号角。玉帝对悟空心怀疑虑,故布疑阵设下诱敌之计,致令悟空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搅毁了“蟠桃大会”。这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真实起因。一方面玉帝以此为由围剿花果山,逼悟空的背后黑手现身;另一方面,玉帝趁此机会将佛派踢出了最高权力代表大会“蟠桃大会”。
但是,仙佛高层内部党派林立、政见不一,三界之中纷争不息、暗流汹涌。如来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玉帝也从不轻易言败。如来以唐僧取经为烟幕,利用天庭的内部矛盾把玉帝逼到了谈判桌前。谈判过程中,双方各显神通以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但是,仙佛内部的政敌们岂会如此轻易的被蒙蔽?取经大业,百转千回……
唐僧取经一路招摇过市。为了能够弄清取经的真实含义,多位仙佛高层费尽心机意图从中渔利。三界英豪不明就里,纷纷参战。各方各派使尽千方百计,用尽奇思妙想,明争暗斗,使得一场取经大业变得光怪陆离、险象环生而又令人难以琢磨。
经历了种种苦难,取经事成。但是,三界的争斗并未就此停息。一场较量,方又开始。
这场暗流汹涌的斗争将会走向何处?
更精彩的内容,值得您的期待……
缘起
引言
第一章 大闹天宫
第一回 神仙,还是妖怪?
第二回 孙悟空的前世今生
第三回 须菩提的神秘面纱
第四回 李天王的绥靖政策
第五回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第六回 安天大会的台前幕后
第七回 蟠桃大会,梅开二度
第二章 身世之谜
第八回 奉子成婚——妻命太薄似桃花
第九回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
第十回 政坛新蕾——根正苗红取经人
第三章 谁为经狂
第十一回 经动天下——唐太宗的取经梦
第十二回 袁守诚设局斩龙王
第十三回 三曹对案,原告失踪
第十四回 惊心动魄的“地府一日游”
第十五回 献瓜人死而复生,唐王受敲诈
第十六回 大相国寺——一笔唐王还不了的债
第十七回 水陆大会——取经人的冠冕仪式
第四章 路在何方
第十八回 八十一难何其难
第十九回 猪八戒——岂因红颜下界来
第二十回 沙悟净——千古伤心人
第二十一回 观音禅院里的一把火
第二十二回 黄风岭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
第二十三回 莫家庄誓师大会
第二十四回 五庄观情归何处
第二十五回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第二十六回 奎木狼——玉帝密使
第二十七回 平顶山大捷
第二十八回 乌鸡国悟空双中计
第二十九回 红孩儿系出名门离恨天
第三十回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第三十一回 通天河灭门惨案
第三十二回 如来留下买路财
第三十三回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第三十四回 真假美猴王——一场“声东击西”的经典之战
第三十五回 牛魔王——三调芭蕉扇的矛头所向
第一回 神仙,还是妖怪?
神仙和妖怪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代表正义善良,一个代表邪恶残忍?胡扯。神仙里面也有流氓和混蛋,要不然天条是干什么用的?!令人愤慨的是,神仙界里面更出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经常令人防不胜防。当然,妖怪也不见得都是祸害。有些妖怪觉悟还是蛮高的,并且是一心向善,要求正果的。比如,白素贞就是一例。就《西游记》中而言,多半的巡山小妖并无歹毒之心,甚至有些妖精还十分的单纯可爱。
一个是法力无边,一个是雕虫小技?胡扯。荒唐。牛魔王的法力,轧死一群神仙饭桶。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行压人呀!同一个等量级的神仙和妖怪,法力没有高下之分,也就是个一物降一物罢了。
一个是道骨仙风、宝相庄严,一个是龇牙咧嘴、神形猥琐?胡扯。荒唐。肤浅。不能因为人家不注重仪表就说人家是妖怪吧!以貌取人是可耻的。更何况,大千世界的审美标准到今天还没完全统一呢!
那么,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是什么造就了这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呢?
有人列出了神仙鬼怪妖魔的简单定义,判断时可以对号入座。具体如下:
神,是指人死后灵魂升天者则为神(此处区别于上古大神);
仙,是指活着的人(肉体)经过修行或奇遇而直接升天者则称之为仙;
鬼,是指人死后灵魂不能升天者则为鬼,鬼入地下、地宫或地狱,也有游魂孤鬼;
怪,是指没有生命的物体,例如木、石、物品、器具等,发生各种不正常的变异,称之为怪;
妖,是指禽兽一类的动物、某些花卉,经过修行等能幻化成人形为祟为祸者,称之为妖;
魔,是指人、神、鬼、妖等迷失本性或本来面目,发生变性或变态,亦称“入魔”。例如,人有心魔、魔障、“走火入魔”等,神有神魔,鬼有魔鬼,妖有妖魔……所以魔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一种状态。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以此来判别神仙妖怪吗?当然不是。这样不就成了十足的成分论者了吗?有道是“英雄莫问出身”!二十八星宿,都是动物,可是他们明明是位列仙班,不是所谓的妖。因此,完全照着上面的标准来划分神仙妖怪,过于机械了,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
划分神仙和妖怪两大阵营,一定要把握住它的政治含义。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形式,他们的区别就是:是否占有正式编制。有正式编制的就是神仙,一切待遇从优;没编制的,或者是暂时没编制的,对不起,任你法力广大、道行高深,只有歧视,没有待遇。或者,待遇霄壤之别。
那么神仙究竟享有什么待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呢?简而言之,神仙有两大待遇:长生不老和终身制。
长生不老。长生不老并不是神仙的属性,而是神仙的待遇。这一点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待遇没有了,神仙也是会死的。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中有这样一段,【(西海)龙王见了,魂飞魄散,慌忙跪下,叩头道:“大圣恕罪!那厮是舍妹第九个儿子。因妹夫错行了风雨,刻减了雨数,被天曹降旨,着人曹官魏徵丞相,梦里斩了。舍妹无处安身,是小龙带他到此,恩养成人。前年不幸,舍妹疾故,惟他无方居住,我着他在黑水河养性修真。不期他作此恶孽,小龙即差人去擒他来也。”】西海龙王的妹妹,是龙族,而且还是【八河督总管、司雨大龙神】泾河龙王的妻子,当为神仙无疑。想必是因为泾河龙王犯了天条,夫人也受了牵连,没了待遇,所以才会病故。那么,这个长生不老的待遇究竟是什么呢?是蟠桃。蟠桃是神仙用以续命的仙果,长生不老之方。这是玉皇大帝节制诸神的法宝,也是他统领天庭诸仙真正的王牌。这个蟠桃,是由王母亲自栽种的,非同小可。在天庭这个不事生产的乐园里,唯有王母的蟠桃园是唯一的一块农业耕地。诸仙都不事生产,为何独王母如此辛苦?这个可是驭仙的无上**宝啊!列位神仙,种什么的都有,奇花瑶草,珊瑚修篁,就是不种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种了也没用。一日三餐都靠凡间供奉,仙宫府第都是玉帝敕造。每三天就到单位去打个考勤,基本上天庭是做一休二的工作制,神仙就是混日子的。这可是有据可查的:当日奎木狼下界悟空上天庭追查时,四大天师曾当着诸位神仙的面说过天庭是三日一点卯的。这不是做一休二,是什么?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到后面我们会发现,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神仙还是钩心斗角,物欲膨胀。
神仙的死,一般为劫数所致。就算拿了编制,受了待遇,吃了蟠桃,神仙照样要经历灾劫。打个比方,神仙吃了蟠桃可以长生不老了,但是如果他一直绝食,仍然会饿死。蟠桃只是给你长生不老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菩提祖师曾对悟空言道“三灾利害”每隔五百年一次。看来神仙的劫数是每五百年就有一次,必须明心见性方可躲过。万一没躲过,可以变化之法弥补。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中,【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你扯着脚,等我摆布他。”】可见,每一般变化就是一条性命!也就是说吃了蟠桃之后,就有了长生的可能性,有机会经历五百年一次的灾劫了。面对灾劫能躲就躲,如果实在是猪油蒙了心,不能明心见性了,再辅之以变化之法,基本上就可以确保长生了。
综上所述,长生不老有两层含义:
寿数。这是长生不老的可能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例如玉帝的蟠桃,实际就是用来为神仙们增加寿数的。只要拿到天庭的编制,就可以依靠蟠桃不停地增加寿数,以至于实现长生不老的可能性。2.命数。如果寿数未尽,却其命先殒,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以变化之术来弥补这一遗憾。有多少般变化就有多少条性命,这就是变化之术的本质内容。足够多的变化数就是为了排除各种意外和干扰,确保寿数能够顺利实现的充分条件。所以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将长生不老表示为:长生不老=寿数+命数。这个寿数的获得,就需要依靠蟠桃,依靠编制,依靠玉帝。而这个命数的获得,归根结底还得依靠修行,依靠师承,依靠老君。
终身制。一旦占了神仙的编制,就是终身制。当然,终身制并不意味着,永远也不会被踢出这个神奇的队伍。天蓬元帅、卷帘大将不是被踢出来了吗?不管是什么原因出来的,但至少证明了天庭有这么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泾河龙王更惨,直接就挂了。
由于以上两大待遇的存在,使得原本看似简单的神仙界变得复杂起来了。
首先,就是神仙等级晋升的问题。这个难度太大了。人人都占着位子,个个还长生不老,偏偏又是终身制,整个体制内部缺乏正常有效的新陈代谢机制,非正常的机制倒是有的。因此,钩心斗角的天庭表面上是祥光普照,实际上是死气沉沉;表面上是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流汹涌;表面上是团结友爱,实际上是墙脚小鞋;表面上是大公无私,实际上是物欲膨胀;表面上是毕恭毕敬、满面生辉,实际上是阴谋诡计、暗地埋雷。
其次,体制外的人想拿个编制实在是太难了。里面的一个都不动,外面的怎么进得去?大批技术过硬的修行应届生被拦在编制外面,怎么办?像孙悟空这样的就造反了。但是,沉默的大多数,都凭借过硬的技术自暴自弃进山洞做大王,去为祸一方了。这样还得了,神仙们也不是白拿纳税人的供奉的,还得为民办实事不是?隔三差五,还得派几个城管下届来巡查巡查。打几个死老虎,捉几只病苍蝇,不在话下。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办几宗大案要案铁案,对上对下算是有个交代。当然,也不能做得太绝了,玉宇澄清,妖怪都无影无踪了,税源都会成问题。这叫以战养战。再说了,真是那样,也太打击修行者了。本来就是你编制不够,才来做妖怪的。这么搞下去,谁还来修行,成仙了道,你讲的那一套谁还信?意识形态都成问题了。
神仙和妖怪的本质区别搞清楚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帮神仙和妖怪,一种是有编制的,一种是没编制的,究竟都有些什么能耐?在我们这些浊骨凡胎的眼里,这帮鸟人,都是无所不能的家伙。其实,这都是由于我们缺乏见识而造成的对他们的误解。
不管有编没编,这帮鸟人的能耐一般分为三类:法宝、法力和武艺。
法宝。一般来说,凡是随身的法宝,法力必在其主人之上(或者用途特别)。否则,费神吃力修炼这个法宝,天天佩戴在身上干吗?一方面,法宝是自己修炼出来的,其属性是可以挑选的,好的才费力去修炼,垃圾属性的早就扔掉了,还炼个屁!另一方面,神仙也好,妖怪也好,对于自身的属性都面临一样的状况。谁也不能选择或者修改自己的属性。否则,大家都去修改自身属性了,还炼什么法宝?法宝必定有其特殊之处,或补己之短,或展己之长。《西游记》里面有名的法宝不少,比如太上老君的金刚琢、观音菩萨的杨枝玉净瓶、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等等。
法力。这个大致跟三个因素有关:a.资质;b.师承;c.时间。
a.资质。这是修炼的前提。骨骼奇特资质好的,法力增长快,道行成就高;天性愚钝资质差的,就只能排在人家后面了。建议资质差的根本就不要去修炼了,浪费时间。当然,对于那些非要在这个世界上多挨几天不可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b.师承。领路人很重要。拜错师傅,或者根本没有师傅,在修行过程中是要大走弯路的。搞不好,就死在小路上了。不光是师傅的学识修为很重要,其他诸多因素也很重要。跟个邪魔外道的师傅,虽然不一定修不得**力,但是一开始就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即便能抵挡所谓正教的厮杀,将来拿编制也不方便。
C.时间。时间的投入是修炼的基础。没有时间的投入,不会有根基深厚的道行。对于资质稍差的,勤能补拙。
武艺。这个是最次的能耐了。没有法力法宝,光有武艺就是凡人一个,是天生神力也没用,遇到神仙和妖怪照样被揍得满地找牙。不过,这是神仙妖怪都会的技能,应该算是基本技能了。不过,有时候最基本的技能反而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本领。孙悟空就没有厉害的法宝,也没有什么扎眼的法力,西天路上一路走来依靠的还是最基本的一身武艺以及过人的胆略和智慧。
上述三样能耐,法宝和武艺没什么可以讲的。一个特殊性太强,一个是普遍性太高。唯独每个神仙的法力很是令人琢磨不透。
首先,《西游记》里面很多神仙似乎都能掐会算,万事皆知前后,万物通晓其理。这是一门什么技能?占卜。真的能够预测未来之既定之事吗?扯淡。神仙要是都能掐会算,如来还密谋什么“东扩大计”啊!那是神仙们拿来唬人的伎俩,神仙之间从来不算。都是自己人,就不用装了。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中,观音菩萨领了如来旨意同木叉往东土寻找取经人,山下遇到玉真观金顶大仙。【(金顶)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菩萨道:“未定,约摸二三年间,或可至此。”】看看,这个时候菩萨怎么不算了?大仙为什么也不算了?什么两三年?胡说八道。唐僧取经前后用了十四年,差得也忒远了。什么都算得死死的,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是非黑白?早就玉宇澄清了。最能装的就是观音菩萨了,总是在孙悟空面前掐指计算,装神弄鬼,唬得孙悟空不行。那个如来,更是夸张,手都不用伸,就【我已知之】。拽得不得了!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大圣原来也跟我们一样。其实,凡是能让他算出来的,不是事前安排好的,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蒙骗来的。一般来说,领导掌握的信息比我们这些喽啰要全面,因此领导要在不同的下属面前装神弄鬼并不是难事。可怜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被骗得诚惶诚恐。
其次,就是这变化功能。看来看去除了法力道行的高深与浅薄的差异之外,法力上面的差异就只在这里了。无非是多一般变化,少一般变化的差异。虽说变化之术的本质是长生不老的必要条件,但同时变化之术也是一门辅助类型的法术技能。虽然变化之术没有直接的杀伤力,但是却给我们的对敌斗争增加了无穷的干扰。这门技能的普及使得敌我斗争异常复杂化。由于它的存在,所有人的身份都不再真实。间谍特务随处可见,栽赃嫁祸易如反掌。想要辨明是非真假,不中计,不上当,我们必须发扬疑神疑鬼的可贵精神。记住这一点,对于识别西天路上的邪魔仙佛的阴谋诡计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区别一种情况,那就是变化得来的人身和修炼得来的人身是不一样的。唐僧师徒路过通天河的时候,驮他们师徒几个过河的那个老鼋就曾拜托唐僧向佛祖请示得人身的机缘。这说明妖精修炼势必要达到一定的火候才能得到人身。而且,这修炼来的人身与变化而来的人身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只要修炼出了人身,那么妖精一经得到的人身就是固定不变的了。与此同时,妖精也就算是脱去本壳了。不过,一般来说,妖精脱去本壳似乎总是脱不干净,总还是留有一些特殊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我们不难辨认出他的本身。而变化之术不一样,它会依据施术之人的道行千变万化,随心所欲。更重要的是,修炼得到的人身不能增加妖精的命数。所以,不少被悟空打死的妖精虽然也是人身,但也现出了原形,魂销魄散了。这些妖精的人身就是通过修炼得到的,没有增加命数。比如,黑风山的白花蛇精,黄风岭的虎先锋,以及黄花观的“百眼魔君”等等。
另外,很多人都想知道,《西游记》里面谁最厉害。如来佛,玉皇大帝,还是太上老君?如来佛几次出手,法力无边,是可见的法力最高强的巨无霸。太上老君拥有全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宝贝中最厉害的宝贝金刚琢。玉皇大帝,从未出手,深不可测。都想知道,要是他们几个动起手来,谁会占上风。但是,《西游记》不是武林大会实况转播。真正的高手是运筹帷幄的智者,追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西游记》注定是一次“伐谋”、“伐交”的盛会。那种摔跤比力道的活儿,是天桥底下献艺卖大力丸的人干的。领导是不会干这个掉身价的事的!
总体上来说,每位神仙的能耐都是很有限的,而且路数很窄,并非无所不能。道行固然有高低,但这跟武艺较量是一回事。能一较高下的就是法宝,但其特殊性较强,没有多大的可比性,此是一物降一物。
另外,我们还发现,天庭这块土地上只有皇宫府第,没有市井繁华。也就是说,神仙界里没有市场经济。因为不事生产,所以就没有生产资料如何分配(特别是土地分配)的问题;天庭内部也没有商品贸易,自然也没有货币流通了;另外,产品按等级超需求(马克思也不过是按需求分配)分配。天庭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虽然封闭,但对外仍然存在着市场交流。要不然,佛祖搜刮那么多金子干嘛啊!这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没有了,社会政治依然存在。政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下面,我们再说说神仙和妖怪在生活上的一点区别。神仙大部分生活在天上,妖精自然生活在凡间。生活在天上的按日计时,生活在凡间的是以年月日计时。因此,天庭是不计年月的,另外佛祖也曾言他那里也不计年月。所以,书中所提到的年月皆是指凡间的年月概念。具体换算公式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因此,天上的神仙说一年其实就是指凡间的一年,也就是指天上的一日。想来是因为玉帝无始无终、无去无来,永享无极,所以天庭没有纪年的需要。再说了,凡间纪年是以天上星象轮转为依据,星象轮转一周为一年。天庭就是纪年也没有相应的依据。
P1-8
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翘楚,地位尊崇,经世不衰。其中《红楼梦》更是傲视群雄、不可一世,由此敷衍出的红学最是绚烂夺目,光彩照人。《三国演义》、《水浒传》继之而起,也能煊赫一时,不负盛名。唯有《西游记》偏安一隅,难免不令人顿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作为一部小说,尤其是一部经典小说,九九八十一难连缀的情节作为一个整体被毫不留情地抛弃,不是落到神棍的手里被解说成比佛道经典更加难以理解的读物,就是被当成儿童题材图解成连环画、动画片,成为蒙学趣味十足的儿童读物。《西游记》的遭遇真是“冰火两重天”,令人难以理解:要么神秘得要死,要么简单得抓狂!
然而小说就是小说!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情节!没有情节就什么都没了。多年来,许多人一直认为取经八十一难是单独成段,互相封闭的。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书中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都被放过了。大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作者身在凡尘,却妄言三界之事,故不能自圆其说耳。仔细阅读之后,就会发现原著各个章节之间的情节是紧密联系的。《西游记》不是简单的故事连载,而是伏笔深藏,机缘不露,情节一贯始终。依着这样的思路,重读《西游记》,再仔细推敲原著中的只言片语,就有了新的发现。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勇冠三军,西天路上怎么会到处碰壁,灰头土脸?他能耐有多大?他到底是谁?
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的身份可疑吗?
玉皇大帝真的对孙悟空束手无策吗?
为什么说唐僧的身世是谜?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
妖精们抓住唐僧为什么不吃了跑路,而是非要先跟悟空赌斗不可呢?
为什么要西天取经,取大乘真经?取经为什么一定要唐僧步行,不可以驾云摄风?或者,也不可以由别人代劳?
……
其实问题还有很多,不再一一举例。想要解开这所有的谜团,就必须打开思路,重新审视这部万世敬仰、千秋不朽的伟大著作《西游记》。
数月来,六铃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始有这斑斑残花、点点病果,不敢自珍,献丑愿与大家共勉。本文讨论的空间范畴,即版本为现行通行本百回《西游记》,谢绝珍藏本,亦谢绝其他善本古本孤本。不讨论成书年代,成书意图,成书渊源,就该版本中的情节加以推敲揣摩。本文讨论的内容范畴,仅涉及《西游记》,不涉及其他小说和文本,特别是《封神演义》。因此,不能以《西游记》之外的神话谱系及宗教体系对《西游记》中的情节加以证明和辩驳。当然,宗教经典和一般宗教常识的参考是必要的。否则,《西游记》将真的成为无根之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