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史话》一书由舟山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王建富主编,从孕育、筹办到出版总耗时一年有余。该书分偃王避战建徐城、葛玄炼丹出翁山、昌壮国势重设县、明清徙民禁海疆、海定波宁说定海、大舟扬帆济沧海等六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了舟山群岛的行进过程,浓缩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新区建设的5000多年社会发展历史,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别讲述了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舟山群岛史话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王建富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舟山群岛史话》一书由舟山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王建富主编,从孕育、筹办到出版总耗时一年有余。该书分偃王避战建徐城、葛玄炼丹出翁山、昌壮国势重设县、明清徙民禁海疆、海定波宁说定海、大舟扬帆济沧海等六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了舟山群岛的行进过程,浓缩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新区建设的5000多年社会发展历史,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别讲述了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故事。 内容推荐 在《舟山群岛史话》中,作者王建富总结了自己数十年对舟山群岛的调研、勘查成果,对海岛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大梳理,向读者展示了舟山群岛的地名演化历史和群岛的地理沿革、重大历史事件,详细介绍了舟山群岛数千年间的沧桑变化。 目录 群岛地名显战略(代序) 一、第一次在舟山群岛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一、舟山群岛社会经济的大倒退与西方人对舟山群岛的初窥 三、第二次在舟山群岛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及西方人对舟山群岛的觊觎 四、舟山群岛的转型与第三次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 第一章 偃王避战建徐城 第一节 冰退海侵成群岛於越渔猎在浅滩 一、舟山群岛的成因 二、新石器时期的先民 第二节 偃王避战建徐城金旗鼓吹城隍头 一、徐偃王避难于舟山徐城 一、徐城文化的历史价值分析 第二章 葛玄炼丹出翁洲 第一节 徐福东渡寻蓬莱安期泼墨洒桃花 一、徐福东渡的故事 一、徐福东渡与岱山等地名的渊源 三、安期生醉墨洒桃花 第二节 梅福采药梅岑山葛玄炼丹出翁山 一、梅福与梅岑山地名的由来 一、葛玄炼丹与翁洲地名的来历 三、“塌东京,涨崇明”传说解谜 第三节 唐皇设县治翁山观音梅岑选道场 一、翁山县的设置过程及第一任县令王叔通 一、袁晁起义与翁山县的撤废 三、海上丝绸之路与普陀山佛教的兴起 第三章 昌壮国势重设县 第一节 昌壮国势重设县康王避难紫微岙 一、宋代的海上贸易与昌国设县 一、康王赵构避难与紫微地名来历 第二节 农耕发展建塘碶人口繁盛百业兴 一、昌国县的农盐生产 一、昌国县的文化影响 第三节 元朝升建昌国州国珍起义留方河 一、忽必烈东征日本与昌国县升州 二、元代舟山群岛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三、方国珍起义与留方井地名 第四章 明清徙民禁海疆 第一节 倭寇海盗齐骚扰 洪武皇帝禁海疆 一、唐宋元海禁简史 二、明初海禁的起因 三、明代舟山群岛的防卫体系 第二节 宁波争贡开双屿 嘉靖剿倭传捷报 一、宁波“争贡事件”与中日官方贸易关系的终结 二、郑和下西洋与《郑和航海图》中的舟山地名 三、明代的海上走私贸易与双屿港的兴起 四、双屿港的覆灭 五、诱捕王直 六、岑港之役 七、明朝舟山群岛的经济社会和城池建设 第三节 南明鲁王驻舟山 清军屠城再禁海 一、南明鲁王驻舟山抗清 二、“辛卯之役”与同归域的由来 第五章 海定波宁说定海 第一节 玄烨挥毫定海山 中英商贸红毛馆 一、康熙皇帝御书“定海山” 二、舟山群岛大展复 三、英国殖民者对舟山群岛的关注 第二节 鸦片战争抗英夷 花岛灯塔助开埠 一、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 二、英军对中国沿海和舟山群岛的测绘历史 三、清海关建造浙东灯塔 第三节 工商渐兴定海城 民国动荡海波生 一、工商界领军人物的形成 二、定海籍工商业巨子 三、定海古城的复兴与变性 四、清末民防战争与农民起义 五、动荡的民国岁月 六、侵华日军群岛犯罪录 第六章 大舟扬帆济沧海 第一节 红旗插上舟山岛 定海分署建专区 一、国共双方列阵舟山群岛 二、解放舟山群岛的主要战斗 三、解放后的行政区划变更 第二节 大兴农盐拓平原 万舟云集嵊山洋 一、1950年以后的人口发展 二、当代水利围垦 三、舟山群岛的渔业生产 第三节 改革开放百业兴 撤地设市港口开 一、渔业体制大改革让舟山渔民成为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 二、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为舟山群岛的起飞提供了新的引擎 三、临港经济的发展让舟山群岛迎来了可持续发展的腾飞 四、旅游业的发展为舟山群岛迎来了四方宾朋 五、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造就了一座海上花园城市 六、生态建设迎来万千候鸟 第四节 跨海大桥通天堑 群岛新区绘宏图 一、跨海大桥圆梦 二、潮涌东海绘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宏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岑港是个典型的兵家必争要地,“以两碘夹山,故名岑;以海尾冲人,故名港。旧所谓六国港口是也”。属于海岛丘陵地貌。东、南、北三面环绕多座海拔200米以上的山丘,谷地中不仅大岙套小岙,而且还有大片的滩涂和只有小船才能驶入的河浦;西面虽然朝向岑港海面,但百米不到的对岸却又有里钓山、中钓山、外钓山、富翅等小岛拱卫;南、北有两个水口连通灰鳖洋和横水洋,潮流湍急,而且有响礁等暗礁阻滞,实为易守难攻之地。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农历二月,胡宗宪命把总任锦、指挥甘述宗等进泊岑港南口的外钓山岛水面;都指挥李泾、指挥张天杰等泊到岑港北口的碇齿水面;总兵俞大猷等以高大的大福船与叭喇船、鸟船、八桨船、网梭船等快船往来策应;指挥周官、土司彭志显领湖南保靖的大剌土家族兵为中路由小沙翻小沙岭进攻;指挥杨伯乔、唐蓥,土司张领镇溪麻寮兵为右路翻碇齿挺进;参将戚继光率步兵为左路由紫微越小岭而人;而指挥杨永昌、卢铕、鲍尚瑾、方异,通判吴成器等分道策应;参政王询、刘焘,副使陈元珂则监督水陆各军,约定水陆并进,直抵岑港。战斗伊始,都指挥戴冲霄先用火攻,杀伤颇多,但因明军争抢首级,毛海峰方面及时稳住了阵脚。见此,胡宗宪马上采纳徐渭的建议,传令各部不准在战场争抢首级,只要打了胜仗,大家都算首功。于是,明军又恢复了攻势。倭寇难以抵挡,遁逃船上。眼看胜利在即,毛海峰部架在岑港山上的佛郎机炮轰向了追击的明军,败逃的毛海峰部重新登陆死战。明军受挫遇阻,只得采用轮番苦战的车轮战术。不料,春雨来临,一时间风雨交加、山水骤发、溪涧涌溢,毛海峰掘开了龙潭蓄水的堤坝,明军官兵淹死大片,攻势被彻底瓦解。此后,双方相持一个多月。 时间进入四月,正当两军激战、难分胜负之际,在浙江海面出现了多路倭人和从日本回来的中国海商船队。这些人都是因听信胡宗宪所遣的蒋洲、陈可愿以及胡宗宪前任杨宜派出的郑舜功之言而前来互市或通贡的。各路人马一到舟山海域就发现了异样,在海面巡视的明军则不问是商是寇,来一个杀一个。有一路来市海商泊在普陀山的小道头,参将张四维、推官查光述等见了就追。这路海商在被杀40余人后经朱家尖、沈家门奔赴岑港。另一路李华山、汪印山等福建海商听信了胡宗宪的招抚从日本回来,也遭遇明军舟师的伏击。相同的遭遇使他们与毛海峰走到了一起。一时间,台州、温州等府的乐清、临海、象山等县及福建的福州、兴化、泉州、福清等沿海州县同时烽烟四起。胡宗宪只能对岑港围而不攻;戚继光等将领则“自舟山渡海”,分兵进剿各处,疲于奔命。 对于在岑港弹丸之地,用庞大的明军水陆攻击千余倭寇却不能取胜的战况,明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胡宗宪原先所依靠的严嵩、赵文华也有些自顾不暇,胡宗宪更感觉到岌岌可危。恰在此时,紫微天童岙猎户帮了大忙:为他提供了一头舟山的雌白鹿。这象征上天赐予的瑞兽立即被送到了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面前,同时附上了由一代天才徐渭捉刀的《进白鹿表》:“乃知麋鹿之群,别有神仙之品: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自兹以往,其寿无疆。”胡宗宪非但没有受到责备,反而得到赏赐。 虽然,胡宗宪在围困岑港的同时,意图网开一面偷放德阳、善妙等贡使出逃,但这些人却再也不信任他,一群人就死守在岑港不肯回日本。 趁着明军四处灭火的空当,毛海峰、李华山等人还驾了一艘四丈长的双桅大番船,带着四艘小船到宁波象山筹集军粮,但在石浦八排门与卢镗、卢相父子的水陆官兵相遇,被“生擒黑白番鬼五名,斩首六十级”。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战场上的争斗逐渐平息了,形势不断向胡宗宪这边转好。 七月,胡宗宪以俞大猷为总指挥,卢镗、戚继光为副总指挥,率军再攻舟山,仍是无功。 对于岑港战役的受挫,嘉靖皇帝朱厚熄十分恼怒,削了俞大猷、戚继光和把总刘英的职级,处分了一千官员,要求他们戴罪立功,限期一月内攻破岑港。 P136-137 序言 群岛地名显战略 美丽富饶的舟山群岛是我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以舟山群岛设立的舟山市,是全国第一个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亦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现代化的港口和海岛旅游城市。2011年6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舟山群岛全域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 舟山群岛古称“甬东”,被称为“海中洲”,属越地。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认为,舟山群岛对应的天文星宿为牵牛星与婺女星…。这似乎昭示着:舟山群岛天生就是一片浪漫、神奇的土地! 历史常有惊人的巧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处海疆的舟山群岛经历了远离朝政、远离战火的宁静渔猎生活,也经历了朝野关注、世界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我国从“黄土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舟山群岛如同夜空中耀眼的婺女星,以三次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光芒闪耀在祖国和世界的版图之上。 纵观舟山群岛的地名变迁,显现了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历史得失。 一、第一次在舟山群岛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古代,悬居大海的舟山群岛波涛汹涌,秀岩嶙峋,气象万千,云遮雾绕,神秘莫测,被沿海百姓和许多著名的方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成为采药炼丹的圣地,徐福、安期生、梅福、葛玄等都在此留下了寻仙采药的足迹。他们高超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医德,被善于感恩的岛民所铭记,由此分别产生了蓬莱山、东霍山、桃花山、梅岑山、翁山(翁洲)和蓬莱乡、安期乡等地名。 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大唐朝廷析郧县东部的舟山群岛建翁山县。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四方来朝,海上贸易迅速发展,中国人民尝试着从黄土地迈向蓝色海洋的历史背景下,舟山群岛在开元盛世从以乡贤和族老自治为主的偏远之地,逐步走向完全纳入朝廷政权治理,社会经济开始步入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的轨道。 遗憾的是,翁山县名源于舟山岛的古名,因被誉称为葛仙翁的葛玄曾在岛上炼丹而得名。可见,大唐朝廷对舟山群岛的定位,依旧受到古代丹药文化的影响。更遗憾的是,盛世之后,由内部而起的“安史之乱”扰乱了大唐发展的节奏,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开始战事频仍,逐渐由繁荣走向衰落。其问,地处海隅的舟山群岛也难逃战争的阴影。于是,唐朝廷因海岛农民起义撤销了翁山县,舟山群岛发展的脚步再次迟滞。 丰饶之地总有闪光之时。先发可能带来对资源的过度攫取,后发则孕育着更强劲的不竭潜力。 300年后的北宋熙宁年问,经过范仲淹主张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洗礼之后,朝廷开始实施“富国”与“强兵”战略,北宋王朝出现空前的开放局面。 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宋朝廷根据曾任鄞县知县、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王安石等官员的奏请,先是于四月准许在舟山群岛置尉,负责海岛治安与剿灭海盗事宜,以此保护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通过置尉,宋朝廷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海岛防务对发展海岛经济、保护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于是,同年六月,以旧翁山县地重建县治。其时,宋朝廷已经改变了过去单纯从神异文化看海岛“仙境”的观念,而更多地从变法、改革等角度看待海岛的区位优势,将之上升为关乎富国强兵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设县。在此背景下,神宗皇帝弃用旧翁山之名,赐新县名为“昌同”,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可以昌壮国势焉”。舟山群岛从此步入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密切相关的新时期。当时,经由舟山群岛出海的强大贸易船队与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等沿海国家与地区都建立了贸易关系,影响直达西亚和非洲。 昌国复县战略实施以后,陆续来舟山群岛定居的先民依山而居,大规模开展渔樵农垦生产,通过“长草围堤,傍山建闸”,围圩、筑塘、垦殖,逐渐变沧海为农田。 吕国复县,既加强了沿海防务,也极大地促进了海岛开发的力度,让悬居东海的舟山群岛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复县之后,通过官吏的治理,带来了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文明成果,带动了舟山群岛经济与社会的大发展,也带来了人口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舟山群岛人口的增长。 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舟山群岛再次发生了影响全国形势的重大事件——南宋皇帝赵构被金兵追赶到明州,于无处可走之际渡海至设有昌国县的舟山群岛避难。赵构的避难经历,促进了南宋定都临安的决策,加速了南宋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也加强了对海岛的管控。受此影响,昌国县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十等县中的第五等县。 宋朝廷被蒙元朝廷取代之后,其在舟山群岛实行的开发战略并未因游牧文明的介入而发生改变。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因准备第二次东征日本的需要,元朝廷升吕国县为昌国州,舟山群岛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相当于现地市级的行政区划层级。 二、舟山群岛社会经济的人倒退与西方人对舟山群岛的初窥 南于倭寇、海盗的骚扰,海疆不靖,加之重农抑商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明朝廷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开始实施“海禁”政策,强迁海岛居民人内地,“不许片板入海”。作为海禁政策源头地之一的舟山群岛首当其冲,成为海禁政策的最大受害地。1386年,朝廷派兵强迁舟山群岛46个海岛的3万余居民入内地。翌年农历六月,废昌国县,置昌国乡。从此,舟山群岛人口剧减,渔场沉寂,经济凋零,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大倒退。 …… 鸦片战争以清军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封闭的国门被打开,清朝政府从此丧权辱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巨大的财富从此自东方流往西方。但是,侵略者隆隆的炮声也打痛了国人,打醒了国人,让长期固守黄土地、黑土地的中国人看清了外面的世界,初步体味到了海洋的价值。同时,被武力打开的上海、宁波等口岸的贸易活动,也间接带动了舟山群岛的发展,带动了舟山群岛民风、乡风的转变。 四、舟山群岛的转型与第三次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薄弱的国民经济基础不得不使新生的人民政府以巩固政权、解决温饱为政策导向。为巩固新生政权的国防实力,1953年6月10日,经政务院批准,在舟山群岛设立舟山专区,东海海域再次出现地市级的行政政权,群岛之星再现光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东风吹醒了岛民的头脑,挣脱了大锅饭式生产关系束缚的偏远小岛渔村居民,借助生产力发展和当时比较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成为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者。其问,群岛的经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渔、港、景资源优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设立地级舟山市,成为我国第一个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 但是,随之而来的渔业资源衰退,也使千岛之市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带动下,从“黄土地”走向“蓝色海洋”;改革开放,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让国人和岛民看清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看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步入21世纪以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舟山群岛再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其间,舟山人民开始将对渔、港、景资源优势的认识,转变为港、景、渔理念。 “舟山”地名源于港口、源于海运;舟山的腾飞,依托于大港,依托于交通! 2005年12月10日,东海大桥建成通车,依托嵊泗县小洋山岛建设的洋山港区从此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舟山岛由海岛变为“半岛”。舟山群岛的中心区域从此告别舟楫,快步迈向大桥时代。 2011年6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舟山市全境设立国家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被赋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等战略定位。根据2013年1月17日获批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未来的舟山群岛新区可以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区,逐步研究建设舟山自由港。 世界再次瞩目舟山群岛。千岛大舟,扬帆远航! 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地名作为自然和人文典型特征的反映,记录了历史,传承了血脉,探寻海洋文化地名,挖掘深层内涵,足可以为新区发展之借鉴。 是为代序。 王建富 2014年3月18日于翁山 后记 1989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笔者,与舟山结了缘,与舟山民政的地名工作结了缘,从此落户舟山,扎根海岛,成为千岛新城百万军民中的一员。 工作之初,来自浙西大山深处的笔者,对海岛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是完全陌生的,在那个流行方言的时代,甚至连语言都不通。在前辈们的亲切指点、言传身教和热心栽培之下,笔者从工作之初即单身勇闯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乡镇——嵊山镇开展地图调绘等工作。后来,通过地图编制、实地调绘等工作,足迹逐渐踏遍舟山群岛,从一个外乡人变身为舟山人,熟悉了海岛的地名,了解了舟山的故事。 地名是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常因使用的普遍性,受所谓的“灯下黑”现象影响而被人们所忽视,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20多年来,笔者边工作边学习,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料,深化了对海岛地名文化的认知,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参与了国家908重大专项子项目——《中国海岛志·浙江卷》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的编纂工作,通过对海岛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大梳理,由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个略知一二的小行家。其问,在上级领导、单位同事和县(区)同仁的关心和帮助之下,也获得了一些受之有愧的荣誉,并汇编了历年来陆续撰写的小文,于2013年6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岛地名文化研究专著——《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受此鼓舞,笔者相邀夏志刚、孙峰、刘辉等数位历史文化、地名文化爱好者,向浙江省民政厅申报了当时名为“蓝色记忆——舟山群岛海洋文化地名寻踪”的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被列为自筹经费课题(编号:ZMZC2013056),从此开始了本书的编写工作。由于参与编写工作的全体同仁不计名利,倾心尽力,牺牲所有休息时间忘我工作,深人考证,相互质疑,互为补充,使本书得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稿。在舟山市社科联和舟山市民政局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本书于今年初作为社科普及项目向浙江省社科联进行了申报,被列入社科普及重点课题(编号:14ZD09)。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省民政厅和舟山市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了徐燕峰副市长的亲切关怀,得到了王勇局长、张锦局长、黄雪忠主席等市民政局、市社科联班子所有领导的关心与帮助,得到了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和方永华、於志南等市、县(区)地名办同仁的帮助,舟山市史志办副调研员刘胜勇、文史学者孙和军、舟山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文洪和文史爱好者洪波雷等同志为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叶文清、周建伟、符鸿雁、杨国华、叶四海、郑芝芬、虞海萍等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精美的图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博大精深,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其中难免错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雅正! 王建富 2014年7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