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松编著的《与嫦娥聊天——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精彩呈现了月球里深藏的秘密、古代历法、人类探月的历程和实际行动,以及月球基地开发等天文知识。本书每章节都没忘了以别致的“专题”形式,让宇宙奥秘和探索发现“崭露头角”。在每节的后面,几乎都附加了“知识链接”,不光能让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再“拘谨”,变得“肆无忌惮”,还会让你为“奇妙世界”之旅“叫绝”。从宇宙的浩瀚,到太阳系的深不可测,再到地球拼死撞击……最后到跨越时空的外星文明,本套图书活脱脱就是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有大冒险的精神,有丰富的阅历,在“科学知识”的“舞台”上,向你娓娓道来。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踏上这非凡的“宇宙之旅”吧!
“发现天文奥秘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天文世界知识数千余篇,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趣味性强,可读性高,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氛围。丛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使广大读者在领略天文奥秘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天文世界,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科学探索天文世界的热情和挑战自我的勇气!王郁松编著的《与嫦娥聊天——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是丛书书中的一本,《与嫦娥聊天——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中精彩地呈现了月球里深藏的秘密、古代历法、人类探月的历程和实际行动,以及月球基地开发等天文知识。
“发现天文奥秘丛书”将让广大青少年和天文爱好者学习更加丰富全面的天文知识,掌握开启天文世界的智慧之门!
1.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满月时,人们用肉眼直接观看月球,往往能隐约地看到大片的阴影区域,世界上因此也产生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流传在格陵兰的一个神话是:太阳和月亮是一对兄妹,有一次,太阳把油烟灰擦了他妹妹一脸,于是月亮妹妹便要追打太阳哥哥,但她总是追不上他。因为她身体瘦弱,不能飞得太高,每隔几周就需要休息,回到地面登上狗拉的雪橇去捕猎海豹,等吃了几头海豹恢复了体力后,又变成了一轮圆月,再去追逐太阳。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格陵兰人试图用神话来解释月面上的阴影和月相的圆缺变化。
在土耳其,也有一个神话故事:月亮姑娘非常依恋她的妈妈,总是形影不离地缠着妈妈。有一次,当妈妈洗盘子时,她又紧跟在其身旁,惹得妈妈将洗盘子的抹布在她脸上抹了一下。这个故事试图解释为何月面看起来似乎总是污渍斑斑。
印度的一个神话是:一只狼居然疯狂地爱上一只蟾蜍,后者十分恐惧,一再说不,但狼还是紧追不舍,于是蟾蜍只好跳到月亮上并留驻在那里,而月亮上的暗斑看起来似乎正像一只垂着双足的蟾蜍。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流传着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根据望月时月面上的阴影,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还有一个流传更广泛的神话是“嫦娥奔月”,大意是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秘密收藏在家中唯一的一颗仙丹,使得身体轻飘飘地向上飞升,一直飞到月亮中的广寒宫,再也无法返回人间。也许有人会问,成仙后的嫦娥在月宫中生活得怎样呢?古代文人们大多觉得嫦娥生活得并不幸福。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吟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另一位唐代诗人罗隐则在《咏月》一诗中吟道:“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然而,实际上“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古人想飞上天空,想要到宇宙旅行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了现实。
2.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月球的可敬之处
月亮往往是诗人们吟咏的对象。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人人都能背诵的《静夜思》中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还常常独自在月下饮酒吟诗,把月亮当作同伴。他在《把酒问月》一诗中吟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诗隐含了深刻的哲理。
我国北宋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词《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词被认为是千古绝句。
随着诗人们大量的诗词歌赋流传后世,月亮也多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别名,如“婵娟”“蟾宫”“嫦娥”“太阴”“桂宫”“白兔”“月桂”“白玉盘”“广寒”“琼阙”“银盘”“玉兔”“半轮”“宝镜”“冰壶”“冰鉴”“冰镜”“冰轮”“冰盘”“冰魄”“蟾蜍”“蟾光”“蟾盘”“方晖”“飞镜”“飞轮”“顾菟”“挂镜”“挂魄”“厘娥”“金波”“金镜”“金盆”“明镜”“清光”“秋影”“素娥”“素月”“兔影”“悬钩”“瑶台镜”“夜光”“银阕珠宫”“幽阳”“玉蟾”“玉弓”“玉钩”“玉京”“玉镜”“玉栏”“玉轮”“玉盘”“玉盆”“圆蟾”“圆影”“月轮”,等等,恐怕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件天然之物会有这么多雅致的别号,而这么多雅号依然表达不尽人们对月球的赞扬、歌颂、怀念、依恋和憧憬之情。
文人墨客观月吟诗,往往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是描写月色清辉的夜景,让人领略到的是诗情画意。古代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家则不同,他们是在踏踏实实地观测月球。他们虽然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月面上有些什么,但却对月球在天球(夜空中,仿佛所有的星星都散布在一个以观测者为中心的极其遥远的球面上,这个想象中的球面被称为“天球”)上的视运动作了十分精密的观测。早在l9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古代天文学家李梵、苏统就已通过观测发现,月球在天球上的视运动有快慢的变化。此后不久,贾逵(三国时期魏臣,天文学家)肯定了他们的发现,并指出月球在天球上视运动速度最快的位置(称为“疾处”)每个月向前移动“三度”。根据后来发现的开普勒第二定律,月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时,在近地点时的运行速度最大,因此月球视运动的“疾处”便是月球近地点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连续两次经过天球上“疾处”的时间间隔,在我国古代历法中被称为“转终”或“转周”,实际上就是现代天文学中“近点月”(月球连续两次过近地点的时间间隔)的概念。公元237年,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伟制定《景初历》时,已定出近点月的长度为27.554 508天,与近点月的今测值27.554 550天十分接近,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历算家们对月球视运动的观测和计算是多么的精密。
P1-5
白天,我们看太阳升起;晚上,我们仰望繁星。从古到今,太阳、月亮和星星无时无刻不令人神往,人类的每一根思绪,加上想去冒险的心都被它们深深地“牵引”着。茫茫无边的宇宙里,到底有多少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发现?而科技的匆匆“步伐”又呈现了多少真实、美丽的画面呢?
如此浩淼的宇宙,你想认识吗?那就跟着“本系列图书”来吧,它会亲切地拉住你的手,带你漫步其中,领略星体那变化多端的性情,撩开天外来客们的层层面纱,让你“徜徉”在天文探索的辽阔“海洋”里……
本丛书共有10本,包括《令人神往的宇宙探秘》、《人类的飞天梦想》、《与嫦娥聊天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异彩纷呈的天文发现》、《太阳系的奥秘》、《飞碟探索》、《神秘的行星与恒星世界》、《行星与地球的碰撞》、《研究天体运动的天文学家》、《宇宙探索的加速器一外层空间站》等。
本系列图书每章节都没忘了以别致的“专题”形式,让宇宙奥秘和探索发现“崭露头角”,每节字数总是掌控在了1 000字左右。文字上的“小简洁”和“小清新”,让你读起来,不仅愉悦轻松,而且回味无穷,就连你的遐思都来不及“躲藏”了。在每节的后面,几乎都附加了“知识链接”,不光能让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再“拘谨”,变得“肆无忌惮”,还会让你为“奇妙世界”之旅“叫绝”。从宇宙的浩瀚,到太阳系的深不可测,再到地球拼死撞击……最后到跨越时空的外星文明,本套图书活脱脱就是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有大冒险的精神,有丰富的阅历,在“科学知识”的“舞台”上,向你娓娓道来。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踏上这非凡的“宇宙之旅”吧!
书中“齐聚”了最为科学,最新的天文知识点,还“拉拢”了与其关系“亲密”的物理现象等。本套图书“性情”随和,不仅有你渴望学到的知识,还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停下来翻阅。最可贵的是,它趣味性十足,而通俗性和故事性又可让它骄傲地抬高“身份”,因为在读故事的背后,读者的文化素质与科学修养也会“默默”地“助涨”。如果你“黏上了”阅读,那就好好地“啃”它吧;如果你“爱上了”收藏,那就带它回家,让它静静“享受”你书架上的一隅。书不在于“多”,而贵于“精”;而藏书不在于“华丽”,而在于“经典”,相信这套好书会让你的书房“蓬荜生辉”。你有没有心动呢?
本套图书从始至终都“站”在科学事实上,朗朗上口的文字和真实的图片是它此次最成功的“妆容”。不得不说,其“主控手”是精练的文字,而“副驾驶”是生动的图片,这样微妙的一静一动,会让你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会让你的立体思维“不假思索”地“挺直腰板”。你不仅会深切感受到宇航员太空冒险的立体结构,而且能够想象人类遭遇天外来客时的触目惊心,而你此时的想象力会如“脱了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还会与你的内心深处“擦出点点火花”。
编写本套图书主要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的视野更开阔,启迪其智慧,完善其知识,激励其志向,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只要努力不问断,说不定,下一个揭开宇宙奥秘的就是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