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慢生活主义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德有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慢生活主义系列丛书之一,主要通过讲述《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将其中的奇妙哲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给读者。

全书内容共分十篇,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天地、讲述人生,给读者一个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内容推荐

列子,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据说他能乘风而行,轻虚飘渺,微妙无比,一飘就是十有五天,飘游够了才回家,那个自在劲儿,令人羡慕不已。怎样才能达到乘风而行呢?列子在教育弟子尹生时说,要经过以下几个境界才能修行成功,第一个境界是用三年时间来虚心静气,安精养神,修行到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第二个境界是用两年的时间,修行到心敢念是非、口敢言利害;第三个境界是用两年的时间,修行到随心所欲而心中无是非、随口所言而言中无利害;最后一个境界就是再用两年的时间,修行到放纵心思任它任意驰骋,放纵口舌让它随处闭张,体内体外一切都没有了区别,这个时候,是自己乘风飘荡还是风乘自己飘荡都不清楚。列子上述言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彻底解除精神负担,进入到自由天地,任其南北东西,随处而安,只有这样才能乘风而行,逍遥自在。

本书主要是通过讲述《列子》一书中的寓言故事,介绍其中的奇妙哲理。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篇 大道篇

 1.一切皆虚幻

 2.以一应万事

 3.顺自然之道

 4.大道的智慧

第二篇 巧术篇

 1.成事诚为先

 2.用心不二顾

 3.融己于自然

 4.内外应相合

 5.理性与悟性

第三篇 天地篇

 1.天地何时崩

 2.天地从何来

 3.万物随地异

 4.天地无意志

 5.万物皆在变

 6.宇宙与天地

第四篇 生死篇

 1.精神与形体

 2.平淡看生死

 3.人生须尽欢

 4.生死随自然

 5.己身和外物

 6.人生须扬帆

第五篇 智愚篇

 1.视听与耳目

 2.不变应万变

 3.已是与人非

 4.观形又闻声

 5.智者与愚者

 6.怪者与知者

 7.知人与知己

 8.体悟与思谋

第六篇 谋遇篇

 1.三思而后行

 2.谋事与成事

 3.必然与偶然

第七篇 力命篇

 1.努力与命运

 2.顺势与任命

 3.安时又顺命

 4.机遇与努力

第八篇 身物及其他

 1.身物

 2.真梦

 3.杂议

试读章节

姑射神仙

在遥远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山,名为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仙,不食五谷,腹中不饥;不宿不息,身体不疲;张口只饮晨露,合鼻只吸空气。心境深邃,犹如渊泉;身形柔嫩,犹如处女;无所依赖,无所偏爱,神仙圣人皆愿为之臣属;没有恼怒,没有威风,诚实的人们都愿供她驱使。她从不接受他人施舍,自己的物资总是那么丰足;她从不搜刮他人钱财,自己的用品却并不匮乏。由于她在那里居住着,所以那里的阴阳总是调和的,日月总是明亮的,四时总是顺应的,风雨总是均匀的;土块从来不会碰伤人,百姓从来不会中途死,物件从来不会有瑕疵,鬼怪从来不会伤害人。

故事中的神仙,不食不饥,不饮不渴,不但自己无生死,无伤痛,而且连她居住的地方都风调雨顺,无灾无疫,这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它也只是不分物我、不别生死、是非无异、天下浑一精神境界的写照。不分饥饱,所以不食不饥;不辨生死,所以长生不死;物我无分,所以我在物中,物也在我中,天下万物契合无隙。既然天下万物契合无隙,也就不存在什么风不调雨不顺、生灾生疫的事情了。这就是所谓神仙的境界。

列子在“列子演射”的故事中塑造了一个与这种境界不相吻合的人物,以反衬的手法表述同样的思想。

列子演射

列子射箭的技艺特别高超,自己很得意,于是给他的朋友伯昏无人演示。只见他张开双臂,把那张大弓拉得满圆满圆的,之后叫人倒了满满的一杯水,放在自己的左肘上。弓弦响处,一枝箭疾速地飞了出去。此箭刚刚离弦,列子的右手已经上好了另一枝,随着第二声响,这枝箭紧紧尾随着第一枝飞向前去。一枝、两枝、三枝、四枝,数不清到底发了多少枝,枝枝尾随而行,形成了长长的一条线。瞬间第一枝穿过了百步之外的靶心,之后枝枝鱼贯而过,无一旁入。再看左肘上的那杯水,不仅一点一滴都没有撒出杯外,而且简直是平静如镜,连些许波纹都没荡起。

列子踌躇满志,以自得的眼神等待着伯昏无人的赞赏。旁观者个个伸出了舌头,以为见到了天下之难见。

没料想伯昏无人笑了笑说:“你这只是射箭时的射箭技巧,一点小小的本事,你有不射箭时的射箭修养吗?”

列子听后摸不着头脑。“不射箭时的射箭修养”,且不说有与没有,那可是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呀!只好放下架子求问道:“什么是不射箭时的射箭修养?”

伯昏无人说:“不射箭时的射箭修养,就是站在高山之巅那晃动不定的石头上去射箭。随我来!”

伯昏无人将列子领到了高山之巅,只见他站在悬崖边那晃动着的圆形石头上,半只脚悬空、伸到了石头外面,向列子招手说:“你上来试试看,看你还能不能射箭呢?”

列子还没有走到悬崖边上,只见崖下万丈深渊,目不接底,不禁浑身颤栗,汗流满面,两腿发软,瘫倒在地上。不要说射箭,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伯昏无人说:“有修养的人,上揽青天,下潜水底,纵横八极,无所畏惧。只有达到这种目无一切、亦无自己的境界,才能谈得上射箭的技艺。像你这样吓得站都站不起来,心里只想着自己活呀死呀的,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射箭呢!”

列子惭愧到了极点,从此再也不敢炫耀自己的射术了。

“列子演射”中的列子与姑射山中的神仙不一样。他没有进入万物浑一的精神境界,虽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弓能连张,箭能连发,矢能连中,杯中之水能够平稳不动,但却不能把高山和深渊视为平地,不能把身体和生命置之度外,所以当他登上山巅、足踏石卵的时候,便乱了方寸,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高山和深渊,悬在他心中的只是性命的危险,什么张弓射箭、箭箭相连,一切一切都化为乌有。而伯昏无人则相反,他视天地为一体,视高山为平川,视肉体为块土,视生命为云雾,所以无所谓生死,也无惧于生死,身临山巅、足登石卵而坦然自若。

“善渡忘水”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个思想。

善渡忘水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问孔子:“先生!有一件事情我想请教您。有一次我来到一个渡口,只见河里浪涛滚滚,其势汹汹,真有吞人入腹的样子。可是划船摆渡的人一点也不慌张,稳稳当当,不紧不慢地划着,好像无事的样子,顺顺利利地把过河的人们一批一批地渡了过去。我问他摆渡的本事可以学到吗,他说会游泳的人可以学到,善游泳的人不学就会,能潜泳的人从没见过船的话,只要一见到船马上就会。我问其中的道理,他不回答,只好来请教您。”

孔子说:“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每天和书本打交道,做文字游戏,对其中的道理真正理解的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本来在书中已经含有的道理,也很难运用起来。好了,我来告诉你。会游泳的人不怕水,所以能大胆地学,大胆地学,所以能学会。善游泳的人忘掉了是在水中,所以拿起桨来只要照着样子划就可以了,因此说不学就会。能潜泳的人,身处水中犹在陆地,人在船上犹处车中,视船翻如车倒,视入水如歇息,所以他可坦然自若,随意摸索,因此说虽未见过船而见后便会划。这就和投器打鼠一样。一个投掷很准的人,用瓦片投鼠,百发百中;用银器投鼠,或中或不中;用金器投鼠,不中者百有九十。为什么呢?因为瓦片无用而金银贵重啊!用无用的瓦片投鼠,心无顾忌,坦然自在,技艺可以充分发挥;用贵重的金银投鼠,唯恐损器,心有顾忌,技艺受到了心理干扰,就难以发挥了。要想学会摆渡技艺,首先得不怕落水,不怕淹死,消除心理上的负担,使心境坦然自在。不仅是学摆渡,做什么都是一样,只有忘掉周围的环境,忘掉自身的危险,把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将世上一切事物都视为浑然无另4的整体,才能做好,才能无所不能。

忘记自己处在水中才能学会摆渡,这是为什么?因为在这种心境中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危险。只有忘记自己的生命危险,才能无后顾之忧,坦然、专心致志地学习技术。然而什么样的人才能处在水中而忘在水中呢?那就是不分水陆、不分天地、不分彼此、不分生死、浑天下为一体的得道者。

P12-15

序言

在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以外,还有一块精神沃土值得我们留恋。有那么几个人,他们是老聃、庄周、列御寇等。他们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以自然为宗”,最后的归宿是心游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他们的超然、洒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他们崇尚恬淡无为,主张顺应自然,“夫水之于沟也,无为而才自然矣”,懂得了这些道理,无疑会让那些心比天高、事事强求,以致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的人去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他们反对约束,提倡恢复本性,“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些让那些带着面具生活却又向往率性人生的人找到了隔代知音;他们甚至主张离群索居,回到那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德之世”,在那里“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缘而窥”,而这也让那些羡慕田园生活、渴望内心宁静的现代人无比向往。

假如浑浑噩噩,则人同于兽;倘仅巧取豪夺,则人不如兽。任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裕,这些都不能解决人的精神需求。贫穷未必痛苦,富贵未必开心,因为人的一生,除了需要物质以外还需要有精神慰藉、心灵寄托。为此,主张“慢生活主义”的人越来越多,“慢生活主义”不是懒惰,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调节方式,更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快的时代让我们得到了太多,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很多,我们的情致、爱好、自由以及坦然都让快的时代带走了,“慢生活主义”主张者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不妨找个时间将脚步稍作停留,来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灵和身边环境。

基于此,我们出版了这套“慢生活主义”丛书。虽然我们习惯将“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实际上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魏晋时期又发展出了玄学,所以我们这套丛书分别有《老子智慧》、《庄子神游》、《列子御风》和《魏晋玄学》。在心为形役、物欲横流、世道冷漠的时候,尤其需要这些素朴的、本真的、恬淡的思想甘泉来滋润心田,阅读这些经典,相信除了能让你找到不快乐的原因和要快乐的理由,还能让你汲取先哲的智慧,用更超然的心态更乐观的心境对待你的事业和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