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艾治平教授又一本古典诗词欣赏的力作。全书近四十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十题总论花间词,就其成因、作者群体、中心题材、特殊风貌加以切实评论,下编分二十四题将花间词作品分类赏评。全书寓评论于细读欣赏之中,立新意于古今论说之外。赏评精湛,新意叠出,发人深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间词艺术 |
分类 | |
作者 | 艾治平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艾治平教授又一本古典诗词欣赏的力作。全书近四十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十题总论花间词,就其成因、作者群体、中心题材、特殊风貌加以切实评论,下编分二十四题将花间词作品分类赏评。全书寓评论于细读欣赏之中,立新意于古今论说之外。赏评精湛,新意叠出,发人深思。 内容推荐 花间词对词史的影响,为历来治史者所瞩目。虽说有褒有贬,却是贬多于褒。自两唐书以“侧艳”字眼评价花间派代表作家温庭筠词以来,论者多将花间词与南朝宫体诗相提并论,直到建国以后三十多年间,一些权威论者仍谥以“香软”、“轻佻”、“淫靡”等恶号。有鉴于此,艾治平教授花数年心力研究花间词,并说“本书是为‘正本清源’而作”。 作者艾教授却从细读欣赏入手,让人在体验花间词艺术情趣之中,认同他的新的评价,可谓别出心裁。本书用了绝大的篇幅,对一百五十首左右词篇加以详略不同的赏析。该书将这些作品细分为若干类,如以女性为主体的聚散悲欢,从男性角度立意的情感波澜,天上人间的美女风貌,人神之恋的浪漫境界,女道士的独特心态,歌妓舞妓的技艺风情,宫怨闺怨的形形色色等。在这样全方位的赏析中,富于说服力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花间词是一种娱乐文字。词人处于歌舞宴乐的环境,出于闲适寻欢的心情,忘掉忧谗畏讥,不用装模作样,才是真情真性真生命的流露;认为:花间词能“摆落故态”,完全是一副新面孔。 《花间词艺术》不仅因其艺术欣赏文字富于感染力,而且因其引入大量的古今论说却又能自立己意而富于启发性。在娓娓而谈的欣赏文字中,常常旁征博引,以前人高见助我立论,也以示不敢掠美。与此同时,也常常摆脱成见,另有说法,令人耳目一新,欣然心会。 目录 上编 《花间集叙》解读 宫体诗与花间词 花间词之成因 花间词人剪影 “虽小却好,虽好却小” 咏史,别具标格 温、韦词异同 侧艳:妄说 “至真之情”非“淫靡” 余韵 下编 悲莫悲兮生别离 玉郎薄幸去无踪 往事那堪忆 追求·望归·爱而恨 绝代佳人难得 人生自是有情痴 难忘巫山云雨情 天上人间美女图 梦瑶台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蟾宫折桂 一闭昭阳春又春 纤纤玉指,拍按香檀 紫塞月明千里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梦里见春情 情真·景真 小池一朵芙蓉 听取新翻杨柳枝 市景·乡情 石榴花发海南天 嬉嬉钓叟莲娃 乌帽斜欹倒佩鱼 联章语绸缪 试读章节 从上面数首词看,“多情自古伤离别”者,都是妇女,而写来又多温柔缠绵,凄楚哀怨,“男子而作闺音”(田同之语),颇为得心应手。但是在被称为“香而软”、“香而艳”的温庭筠词中,却有一阕既不“软”也不“艳”而抒情主人公为男性的别离词,这就是: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温庭筠[清平乐]其二) 词一起便渲染出一种悲壮苍凉气氛。“洛阳”,地名。今属河南省。战国秦襄时以在洛水之阳筑城而名。东周都城,此后东汉、魏、西晋、北魏等建都于此。《元和郡县志》卷五:“故洛阳城在县东二十里。”在这古老的都城,杨花漫天飞舞,如降下白色雪花。虽说“愁绝”,但仍觉上天下地辽阔旷远,一片清景扑面而来。古人折柳赠别,已成习俗。此用一“恣”字,恣者,听任,任凭。《战国策.赵策四》:“恣君之所使之。”杜甫《西枝村夜宿赞公土室》诗:“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这里表现出即将离去的男主人公为所爱女人的担心,她会像似雪飘的杨柳花一样,“终日行人恣攀折”!但又不能不别。这时,平日里赏心悦耳的小桥流水,也变成一片呜咽之声!正是“心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则临境之际,悲喜随之尔”(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情为主,景是客。”(李渔《管词管见》)因此,离人的伤情更为彰显。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上三句说杨柳,下忽接‘桥下流水呜咽’六字,正以衬出折柳之悲,水亦为此呜咽,如此着墨,有一片神光,自离自合。” 下阕换头写将别。“觞”,以酒饮人或自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伏之,而觞曲沃人。”范成大《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诗:“把酒不能觞,送目问行李。”“离觞”,饯别的酒。卢同《送邵兵曹归江南》诗:“春风杨柳陌,连骑醉离觞。”“南浦”,指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谢跳《临溪送别》诗:“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这里是说主人公已上马,而所爱的人还举酒相送;“莺声断肠”,则以乐景写哀也。一结,特提出行者为“平原年少”,非一般冶游者。“平原”,地名,今属山东,故城在今德州市平原县东南十里。《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李贺《浩歌》诗:“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为浇赵州土。”这里藉平原君以喻燕赵慷慨悲歌之士。曰“愁杀”曰“泪千行”,为词中习俗旧套,绘出的是一幅悲壮苍凉感情诚挚的送别场景。丁寿田云:“此词悲壮而有风骨,不类儿女惜别之作。”(《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亦云:“上半阕最见风骨,下半阕微逊。”“风骨”云云,在花间词尤其是别离词中,真可谓凤毛麟角了。此其可贵处。 “悲莫悲兮生别离。”花间中这类词受题材本身所限,较纤弱;而“红楼别夜”,则只有“堪惆怅”的儿女情长了。不过也不必和那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变徵之声”相比。却应该说,这类词往往是真情流露,没有粉饰雕琢,更不会矫揉造作,符合崇尚自然,阐扬“保真”的庄子的这段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所以我觉得花间词中的别离词值得一赞,而尤不能忽视它艺术上的超诣。 注 详见拙著《宋词的花朵》第160页,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P127-P12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