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学散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龚鹏程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学散步》有一种理论的自觉,龚鹏程给这本书的定位是向读者简单铺陈解说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希望读者有基本的了解之后,能够引发他们自己的思索,进一步去处理这些问题。该书的理论阐述系统不但简明清晰,而且是开放的,对一般读者来说这“很够用”,也很容易进入状态。这种学术普及其实不容易,深入浅出有时比放手做自己的文章要难得多。

内容推荐

龚鹏程编写的《文学散步》着意探讨有关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他是用“散步”的方式来谈论,举重若轻,突破了一般“概论”的樊篱,富于才情的新鲜见解处处呈现,成就了一本很有学术含量、却又相当“好玩”的书。该书摆脱了一般文学概论从理论到理论的套路,采取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问题讨论,从读者关心又有兴趣的一个个问题入手,一步步深入梳理文学的知识系统。

目录

第4版序一温儒敏

第4版序二:逍遥论文学黄维樑

第1版代序:文学理论文学概论文学散步龚鹏程

第一章 欣赏文学“作品”

 001.何谓作品?

 002.作品是否存在?

 003.作品与作者的关联

 关键词

第二章 欣赏“文学”作品

 004.何谓文学?

 005.关于“文学是什么”的思考

 006.定义文学的困难

 007.文学的本质

 关键词

第三章 欣赏“文学作品”

 008.文学与科学

 009.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010.文学语言的特质

 011.文学知识的性质

 关键词

第四章 “欣赏”文学作品

 012.欣赏的困难

 013.何谓欣赏?

 014.美在何处?

 015.感情的投注

 016.为什么要欣赏文学作品?

 关键词

第五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上)——培养美感

 017.美感能力

 018.如何培养美感能力?

 (1)扩大审美口味

 (2)提升审美层次

 (3)建立美感价值的观念

 关键词

第六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中)——充实知识

 019.文学与知识

 020.文学知识的性质

 021.文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关键词

第七章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下)——运用方法

 022.知性与感性的辩证

 023.语言与心灵内容的辩证

 024.对象与方法的辩证

 (1)无限开展的方法

 (2)方法与工具的不同

 (3)非客观普遍的方法

 (4)方法的自觉与验证

 025.不可执著或迷信方法

 关键词

第八章 文学的形式

 026.形式与内容之争?

 027.何谓形式?

 028.结构形式与意义形式

 029.内容不能脱离结构形式

 关键词

第九章 文学的形式与意义

 030.语言形式的符号作用

 031.形式的来源与终极

 关键词

第十章 文学的意义

 032.风格与人格是否同一?

 033.道德判断与审美判断

 034.存在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

第十一章 文学意义的认知

 035.意义的主观面与客观面

 036.读者怎样认识作品的意义?

 037.与读者本人相关的意义认知

 038.意义的追求与抽象的满足

 关键词

第十二章 文学的功能(上)

 039.滑稽的问题

 040.工具与目的间的诡谲性

 041.目的的自我完成与体现

 042.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关键词

第十三章 文学的功能(下)

 043.“功用”的层次与性质

 044.文学在政治、道德上的功能

 045.文学的体与用

 046.文学的美感与意义

第十四章 文学与社会

 047.作品与社会

 048.作者与社会

 049.社会对文学的反应与行动

 050.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第十五章 文学与真实

 051.对真实的执著

 052.难以理解的真实

 053.文学与真实

 054.文学与社会客观现实

 055.文学与作者的心灵真实

 056.文学之真

第十六章 文学与道德

 057.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

 058.文学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059.道德与体品的整体审美效果

 060.美与善的合一

第十七章 文学与历史

 061.文学中历史的玩笑

 062.文学与历史

 063.何谓历史?

 064.文学与历史的差异

 065.历史意识对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影响

 066.文学的历史研究

第十八章 文学的历史

 067.文学史的研究

 068.文学史的编写是否可能?

 069.何谓文学史?

 070.如何研究文学史?

 071.文学史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072.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073.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十九章 文学与哲学

 074.文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

 075.哲学在文学之中

 (1)在作品方面

 (2)在文学理论方面

 (3)在文学形式方面

 (4)在艺术精神方面

 076.为什么哲学著作可以变成文学作品?

 关键词

附录一文学的美学思考

 1.文学与美

 2.美学的内容与课题

 3.寻找文学作品中美的元素

 4.探究美学观念产生的原因

 5.思索文学理论与作品的美感价值标准

 6.文学的美学思考

附录二小说创作的美学基础

 1.小说与现实

 2.时间与空间

 3.结构与图式

附录三散文的后现代性

 1.散文并非一种文学类型

 2.散文家们的百衲理论

 3.古文运动与散文的发展

 4.散文的后现代性

关键词索引

后记

补记

跋:“狐狸”文论

黎湘萍

试读章节

第二,综辑辞采、错比文华,最极致的表现,就是端严凝整而又流动灿丽的对偶和韵律了。尼采曾说韵律介入讲辞中,会使讲辞将所有片段的句子重做排列,并且斟酌字句,使之暖昧迷人、疏宕有致,造成人类内在的情绪净化力量,便于记忆。尼采说得也许不假,但韵律介入讲辞中,哪比得上全篇讲辞都洋溢着诗的韵律呢?在西方固然无此可能,我国文字特殊的音节和形体构造却极致地完成了这种企图,那就是骈文。六朝期间,因为对“义归乎翰藻”的要求,遂发展出一套观念,认为只有有韵的才是文,无韵的便是笔;只有偶俪绮曼的才是文,质直不复的就是笔。这种观念,演变到后来就成为“骈散之争”。像韩愈的古文虽然被散文家推崇为文起八代之衰,唐人却仍视之为笔。直到清朝末年的阮元、刘师培,依然坚持“非偶词俪语,弗足言文”。

从以上有关文学含义演变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载道的媒介、是偶俪的韵律,还是直叙的语词,对“文学”定义的差异,必然代表着实际文学行动和文学整体观念上的不同,而这些不同都曾在历史上起过实际的作用,造成实际的文学事实。

所谓文学作品,也就是在这些含义的扩大、紧缩、起伏变化中,慢慢积累下来的。我们今天对“文学”的看法,不论是否异于前人,也都是承继着这个发展路线而来,并隐含了这个时代对于文学的新要求与策略,希望未来能因着这种对文学的看法而产生“文学作品”。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儿一定马上就会发现:我们正在规避“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的问题,而致力于解释文学的定义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替文学定义的活动,以及由此活动而带来的实际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了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这就好像我们一直不谈人究竟是不是一条两端开口的皮管,而仅是解释哲学家为什么要说人是一条皮管,并说明哲学家这样说那样说形成了什么样的“人的哲学”,简直就是文不对题嘛!

其实,我们并不想逃避问题。我的意思毋宁说是否决问题:文学的定义如何不仅不重要,文学又怎么能够定义呢?

为什么替文学下个定义是不可能的?这必须对“定义”这种活动的性质和功能稍做理解才行。

所谓定义,是想借着简要而完整的语言,把一事或一字所包含的意思说个清楚。但是,事物是如此纷纭复杂,如何能片言抉要、说个清楚呢?于是,定义者便尝试从各个角度去说明它。例如:根据事物的起源及其方式去确定并解释它,成为起源的定义;从事物的功能上去说明它,成为功能的定义(例如说人是会撒谎的动物);将事物加入已知的部分事物中去了解,成为隐含的定义(譬如说父亲是母亲的丈夫);以同义词来诠释,成为词释的定义(例如仁者人也)。

诸如此类,都是常见的定义方式。像《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是起源的定义;郑玄《毛诗注序》说“诗者,弦歌讽喻之声也”,是功能的定义。这些定义,也许能显示出文学的起源、功能,但对“文学是什么”依然缺乏说明。P15-16

序言

我耽迷于文字,喜欢探索文字中的世界,也乐于以文-S记录我对世相的观察、对天道人情的理解。历年涂抹,出版者近百种,主要涵括文、史、哲、宗教、艺术、政治、社会、教育诸领域,未刊稿尚数百万宫,佚散难以捡拾,我也不自爱惜。总觉得仍在写作中、仍在努力求学问道中,还不急著作总结报告。

但旧学商量,易加邃密,做过的研究、有过的思虑,统汇起来。便于检核修订,自是进学之良方。对读我书的朋友来说,也未尝无益。因此,劳烦东方出版社帮忙辑成了这套作品集。

说作品,其实甚感歉然。古代以创作为神圣之事,故日“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高明如孔子,也仅自称述而不作,吾辈小子,何敢妄言作者作品?一时笔谈,多属因机因地之权;偶然墨戏,或邻谤佛谤圣之讥,聊等佯狂,肆此乱世之哀感而已。知者怜其瞀悖,会者通其神韵可也。

后记

我于1979年起即在台湾淡江大学执教。授课内容甚杂,而教起来最感困难的,就是文学概论。我自己念书时,修读这一科目,便深觉头疼。待要讲这一门课,更是烦恼不已。讲来讲去,条理棼如,学生也如坠五里雾中,在课堂上放声痛哭的,居然还不止一二人。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乃想写一本能把文学基本问题讲清楚的书,以供教者与学者参考。因为在那时候,文学界确实还缺少一本这样的书,已有的一些文学概论,大抵均不适用。

但写书的事,一时不得机缘,就拖延下来了。直到1984 年俞允平先生主编《文艺月刊》,邀请我写专栏,至此才把自己的一些文学观念用较平浅的方式写出来。共写了19篇,后来辑为《文学散步》一书。此书由汉光公司出版后,被我批评的各位文学概论作者大为光火,颇兴围剿之师。但该书旋即获得“教育部”教材改进甲等奖,不少学校又采为教材,据说亦尚裨于实用,令我私心甚感安慰,自以为做成了一桩好事。

如今,十余年岁月飘忽,人事如流。俞先生早归道山,此书则于书海中浮沉,迄今殆已数十刷矣,兼且流通于香港星马各处。1987年修订了一次。2003年,台湾学生书局复命我增订以应各方之需。是以又补入了一些相关专论,厘为上下两卷,扩大深入研讨的空间,以期对读者有点儿用处。

2004年,我到北大、清华、北师大、南大等处做客座,颇有些学友谈起这本小书,认为是台湾较具代表性的文学概论书籍,对大陆爱好文艺的朋友或许也有参考作用,虽然它的体例和思路颇异于大陆通行的文学理论教程,但亦因如此,兴许更能益人神思,也未可知。我感荷盛意,亦甚愿昔日一片苦心确能有益于神州俊彦,故略校讹字,删去部分专论,并请学生补释词条,欲示简要,以便接引。文字般若,或胜于浮屠津梁也。谨记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