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时候唯一的玩伴,是一只猫。
那是一个初春的夜晚,依然有着深深的寒意,天空下着细雨,她第一次被母亲赶出家门,坐在马路边,路灯照到离脚边不远的地方。父亲在外未归,她无处可去,低头看着水洼发呆,这时她感觉有东西在蹭她的小腿,是一只猫。
这只猫实在是小,浑身黝黑,它抬头看着她,然后用猩红的舌头沙沙舔着她伸出去的手指。她轻轻抱起它,慢慢抚摸它的头。小猫歪着头眯上了眼睛。她说,你也没有家吗?跟我去奶奶家吧。
她出生在安徽省宁国市的一个乡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到了采茶的季节,满山满野开满了映山红、紫藤萝、桃花、李花。她出生在夏天的清晨,听奶奶说,母亲生她的时候动了胎气,几乎难产至死,惊醒了整个村子的人。后来村子里的老人都说,这孩子命硬,不得了啊。
她在出生后不久过继给了大伯,父亲的一个叔伯兄弟。
大伯小时候撞到头,平日看起来有些痴呆,生活基本靠亲戚料理,一生未娶,父亲可怜他没有后代于是擅自做主。母亲曾经愤愤地对她说,你刚落地,你那个傻爹就把你过继给了你大伯,可你还住在家里,吃我们的用我们的,一刻不得闲。
她四岁时弟弟出生了,家里有了男孩,母亲越发不喜欢她,指使她挑水浇地、洗衣服、刷碗。她从来不敢反驳,不然就是一顿揍,父亲如果阻拦,母亲就站在家门口哭闹。她看着母亲的样子,背过身去继续心惊胆战清扫院子。
七岁那年,某一天她在睡梦中被惊醒,屋子里站满了亲戚和邻居,奶奶搂着她开始痛哭,父亲一脸凝重地望着她,母亲怀里抱着弟弟,站在人群的最后,不停翻着白眼。
后来她才知道,那一夜她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嘴里含糊地叫嚷,没有人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以为是神鬼上身。去了医院检查才确诊得了癫痫,那是一种极难治愈的精神类疾病,发作起来无法控制。自那以后,她的人生像是突如其来的病症,一发不可收拾。
02
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背着她走过漫长的山路到县城医院看病,她觉得医院走廊的灯那么白,路那么长,还有刺鼻的消毒水味道,她曾经不止一次问她的父亲,爸爸,还要多久?我还要回学校上课。
她喜欢上学,她喜欢闻学校里高大的灌木树丛的味道,只是她有病在身,家人特别交代不能激动,不能做剧烈的运动,她只能乖乖地上课,还好成绩一直都是拔尖。老师也格外关照她,可其他的同学却认为老师偏袒,联合起来欺负她,在她的水杯里倒脏水,上课揪她的辫子,拿刀子划开她的衣服。有时她会哭着告状,老师除了批评也别无他法,反而愈演愈烈。 有一次,几个男生在体育课时起哄,她气不过和他们推搡起来,一个男生把她推倒在地,她失去了意识。后来在医院里父亲告诉她,当时她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吓坏了所有的同学和老师。等她康复回到学校,所有同学对她避之不及,看到她就远远地怪叫,妖怪!妖怪来了!大家快跑啊!妖怪来了!
她整个小学时光,一直都是各种的药罐和中药陪伴着她。自那次犯病之后,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前往医院,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父亲迫不得已外出打工,母亲的脸色一天天越加难看。后来,她开始吃一些奇怪的偏方,有山羊的犄角,有动物的死胎,一碗碗中药灌下去,病情总算略微得到了控制。
长时间服用中药控制了病情,但也带来了副作用,她夜里经常做噩梦,哪怕是醒着,那种恐惧感也如影随形,寒意从脚底漫起,上升到身体直达脑子里,浑身止不住的颤抖,害怕和恐慌让自己无意识地泪流满面。她偶尔歇斯底里地大哭,母亲都会喝令制止,于是她只能咬着被子,任凭那份恐惧一次次侵蚀自己。
幼小的她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病,讨厌自己的母亲,讨厌学校的同学,她开始沉默寡言,她觉得世界遗弃了她,那时她在想,如果母亲讨厌自己,没有人喜欢自己,为什么还要把她生下来?
在她心里,奶奶是对她最好的人,除此之外就是点点,点点是她给那只在路边的小猫起的名字。只要她被妈妈打骂,她就会躲到奶奶家,奶奶会给她做好吃的饭菜,端来清香的新茶,点点会陪她玩耍,窝在她怀里睡觉,也只有这个时候,她是快乐的。P3-6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度重逢几度离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春花秋月随风记忆。
你想起我是旧时明月,你忘记我是劫后余生。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01
有些事情,就仿佛是泼出去的水,没有办法挽回了。
在五月的散文集《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出版时,我已经开始写这本书里的故事。如今,我把这本书,当作送给你、送给我遇到的那些人的礼物。
我们都早已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随心所欲的生活,人总归是要受到许多的束缚,但我们依然可以努力和争取,去过想要的生活,去遇到期待的人。
人活着,太容易就不好玩儿了。
02
写这本书在很多人眼里觉得略微仓促,因为它实在距离上一本的出版仅有半年。但我想时机刚刚好,不是怕来不及,而是当下,非如此不可。
因为那些人,再不写下来,就要被我遗忘了。因为那些事,如再不去纪念,就要消散了。你可是否和我一样,都有这种眼前着某些东西消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是否也在看这本书时,想到了你曾经遇到的那些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会非常欣慰,因为我写这本书,仅为纪念。无法给你此后的时间,那把我的曾经和现在送给你,收下吧。
0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羞于谈论那些真实的过往了。
如果有人分享了一些故事,会有评论说这是小说吧。有人写了一些情感,会说这必定不是真的。有人谈到一个朋友,说是别人家的存在。在我们的眼中,所有的真实,离得自己如此遥远,遥远到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假的。假的新闻,假的娱乐,假的情感,假的悲欢离合,假的无所畏瞑。
话语权是现在网络上人的独特能力,在某些场合和地点,可以做一些站在道德高墙之上的事情,说就说了,做也做了,你能奈我何?
不在合适的地点做不应景的事情,就算荒唐,就算不堪,终归原因说一个假,便可以过去。若是过了,还不承认,反倒成了许多人的笑柄。我不乐意,不想写那些东西。
04
一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真的。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我首先要如此回答你。真实记录了一些人事,是我愿意做的事情。其实构架一篇虚构的小说不算难事,但对于擅长写散文表达情感的我来说,更愿意和你分享一些我曾经生命中遇到的人事。
写散文需要真情实感,否则会违背内心,真实表达自我情愫,或偏激或矫情,但都建立在完整真实之上。而这本书中的故事,同样也是如此,你所看到的,恰如其分,是我经历的,你所看到的,虽是他人的生活,却依然与我息息相关。
当许多作者开始用剧本式写作的畅快和曲折情节来吸引读者时,我却依然坚持用最真实的故事打动你。这都是好的,并非是对前者不屑,而是我觉得,我依然还没有讲完自己身边的故事,不着急。
在写作上我从不着急,写了近十年,早已明白,慢慢来,会比较陕。
05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谈谈孤独。
谈论孤独已经成了今年非常流行的事情,孤独成为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成为都市人的代名词。每当夜深人静时,站在万家灯火前,心中的那些自怜情绪会迅速翻江倒海。
某一天深夜我写作疲累,站在窗前抽烟,看到对面楼的某个窗户前也站着一个人,看不清楚男女,只是一团黑影簇簇立在那里。他也看到了我,冲我摆摆手然后转身走了。我依然叼着烟盯着窗口,心想,自我的孤独,注定无法与旁人分享。
这本书里写到的那些人,注定也是孤独的,被误解、被讽刺、被嘲笑,甚至被社会抛弃,当人放弃了身为人本身的尊严,不再计较任何的事情,不知是值得庆幸还是一种悲哀。
在我看来,任何的情绪都不应该被夸大和歌颂,热闹也好,孤独也罢,都是徒有虚名,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当人陷入了困顿中,一切也就不再顺理成章。
06
写完这些故事后,我辗转几座城市探望书中的那些人,好在他们安然无恙。冬冬依然在寺庙里修行,我送给他我的新书,他如获至宝,高兴地对我说,康康哥,你知道吗?有人来看过我,对,没错,就是你写了我,他们就来看我了。我问,你高兴吗?他点头,高兴,可高兴了,终于有人来看我了。
我和叶在台北重逢,他在澳大利亚结婚,也已经做了父亲,就是有些微微发福。我嘲笑他当年意气风发不在,他一本正经给我解释有个家庭是男人的担当。那晚我们喝多了,一众好友横七竖八醉倒在路边,叶眯着眼睛看我,呢喃地说,好想回去看看啊,哪怕一眼。
小松这厮放了我鸽子,说要来北京小聚结果临到日子却说不来了,原因是要找的另外三个人都没空。我对着电话吼,他妈的那我和lngfree都不是人吗?你是不是压根不想见我?小松嘿嘿直笑,我怕你催稿啊。哦,对了,他现在给我监制的书系做装帧设计。
前几天在活动现场刚见到小柒,我开玩笑说你瘦了啊!她微微一笑,最近健身呢。我说我知道。其实我在微信朋友圈最关注的人就是她了,总担心她过不好,担心有人欺负她。她知道我身体不好特地买了药送给我,用了几天果然有效。想来小柒送给我很多东西,她赚钱不算多,以后别这么破费,哥心疼。
罐子女王的孩子越来越萌了,作为干爹我特别有面子,姐夫心心念要开公司,我给起了一堆名字,结果都被注册了,后来我躲清闲玩消失,罐子说要提刀到北京杀我,呵呵,干说不练假把式,有本事你倒来啊,抱着我儿子来,我要掐着玩儿。
前几天偷偷回家,去看了看姥爷。看着他的相片,我哭了。
07
姥爷的四篇文章,是这本书里最特殊但也最为重要的存在。
我在文章里写,一想到姥爷,内心就会安宁,这是在最初的悲痛之后,最好的结局。姥爷的离去仿佛是一个标志,带走我的年少时光,让我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快速地成长起来。
人或许总是如此吧,只有在你真正失去之后,你才会明白那些曾经的人事背后所赋予的意义。姥爷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向光,向善,向着心中不会熄灭的火焰,那是一份与生命有关的提示,让我可以安然前行。
我用了四篇文章回顾了和姥爷相处的点滴,此后也会用我的一生去铭记姥爷。人生来有命,命的消散不会将记忆带走,它依然镌刻在我的心里,时间越久,才会越发地深刻。
死亡或许只是一种蜕变,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只把这份思念深埋于心底。
时间往往复复,我们终将分别,但情谊不变,那些悲痛也终将释怀。所以我写下了书中最后一章,也是我最为看重的文字,我用它怀念姥爷,怀念我曾经的年少时光,怕是此后很少会再机会提及,所以此时此刻,显得如此珍贵。
或许此后,关于记忆已经没什么可讲,一切变得可以遗忘,关于我的曾经,关于我的家人,如果能够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也只有现在。
08
曾经走过的街道,遇到的人,看过那些或悲伤或温暖的故事,被我写在这本书里了。曾经没有想过,我会以这种讲述的方式回忆他们,也没有想过会被你们看到。
我之前觉得写散文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那是个人的事情,关于自己和内心。但此刻写完那些真实的人事,我觉得依然需要勇气,我躲在幕后指挥这一切,让他们各自起落安妥,因为真实,所以小心翼翼。
出版这本书要谢谢很多人,首先要感谢刘家瑞先生,他的支持和鼓励于我而言是胜于一切的动力。感谢崔佳老师,她对我写作的指点让我受益匪浅,也要感谢她的理解和包容。谢谢我的编辑李格,她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我,耐心和专业让我刮目相看。谢谢编辑冯雪雪,她给予我的指导同样深刻且一针见血。感谢设计师Teaya为这本书的装帧,感谢公司的所有同仁。
感谢网易云音乐和黄俊先生,歌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进驻网易云音乐离不开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感谢荔枝FM和同仁伙伴,播音一直都是除写作之外我保持初心的方式,也会继续在这里用声音和你分享我的内心世界。
感谢大冰老师为本书的慷慨作序和推荐,感谢流水纪先生撰写歌单推荐歌曲,感谢姜玖赤老师对本书的指导,他们的才华和亲和力让我印象深刻,鼓励和认同对我意义重大,作为晚辈能够得到前辈们的无私指点和提携,是多么幸运和感恩的事情。
谢谢所有的作者朋友一年来对我的关照和鼓励,也要感谢所有的读者和听友,有太多人对这本书抱有期望,给我不吝的赞美,让我受宠若.凉。这本书承载了许多人的心血,早已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文字,而是许多同行、前辈和老9币一起完成的作品。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成为好友,能够一起做成一件具有意义的事情,对我而言,已属莫大的荣幸。
09
曾经我说,我热爱写作,于是便一直写了下去。后来我说,是生活促使我写作。时至今日,我想说,写作是我保持初心的方式,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坚持和固执。
有时我看着自己啊,就忍不住回想起多年之前的一个深夜,当我脑海里灵光一现,出现“这么远那么近”这个笔名,当时内心的欣喜依然铭记在心头,只是那时的我没有想到,我会坚持这么多年,更没有想到,这样一写,十年过去了。
写作这条路,乍看之下没什么了不起,和其他我们所做的事情无异,甚至和我们每日经过的街道、胡同、地铁等都类似,写作是姿态,本身不具备情感,但却因为承载了这么多悲欢离合的人事,变得意义非凡,它因为有了生命的厚度,才显得格外沉重。
身为一名作者,从不敢说自己写得多好,但却自认去用心观察了这个世界,认真对待了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更希望自己可以经由写作,保持多年之前的初心,不要被现在的世界所改变。
这的确很难,但我依然在做,是时光给予的历练,让我们变得更好,也是时光,会残忍地改变一切。于是,我将自己交付给了写作,期待时光不负我心,还我更多的希望和美好。
这便是了,我期望你们读完这本书,都可以成为一个走过道路看过风景的人,成为一个冷暖自知的人,成为一个内心澄明坦坦荡荡的人。我正在努力,但愿你也是。
10
最后特别想对看到这里的你说些话一
我们都是如此渺小的人,苍茫一粟,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大起大落,没有书中那些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异于旁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很普通,普通到不值得一提。但是,我们依然用尽全力生活在这里,为的是要做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书中的那些人,冬冬、林、叶、H、艾小展、小忆、小柒、罐子……还有我的姥爷,他们和你一样,都是一步步按部就班地长大、成熟,经历过许多平凡人事。只是他们的生命里,或许出现了一些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是,他们都跨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真的放下了。
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和我一样明白,每个人都要经历属于自我的起起落落,我们的那些孤独、彷徨、失落,无人能懂,但人人都会体验,那些最初无法忍受的情绪,不必深究不用纪念,真正需要铭记的,是身边陪伴你的人事,是爱。
做一个淡然处事的人,做一个善待他人的人。我们走了许多年才走到今天,能够支撑自己的不是恨,而是幸福和快乐。如果你和书中的那些人一样,经历过诸多纷争,面对过生离死别,你就一定会懂得,此时此刻的安逸是多么珍贵,你也一定会庆幸,平平淡淡才是我们最后的幸福。
我们都在各自的世界里各自修行,这个江湖,我走不完,你也是。
生命是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的,它给予我们各种的安排,必定有它的意图和苦心,做一个在对的事情做对的事情的人,做一个内心丰盈而强大的人。
曾经的人事都已过去,但请你不要忘记,某些时日里再次遇到,记得说一声别来无恙。
那些曾经温暖过我的人,此刻被你阅读,希望也能够温暖你。
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此刻被我遗忘,希望你也能够忘记。
江湖行走一路风,一路行走肩膀齐。把新路慢慢走旧。把旧路慢慢走平。人生如是,爱如是。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人来人往,勿失勿忘。 这么远那么近
2014年10月31日于中国北京
远近行文,远胜于我,斯人落笔如飞瀑跌宕,且能倚马千言,实才子也。
有急智急才,是才子的基本属性之一,但未必是核心竞争力,远近异于常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的表达力。
我是他豆瓣的读者、电台的听众。
我那时曾给好几个朋友推荐过他的文字和声音,有枚姑娘说,这个男孩子所表达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品得出滋味的。
我问,辣还是咸?川菜还是鲁菜?
她说,实在是没法界定,有时候甜着甜着辣了,有时候又猛的一酸。
我认可她的观点。
远近那时有大量文字散落在网上,出版物也很多。他很勇敢,善书内观文,但杂文不杂写,颇走心,个中渗透的观点解读每每让人挑眉轻叹,个中金句屡屡让人艳慕,又或,像那个姑娘说的那样,让人一酸。
有时是心底酸,有时是眼底酸。
那些你我难以言说的情绪情感,他勾勒出一个轮廓,再打磨出锋锐的棱角,夹带着、伏藏着,冷不丁地绊你一跤,戳你一刀。
有人把这种东西叫“灵气”,有人称为“才气”。
远近能写出那些簇锦的才情文章,我不能,故而,那些年在小小的羡慕之余,心下一直确认他是个才子。
故而,开读这部书稿半小时后,我大跌眼镜。
没错。
大跌眼镜。
心理落差太大了。
我发现他在用一种很作死的方法写这本书。
他几乎放弃了昔日惯用的以己身为出发点的文法,放弃了驾轻就熟的内观文题材,一门心思地当起了旁观者。
换言之,本可以用才情写作的他,抛掉了惯手利器,非要去空手入白刃。
之前的读者认账吗?冒这个险干吗?
这不是之前的风格哦。
这伙计想干吗?
接着往下读……读完小松那篇文章,读完那几个小姑娘的系列文章,我慢慢读出了他的克制。
他努力克制自我倾诉,努力自我定格在一个路人甲的角色上,努力丢开鸟瞰,努力去倾听。
是的,读得出来,他克制得很辛苦。
但是,当一个才子学会了去倾听,真的是件挺牛逼的事情。
这个时代流行的是微信,我说话,你听着就行,我发朋友圈,你看着就行。
急于引领、急于表达的人们在慢慢缺失着倾听力,人人都觉得自己理所应当Iamking。
时时以“我”为中心的人,很难拥有平行的视角、平等的心态。
视角、心态不平等,如何去倾听?
一个不懂得倾听的人,怎么会是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
幸甚,这本书,我读出了远近的倾听。
故而,于此恭喜才子远近,你的这次冒险式的自我洗牌,有朝一日将种瓜得瓜。
祝定心。
远近,我不打算问你借钱,就不接着夸你了,咱换个话题吧。
关于这本书,我较中意那几个姑娘的故事,原因如下:
都是普通人,普通的让人轻易就可以在自己的周围找出几个名字对号入座;
都很坎坷,但终究都挺过来了;都很坚强,坚强得挺让人心疼的。
……
既于此娑婆世间走一遭,皆有“命运”二字为轨为辙,所谓命运,大都是螺旋状矢量前行,抛物线式的……既是抛物线,自然忽明忽暗、有起有落。
世人大都宿命,觉得难以抗命,故而身处抛物线谷底时大都认命。
万幸的是,总有一些东西能成为抗衡命运的力量(这个道理无需多言),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对这些力量的解读和排序皆不同,例如我首推“善意”,你青睐“坚强”。
说的没错吧,你貌似在写那些坎坷的姑娘的坎坷,实则在写她们的坚强。
其实不论善意还是坚强,都是普普通通的道理。
可人们往往不待见普通道理。
可管饱的都是米饭馒头而未必是奶油和糖霜啊,正因为道理普通,才更需要讲故事的人在故事里通过故事讲出来哦,你说是吧?
挺好的道理,挺好的故事,挺好的姑娘。
都怪招人心疼的。
你告诉我说,整本书都是真实的故事。
为“真实”二字点个赞。
是的,虚构的故事或许更有文学张力,但既然书写的是人性中的向阳面,那或许记录比创造更可贵吧。
远近,你是才子,我揣测,你的文学诉求一定高于我这种野生作家,那就请继续真实地去写吧,真实的故事写得足够多了,再去虚构创造,或许会事半功倍吧。
不急的,形意半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急不得。
有句话我很喜欢,与君共勉:真实的故事自有千钧之力。 还有一句话赠君为履:任汝千圣现,我有天真佛。
这一句话,一并寄与远近的读者们可好?
好吗?好的。
阿弥陀佛么么哒。
大冰
2014年11月15日
这么远那么近编著的《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内容介绍:你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
以前特别害怕失去,不管是物质还是感情,后来经历的多了,渐渐地学会了独撑和豁达。如今再也不担心谁会走,再也不担心会变穷,因为知道失去的自己依然可以再挣回来。
对自己的信心,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无需外物来证实和陪衬。
心情不好就少听悲伤的歌,饿了就自己找吃的,怕黑就开灯,想要的就自己赚钱买。谁都没比谁生活的更容易,只是有的人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默默咬着牙,逼自己学会坚强。
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你已从弱小的身影变成别人可依靠的肩膀。
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用自己的方式。
这么远那么近编著的《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讲述了20个年轻人艰难应对生活考验的故事。书中的他们,不过是我们的缩影。
原来每个成年人,真的都是劫后余生。
生活出了狠招,愿你接得不慌不忙,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考验数之不尽,不要把考验当伤痕,要懂得忘记和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