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的密码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保罗·艾克曼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球首席识谎专家教你解读情绪的密码。

电视剧《别对我撒谎》(Lie to me)的主角Cal Lightman即以艾克曼博士为原型。

《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的密码》作者保罗·艾克曼同时是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情绪表情顾问。

作者也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全球首席识谎专家。

你知道吗?你的脸部表情变化可以高达一万种以上!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将带领你走进“表情”的世界,展开一段迷人旅程!

内容推荐

人类作为适应群居的特种,都爱探究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借以帮助自己在职场、官场、情场、生意场等各种社交场合迅速、快捷地看透对方心理,从而规避各种不利情况,掌握社交主动权,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

《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的密码》作者保罗·艾克曼博士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全球首席识谎专家;也是全球热播放剧集《别对我说谎》(Lie to me)的主角原型;同时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情绪表情顾问。本书是继达尔文《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后又一深入研究情绪的作品。科学地解析了产生情绪时人类体内的生理变化、外在的肢体语言、声音、面部表情等方面,并提供小测试和练习,考察你对情绪的了解,帮你认清自己和他人最细微的情绪表现,提高你对情绪发生的敏感度。

目录

第一章 跨越文化的情绪

第二章 情绪的产生

第三章 改变情绪反应

第四章 情绪性行为

第五章 哀伤与悲痛

第六章 生气

第七章 惊讶与害怕

第八章 嫌恶与轻蔑

第九章 愉快的情绪

结论

附录

试读章节

看相片说故事

1967年,我前往东南高地研究福尔人,他们住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小村庄。我不会说当地方言,但靠着几位在传教士办的学校学过简单英语的小男孩帮忙,可以把英语译成福尔语,再把福尔语译成英语。我带着几幅脸部表情的照片,大部分是原先研究已开发文化时,席尔旺给我的照片(第8页的附图是其中3张)。因为担心他们无法判读白种人的表情,我还带了几张从记录片选出的福尔人照片。我甚至担心他们可能因为以前没见过照片,而完全无法了解照片是什么东西。曾有几位人类学家宣称,没有见过照片的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看懂照片。不过福尔人没有这种问题,也不认为福尔人和美国人的照片有什么不同。问题在于我该怎么要求他们响应。

福尔人没有文字,所以无法要他们从清单中选出符合照片情绪的字。如果我念出关于情绪的字,又担心他们记不住,念出来的顺序也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于是我请他们把每一种脸部表情编成一个故事:“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照片中的人显现这种表情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又发生什么事。”可是没有用,我不知道问题是出在翻译的过程上,还是他们根本不懂我想要听什么,也可能是他们不了解我为什么要他们这么做,也说不定福尔人只是不愿意向陌生人说故事。

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得到我要的故事,但每次会谈都弄得我和他们筋疲力竭。我猜我的要求对他们并不容易,可是仍不缺自愿者,他们有强烈的动机来看照片:我给每一位帮助我的人一块肥皂或一包香烟。他们没有肥皂,所以肥皂很重要;他们自己会种烟草,用烟斗来吸,可是比较喜欢我带来的香烟。

他们的故事大多符合照片中的情绪,例如,看到一张已开发文化会判断为哀伤的照片,他们大多会说这个人的小孩死了。棘手的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要证明不同的故事都符合一个特别的情绪,并不容易。我知道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还录下许多自发的表情,例如邻村的人见到朋友时愉快的样子。我会安排一些情境来诱发情绪。我录下两个男人玩乐器的声音,拍到他们第一次从录音机听到自己的声音和音乐时的惊讶和喜悦。我还用橡皮刀戳一位小男孩,拍下他和朋友的反应,他们觉得我在开玩笑。(我还算聪明,没有拿这个把戏用在成年男子身上。)这些片段的影片不足以成为我的证据,因为抱持相反看法的人,可以辩称我只是选择出现共通表情的少数场合。

几个月后,我离开巴布亚新几内亚,心中并没有不舍,因为我渴望与人谈话,在那里没有人可以和我聊天,我也渴望吃点不一样的东西,我先前误以为自己会喜欢当地的食物,结果不然,我对芋头和芦苟已经感到厌烦。那是我一生最刺激的一次冒险,可是我仍担心自己并没有找出确切的证据。我知道福尔文化不久就会受到外界影响,而世上其他像福尔文化一样孤立的文化已经不多了。

返乡后,我偶然发现心理学家约翰·戴胥尔(John Dashiel)在20世纪30年代用来研究小孩如何解读脸部表情的方法,太小的孩子还不会阅读,无法从许多字中做选择,戴胥尔并没有要他们编故事(像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用的方法),他的方法比较好,向小孩读一个故事,然后请小孩从许多照片中选出一张符合故事的照片,我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我重温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编的故事,选出最常用来代表各种情绪的故事,这些故事很简单:“他的朋友来访,他很快乐;他很生气,快要吵起来了;他的小孩死了,非常伤心;他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是看到很难闻的东西;他看见新奇而出乎意料之外的东西。”

P6-7

序言

大部分人都不想经历害怕、生气、嫌恶、伤心或悲痛的情绪,除非这些情绪出现在安全的电影院或是小说的扉页。可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些情绪,我们要了解如何在这些情绪的陪同下,活得更好。

情绪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在我们所关心的每一项关系中——工作场合、友谊、家人,以及最亲密的关系,都会出现情绪。情绪能挽救我们的生活,但也会造成破坏。情绪可能引导我们以最实际、恰当的方式来行动,但也可能让我们事后极度后悔自己的行为。

如果老板严词批评你原本以为会受到称赞的报告,你的反应是不是恐惧、顺从,不敢为自己辩护?你的反应会保护你,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还是你可能根本误解了他的目的?你能隐藏感受,“表现得像个专业人士”吗?老板开始说话时,为什么微笑呢,是否表示她打算责骂你?还是尴尬地微笑?她的微笑有没有可能是要你放心呢?所有微笑的样子,看起来都一样吗?

如果你发现丈夫没有先和你讨论,就买了一件昂贵的东西,你质问他时,他的表情是害怕还是嫌恶?或是拉下脸,一副“你过度情绪化”的样子呢?你是否以同样的方式感受情绪?你和别人的方式是否相同?你会不会对某些事生气、害怕或伤心,而别人却觉得无所谓呢?遇到这种情形时,你怎么办?

如果16岁的女儿比规定的时间晚了2个小时才回家,你会不会生气呢?引发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你一直担心地看时钟,而她没有打电话说会比较晚回来呢?还是因为你等她回家,以至于睡眠不足?隔天早上和她谈这件事时,你会不会把情绪控制得很好,使她以为你并不在乎她晚归昵?还是她会看见你隐藏的怒气,而采取防卫的态度?你能不能从她脸上看出她觉得不好意思、内疚,还是心存反抗呢?

我写这本书,是想为上述疑问提出答案。我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借此改善生活。有一件事令我非常惊讶,直到最近,不论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都不太了解对生活非常重要的情绪。不过,情绪的本质本来就让人难以完全了解,我们不知道它如何影响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在自己和别人身上辨识情绪的迹象。我会在本书中详细解释。

情绪的启动非常快速,快到自我意识无法参与,甚至看不到诱发情绪的原因。这种速度可以在危急时挽救性命,但也会在过度反应时破坏生活。我们很难控制使我们产生情绪的事,但有可能(虽然不容易)稍微改变诱发情绪的因素,以及情绪出现之后的行为。

我研究情绪已经超过40年,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情绪的表达,最近则转移到情绪的生理学。我检视过精神病人、一般人、成人,还有一些小孩,包括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人,研究他们在过度反应、反应不足、反应不当、诚实和说谎时的情绪。第一章“跨越文化的情绪”就是描述这项研究,我将从这一点开始讨论情绪。

我在第二章提出下述疑问:为什么会产生情绪?如果想改变情绪反应,就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诱发每一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否消除情绪的诱因?如果配偶说我们绕了远路,我们可能因为受对方指挥或开车能力受质疑,而在内心升起恼怒,甚至生气。为什么不能不带情绪地接受资讯?为什么会受到影响?我们是否能有所改变,不被这种小事引发情绪?第二章“情绪的产生”将讨论这些议题。

第三章解释如何改变情绪、什么时候能改变情绪。第一步就是要辨认是什么情绪诱因导致我们做出事后懊悔的行为,也需要分辨某个特殊的诱因很难改变,还是较容易减轻。虽然不会每次都成功,但透过了解情绪诱因如何形成,就能有较佳的机会改变情绪的产生。

第四章解释如何形成情绪反应,包括我们的经验、行为和想法。我们是否能控制恼怒的情绪,不在声音和表情上表现出来,为什么有时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好像奔驰的火车,似乎完全无法控制?除非能更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有情绪化行为,否则没有控制的机会:我们经常毫无察觉,直到有人抗议我们的所作所为,或是事后反省时,才发现自己陷入情绪之中。第四章将解释如何更加注意自己的情绪,而有可能以建设性的方式表现情绪。

为了减少破坏性情绪的发作,并增加建设性情绪反应,我们必须知道每一种情绪的由来,了解每一种情绪的意义。以此来了解每一种情绪的诱因,包括我们和别人共有的诱因,以及个人特有的诱因,或许能减轻情绪的j中击,至少可以了解为什么某些情绪诱因如此强而有力,以至于完全无法减轻其影响。每一种情绪也会在身体里产生独特的感觉模式,如果能认识这些感觉,就有可能早点知道自己的情绪反应,而有机会选择继续或打断它。

每一种情绪都有独特的信号,最容易辨认的信号在脸上和声音里。目前还需要做许多研究,才能了解情绪在声音里的信号。本书讨论各种情绪时所附的照片,能显示最细微而容易忽略的脸部表情,这是情绪刚开始产生或受到压抑时的信号。如果能及早看出情绪,或许就能和各种情境里的人打交道,并控制自己对别人产生的情绪反应。

第五章描述哀伤与悲痛,第六章是生气,第七章是惊讶与害十白,第八章是嫌恶与轻蔑,第九章则讨论各种愉快的情绪,每一章都包括下述几个主题:

·情绪最常见的特定诱因。

·情绪的作用,情绪怎么帮助我们,又如何使我们陷入麻烦。

·情绪和精神疾病的关系。

·一些实用的练习,帮助读者了解情绪有什么身体感觉,并帮助读者在情绪升起时,有能力选择如何反应。

·从照片来看最细微的情绪信号,让读者能更了解别人的感受。

·解释如何运用这种资讯,而能在工作场合、家庭、友谊等关系中,了解别人的感受。

附录提供了一项测验,你可以在阅读本书前先做一次测验,看看自己是否能辨识细微的脸部表情。读完本书后再做一次,看看是否有进步。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本书没有谈到某个令你好奇的情绪。我选择描述的情绪都是普遍存在的,是所有人类都会经历的情绪。虽然尴尬、内疚、羞愧、羡慕可能也是到处都有的情绪,可是我把重点放在表情清楚而普遍的情绪。我在讨论愉快的章节也会讨论爱;暴力、十艮和妒忌则放在生气的章节。

科学仍致力于研究每一个人体验情绪的方式,其中为什么有些人的情绪较强烈,或是较快产生情绪。我在本书的结论谈到现在的研究,还有将来可能的发现,并说明如何把这些发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

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我的恩师,已过世的席尔旺·汤金斯(Silvan Tomkins)说情绪是激发生活的因素,我们会尽可能增加正向情绪的经验,减少负向情绪的经验,虽然无法一直成功,却是我们尝试的方向。他在一篇文章中宣称所有重要的选择都是出于情绪的激发。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那是行为科学完全忽视情绪的年代。他的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情绪当然还有其他动机),但突显出了情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绪可以轻易胜过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推动生活最有力的基本动机:饥饿、性、求生存的意志。人为什么认为唯一可吃的食物很恶心,会宁可不吃,即使别人可能认为这种食物很可口,讨厌的人却可能宁愿饿死也不吃。情绪胜过饥饿的驱力!性的驱力最容易受到情绪干扰,人可能因为恐惧或嫌恶,以至于不愿意有性行为,或是无法好好性交。情绪胜过性的驱力!绝望的情绪甚至能压过求生存的意志,而导致自杀。情绪胜过求生存的意志!

简单地说,人想要快乐,大部分人都不想经历害怕、生气、嫌恶、伤心或悲痛的情绪,除非这些情绪局限在安全的电影院或是小说的扉页。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遇到这些情绪,问题在于如何在这些情绪的陪同下,活得更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