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路走到汉口街的“台映试片室”时,发现西门町在这二十年来的变化实在很大,许多广告牌和街道虽然是原来的样子,却有一种陌生之感。
与从前的繁华相比,西门町有点像迟暮的美人,白天已经掩饰不住皱纹,只有到了晚上,才勉强振作精神,浓浓梳妆,然后走出一个徐娘来。
西门町有点老了,作为一个城市的老城区,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城市本来就是不断地变迁和移动的,就像有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谁能想到从前到处是稻田和坟墓的地方,现在叫作‘信义计划区’呢?谁又会想到从前在偏远郊区的民权东路殡仪馆,现在正好在台北市的市中心呢?”
西门町只是愈移愈偏远了。
那就像,我们心中关于西门町的记忆,也是一天一天地在变远,因为生命本来也是不断变迁和移动的。
要到“台映试片室”时,使我想起年少时代对一切的艺术都是那么狂热,把每个月几乎连分毫都难以移动的生活费,挪出一部分去看电影、看表演、买书。
后来觉得太奢侈了,到处打听怎么样可以免费接触到艺术,例如不买书,到图书馆去借书;例如不买票,打听舞蹈、戏剧彩排的时间去看表演;例如打听各家试片室的放片时间,去看第一手的电影。例如万不得已买票看表演,总买最便宜的票去坐前排的空位,后来我才知道凡是表演,前面一排的位置会留给大官,十排、十二排则留给媒体和贵宾,我很庆幸许多大官和记者没有时间去看表演。
“台映试片室”是我在学生时代常去看试片的地方,通常试片都会有更详细的影片资料,甚至偶尔还有饮料和点心招待。使得没有钱看电影的我,留下许多温馨美好的回忆,我虽然不经常去看电影,但只要是好电影,总会想办法写影评来回馈招待我的影片公司。
非常讽刺的是,在我从事传播工作以后,每星期都有人招待我看表演、看电影,而我通常没有时间去看,这时我就会期望,有一个隐在角落不知名的少年,会去坐那一个为我而空下来的位子。
我今天到这随着西门町老去而旧了很多的“台映试片室”,是来看我在世新电影科的同学余为彦导演的新片《月光少年》。余为彦是我的同学中,少数真正对电影有热情的人,在电影圈打滚了十几年,始终坚持理想,从他参与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他导演的《童党万岁》看来,他对电影创作实在有异于常人的信念。
到了《月光少年》,他关注了植物人灵魂的问题,他关心着一个少年的幽微梦想,他对电影形式的创新与电影艺术的信念,都使我有着感动之情——在这温柔的月光下,我们能给少年什么样的爱呢?在无边的黑夜,隐身于月光的少年,又有什么样的梦想与将来呢?
失去远大梦想的少年,又和植物人有什么不同呢?
台湾电影界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正是有一些电影的终极分子,他们对电影的人文、艺术、理想,始终怀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努力实践。
走出“台映”,台北正午的闷热,使我感觉一种如梦的气氛,想起从前和一些热爱电影的朋友,在月光下的院子辩论电影的情景。
从前那种非常人文、非常艺术、非常纯粹、非常理想的少年情境已经回不去了,这倒使我有点惭愧起来。
正像我们走进西门町,又走出西门町;我们走进某一夜的月光,又走出来,人生的经验亦然,生命是不断在变迁和移动的。
而,月光,每一夜的月光都相似,每一片月光却又那样不同!
P3-6
本书是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本哲理散文集。林清玄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白雪少年》等,写尽世间百态,诉说禅意人生。林清玄文笔优美、文思畅达,纯净如清泉,明媚似春光,一字一句都能给人以力量的感召。
用“心静如水,人淡如菊”八个字来形容林清玄是最好不过的了。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如缓缓流淌的细流,温润了心田;宁静致远,如浩瀚辽阔的长空,引人无限遐思。
本书中,作者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构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人文社会,带给读者无尽的哲学思考及生活感悟。
品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在炎热干燥的沙漠里逢着一片绿洲。林清玄的散文看似朴实无华,却在字里行间中尽显生活的真谛。细心品味你会发现,每一篇文章都充满欣喜与感动,每一段文字都有让心灵更加透彻纯净。
时间流转,岁月留香,而林清玄的散文将经得起时光年轮的考验。在他的散文中,世间万物都可以幻化成指尖的音符,或激荡、或低沉、或悠扬、或平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心灵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感悟。
保持活力,充满热能
1
住在乡下的时候,我习惯于清晨在林间散步。
时常会发现散落在林间地上的昆虫尸体,特别是飞蛾和金龟子的尸体,总会掉落在路灯杆的四周,想必是昨夜猛烈扑火的结果。
飞蛾有着色彩斑斓的双翅,金龟子则闪着翠绿的荧光,在灰色的泥土地上令人心惊: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经过一场火祭就结束了。
“这样猛烈地扑火。甚至丧失生命,既没有奖赏,又没有欢乐,为什么它们要这样世世代代地扑火呢?”我一想到这里,就忍不住感到悲悯。
山上有一位热心的老人,每天清晨义务来清扫林间的小路,他告诉我:每日扫起的飞蛾和金龟子的尸体有一畚箕,他把尸体都埋在凤凰树下,使凤凰花年年都开出火红的花。
除了昆虫,老人说:“每天还会扫到几只蝙蝠哩!”
“地上怎么会有蝙蝠呢?”
“还不是撞到树吗!蝙蝠夜里出来捕食蛾蚊,用声波辨路,偶有出错的时候,就撞树了!”
老人十分感慨地说:“飞舞于林间的蝙蝠,时时刻刻都在避免撞到树,却偶尔会不小心撞树。同样在林间飞舞的彩蛾,却一再去扑火,直到丧命为止。眼盲的蝙蝠是多么小心翼翼,眼明的飞蛾又是多么的肆无忌惮呀!”
“如果蝙蝠眼亮一些,飞蛾青盲一些,那该有多好!”老人说。
2
我沿着老人扫过的山路回家,路上还有新扫的竹扫帚的痕迹,林间的空气散放出花草的芳香。
我想到,晚一点走这条路的人,一定不能想到,就是刚刚,地上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飞蛾,还有许多金光闪闪的金龟子,为某一种不可知、不可理解的信念,撞死在林间。
或者,也有一两只不小心撞落的蝙蝠。
蝙蝠天生有弱视的盲点,使它偶然逢到生命的灾难。
飞蛾天生有扑火的习性,使它必然扑向火焚的结局。
在偶然与必然之间,生命是这样令人叹息!如果,蝙蝠的眼睛像飞蛾那么亮,而飞蛾的习性像蝙蝠那么小心,该有多好呢!
生活在天地间的人,幸而不是蝙蝠,也不是飞蛾,但也免不了有撞树的盲点与扑火的执着,总是要经过很多次的碰撞与燃烧,才能睁开眼睛、小心戒慎。
我们思考蝙蝠撞树和飞蛾扑火的道理,才会发现那些还在撞树和扑火的人,是多么可悯。
3
到了山下,我坐在一个大石上休息,远望着环抱我的山林。觉得一个人要保有一些澄明与宽容的心情,来观照世间的现象才好。
这些年,我的心情也常常走到山下,走到飞扬着尘土的人间,那使我深信,一个人出离世间做自我的完成,还不如与人世的因缘一起完成;而世间的不公平、不公义的改革,与佛教的普度众生,在精神上是相呼应的。
也是怀抱着这种心情,我写下了《心窗物语系列》,这是其中一本,抒发了“一个人活在世间应该保持活力,充满热能与梦想,去触及那更高的巅峰。如果热情失去了,气球也就坠落了”的感怀。
下午喝茶的时候,看着春天里明媚的阳光,我还在想,如果蝙蝠和飞蛾都愿意在阳光下飞翔就好了。
林清玄
台北永吉路客寓
《不恋过往不负流年》是著名作家林清玄最新的一本哲理散文集。作者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构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人文社会,带给读者无尽的哲学思考及生活品悟。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保有一些澄明与宽容的心情,来观照世间的现象,并且保持活力,充满热能与梦想,去触及那更高的巅峰;再以高度的智慧,避免一切偶然与必然的灾难。
《不恋过往不负流年》是台湾高产作家林清玄最新的一本哲理散文集,共收散文三十篇,包括《月光少年》、《山水有情,人文有憾》、《早晨公园的标准舞》等。书中,作者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构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人文社会,带给读者无尽的哲学思考及生活品悟。本书风格清新唯美、优雅平和,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一种宁静、温暖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