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话》的目的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李宗山所著的《石器史话》为《物化历史系列》之一,通过对中国石器的研究,揭示了石器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面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石器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李宗山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的目的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李宗山所著的《石器史话》为《物化历史系列》之一,通过对中国石器的研究,揭示了石器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面貌。 内容推荐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石器是作为主要生产工具而处于支配地位的。石器被原始人用作狩猎与防御的工具,从而在农业、渔猎生产和粮食加工等领域保持主导地位。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石器又从单纯的生产工具向工艺品方向发展,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石器作品。 《石器史话》通过对中国石器的研究,揭示了石器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面貌,突出介绍了石器的艺术成就和时代特点,从而向读者展示了我国石器发展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石器史话》由李宗山所著。 目录 一 石器开篇1 1 什么是石器和石器时代1 2 石器的制作工艺和分类2 二 中国古代石器发展概况9 1 石器的产生与“人猿揖别”9 2 旧石器时代石器13 3 新石器时代石器18 4 夏至战国石器22 5 秦至清代石器26 三 石制生产、手工工具的发展特点29 1 赛过手术刀的刮削器29 2 石刀的造型及应用31 3 形形色色的石铲45 4 石锯与锯齿刃石镰49 5 石耜、石犁和耘田器52 6 最早的平木工具——锛58 7 悠久捕鱼历史的见证——网坠62 四 生产工具对武器发展的影响64 1 弓箭的产生和使用64 2 流星赶月话石球67 3 从石斧到石钺69 4 武器之最75 五 石制生活、加工用具的发展特点88 1 从石器制作到人工取火——人类的第一大发现88 2 水与火的使者——“石烹法”的发明92 3 石灯小史95 4 最早的石床与石坐榻97 5 石磨的身世99 6 别具特色的滑石器105 六 古代宗教与科学文化方面的石器108 1 最早的男性崇拜物——石祖108 2 神秘的祭祀法器——璋115 3 两种独特的医疗工具120 4 石制天文工具的发展123 5 石砚博览128 6 石磬聚英139 7 话说镇纸148 8 名垂青史的石鼓150 七 石苑精品荟萃153 1 两串精美的绿松石项链153 2 妇好墓宝石大观155 3 “环状石器”和“环刃石器”之谜157 4 “璧王”传奇162 5 一件罕见的石排箫164 6 一件有趣的石刻模型165 7 长城脚下的石雷阵167 8 未名湖畔话石舫169 参考书目171 试读章节 旧石器时代石器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时代。 它以人类的产生为起点,结束于中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旧石器时代又被分为早、中、晚3期,分别相当于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3个阶段。地史时间是距今300万~20万年(早期)、20万~5万年(中期)、5万~1.2万年(晚期)左右。 所谓“旧石器”的“旧”,是与磨制石器的“新”相对而言的。这里的“旧”可以理解为“早”、“古”、“原始”,即磨制石器出现以前的打制石器。至于磨制石器出现以后的打制石器,则不能称其为“旧石器”,正如不能将所有的磨制石器(如历史时代的)都称为“新石器”一样。可见,“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对应的,可以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或“磨制石器出现以前的打制石器”。(后一种称呼应慎重,因为石器出现是有地区差别的,如我国中原地区的磨制石器约在公元前8000年以前即已出现,而西藏高原地区则要晚到公元前4000年以后。)这两种称谓都反映了“旧石器”的特定时代含义,是对那个时代石器的统称,而不是专指具体某一件石器。我们一般不说某一件打制石器是“旧石器”,而另一件打制石器不是“旧石器”。同样,我们也不应称某一件磨制石器是“新石器”,而另一件磨制石器不是“新石器”。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把“旧石器”或“新石器”分别与“打制石器”或“磨制石器”画等号。因此,我们在介绍具体的石器时,并不采用“旧石器”或“新石器”的名称,而是以打制石器或磨制石器区分之。为避免对石器称谓的混淆,在介绍我国的石器史之前有必要做以上说明。 正因为打制石器是人类最早学会制造并广泛使用的工具,因此它便成为人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物。又因打制石器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比木器、骨器等更容易保存,是唯一成系统的、完整的、能够反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面貌的人类主要遗存,故它在人类早期文化的研究中至关重要,是区分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尺。 我国最早见于报道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是1920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在甘肃发现的。次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了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并先后发现了两颗人牙化石。之后的周口店发掘,便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和发掘,迎来了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黄金时代。自早而晚的人类化石和石器制品大量被发现,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石器地点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呼玛十八站,南到西南边睡的云贵高原和海南、台湾;西起喜马拉雅山麓的聂拉木,东抵黄海之滨的山东半岛,在28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可归入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总数已达300处以上。其中时代最早的“东方人”及其石器距今250万年左右,说明我国的远古人类及其文化源远流长。而丰富多彩的人类化石和石器遗存等,则展示了我国旧石器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恢复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建立旧石器文化体系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总之,我国的旧石器时代石器在整个石器发展史上历时最长,占去了99%以上的时间;其早、中、晚期的石器发展序列已比较明确;各个阶段均发现有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所发现的人类化石之多,遗址和石器遗存之丰富,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我国的旧石器文化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各具特色,既存在发展的规律性和连续性的一面,也存在地方性、变异性的一面,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宏伟画卷。 为进一步说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特征,我们以文化延续时代最长、遗存最为丰富的“北京人”遗址为例来做一典型介绍。 “北京人”是“北京直立人”(曾译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的简称,年代距今70万~20万年,是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的代表,主要出自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遗址中,同时出土有大量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骨器和用火遗迹等。 P13-15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