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图书是一套解读父亲和孩子两代人情感沟通的童话书,描绘任何一个孩童家庭里的生活故事。本书是其中的一册《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不会笑的插班生)》,故事不可思议的想象,不同凡响的夸张,不可复制的喜剧!
本书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图书其中的一册《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不会笑的插班生)》,是解读父亲和孩子两代人情感沟通的童话书,描绘任何一个孩童家庭里的生活故事。主要内容包括《爸爸的发明构想》、《我替爸爸背黑锅》、《被贱卖的机器人》、《老肥变聪明了》等。
第二天放学后,爸爸软磨硬泡地要我带他去图书馆。
一开始我不太情愿,但后来想到去图书馆可以不用马上回家做作业。跟玩也差不多,于是就同意了。
走进了借阅区,爸爸指点江山地让我借了一堆大部头的书:《机器人恐怖谷理论》《非线性机器人系统控制论》《机器人三定律》《基于粗糙集合论的机器人行为决策算法研究》……
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将书从书架上一本本地取下来,我手中的书越堆越高,天哪,这么多书让我扛回家我非累死不可。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来图书馆了!
我嘟着嘴说:“爸爸,我们先借两本行吗?”
爸爸严厉地说:“读书破万卷!现在你们就是因为书读得少,所以总显得书卷气息不够。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天天玩游戏踢足球哪来什么气质!”
我心想:老爸,说实话,我也没看出你有什么诗书气质啊!
我手上抱的书现在比我的头还高,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看不见前面的路,只能摸索着向前走。
“菩萨保佑,千万别撞着人啊,千万别……”我在心里祈祷着,一步步慢慢地挪动着往前走,生怕撞到别人。
正是怕什么来什么:没想到我不去撞人家,人家却跑来撞我——忽然间,前方闪出一个人影,我被他一撞,狠狠地摔了一跤,那些书砸在我的头上,差点没把我给淹没在书堆里面。最糟糕的是,我的胸口也压着一本厚厚的书,它正好压在了我的上衣口袋上。
糟了!爸爸!
这本书压在爸爸身上简直就像是泰山压顶!他现在怕被压成照片了吧?
我赶紧拿开书,摸摸我的口袋,爸爸还在,可是没有动静。
糟糕了,我正打算把爸爸掏出来看看,一个声音在我的头顶响起:“哎哟!杨歌,是你啊!”
声音无比亲热,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幸好我动作迟缓,没有把爸爸掏出来,我怎么忘了周围还有人呢?看来我是让书砸傻了。
我抬头一看,是住在我们小区的“地中海”。他之所以叫这名,是因为他头顶全秃了,四周稀疏的头发将光秃秃的脑袋围成了一圈,跟“地中海”似的。
他曾经很得意地指着自己的脑袋告诉小区里面的邻居:“你知道什么叫做聪明绝顶吗?就是我这样子的!”
理所当然,他每次这么说都要被大家鄙视一番。
听说,只是听说而已,他是某非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自己也要别人喊他“贾教授”(他姓“贾”)。虽然是“教授”,但他的生活比我们家还落魄。三年前,穷得揭不开锅的他上我们家借了三包方便面,至今没有归还。妈妈倒是很同情他,虽然我们家也很拮据,但妈妈偶尔还会接济他一下,说他一个读书人沦落到今天这样子实在是很可怜,能帮他就尽量地帮帮他。
我因为担心爸爸的安危,所以匆忙地跟他打招呼:“教授,是你啊!”
我以前叫他伯伯,但他多次纠正我的叫法,让我管他叫教授。我懒得跟他争辩,因此,就依了他;但是,每次叫他时,我心里却会把他的称呼自动地转换成“假”教授或者“地中海”教授。
一听我叫他教授,“地中海”的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
真受不了,不就是一个称呼,至于吗? 他看了一眼我散落在地上的图书,非常兴奋地说:“啊,杨歌,你对机器人这门学问感兴趣吗?真不简单!”
这家伙怎么看起来比我爸爸还兴奋?顾不上这么多了,我匆忙地说:“教授,我急着上厕所,你先帮我看一下书!”
说着,我一溜烟就跑了。
跑到了厕所里面,我锁上门。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