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蓝色祥云竞风流--北大奥运志愿者的青春微笑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韩流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本书,记录着北大奥运志愿者的工作轨迹与服务感言。也许志愿者的微笑曾经让你想不到他们也有辛酸苦辣,也许这些平凡的故事与你想象中的伟大也有所不同,但是,感人的力量恰恰来自于真实——志愿者,既是伟大中的平凡,更是平凡中的伟大。

内容推荐

本书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和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编辑而成,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赛会期间相关场馆、各条战线的北大奥运志愿者的工作轨迹与服务感言,并配有258幅精美图片。全书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我们的2008;第二篇章,我们的团队;第三篇章,我是明星;第四篇章,我的故事。本书全面展现了北大奥运志愿者的青春风采,为当代青年传承光荣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录

序言

第一篇章 我们的2008

 这一夜,我们无眠

 让青春在微笑中闪光

 爱,与残奥同行

 超越梦想一起飞

 微笑:跨越百年时空的作答

 奥运,疼你的责任

 奥运之任,你我之责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在心手相连的日子里

 有一份情缘叫友谊

 地球村的传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绿色·科技·人文

 创意之花在“鸟巢”绽放

 这一刻,我们读懂快乐

 五彩的微笑圈

 风景依稀似,希冀时为新

第二篇章 我们的团队

 美丽名片是怎么锻造的

 志愿者可以看比赛吗?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第一微笑:让志愿精神沿交通线传递

 用微笑摘取志愿服务“金牌”

 “小翅膀”下的蓝色天使

 我是奥运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揭秘“鸟巢”“最干净”的地方

 世界看我们的!

 把“微笑”贴在“墙”上

 快板声声 快乐天天

 Happy Olympic,HaPPY Birthday

 医疗点的急救故事

 二十张可爱的笑脸

 生如夏花之绚烂

 让微笑绽放在城市的每一处

 北大欢迎你

 通勤快线上的青春之歌

 加油声中的奥运风采

 顺义欢迎你

第三篇章 我是明星

 我把青春献给你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

 让大家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微笑是怎样炼成的

 做奥运大海洋中的一滴水

 爱,在六公里外蔓延

 Love Lovely

 萨马兰奇对我说“谢谢”

 “中国脊”的“交流使者”

 两代人的奥运情

 盘点开幕式志愿者之最

 “马尾辫”姑娘的微笑

 到观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奥运故事的记录者

 镜头旁的“绿马甲”

 将梦想放飞在同一片蓝天

 礼待八方客,笑迎四海宾

 以希波克拉底的名义

 “挑球室”的小插曲

 “鸟巢”志愿Freshman

 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甜蜜的奉献

第四篇章 我的故事

 七年

 特别的感动

 梦圆时分

 忘不了

 开门红

 从轻轻的指间留住的时间

 礼宾志愿者的快乐进行时

 You and Me

 让青春刻上奥运的印记

 梦——终点·起点

 我是志愿者的“营养师”

 平凡中的不平凡

 欢迎来到北京大学观赛

 我们为何“志愿”?

 我在北京天气晴

 一个将军八个兵

 最近,又最远的距离

 奥运“白加黑”

 手牵手,我们一起走到!

 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低头与抬头一个世界

 我在你的泪光里

 我骄傲,我是奥运志愿者

 且行且珍惜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为残奥喝彩

 七年的等待,一生的感动

 不给青春留遗憾

 不朽的光环

 那年夏天,我飞翔在“鸟巢”

 盛夏·永恒

 让“奥运时间”定格

 奥运·镜头·亲历

 After Several Decades

 “鸟巢”之“笨小孩”

附 媒体报道摘编

试读章节

金色的火光在红色的祥云间流转,只在寂寥无人的深夜才悄悄露过面的主火炬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烈焰,向世人展开了北京奥运会的宏伟画卷。从餐厅跟随人流冲出来,仰望头顶的火炬,漫天礼花绽放,照亮了沸腾的京城。新的一页在震耳欲聋的欢呼中悄然到来,这一夜,我们等了太久太久。眼前通体发光的“鸟巢”与火炬的红色融为一体,显得尤为醉人,真切地听着场内传来的欢呼声,心,再一次满溢回忆和想象,随着飘荡耳际梦幻般的旋律一点点弥漫开来。

华美大幕终开启

凌晨,当观众服务志愿者陆陆续续来到签出区领取纪念章的时候,志愿者李思静的喉咙已经沙哑。谈起开幕式当天最深的感受,很多SPS(观众服务业务口)志愿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外国观众很多。之前的几次彩排,志愿者们体会到了人数之多、站立时间之久、问题之千奇百怪,唯独没有机会演练接待这么多外宾的场面。这个晚上天气闷热,有些观众需要调换坐位,有些观众支持不住要上医疗点。志愿者们不顾自己一身汗水,在坐席之间频繁穿越,找票务,找医疗,用尽可能想到的语言与观众进行沟通。陪观众办完一件事情,他们还要立即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站好,一刻也不敢多停留。

从下午15点上岗准备一直到午夜1点观众平安散场,1200名观众服务志愿者连续站了10个小时。他们中有些人有看到现场的机会,旁人或许会羡慕,但却未必能懂得他们的辛苦。实际上,他们完全不可能与其他人一样安安心心地欣赏这场就在眼前的盛宴。他们中有些需要一直背对场地看着坐席区,有些必须在几百个坐席间来回解答观众的种种问题,有些只是一个人守望在楼梯口和外围引导区,听着场内的一次又一次沸腾。观众服务是突发事件最多的工作,问题的无法预期使得每一个志愿者都必须时刻紧绷着自己的神经。照顾好观众的同时,他们更要留给观众一份美好的回忆,与拉拉队引导员一起带领全场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摇动拨浪鼓欢迎各国运动员、做手势放飞和平鸽、掀起荡漾的人浪。当这些壮阔的场面通过镜头传播到全世界的时候,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不再陌生,红色海洋里91()OO张脸庞汇聚成了最壮阔的一幅画。志愿者许慧晶谈起自己这个区域的互动很是自豪:“虽然外国人很多,但是我们成功做了好几次人浪呢!”与她同一个区的一个女孩还因为跟外宾的一句话的沟通不太顺利而急哭了。

尽管压力很大,但志愿者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如潮的人海渐渐散去,工作人员进入场内拆卸道具,深夜的“鸟巢”又变成工地的样子。华美的大幕已经开启,在这场大幕中为世人“导演”了一场盛宴的,同样也有那些站在最前线的志愿者。

为了最后的冲刺

由于开幕式专用证件8日早晨即已生效,“鸟巢”内部与前阵子相比显得空旷了很多。但这天并没有太多紧张的气氛,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不同。蓝色的祥云T恤已经开始在各处流动。媒体看台的志愿者黄纯一同学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她要和伙伴们赶紧去把那里的显示器等设备用挡雨布盖好,为记者提供的饮用水、垃圾桶等也必须准备妥当。“上次做得不够好,今天来就先去弄弄。”下午14点准人后,中外媒体很快就填满了灰色的媒体看台区,文字记者工作间里也繁忙起来。下午16点多,“鸟巢”已经迎来了上千家媒体。新闻运行区窗明几净的工作间里,志愿者们忙里忙外,处处热火朝天。

所有坐席上都摆好了礼品袋,但没有饮用水,志愿者们一箱一箱地扛,一瓶一瓶地装,终于将九万多个袋子全部补全。负责市场开发的志愿者在场馆各处“巡逻”,不仅要确保餐饮售卖点不出售非赞助商的产品,更重要的工作是找到场馆里每一个非赞助商的商标,然后用各色胶带贴上。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志愿者程遥够不着高处的一个电力开关上的商标,附近又找不到梯子,只得一次一次求助于路过的工作人员帮忙。每一个核心筒都有很多这样的商标,有的甚至只相隔不到一米。一个电话亭上大大小小的商标就有三处,程遥和搭档官念必须按照不同的大小撕下形状恰当的胶带,然后仔细地覆盖住。撕胶带也是个需要巧手的活儿,“之前想用贴纸,但是贴纸的形状不总合适,用胶带方便一些,也可以提高效率嘛”,程遥说。这样的动作在每一个核心筒都要重复很多次,而且要反复检查,因为商标总是会由于各种原因又露了出来。“就连餐饮售卖点的冰柜上的一个不显眼的商标都要覆盖掉,每天都需要与商标‘捉迷藏’。”为了确保赞助商的利益,做好“清洁场馆”的工作,市场开发志愿者当起了场馆里最细心的“侦察兵”。官念历数奥运会各级赞助商,手上还攥着一张写满了英文提示语的纸条。“因为场馆各处分布有很多提示语,有些容易和广告语混起来,错误地覆盖会给观众和工作人员造成很多不便。”

16点,观众陆续由OCD(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进场。17点,平日里可以有几辆大车并行的环道被来自八方的演员和装饰一新的道具填满。18点半,由全国各地选派的节目组成的垫场演出开始。20点,2008面大缶敲响了万众期待的乐章。零层环道里,道具的束缚使演员们连戴一个小挂饰都有点痛苦,志愿者赶忙给他们别好;闷热的天气使武警战士望着空空的水壶叹气,志愿者心细地递过来自己的水。与场地仅有一墙之隔的办公室里,志愿者们一边待命,一边坐在电视机和电脑前观看演出。身在“鸟巢”却看不到近在咫尺的现场,但是了解到幕后的辛苦,便更觉得开幕式的成功有很重的分量。P4-6

序言

再有两个多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周年的纪念日就要到了。在有关这届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和“史上最伟大”的残奥会的记忆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仅有关轮美奂的开闭幕式文艺表演、中国体育健儿的优异表现,还有中国的“鸟巢一代”和百万志愿者用微笑亮出的“北京最好的名片”——这其中,包含了北京大学以及当代北大青年的贡献,为此我们备感欣慰和自豪。

北大建有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乒乓球竞赛场馆,三面五星红旗两次同时升起不仅见证了国球长盛不衰的辉煌,而且也成为国人“奥运记忆”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北大共有40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包括主体育场——“鸟巢”在内的39个奥运场馆、3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文明观众和拉拉队、京外境外赛会志愿者接待、志愿者支持保障等各条战线的志愿服务工作,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耗时之长、头绪之杂、压力之大,非亲历者难以想象。在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中,第一个传递火炬的中国人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罗雪娟,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圣火的主火炬手是北大校友李宁。此外,北大还是中国奥委会第二个也是在中国内地唯一一个科技合作伙伴,是奥运会、残奥会马拉松比赛的途径地……在“北大”与“奥运”的每一个交汇点上,都擦出了绚烂的火花,光彩夺目,相映生辉——事实证明,我们北大和北大人不辱使命。

然而,成功来之不易。许多老师和同学为了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和心血。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与学习之余,不惜牺牲宝贵的休假时间,积极投身各项筹备、培训和赛会服务工作,有时还不得不耽误一些课程,但他们宁可自己多挤出时间来补习,也从不耽误承担的奥运服务工作。记得2007年底的奥运乒乓球测试赛正值寒冬,也是同学们期末复习备考最为紧张的时候。在慰问志愿者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同学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拿着扩音器一遍一遍地为观众指引路线,自己的小脸冻得通红,却依然洋溢着令人温暖的微笑;在位于地下的休息室,换岗和待岗的同学们有的趴在桌面上已经睡着了,有的静静地坐在板凳上低着头,无论是睡着的还是醒着的,与他们相伴的总是头边或者手上摊开的书本……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们啊!有这样一批既懂得自爱又懂得爱国的年轻人,奥运会怎么可能不成功!中国怎么可能不强盛!中华民族怎么可能不复兴!

2008年5月3日,就在北大110周年校庆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到北大考察并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不仅肯定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学生生不息”,而且还勉励师生们“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6月14日,温家宝总理应北大奥运志愿者刘乡荫之请,在她主编的奥运乒乓球测试赛纪念册上题词:“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寄语,极大地鼓舞了北大全体师生矢志报国、支持奥运的热情。大家更加忘我地工作,更加顽强地坚持,更加快乐地奉献,于是就有了最终无比圆满的结局,有了北大体育馆和北大奥运志愿者团队双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的殊荣,有了我们每个人无数难以忘怀的感动与回忆。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本书,记录着北大奥运志愿者的工作轨迹与服务感言。也许志愿者的微笑曾经让你想不到他们也有辛酸苦辣,也许这些平凡的故事与你想象中的伟大也有所不同,但是,我相信,感人的力量恰恰来自于真实——志愿者,既是伟大中的平凡,更是平凡中的伟大。

听团委的同志说,这本书原本并没有出版面世的机会,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是因为北大志愿者只是百万奥运志愿者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不宜独专其关。后来,我们有一位远在广西熟悉出版业的学生家长,无意间从身为志愿者的女儿那里发现了这本书,读完后便热心地推荐给山东教育出版社,立刻得到了热切回应,这才完成了这本书从“内部总结材料”到“正式出版物”的命运变迁。这种幸运当然是偶然的,但是,志愿者精神能够深深地打动他人,这却是必然的。在对为此书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各位同志表示诚挚谢意的同时,我也很乐意将此事看作志愿者精神在传播、延续和普及的一个生动的例证。

在此书正式出版发行之际,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北京大学向包括北大师生在内的全体奥运志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北大和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以奥运为契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

后记

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而言,北京奥运会是在2008年8月8日晚20点的绚烂烟火中揭开帷幕的;而对于我们志愿者而言,北京奥运会早在2006年8月28日就已经开始——那一天,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

尽管奥运会和志愿者密不可分,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就有了志愿者,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民族的百年梦想首次成真,也是国人特别是当代青年第一次与“奥运会志愿者”这个概念零距离接触。当我们怀着朴素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踊跃报名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前面的“奥运会”三个字去的,而并不真正了解后面的“志愿者”三个字所包含的责任、困难与挑战。随着选拔、培训工作的逐渐展开直到测试赛的实战检验,单纯的热情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坚持到底,真正的力量只能来自于内心对“什么是志愿者”、“怎样才能做好志愿者”等这些与奥运会本身并不必然相关的简单问题的深刻体悟与理解。

志愿者的奥运会与普通人的奥运会既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我们都对各国体育健儿的竞技表现心仪神往,但是作为志愿者,我们必须放弃直接面对赛事的机会,而散布在赛场的各个角落默默奉献和辛勤操劳;我们都对祖国的荣誉牵肠挂肚,但是作为志愿者,我们必须放弃在赛场上、在电视机旁、在网络上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喝彩的机会,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我们都知道服务奥运是一项很光荣、很崇高的事业,但是作为志愿者,我们必须实际面对和承受在体力、精力和心理上的种种压力,甚至当这些压力超出了基于我们成长阅历的合理预想之时,我们也必须咬牙坚持,毫不退缩。

尽管志愿者确因奥运会而倍加光彩,但是,志愿者之所以伟大,并非因为他能与奥运会相联,而是因为他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人间的大爱。爱己及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耳熟能详的语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潮流的现代公民意识,它与奥运会无关,而与我们自身的人生价值息息相关。所以,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往事,我们的志愿服务事业还在继续。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鸟巢’一代”亮出的“北京最好的名片”,加之在去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志愿者的优异表现,于是便有人撰文将2008年称做中国的“志愿元年”。事实上,这是个“美丽的错误”——早在1993年12月,全国高校第一家志愿公益类社团就在北大宣告成立,发展至今不仅成为我校272家学生社团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活力最强的一个,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已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辐射与带动效应。不过,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北京奥运会仍是给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创造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契机。如果说此前15年的发展历程主要还是处于个人或者小众的自发阶段的话,那么,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近一年的实践已经表明,作为最为丰厚的奥运精神遗产之一,志愿服务事业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日常化、自觉化——从“因为奥运所以志愿”到“因为志愿所以志愿”,我们应该感谢奥运。

最后,我不得不说,本书的原稿是北大共青团内部印行的奥运总结资料,因经费拮据而未敢有出版面市的奢望。不想机缘巧合,一位北大学生的家长无意间从身为志愿者的女儿寒假带回家的书中发现了它,并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不仅深感有向全社会大力宣扬志愿者精神的必要,而且也以资深出版人的职业眼光看出了它潜在的市场价值,于是便主动推荐给了山东教育出版社。在山东教育出版社相关人员的精心落实下,本书的修订、成稿、装帧、印刷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前后不过半年,我们便有幸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变成了精美而考究的正式出版物,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与感动。他们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资金、人力、时间等所有出版成本,而且更是他们对北大志愿者乃至所有志愿者的一片爱心——用我们的行话来说,他们是“志愿者的志愿者”或者叫“志愿者的二次方”。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也是对他们亲身践行志愿者精神的一个见证和褒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