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总共描绘了240多位将领在抗日战场上英勇奋战的场面。本册介绍了90位将军。
这部书真实地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中艰苦卓绝的历史场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和中国军人的崇高气节;可以说,它描绘出了中华民族最壮烈最气势磅礴的反法西斯历史画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这部书反映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的本质,再现了全国人民不分党派、信仰、军队和民族,团结一致。在各个战场上(正面和敌后)共御强敌的场面。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殉国的将军与他们的事迹完整地辑录成了一书,填补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空白,确实是一部好书。
《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一书共分三册,全面介绍了240余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的中国国民革命军旅职以上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和抗日救国军军职以上将领的自然信息、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奋勇抗战的光辉战绩,以及他们为国捐躯的壮烈场面。为便于查阅,各位将军的排列均以姓氏笔画为序。
相信本书会受到广大学生、教师、军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海外爱国同胞、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喜爱。
本册介绍了90位将军。
1.丁炳权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师长)
2.马玉仁将军
(陆军中将、鲁苏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参议)
3.马秉忠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4.马威龙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旅旅长)
5.王竣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
6.王凤山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军暂编第四十五师师长)
7.王远音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
8.王禹九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参谋处长)
9.王剑岳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第八师副师长)
10.王德泰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11.孔庆同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代司令员)
12.邓永耀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13.邓佐虞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第一三九师参谋长)
14.石景芳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15.卢广伟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骑兵第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6.田守尧将军
(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
17.司徒非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第六十六军第一六。师参谋长)
18.吕公良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
19.吕旃蒙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
20.朱程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21.朱世勤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三十师师长)
22.朱立文将军
(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副旅长)
23.朱实夫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三师副师长)
24.朱家麟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第一一五旅旅长)
25.朱鸿勋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副军长兼第一三0师师长)
26.朱耀华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直属第十八师师长)
27.刘启文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七军第一〇八师第三二二旅旅长)
28.刘海涛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
29.刘震东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30.许亨植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参谋长兼第三军军长)
31.孙永勤将军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军长)
32.李兰池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副师长)
33.李必蕃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师长)
34.李红光将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第一师师长兼政委)
35.李翰卿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步兵指挥官)
36.杨杰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
37.吴继光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旅长)
38.邹绍孟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四师参谋长)
39.汪洋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
40.汪雅臣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
41.宋铁岩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42.张少舫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参谋长)
43.张本禹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二旅副旅长)
44.张培梅将军
(一级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军法执行总监)
45.张滑行将军
(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46.张镜远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第五师代理师长兼第十五旅旅长)
47.陈中柱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
48.陈文杞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参谋长)
49.陈师洛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参谋长)
50.陈济桓将军
(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广西桂林城防军司令部参谋长)
51.陈德馨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六旅旅长)
52.范荩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第一九八师副师长)
53.范廷兰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豫北别动第五总队总队长)
54.范筑先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山东第六区保安司令)
55.林英灿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二师副师长)
56.郁仁治将军
(陆军中将、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军事特派员)
57.易良品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七旅旅长兼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58.罗策群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第一五九师代师长)
59.金崇印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七军参谋长)
60.周复将军
(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鲁苏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
61.周建屏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副旅长兼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62.庞汉桢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七〇师第五一〇旅旅长)
63.赵义京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64.赵渭滨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参谋长)
65.胡义宾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九十六师副师长)
66.闻允志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政治委员)
67.洪行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新编第三十九师师长)
68.宫惠民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九十师第二七。旅旅长)
69.姚中英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三军第一五六师参谋长)
70.桂干生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九旅旅长)
71.夏云杰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
72.柴世荣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
73.柴意新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参谋长兼第五十七师第一六九团团长)
74.徐积璋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第七十师第二。五旅旅长)
75.高志航将军
(空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空军驱逐司令兼第四大队大队长)
76.郭征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师独立第一旅参谋长)
77.郭陆顺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78.黄启东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参谋长)
79.黄永淮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新编第二十九师副师长)
80.萧永智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八旅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政委)
81.常德善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
82.梁希贤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副师长)
83.梁鉴堂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军第二。三旅旅长)
84.扈先梅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一旅旅长)
85.尉迟凤岗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副旅长)
86.董天知将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纵队政治委员)
87.韩家麟将军
(陆军少将、东北抗日义勇军参谋长)
88.谢升标将军
(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苏浙皖游击军司令)
89.雷忠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第一支队司令官、皖北军事联络员兼游击副总指挥)
90.路景荣将军
(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参谋长)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丁炳权将军
丁炳权,字御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中将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97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朱祠后丁村。1905年人县立模范高等小学堂读书。后考入湖北甲种工业学校。课余兼读古文经典、现代政治学和伦理学。1924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随军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武胜关别动总队总指挥并参加北伐。1928年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当年冬入陆军大学第一期受训。陆军大学肄业后,1932年8月任湖北省保安处参谋长,1934年升任处长,并任湖北省保安副司令等职。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中将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鄂南游击战和南昌会战。1938年11月,兼任鄂南游击区指挥官,在湖北阳新、大冶、鄂城、通山及江西瑞昌、武宁等地对日军作战百余次,毙敌甚多。1939年5月,日军对鄂南地区实施“扫荡”,丁炳权率部与日军激战十余昼夜。时值酷暑,丁炳权中暑病倒但仍坚持指挥战斗,以至劳累过度、病患日笃。1940年1月25日,丁炳权将军在江西武宁为国捐躯。时年44岁。
★驰骋疆场百战扬威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丁炳权由湖北省保安处长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九七师中将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第一九七师隶属第九战区序列,主要担负长沙及粤汉铁路衡阳至岳阳区段的卫戍任务。
1938年6月,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将侵略矛头直指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武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水陆并进,向武汉展开疯狂进攻。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与日军展开激战,史称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开始后,丁炳权奉命率部开往鄂南,驻守阳新的燕厦、龙港、慈口、辛潭铺一带。这一带地处阳(新)通(山)公路要冲,是日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路。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由此进攻武汉,丁炳权身先士卒,率部顽强阻击,与日军鏖战经旬,予敌重创,成功迟滞了日军的西进速度,掩护了粤汉路北段中国军队主力顺利战略转移。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我军损失较大,中国政府统帅部命令大部分部队撤往后方进行补充整训,同时为了长期消耗日军,也留下少量部队在赣北、湘北、鄂南一带实行游击作战,继续打击日军。丁炳权师奉命留驻鄂南。同年11月,丁炳权奉命兼任鄂南游击区指挥官,率部在湖北的阳新、大冶、鄂城、通山、咸宁、崇阳一带坚持游击战,先后与日军激战百余次,毙伤日军2300多人,予敌沉重打击。
日军攻占武汉之后,稍作休整又向湘鄂赣边发动猛烈攻势,相继占领永修、通城、岳阳、应城、安陆等地,并企图进一步攻占南昌,进窥长沙,打通粤汉线。
1939年3月,日军第十一集团军的四个师团共计12万的兵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起南昌战役,向驻守南昌的中国军队发动疯狂进攻。中国政府南京统帅部为保卫南昌,决定组织南昌会战,与日军进行南昌会战的主要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的部队。根据作战部署,第八军主要担负武宁方面的作战,目标指向瑞昌、德安之间,攻击日军右侧。第一九七师的具体作战任务是与友邻部队第三师由新溪源、燕厦街向西,以一个团至一个旅为单位,分路攻击瑞昌、阳新一带的敌人,并相机占领马头镇附近的日军沿江据点,避免与日军优势机动部队决战。主要目的是在长江南岸至瑞昌、阳新间实施游击作战,伺机歼灭日军小股部队,进而截断进攻南昌日军的水路补给线,支援正面战场主力部队的作战。
3月中旬,丁炳权挥师到达燕厦及其以东地区集结待命。3月22日晚7时许,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嵩甫下达作战命令:命丁炳权为左翼军司令官,以第一九七师一部向王家铺附近游击前进,以主力向大河桥、徐家坳、桥溪畈一线推进。其后,右翼军一个团增援第一九七师,向王家铺攻击的部队则分向白水街、滑石港游击,破坏公路,阻止日军的后方增援。受命之后,丁炳权率部向日军发起猛攻。激战持续至24日午后1时许,日军开始向东南方面退却。丁炳权随即挥师克复西崇山,继而占领洞口源刘及马鞍山等阵地。
1939年3月24日夜,第八军军长李五堂命令左翼部队迅速完成各项攻击准备,于25日拂晓继续向马鞍山东南之敌进攻。25日黎明前,丁炳权将一九七师分成左、右两队:左翼部队以一部固守马鞍山,主力向马鞍山东南之敌发起进攻;右翼部队以一部固守眉眼山,主力向夏庄、夏家、西流巷之敌发起攻击。与此同时,日军在猛烈炮火和坦克战车的掩护下向洞口源刘、马鞍山的第一九七师阵地发动强攻;王家铺一线的日军也分兵向马鞍山左侧包抄,企图攻击一九七师侧翼。一九七师右翼部队在夏家、西流巷、王家塘及附近地区与日军遭遇,继而展开惨烈的遭遇战。
P1-3
将军精神惊三岛,英雄肝胆照五洲。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之际,吉林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这对于当前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综观历史,爱国主义这一不朽的话题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应该说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基本支柱。为了增强国民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于殿宝、刘海明、蔡家立和李锐等几位同志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并编著了这部书,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
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我国人民奋起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历时最久、战线最长、战场最广阔、战争状况最惨烈、付出牺牲最惨重的战争!毋庸置疑,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在这场最惨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全中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分地域和民族、不分阶级和贫富、不分党派和信仰、不分男女和老幼,抛开政见纷争和利益分歧,放弃旧仇宿怨和敌视对抗,集中国力联合为国家的生存和民族的独立而共同战斗的抗战精神,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与国家的民魂与国魂。
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达3500多万人,其中战死的将军就有上百人:他们身先士卒,英勇奋战,慷慨赴死,力救国难,血染疆场,撼动山河,可歌可泣,令国人自豪、让世人敬仰!
我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与参与者,每当回首这段往事,总是感慨万分!
《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的中国将军》总共描绘了240多位将领在抗日战场上英勇奋战的场面。当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铁蹄践踏在了我国的锦绣河山时,抗日将领们便率兵筑成了一堵堵肉墙血渠,前边倒下了,后边又筑起,以血肉之躯抗击着日本法西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日军形成的层层包围中,临危不惧。在指挥和带领部队突围时英勇战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唐淮源,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对自己的部下说:“只有战死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为了不被敌俘,毅然拔枪自戕。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面对冲上来的日军,夺枪拼杀,壮烈战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危难之时主动率兵殿后,在与日军激战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国民革命军第五四二旅旅长陈钟书,在全旅弹药打完之后,面对日军的包围,持枪带兵率先跃出战壕,一口气刺杀了14个日本侵略者,身中数弹人死身不倒,仍以指挥的姿势站立而指挥将士冲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战至最后一人,宁死不降。血染疆场……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祖国!
这部书真实地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中艰苦卓绝的历史场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和中国军人的崇高气节;可以说,它描绘出了中华民族最壮烈最气势磅礴的反法西斯历史画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这部书反映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的本质,再现了全国人民不分党派、信仰、军队和民族,团结一致。在各个战场上(正面和敌后)共御强敌的场面。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殉国的将军与他们的事迹完整地辑录成了一书,填补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空白,确实是一部好书。 此书的出版问世,必将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因为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一个家庭或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支柱或精神食粮的维持。尤其是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群体,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溺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了相当多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同时为了祖国的富强和国家的统一,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抗战和抗战精神应该说是最好的对话空间。为此,该书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所介绍的200多位英勇殉国的将军,对于激发广大人们的爱国热情和促进祖国的统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也会受到国内外爱国同胞和世界反法西斯人士(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欢迎。
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推动对反法西斯和抗战历史人物的研究,推动我国爱国主义的教育进程,同时也表示对为国家而捐躯的英烈与将军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罗元发
反法西斯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2007年5月16日
公元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我国人民奋起进行的抗日战争而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洗刷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割地和赔款的耻辱,而且演绎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1 200多位将军面对权势、富贵和民族尊严时,毅然选择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而英勇献身!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形成了中华民族气势磅礴和波澜壮阔抗击法西斯的历史画卷和巨大精神财富。这是一座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拼死御敌的丰碑!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与不懈工作,我们将这部“画卷”展现给国人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希望用将军们为祖国为民族勇于赴死的事迹、全民族的抗战精神,激励广大国人,为祖国为民族的富强和统一而更加积极地工作与学习!同时,表示我们对为国家而战死在疆场上的将军们的敬仰和缅怀。
全书总共介绍了240多位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死(或战场上自戕和病故)的将军,他们都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旅职以上抗日将领和东北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救国军等)军职以上抗日将领。
全书共分为三册,每一册书自成体系。书中所介绍的诸位壮烈殉国的将军,为便于阅读查寻,不分部队编制番号、不分党派信仰、不分军职高低、不分战死时间先后。一律按姓氏笔画排列撰文。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此书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读者谅解!尤其是受种种原因限制,我们搜集和调查的资料还很不全面(有些殉国将军还没有收录进来),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恳请了解史实的读者和将军(抗日将领)的后人以及亲朋好友能够为我们提供更翔实、可靠的资料和戎装照片,以便在再版时弥补书中的缺陷或不足,告慰为我们祖国和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死的英烈与将军!
在此,感谢反法西斯老战士赵霁春、赵常山、罗元发(将军)、常勇(将军)和李正等老领导、老将军给予的精神支持与无私帮助!感谢曾在欧洲(前苏联)和亚洲(中国)两个反法西斯战场上进行了殊死战斗的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指导和为本书提写的书名!感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的领导和朱玉生等相关老师给予的关怀与支持!感谢吉林人民出版社和吉林人民出版社的隋军以及有关人士给予的积极支持与帮助!
全书由反法西斯老战士赵霁春同志全力支持与指导,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于殿宝教授总体策划、统编与修改,中国矿业大学刘海明同志、上海大学蔡家立同志、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锐同志进行编写。参与编写和调研的还有南京邮政局报刊发行局的赵沁同志,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于秩祥同志,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于慧祥同志。吉林省通化市的刘忠波同志和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溪敏飞、薛小娟和于雷祥等同学。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于殿宝:江苏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邮编:221116,电子信箱:yudianbao@sohu.com);刘海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邮编:221116,电子信箱:lhming@cum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