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编著的《都德》精选自法国作家都德最具代表性的《磨坊信札》《月曜日故事》《塔拉斯贡人氏塔塔兰之惊险奇遇记》和《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等四本小说集。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脍炙人口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有充满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风情的磨坊故事,有情节夸张、滑稽可笑的塔塔兰奇遇记。这些小说妙趣横生,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都德/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法)都德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都德编著的《都德》精选自法国作家都德最具代表性的《磨坊信札》《月曜日故事》《塔拉斯贡人氏塔塔兰之惊险奇遇记》和《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等四本小说集。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脍炙人口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有充满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风情的磨坊故事,有情节夸张、滑稽可笑的塔塔兰奇遇记。这些小说妙趣横生,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享受。 内容推荐 都德编著的《都德》是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之一,《都德》集选取都德蜚声海内外的短篇小说三十一篇,皆是作者乡土文学和爱国主义短篇中的精品。他的作品无论是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篇章,还是抒发怀旧柔情的乡土文学佳作,都能让读者在陶然恻然的阅读与欣赏中,情不自禁地与作者一起留下感伤、欣喜、惆怅地眼泪,一起发出嘲讽、包容、会心的微笑。 目录 入住磨坊 在博凯尔的公共马车上 科尔尼师傅的秘密 塞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尔勒的姑娘 教皇的骡子 桑吉奈尔的灯塔 活跃号的最后时刻 诗人米斯特拉尔 最后一课 科尔马地方法官的幻觉 娃娃奸细 母亲 柏林之围 糟糕的左阿夫兵 保卫塔拉斯贡 贝利赛尔的普鲁士人 巴黎的农夫 在前哨阵地 渡船 旗手 肖万之死 我的军帽 小馅儿饼 法国的仙女 阿尔蒂尔 最后的书 待售房屋 小红山鹑的担惊受怕 塔拉斯贡人氏塔塔兰之惊险奇遇记 试读章节 我住进磨坊,首先大吃一惊的是那里的兔子们!…… 长久以来,它们看到磨坊的门一直关着,墙壁、平台上长满了草,最终便以为开磨坊的一族已经灭绝了。兔子们觉得这地方不错,于是把这里作为它们的“指挥部”,一个“战略策划中心”:兔子的冉马普磨房冉马普是比利时的一个小镇。1792年11月6日,法国将军迪穆里埃(1739-1823)在此击败奥地利军队,当时他的司令部就设在一座磨坊里。。我到来的那一夜,平台上足有——不是说假话——二十来只,坐成一圈,正在月光下暖和它们的爪子……我微微推开天窗,刹那间,哧溜!野营部队立刻四散逃跑。只见一个个白色小屁股,竖着短尾巴,飞快地颠儿,钻进密密的树丛。我真希望它们会回来。 还有一位见了我也很惊讶,那就是二楼的房客——一只阴阳怪气的老猫头鹰,神情像个大思想家,住在磨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是在楼上的房间里发现它的。它一动不动、身体笔直地栖息在大磨的传动轴上,在一大堆灰泥和掉落下来的瓦片中间。它用它那滚圆的眼睛打量了我一会儿,然后,因为认不出我是谁而十分恐慌,开始发出“呜!呜!”的叫声,并且艰难地扇动那积满尘土变成灰色的翅膀——这些可恶的思想家!从来不晓得把身上的衣服刷一刷……不过,没关系!尽管它这副模样,眼睛眨巴,面色阴沉,但比之于别的房客,我还是宁愿要这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的猫头鹰。于是我赶紧续签了它的租房契约。它一如既往住磨坊的整个楼上一层,由屋顶上的一个洞口出入;我则给自己留了楼下的一间,那一间比较小,墙壁用石灰粉刷过,但低矮,有拱顶,像修道院的食堂。 我就是在这间屋里给你们写信,我的房门朝灿烂的阳光敞开着。 在我面前,一片美丽的松林在太阳下熠熠闪光,顺着山坡往下伸展,一直到山坡脚下。天边,阿尔皮耶阿尔皮耶是法国罗讷河与杜朗斯河之间的一片不大的多山高原。山脊勾勒出秀气的剪影……万籁无声……偶尔,远远地传来一声短笛,麻鹬在薰衣草里的一声鸣啭,或是大路上骡子的铃铛声……普罗旺斯的所有这些美景都依赖阳光而存在。 现在,你们想,我怎么会怀恋你们的城市——吵闹而又灰暗的巴黎呢?我在我的磨坊里生活得如此惬意!它正是我一直寻找的那个角落,一个馨香温暖,远离报纸、马车、烟雾的小角落!……而且我的四周有多少可爱的事物啊!我住进磨坊才一个礼拜,可我的头脑里已装满了印象和回忆……喏,不必说远的,昨天傍晚,我就目睹了羊群返回山坡下的一座农庄的情景。我向你们发誓,我不会愿意拿这幕情景来换取你们这个礼拜在巴黎看到的所有首场演出。我最好写下来由你们自己评断。 先要告诉你们,普罗旺斯地区有个习俗:天气开始热起来时,把牲畜赶到阿尔卑斯山里去放牧。牧人和牲口在山上度过五六个月,晚上就露天睡在齐腰的草里;待到感觉出秋天的第一阵寒意时,牧人又赶着畜群回到山下的农庄,那时,牲口可以在飘着迷迭香的芬芳的灰色小山丘上美美地吃草…… 回到昨天傍晚羊群归来的那一幕。从早晨起,人们就敞开农庄的大门等待着;羊舍里铺上了新鲜的麦秸。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人们念叨着说:“现在该到埃吉耶尔了……现在该到帕拉都了……”然后,向晚时分,突然有人高喊一声“回来啦!”于是,我们看到,那边,远远地,羊群在一片金灿灿的尘土中逶迤走来。整条大路也仿佛跟着它们在移动……走在头里的是一批老公羊,它们朝前支棱着双角,神情狂野;接着是绵羊组成的大部队,羊妈妈们显得有些疲惫,腿间吊着正在吃奶的羊羔;头上扎着红绒球的骡子驮着一些竹篮,篮里睡着刚出生一天的羊宝宝,骡子走动时便把它们轻轻摇晃着;随后是一群牧羊犬,全都汗淋淋、气咻咻的,伸出的舌头几乎拖到地面;最后压阵的是两个神气活现的大个子羊倌,身上披着橙红色布斗篷,斗篷一直垂到脚踵,像主教的无袖长袍。 这一切从我们面前欢快地走过,进了农庄的大门。就听见无数蹄子踏在地上发出骤雨般的声音……这时农庄里那种激动的情景呵,真是不可不看;几只长着绢网似的羽冠和金绿两色羽毛的大孔雀鸽,从高高的栖架上认出了这批来者,一齐用惊人的喇叭声似的尖叫迎接它们。鸡棚里的鸡原本在睡觉,一时都惊醒了。鸽子、鸭子、火鸡、珠鸡全体骚动起来。所有的家禽都像发了疯似的,母鸡们甚至打算闹腾个通宵!……仿佛每只归牧的羊都在它的羊毛里带回了一息旷野的阿尔卑斯山的芳香,带回了一股山里的清新空气,这空气令人陶醉,令人手舞足蹈。 羊群就在这片喧闹中回到它们的住所。没有什么比这安家的场面更令人愉悦的了。老山羊们重新看到自己的秣槽时眼睛里充满了温情。小羊们,尤其是那些在旅途中降生的羊羔们,从来没见过农庄是什么样,都用惊异的目光环顾四周。 但是,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狗,那些忠心耿耿的牧羊犬。它们在自己守护的牲口旁边忙前忙后,眼睛里只看见这些羊。虽然看家犬在窝里吠叫呼唤它们,虽然盛满清凉井水的铅桶在向它们招手示意,它们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直到羊群全都归圈,小篱笆门的粗大门闩已推上,羊倌们已在矮厅里坐下吃饭,它们才肯回窝。然后,它们一面舔食着自己的那盆汤,一面给守在农庄的伙伴们讲它们在山上的经历,说山上是个诡秘的地方,那里有狼,还有高大的、花朵里积满了露水的紫红色毛地黄。陆秉慧译在博凯尔博凯尔,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在罗讷河边。 序言 “都德是最卓越、最有魅力、最不朽的文学家;他具有妙趣横生的极为独特的风格,他对生活有着天赋的敏感,他描绘的生活是如此有个性,如此惟妙惟肖,即使他信笔写上几页,也会使他心灵的震响与我们的语言共存。” ——摘自左拉在都德葬礼上的讲话 阿尔封斯·都德于一八四○年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一个丝绸批发商的家庭。由于父亲破产,他不得不在十五岁时去一所中学担任辅导教师。后来,得到他哥哥,历史学家艾尔乃斯特·都德的帮助来到巴黎,在贫困中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起初,他曾尝试写过诗歌、戏剧和短篇小说,却并没有引起文学界的注意。一八六六年,他发表了《磨坊信札》,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两年以后,他又发表了被誉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姊妹篇的长篇小说《小东西》,使他一举成名。普法战争时期,都德曾在军队里服役。战后,根据他对战争的认识和体验,他写下了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的《最后一课》是中国读者熟悉的名篇。 普法战争以后,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主要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东西》之后,他于一八七二年发表了《塔拉斯贡的塔塔兰》,之后又发表了另一名著《小弗乐蒙与大里斯勒》。此后,他在写作上乘风破浪,几乎一年一部长篇。如《雅克》(1876)、《富豪》(1877)、《国王蒙尘》(1879)、《努马·卢梅斯当》(1880)、《福音传教士》(1883)、《不朽者》(1888)等。此外,他还出版了一些戏剧集、散文集以及回忆录等等。作为左拉的挚友,都德参与了一些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活动。在这个流派形成的时候,他是此流派五人“聚餐会”的成员。尽管他在创作实践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他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在一八九七年病逝于自己的乡间住宅。 都德的短篇小说不算多(一百篇左右),数量上虽然逊于莫泊桑的创作,但他的短篇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之处。在结构与情节布局的巧妙上,他的某些短篇完全可与莫泊桑的某些脍炙人口之作媲美,而在描写手法上却与自然主义客观冷峻的风格大相径庭。他的作品无论是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篇章,还是抒发怀旧柔情的乡土文学佳作,都能让读者在陶然恻然的阅读与欣赏中,情不自禁地与作者一起不是流下感伤、欣喜、惆怅的眼泪,便是发出嘲讽、包融、会心的微笑。 这个集子里选自《磨坊信札》和《月曜日故事集》的短篇都是作者乡土文学和爱国主义篇什的精品。都德出生在南方,他对家乡的如画景色和乡民们性格中的独特魅力与弱点怀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笔下,普罗旺斯的山峦和草地是那样辽阔,柔美,充满醉人的芳香。那里的农人、牧羊人、磨坊主……是那样淳朴、憨厚、热烈、执着。他们热爱家乡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由、珍惜自己的历史。磨坊主科尔尼“在面粉里滚了六十年”,美妙的风车转动声陪伴了他一辈子。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时,愤怒促使他不惜手段维持着风车的转动声。在他的小把戏败露后,老乡们非但不责怪他,反而纷纷前来请他磨面以表示支持。多么倔强的老头!多么宽厚的乡亲!在那片迷人的土地上,不仅人,连山羊都热爱自由。一向被塞甘先生认为温顺规矩的小山羊,一旦期盼到山里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便不顾主人的警告,偷跑到山间尽情品尝了一整天甜蜜的自由,最后在狼的血盆大口威胁下英勇战斗到生命结束而毫不后悔,大有“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雄风。青年农民让爱上了邻村阿尔勒的一个娇小迷人的姑娘。在家里准备为他举办婚礼的前夕,一个男人前来出示信件,说明这个姑娘曾与他同居两年。事实证明了此前关于这个姑娘生活浪荡的传闻,增强了父母原来就反对这门婚事的决心。但眼见儿子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一蹶不振,二老并没有坚持己见。最后,无论母亲如何防范,儿子仍然走上了不归路。好一个执着而又痴情的普罗旺斯汉子!其他如《繁星》等都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绝美篇章,里面对人物情感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不折射出作者温和、真挚、宽厚、热烈的人格魅力。 使都德蜚声海内外的作品倒也不是他的长篇或中篇,而是他那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短篇佳作。普法战争时期,都德曾在军队服役,对战争,尤其对后来的反侵略战争比较熟悉,这样的经历使他得以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无论法国还是中国,被列入中小学教材的《最后一课》使都德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普鲁士入侵者如何残酷压迫战败国的老百姓,而是从一个爱逃学的小学生的自叙再现出拿破仑三世腐朽统治下阿尔萨斯人民沦为亡国奴的悲哀场景。通常,一堂国语课也许是调皮学生逃课的对象,但在被侵略者禁止学习自己的语言时,这一节课便成了一种神圣的告别仪式,成为忏悔、反省、自责的场所。不仅是阿迈尔老师讲课时神情悲愤,连顽童自己和坐满教室后排的老人如前村长霍赛以及邮差等等听课时也都悲愤不已,恨不得把过去对国语的怠慢一下子全都补偿过来。多么悲怆的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国家出现之后的一种普世价值观。普法战争爆发之后,一位老拿破仑时代的上校为了观看法军凯旋,去凯旋门附近租住了一套带阳台的房子。当他听到法军在威森堡失利的消息时,一下子中风倒下。这位八十高龄身材魁梧的重骑兵半身不遂,意识模糊,身边只有他美丽的孙女和医生守护着他。这时,传来了一则错误的消息,说麦克马洪元帅在雷茨霍芬大败普鲁士军队。出乎医生和孙女的意料,这则消息竟使老人起死回生,连眼睛也明亮起来,嘴里喊了两次:“胜……利!”老人得救了,但真实的战报却使姑娘不敢面对现实。于是,为了拯救老人,医生和姑娘决定撒谎。他们编造了法军挺进柏林的路线图,每天向老人报喜,老人也掐着指头计算包围柏林的日子,身体逐渐好了起来。一天,外面的动静让老人浮想联翩,他相信是法军胜利回师即将行进在凯旋门下。不知是什么样神奇的力量使他戴着头盔,挎着军刀,穿着重骑兵的全副武装出现在阳台上!可是他看见的却是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一队普鲁士士兵胆怯地走在大道上。于是,在广场死一般的寂静里,人们听见一声吼叫:“拿起武器!……拿起武器!……普鲁士人来了。”只见一位魁梧的老人挥舞着两臂,摇摇晃晃倒在地上,他死了。作者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老军人爱国到最后一口气的令人震撼的场景。如此构思新颖、布局奇巧、文笔简约的短篇给后人的审美遐思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都德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当然首推《塔拉斯贡人氏塔塔兰之惊险奇遇记》。法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方人不骗人,他们总是搞错;他们常常不讲真话,但他们却相信自己讲了真话。”出生于南方普罗旺斯省的都德对自己家乡人的了解、爱、恨和理解,真可谓已深入骨髓。他热爱他们的淳朴、热情、宽厚、敢担当;又恨他们的浮夸、虚荣、不靠谱的英雄主义。如此复杂的心情促使他写下了塔拉斯贡的塔塔兰系列。他以幽默的笔触漫画式地描写了塔拉斯贡人性格的代表塔塔兰经历的各种奇闻异事,勾勒出一个虚荣浮夸、贪图享受、知识贫乏、鼠目寸光而又梦想当英雄的小人物滑稽可笑的典型形象。都德曾和他的表兄弟一道去北非小住,所以小说里对非洲风土人情的描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评(媒体评论) 都德是最卓越,最有魅力,最不朽的文学家;他具有妙趣横生的极为独特的风格,他对生活有着天赋的敏感,他描绘的生活是如此有个性,如此惟妙惟肖,即使他信笔写上几页,也会使他心灵的震响与我们的语言共存。 ——左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