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鼐日记(温州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夏鼐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夏鼐留存的日记,自1931年进大学学习始,直至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即去世前两天),前后跨越半个世纪之久,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温州是夏鼐的故乡,应温州市政府的要求,将夏鼐日记中有关温州的记事选摘出来,并经夏鼐的儿子夏正炎、当年的助手王世民先生对照日记原本校勘、补遗,独立编成《夏鼐日记·温州篇》。较此前的十卷版,本书增添了不少内容,尤其是1949年前后,夏鼐在家乡居住期间,对其经历的政权变更之重大事件的记录是首次公开发表,值得关注。

内容推荐

温州是考古学家夏鼐的故乡。夏鼐先生身后留下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私人日记中,有关温州的记述占有相当的篇幅。《夏鼐日记·温州篇》从夏鼐日记中摘出其在温州时日所记的文字独立编成。《夏鼐日记·温州篇》分10个篇章,包括夏鼐赴北平读大学、去英国留学前后,1948年冬脱离中研院到1949年秋在乡家居时期,以及在外地工作期间多次回乡省亲、处理家事、参加各项活动的日记;其中1948年12月到1949年10月的日记,是首次完整地公开发表。日记展现了夏鼐刻苦求学,谨严治学,最终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考古学家的人生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目录

《夏鼐日记·温州篇》摘编说明/1

编辑凡例/1

夏鼐先生传略(王仲殊)/1

家世与少年时代/1

一 就读清华大学时两次返乡日记(1932.6—9,1933.5—8)/14

二 出国留学前两次返乡日记(1934.12,1935.6—8)/50

三 留学回国后返乡日记(1942.1—1943.6)/66

四 西北考察结束后返乡日记(1946.3—11)/184

五 复原回南京后三次返乡日记(1947.1—2,5—6;1948.1—3)/236

六 脱离中研院家居期间日记(1948.12—1949.9)/261

七 在浙江大学执教及其间返乡日记(1949.10一1950.9)/321

八 由北京返乡接眷期间日记(1952.9—12)/387

九 返乡整理家务期间日记(1956.9—11)/406

十 返乡参加温一中80年校庆时日记(1982.10)/417

附录一 生平事迹年表/428

附录二 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李秀君)/484

附录三 主要亲属一览/512

附录四 返温期间主要交往人物一览/517

试读章节

2月2日 星期一

晨间到10时许始决定开行。由遵义动身,经乌江渡,已有铁桥,仅有上海外白渡桥那么长,在此间算是大工程了。午后2时至息烽,下车进膳,面食3元一碗,可谓敲竹杠。天气颇冷,傍晚抵贵阳三桥,即宿车站附近之旅舍中,窗纸已破,寒风吹入,令人寒噤。由渝至筑凡488公里,车票126.9元,因有行李,付票价130元。

2月3日 星期二

上午呼车至贵阳总站,住入江安旅社即出访人,设法弄车。由筑赴金城江,凡441公里,路局票价116.4元,但登记已至本月11日,只好另行没法。此次由渝至筑,路中食宿零用二人共用去200元,皆归方君经手付出。至于车费则由余垫出,将来再行清算。这几天所经的路是一年前由昆明赴重庆时所曾走过的路,沿途风景仿佛如旧,除乌江铁桥是新建的以外,其余没什么变化。但是物价的高涨,较前不止一倍。阅报知英军已完全退出马来半岛,新加坡之沦陷恐不能免矣。抗战前途仍难乐观,即使军事上可以勉强支持,而经济方面,通货膨胀,物价抬高,政府毫无办法,殊为可叹。方君返栈,谓其友人亦无办法,遂决定搭乘商车,巴黎旅社有车,票价150元,但以去接洽过晚,登记已满,本栈账房介绍商车,索价180元。晚间云,有军用车,只须130元,我们还价依客票117元,账房下去半天没有回音,下去问他,答云明晨回信。另一军用车托茶房来谈,索价170元,我们不去理他,因为我们以为明晨一定可以搭上130元的军用车,所以便打开铺盖,闭门睡觉。

2月4日 星期三

晨间7时即起,折起铺盖,希望今日可以出发。账房云,如果开行,司机一定会到栈中来,即可当时接洽妥当,我们静候到12时许,再去问讯,据云今天车子不开了,后来又说已另搭客人,开走了,明天是否有车未定。我仍到煤气车公司去问,最近没有车子去金城江。我们不得已,在中山路各旅社去找那些门口挂着“明晨快车开金城江、曲靖、重庆,请进内接洽”通告的进去询问,有的说要等下午始能决定,有的说有车,但票价要170元,不能减少。我们到城中各处闲逛,以消磨时光。此间的中山公园,有湖心亭及动物园(园中仅有一鹰、一秃鹫、一狼)。又至民众教育馆涉览书报。午餐后,又跑到上午去过的几个旅社问讯,接洽好一家,付了定洋,心中宽了不少,总算是了却一桩要事。这车子,据云是商车,明晨8时许开行。

2月5日 星期四

晨间7时即起,整理行李,以为今晨一定可以动身了。等到8时半还没消息,又令人焦急起来。方君看守行李,我跑到接洽的那旅馆去问,据云车子要到11时半才开行。只好回到栈里耐心等候着。到了11时余,那人又来说,要等到下午才能够开车了,因为购买汽油不易。午后1时说今天不开车了。我们出去午餐,我一个人到大夏大学去访清华同学姚薇元君,空袭警报忽鸣,便沿着贵惠公路向乡间跑,经过湘雅村,到距城3公里的窄口滩检查站附近休息,买了些零星点心吃,下午4时许警报解除。方君先返旅舍,我至姚君处坐谈,姚君现任此间文史部主任,傍晚始返。归途见有被逃警报汽车碾毙的死尸。晚间与方君进城逛马路。

2月6日 星期五

本来约定早晨8时许来通知,但是等到9时中午还未见那人来,方君跑去询问,连人都不在其旅馆中,我们都有点焦躁起来,深恐今天又白上了他的当。再等一会儿,那人居然来通知说车子就要开行,要我们到新桥太平路海关分卡的旁边去等。我们携带行李到那儿,坐在茶馆,要了两盅茶,喝茶等候,那接洽的人说去通知车子的司机。一直等到11时许,他回来叫我们把行李送到附近一个停车场去,我们以为是在那停车场上车,谁知道到了那儿后,他告诉我们今天又没有车子,不过另外有一辆车子要开行,但票价较昂,如果我们不愿出高价,他可以退还我们定钱。他要我们自己与司机接洽,我们知道这番上大当了,便把他骂了一顿,一定要他替我们向司机接洽,票价不能过高,司机初要170元,后来减为160元,我们只好自认吃亏,答应下来。但是开车的时间,初说下午便开行,后来又说要等明晨,我们又有些进退两难。我们便跑到海关分卡那儿去另行接洽,恰巧有一部即将开行的汽油车,票价是170元,在筑一天的费用决不止10元,所以我们便答应了,将行李由停车场取来,搭乘上去。这段交涉亦系由中间人经手,他只付司机130元。经图云关时,我们要先下来,步行1公里余,走过检查站,在前面等候,重行搭上,这是避免检查站的检查,可以省去购二成票。下午抵贵定,即在贵定过宿。

2月7日 星期六

晨间6时即起,车子由贵定动身,经马场坪至都匀。午餐后继续前进,车子过了独山后,机件出了毛病,停车修理,花了2小时的工夫才修理好。司机开足速度,想补足所旷的时间,天色已黑,放亮车头灯,继续开行,当于晚间8时许抵达六寨。这里隶属广西管辖,我们进入广西境界了。

2月8日 星期日

晨间6时即起。昨天劳顿了一整天,殊为疲倦,这两天肚子又不好,但是为了赶路,又不能不勉强提起精神来。车子开至南丹县城,停车进餐。司机检查车子,发现车子右首龙骨震损,已有裂纹,随时有车在行驶中突然因龙骨断折而倾覆的危险。坐在车子中的搭客颇有性命之忧,便是不跌毙,也被汽车桶压毙。方君说今晨一连作了两个恶梦,第一次梦见路上横陈着两个孩尸,第二次梦见一个大布袋中盛着死尸,难道这便是翻车的预兆么?我怀疑他大前天在贵阳看见逃警报被汽车撞死的路尸的残留印象成梦,但是也不自主地同他一样提心吊胆。好容易到了离金城江只有30公里的地方了,又听说昨天便在河池站及金城江之间(二者相距仅26公里)翻了一辆车子,死了一个搭客。我们希望不要也这样倒霉。离金城江愈走愈近了,我们的胆子也慢慢地放宽了,心想我们大概可以安全抵金城江了!下午4时许,车抵金城江,即下旅社休息。金城江是现下桂黔铁路的终点,这里都是新盖的临时房子,墙壁多用竹篱,房顶大多使用稻草。但是市面极繁华,店铺大半为旅馆、餐室及杂货店。餐室如金城大饭店之类,居然有300元一席的和菜(后注:翌年5月经过此间,和菜最昂者已涨至1200元),并且楼上雅座还有女招待。我们住的明利旅社,还进来带着琴师的歌女,请求点戏。路上时常碰到上浓装的妖艳女郎,显然是干娼妓生涯的,虽然墙壁上张贴有驱逐娼妓出境的布告,西药房及专治花柳病的医师招牌也有好几处。但是这金城江的繁荣,只是短时期的,不待抗战终了,只要桂黔铁路通车展延到更北的都市,这里便要门前冷落车马稀了。我们因为近日困累,饭后买了一个桂平的文柚,吃了后便去睡了。

2月9日 星期一

这几天的旅行,有点累倦了,今晨9时许始起身。饭后至火车站购票,据云现下特快联票仅通至桂林。我们思索,到桂林停一二天也不错,乘机可逛逛这“山水甲天下”的名地。火车午间12时开行。与方君登车后,车中无事,阅《孔子家语》。我在贵阳着了凉,身体不适,今天更为不舒服。旅行中最怕遇病,便是伤风咳嗽,也减少不少旅行的兴致,何况在这国难情形下的苦旅行,幸得三等车有卧铺,可以躺在床上安眠。傍晚车抵柳州。晚宿车中。

2月10日 星期二

晨间7时抵桂林南站,天雨风冷,加以自己身体不舒服,故决定即行购票赴衡阳,不在桂林勾留,从车窗眺望四周的山色,未免怅然。车子8时开行,车中无事,借阅同座客人的一册《随园诗话》作消遣。下午抵东安,已入湖南界,夜深2时许不能抵目的地,遂打开铺盖,躺在椅上睡觉,夜深颇觉寒冷。

P68-71

序言

《夏鼐日记》在2011年8月的上海书展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其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重要的史料宝库,半年时间即两次印刷,并荣获2011年度上海优秀图书评奖的一等奖。该书的出版在夏鼐先生的故乡也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反响,现值温州夏鼐故居(纪念馆)向公众开放,为进一步满足温籍读者的需求,特将《夏鼐日记》中夏鼐在温州活动部分,摘编为《夏鼐日记·温州篇》,单独出版。

夏鼐先生作为在温州生长、誉满中外的一代考古学大师,他一生与故乡温州的情感深厚而绵长。这方面的记述在《夏鼐日记》中占据相当的篇幅,也是引入注目的精彩部分。选编的日记计有长短不等的十个段落,其中包括他去北平读大学、去英国留学前后,以及在外地工作期间,多次回温州探亲和家居的情况。从摘编中可以看到,他每次返回故乡,无论停留的时间长短,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一两个月,除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读书、写作之外,总是与众多亲朋好友、文人名士频繁交往,畅叙友情,密切关注故乡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为故乡的文物图书事业尽心尽力。集中阅读这些篇章,令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夏鼐先生一生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他对亲友及故土的深情厚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所作翔实而生动的文字记述,展现了宝贵的乡土历史信息和社会生活画卷。

这次摘编,是在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温州市文保考古所的安排下,约请参与《夏鼐日记》整理工作的夏鼐先生的幼子夏正炎具体承担,并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校阅。摘编时,曾与日记原件再次进行仔细的核对,个别地方有所订正,特别是将原偶作省略的房族和乡情内容逐一补齐。本书卷前,仍冠以夏鼐本人生前审阅过的《夏鼐先生传略》,以及根据其自订年谱未完稿辑录的“家世与少年时代”;图版部分重新遴选返乡期间的日记的手迹与活动照片。卷末附录,除原有的“生平事迹年表”和“主要亲属一览”外,新编“返温期间主要交往人物一览”,还转载夏鼐夫人李秀君女士遗作《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作为本书的重要补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