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条健康饮食法则,15种长寿食物及炮制方法,10个延年益寿的生活密码,5套长寿老人总结的养筋健身操,6种情绪养心智慧,1份寻找长寿密码的旅游手册……
在如皋,长寿不仅指寿命长,更是一种享受人生的方式,代表着生活的无尽智慧。
在这个快节奏的焦虑时代,我们应该来学学如皋人简而深的生活智慧,让自己拥有一种乐活长寿的能力。
高正编著的《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为读者打开一道奥秘之门。如皋老人之所以长寿,并不是无法可循。书中分六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皋长寿的奥义所在,他们分别是:何为如皋长寿?如皋食疗养生法;好吃好学的养生菜谱;如皋人的饮水法则;如皋人养生中的小智慧;“高大上”的情绪养生法。语言平实,方法性强;易于学习,长寿方可被全国各地百姓所复制。
历来闻名世界的长寿之乡都地处高寒地带或远离尘嚣、无污染的偏僻地区。然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发达地区的江苏如皋却是一个例外。作为世界唯一地处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长寿现象独具魅力,当地百岁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名列世界前茅。 环境稀松平常,却养育了众多百岁人瑞,这一长寿现象背后到底蕴藏什么奥秘?世界长寿之乡的人们在饮食、生活起居、运动以及日常养生、养性方面有着怎样的智慧?长寿神话真的是可以复制的吗? 《寿比南山:为什么如皋有那么多百岁以上老人》作者高正通过实际调查和走访,对如皋地区一百多位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等方面进行全面、立体地分析、归纳,挖掘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养生长寿秘诀,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极具普适性的长寿方案,全中国的中老年人都可以放心使用,进而也像如皋人一样,轻轻松松活过百岁。
想长寿,先让脚不老
中医典籍上说:“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在人体最下端,负载量重而得到的营养却远不及其他部位,因而容易衰老。人的双脚又是经穴密集分布的地方,有六大经脉,连着肝、脾、肾、胃等内脏,足底有66个穴位,都有各自的“投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各大器官的神经聚集点,贯通全身血脉和经脉。如皋长寿老人不一定知晓这些深奥的中医理论,但他们却摸索出不让脚先老的“四大法宝”:搓脚、踮脚尖、赤足行、热水泡脚。
搓脚
所谓搓脚,就是按摩脚掌的穴道和肌肉。搓脚宜早晚分两次进行,具体搓法有两种:一种是“掌搓”。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用左手掌搓右脚,右手掌搓左脚。另一种是“指搓”。即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作点状按摩。搓脚的次数每次100~200下,适应之后可逐渐增加,最后可至500~1000下。
如皋有句俗语:“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所以如皋老人最爱搓脚心,也就是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蜷足趾时呈凹陷处,由于此处病理反射较多,常搓涌泉穴能调整人体机能,助人长寿。
如皋老人搓脚方法还有“湿搓”和“酒搓”两种。湿搓: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到脚发红,然后用右手沿左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脚心发热;再用左手右沿脚心上下搓100次。酒搓:倒20克左右白酒于杯中,搓脚的手蘸一点白酒,再按上述方法搓,酒搓干了再蘸一下,继续进行,两脚心各搓100次为宜。这两种搓法更胜于“干搓”,它不仅能养生,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呜、大便秘结等50余种疾病。
踮脚尖
如皋长寿老人把踮脚尖叫作“踮踵”。在长寿村的清晨或傍晚,你会看到在自家院门前或在空旷之处,总有颤颤巍巍“踮踵”走路的老人。与他们闲聊,问到为什么要以这种奇怪的方式走路时,他们回说:“踮踵走路能治好头晕的毛病。”
踮脚走路是如皋东部老人的习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50步为一次,有些身强力壮的老人能够踮脚行走100步。他们“蹑手蹑脚”的样子看起来很可爱,同时对锻炼屈肌,通畅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中称:“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而足三阴经运行畅通,受益最大的就是心脏。
踮脚尖养生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下肢血液循环来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继而能调适脏腑,特别是心脏的功能。
经医学人员测试,当人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小看这简单的踮脚动作,它不受场地、时间的影响,却能改善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脑部血液供应充足,头当然就不会因为供血不足而晕眩了。
如皋老人踮脚动作的具体做法是: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尽量提起脚后跟,然后用力着地,这样算1次(1秒钟内不得多于1次),30次为l组,每次锻炼l~2分钟,每天重复3~5次。有的老人在做这项运动时会利用环境附加一些动作,以谋求更好的效果。比如男性会踮起脚尖小便,以起到养肾强精的功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很多老人都能将其融人生活,在洗脸刷牙、散步、放风筝的过程中都可以同时练习踮脚尖,实在是方便又简单。踮脚走尤其适合那些久坐不动的伏案工作者,坚持数月定能让你身轻如燕、心情愉悦。
赤足行
在早年的如皋农村,在夏日农民大多有赤足走行的习惯,尤其是插秧时节,下地抛秧插秧的男男女女无一例外地赤足于水田中。赤足行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放松而惬意的生活方式,也是在生活的磨炼中得出的健身方法。
早在几百年前,国外就有人提出“赤足踏石疗法”,德国科学家克纳普认为赤足行走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并强调对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和抑郁症等特别有效。而原苏联米库林院士提出的“土地接触法”也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米氏认为:地球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地球周围有一个电离层,它由正离子组成。在地球和电离层之间存在电场,一切生物都适应了这个环境。生活的现代化使人类脱离了负电荷,在身体中积累了过多的正电荷,这正是人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如今,赤足行长寿的理论在世界上获得普遍认同,而在长寿之乡如皋,尽管现在的农村不再需要人工赤足进入水田插秧,但在夏天,如皋老人们还是习惯于每天赤足在房屋附近的小园子和乡村小径走上半小时。当然在冬天或雨天,他们也懂得暖脚对长寿的重要性。 P202-205
早在2004年香港的一次聚会上,偶遇世界著名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在谈及出生地时,这位美籍华人淡淡地说,他出生在中国江苏如皋,他说那是个小地方,却是块养生福地,那里有许多的百岁老人。他说他母亲就是其中之一,享年106岁。在这106年中她生育了13个子女,并且将他们个个都培养成博士……李博士这些“淡淡”的说,却引起了我“浓浓”的兴趣,想要探访那个“小地方”。想看看李博士的出生地有何神奇之处。于是在此后的十年中,便有了与如皋的多次交集。这期间,有朋友的邀约,有政府的邀请,有与长寿研究机构同道,有与新闻媒体同行。
我就这样走进了如皋,走进了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小地方。
穿越初来乍到的客套隔膜、浮光掠影,我越来越被这小地方的神奇吸引。它虽地处苏中,却似江南水乡富庶而美丽;虽属县级市,却是个具有1600多年建县历史的资深“老县”;这里的人们平和好客、乐观豁达、心灵手巧、谦恭有礼。他们入则苟安乡野颐养天年,出则闻达天下济世利民。那报出来的名几个个“如雷贯耳”——三国时东吴大司马吕岱,如皋人;北宋大教育家胡瑗“安定先生”,如皋人;清代大戏剧家李渔,如皋人;当代佛学家妙善法师,如皋人……他们不仅个个都是高寿之人,而且这样的“高寿”基因,在这片水边高地孕育着、遗传着,造就了无数的百岁老人。不仅如此,就连在如皋生活居住过的王安石、曾巩、袁枚、郑板桥等人也同样颐养天年。我如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不小心闯进了“长寿大观园”,除了惊讶得张大了嘴,有了手痒痒地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如皋人为什么能长寿?如皋人有哪些长寿秘诀?他们的养生长寿之道能不能为世人“复制”?
带着这些问题,我找如皋的百岁老人聊,找当地研究长寿的“土专家”聊,找对长寿话题感兴趣的官员聊,找权威的长寿研究学者聊……终于有了前面这六章文字的记载。为向世人献上一本可读、可学的养身长寿书籍,姜永华、陈晓东、李中林、刘聪泉、钱志刚等进行了认真策划。文字部分,汤一建、黄陈俊、陈根生、鞠九江、余慧提供丰富的素材,汤一建进行了统筹谋划。书中部分插图由季新泉、黄友谊、陈圣银等提供。《如皋长寿三字经》由季新泉起草。
希望能读到这本小书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学到于已有益的养生之道,能像如皋人那样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写成一本书不容易,它少不了许许多多入伸出的援手。
在此首先要感谢如皋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万有富、邱贵平安排的采访和在编务中付出的辛勤汗水。
还要感谢章晓明先生提供的如皋长寿部分资料;感谢章建、陈留祥、邱德建为拍摄相关图片提供的保障。特别是要感谢如皋诸多寿星及其亲属,是他们提供了翔实的写作素材,让两眼一抹黑的我几乎成了“半个”研究如皋长寿现象的专家。
最后,更要感谢这本书的出版方——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他们在大众健康类书籍创意策划和制作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感谢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所倾注的热情和慷慨。
高正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