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下1974-2013)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吴丹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诗人一定是孤身惯了,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大自然上。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美。

在数个漂泊的夜晚,他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踏实的觉,因为他明白,此时,在哪里睡觉都不是自己的家。可是家,又在何方呢?自己的身世可悲可叹,可也怨不得命运。生不逢时,恰又是战火纷飞。

他似乎生来就注定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也不再奢求什么。“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他是在安慰自己,至少在这个漆黑的夜晚,还有一处星星是带着光亮的。那“璀璨的金星,在倒映着的羊齿叶间静闪”。夜晚,大地不再是白天的喧嚣,反而回归自然的静谧。“星星纷纷露脸,何等清晰!好像从地球的一扇窗户出现”。这扇窗户应该是通往美好生活的窗户吧!只有经历过黑暗,经历过痛苦才能看见星星,望见通往幸福的门窗。

黄昏时分,“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一个孩子站着”。只有背影对着读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微弱的肩膀,扛起沉重的孤独。“他望着流水”,流水哗啦啦地流着,却不知远方在哪里,就好像他也不知道往后的路究竟是去往哪里的,好像自己就是这一泉清水,流淌或者停止都由不得自己。

他忧郁却不绝望,依然希望哪一天可以得到上帝的眷顾,在这个世界上体会一丝静美。突然,他的眼睛望见了“远处:一匹马,背拖一抹夕阳”。一匹棕色的骏马,不是在奔腾、不是在吼叫,而是安静地站在那里。此刻,夕阳斜落在他曲线优美的马背上,就好像拖着那么一抹夕阳。这抹夕阳不明亮,不刺眼,却把孩子的内心照亮。孩子就像那匹骏马一般,还没到奔驰的时候,还没到展现能量的时候,所以他才以为自己的一生都会这样下去。他只是稍稍停下来休息,为的是补充好体力,而阳光一直在他的身后照耀,希望一直都在。

“它静静地饮水,鬃毛散落在河中,好似印第安人的头发”。多么静谧的境界,孩子、骏马、石桥、流水、苍翠的田野、红艳的夕阳。色彩鲜艳而不耀眼,气息舒畅却不急促,孩子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不管未来怎么样,此时此刻是最美好的就已经足够了。  后来,诗人把自己假设成一棵白桦树。一位弱小的孩子在白桦树旁玩耍,不时地拍击白桦树。他不知道白桦树有灵魂,会疼痛。白桦树默默地规劝孩子:“孩子,柔弱依靠刚强,可刚强也离不开柔弱。今天你拍击我的树身,明天你也会遭打受辱。”没有一个人是生来刚强而无懈可击的,柔弱依靠着刚强,刚强也必然离不开柔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刚强,也没有谁一辈子都会柔弱。诗人借着白桦树的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在告诉所有人,没有谁可以一辈子不受伤害,今天受到伤害的是诗人,明天那个伤害别人的人也会受伤害。

只是,在诗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无力还击。“在那遥远的无力自卫的年代,完全没有寒冷或温暖,只有一只无限深邃的惊讶眼睛,在黑暗中为此哭泣悲叹。”对于别人做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只是瞪着那双吃惊的大眼睛,在夜晚独自悲伤。因为无力去改变什么,因为不能去改变什么,所以他感觉不到寒冷或温暖。他尽可能地让自己麻木,不再理会,可他毕竟是个孩子,就算白天故作镇定,夜晚来临,悲伤还是会戳疼他的心。

秋日里,庄稼地丰收,诗人踏在那片热爱的田野间。田野被秋风吹成波浪,犹如海洋一望无际。田间一匹骏马,眼神望远的庄稼汉,犁头扛在他的肩头,再看他轻盈地切下一条黑纹。金黄色的麦田在诗人眼中,成了人间最美好的画卷:“田野朝我迎面而来,带着马匹,带着眺望海洋的倔强的庄稼汉。犁头在金黄麦茬中切出第一条黑纹。”从早晨到夜晚,田野被庄稼汉扩展成了矩形,不断地扩展。“直至它溶入黄昏,然后又把它的黑暗带进夜晚。”

长大后,诗人成了不沾社会气息、无可羁绊的流浪者。他变得潇洒,淡然。当他看透了这个世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到处会遇到真实,事实像沙粒般地飞进我们的眼里。”沙粒飞进人们的眼中,催人泪下。可这位流浪者却不惧怕,他走上了寻找真实的道路,这种生活使他永远像个孩子,瞪着好奇的双眼,怀着感激之情。他已然迷上了这种悲剧性的美丽。

P3-5

后记

完成《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中、下三部,用了1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这是生命中尤为重要的日子。当我看到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授奖词、获奖词及个人经历的时候(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变成世界瞩目的大人物),我都心存感激与感动,我视他们为亲人,是带领我找到人生意义的亲人。

即便现在,我还是觉得没能从中脱离出来。我假装一位富有生活阅历与广阔视野的老人,穿梭在1901年至2013年的时空中,企图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我贪恋这想象与现实中的美好。请原谅我的贪婪,因为那伟大、壮观的文学盛宴,光明正大地把我变成了饕餮。时光流逝,而他们仍然都在。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是他们,该如何站在文学的顶端向世界说出自己的心声。我承认自己是渴望并且羡慕着他们的,那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绝对是纯净且真挚的。

都说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感恩,我要在此感谢帮助过我的朋友和老师们。感谢金跃军、李丽、高红敏三位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我完成书稿过程中为我提供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帮助,不断激励我,让我充满自信。感谢刘作越、龚学刚帮我整理撰写思路,调整写作计划,让我更加顺利地完成书稿。感谢王晓曼、陈艳丽、李锦平、才永发、李鑫、王帅、王云强、孙海鹰、金跃雷、陶也、张丹、王志艳、吴春雷、王勇峰、马海峰、高海友、张雪松、杨忠等人为我整理资料,为我减轻了很多的负担。最后感谢彭欣老师策划了这套书,并一直陪我战斗到最后时刻。

在完成全部书稿的这个夜晚,我苦思冥想,还是没能寻得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但转念一想,那种被荣耀和伟大感动了的心情,本来就说不清楚。

目录

1974 《风景》/哈瑞·马丁松[瑞典]

1975 《希特勒的春天》/埃乌杰尼恩·蒙塔莱[意大利]

1976 《赫索格》/索尔·贝娄[美国]

1977 《毁灭与爱情》/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

1978 《傻瓜吉姆佩尔》/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美国]

1979 《英雄挽歌》/奥季塞夫斯·埃利蒂斯[希腊]

1980 《离去》/切斯拉夫·米沃什[波兰]

1981 《迷惘》/埃利亚斯·卡内蒂[英国]

1982 《百年孤独》/加夫利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1983 《蝇王》/威廉·戈尔丁[英国]

1984 《泪城》/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捷克斯洛伐克]

1985 《弗兰德公路》/克洛德·西蒙[法国]

1986 《路》/沃莱·索因卡[尼日利亚]

1987 《六年以后》/约瑟夫·布罗茨基[美国]

1988 《续天方夜谭》/纳吉布·马哈福兹[埃及]

1989 《蜂巢》/卡米洛·何塞·塞拉[西班牙]

1990 《乌斯蒂卡》/奥克塔维奥·帕斯[墨西哥]

1991 《伯格的女儿》/纳丁·戈迪默[南非]

1992 《奥梅罗斯》/德里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

1993 《宠儿》/托妮·莫里森[美国]

1994 《个人的体验》/大江健三郎[日本]

1995 《耕耘》/谢默斯·希尼[爱尔兰]

1996 《和石头交谈》/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波兰]

1997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达里奥·福[意大利]

1998 《修道院纪事》/若泽·萨拉马戈[葡萄牙]

1999 《铁皮鼓》/君特·格拉斯[德国]

2001 《米格尔街》/维·苏·奈保尔[英国]

2002 《命运无常》/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

2003 《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

2004 《钢琴教师》/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奥地利]

2005 《看管人》/哈罗德·品特[英国]

2006 《我的名字叫红》/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

2007 《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英国]

2008 《战争》/勒·克莱齐奥[法国]

2009 《呼吸钟摆》/赫尔塔·穆勒[德国]

2010 《世界末日之战》/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

2011 《路上的秘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

2012 《红高粱》/莫言[中国]

2013 《逃离》/爱丽丝·门罗[加拿大]

后记

序言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一年前的春天,万物复苏,我坐在图书馆的窗前,望着蔚蓝的天空,忽然就想起了叶芝为茅德·冈写的诗作《当你老了》。

突然间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脚步忙碌了起来,再也没有时间去用心品味那一首首触动心灵的诗作,再也没有力气去跳动那一丝丝为文学而生的灵魂,再也没有时间去品味那一篇篇小说中的深情。

每个文学家都存在着一个华丽而不安的灵魂。待我发现之际,便决定用自己渺小的思维去体会他们华丽而不安的灵魂。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认识文学,了解文学,我认为有必要写下这部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导读,与各位读者共勉。

当你用心地去阅读这些文学家的作品,便会发现这里是另一个万千世界,散发着超乎常人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无论是苏利·普吕多姆代表的帕尔纳斯派、米斯塔尔崇尚的浪漫主义,还是罗曼·罗兰所坚持的人道主义,魏尔纳·海顿斯坦姆创新的瑞典唯美主义流派,又或是彭托皮丹热爱的现实主义。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主张的超现实主义……都纷纷把我带人他们所掌控的世界。

是的,每个作家都能创造世界,他们的世界在笔尖上诞生、延续着。他们怀着一种对世俗淡远、对文学向往的人生态度,为我们谱写下数篇旷世之作。让我们有幸在伟大的著作中体会那风起云涌和新旧西方文化所带来的美学思维。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所有作品。其中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因为战争原因,瑞典学院未颁奖;1908年、1927年、1950年分别因其为学术著作而未被收入本书;1953年温·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因其作品政治性比文学性强,本书并未选录其作品;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其作品在大陆不予发行而未被收录;而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皆因瑞典学院将文学奖颁发给两位作家,因而分别收录当年的两篇文学作品。

要想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们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其生平和思想,为了拉近读者与这些文学家的距离,本书每部作品均由六个部分组成:原文经典语句引用、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全面综合了获奖者们及其作品的各种资料,引导读者们用最短时间,了解其精髓,深入浅出,熟识作者与作品。

笔者自知水平有限,用心可能也不能将他们所有的理念传递给读者,在此深表歉意。但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情不自禁的崇拜使我不得不继续写下去。

假如能在阳光普照的午后,拿起这本算不上大作的“名著之作”,希望你也能像叶芝笔下的茅德·冈小姐,内心变得温柔而华贵。

内容推荐

吴丹所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下1974-2013)》详细记录了1974年到2013年间的39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

编辑推荐

吴丹所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下1974-2013)》内容丰富,你所需所想都有,介绍的内容全面、丰富、充实,一口气阅读过瘾。特别针对时间不充裕但又热爱文学或喜爱读书、充实自我者打造,可以在充分了解各类作品后再去计划精细阅读感兴趣的喜爱作品。为您节省时间之余,丰富文化内涵、充实个人修养与学识,方便携带,是烦劳工作之后或等待时间中的优质选择。

本书每部作品均由六个部分组成:原文经典语句引用、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全面综合了获奖者们及其作品的各种资料,引导读者们用最短时间,了解其精髓,深入浅出,熟识作者与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