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有悲壮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本书告诉你八十年代生人的成长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沛//张晨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人心中都有悲壮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本书告诉你八十年代生人的成长史。 内容推荐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我们是计划的产物,50后夫妻的硕果仅存,60后头儿们的虾兵蟹将,70后没谱青年的新世纪接班人,90后严重嫌弃的“代沟大哥”,08后小屁孩儿的帅爸靓妈,现在基本处在两张有富余的年龄,小一点儿的可能还在自习室拿手机玩儿自拍呢,大一点儿的已经在新房子里跟包工头吵架了…… 目录 引:我来了,一个80年代下的蛋 壹、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1)那些过不去的过去 童年的学艺生涯 二八大梁——我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小时候的囧事 我们的启蒙年代 童年的游戏 2)第一代“电视儿童” 我爱白娘子 人间大炮——放! 我头上长犄角,我身后有尾巴 那些难以忘怀的动画故事 那些台湾非偶像剧 5)回家吧,幼儿园是很危险的 我们小,但我们有性别 幼儿园里的狠角色 贰、从百草园到“三重门” 1)学校那些恐怖主义 小学时候的“八股”作文 为革命保护视力 鲁迅其实很“80后” 红领巾又忘戴了 当值日演变成武装冲突 体育课是我的“肿瘤” 作业,I服了You 家长会之夜 课上的极品趣事 Li Lei&Han Meimel 高三那一年 我的班长我的班 大学生自习室 大学里的那点儿事儿 2)课外生活更精彩 干脆面&水浒卡 冰葫儿和冰棍儿们 校门口的小摊儿 日本漫画 芭比娃娃 春游 运动会 学校组织看电影 探险惊魂 我成少先队员了 一个班里肯定有的几种人 打倒奥数班 牙套妹 非著名星座专家 追星年代 80后的MTV人 元旦联欢会 纸贺卡 军训 叁、钢铁是怎样被腐蚀的 1)www.网是一枝花.com 搜一代 不老哥(BLOG) 上好闹钟偷白菜 “下载”才是王道 网上自有黄金屋 2)主义!主义! 不婚主义 草根主义 房车主义 本本主义 新爱国主义 5)走出象牙塔 在食物链最底端挣扎 圈儿与局 考研很拧巴 一个菜乌的真实案例 园儿批 夜店生活 人人都有艺术进取心 减肥,是我们一生奋斗的事业 4)把“潜规则”聊恶心为止 流行潜规则 恋爱潜规则 择偶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 肆、归去来兮辞 1)1O年 第一个10年(1980~1989) 第二个10年(1990~1999) 第三个10年(2000~2009) 2)这些人,那些事 80后的北京孩子 80后的非北京孩子 80后的北京姑娘们,对自己狠一点 北京80后的土著男孩儿 奔三 当初恋已成往事 亲历“5·12” 黑框里那个年轻的名字 爸妈,让我再爱你们N次 5)我们眼中的他们 50后 60后 70后 70男+80女 80后×1 pk 50后×2 80后制造80后 试读章节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我们是计划的产物,50后夫妻的硕果仅存,60后头儿们的虾兵蟹将,70后没谱青年的新世纪接班人,90后严重嫌弃的“代沟大哥”,2000年后小屁孩儿的帅爸靓妈,现在基本处在两张有富余的年龄,小一点儿的可能还在自习室拿手机玩儿自拍呢,大一点儿的已经在新房子里跟包工头口少架了。 这是一个百废俱兴+文艺复兴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像在躲避崇高,挑战社会底线。1980年,北京东城翠花胡同,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开业,此事惊动美利坚合众国,还有70多个大使来尝鲜;1981年,露天剧场里滚滚红尘,《庐山恋》“啵儿”出中国银幕第一吻,姑娘小伙儿不谈革命谈恋爱;1982年,军装复苏,仔裤兴起,上绿下蓝,街头一景,长征路上红旗下的蛋,一“狂徒”名叫崔健;1983年,中国南海边一个圈,神州惊现第一股,从此涨涨跌跌,常常绿色一片;1984年,前门大街人头攒动,天价鸡腿空降京城,国人围一小玻璃屋子探头探脑——敢怒不敢入,门前一老叟,西装皮鞋袜,还有一只鸡,红色背带裤,组合相当好,“衣冠+禽兽”。黄绦一小儿,推门将欲入,其母一声吼,拖去吃卤煮,饭庄有幡旗,名日“肯德基”;1985年,中国足球男队首冲世界杯,结果败给自己的香港,从此一蹶不振,也没指望出线,只有两点遗愿:别在场上散步,必须跑过裁判;1986年,《英雄本色》、《喋血街头》,我输了好多弹子找邻家大哥替我报仇,他说:“我不做大哥已很久,江湖事不要问我!”;1987年,“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每个女孩儿的心窝,“混血王子”费哥,不久后背上了制造大兴安岭火灾的“黑锅”;1988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囤家电囤钢材,火柴肥皂论箱买,好多现在还没用完;1989年,满洲里至莫斯科9000公里,国际列车每周对开一次,上面尽是“疯狂倒爷”,“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 这就是我们出生的年代,至今80后的我们仍觉得它是中国人所经历的最好的年代之一,是与心态开放、女孩儿都不用减肥的盛唐和言者无罪、文人都是傻大胆的北宋一样好的年代。它是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张笑脸,我们至今笑起来都会泛着那个年代的无邪。“Impossible is nothing”是这个时代的属性,它也遗传给我们这样的DNA——ImpossibIe is nothing,Just do it! 到了90年代,我们一边生命不息、发育不止,一边不慌不忙、默默无闻,偶尔也会靠脱离实际变得百感交集,现在想想是生活得太好才会那么矫情。1990年,亚洲雄风,你我的衣服上都印着熊猫盼盼,门口卖地瓜的大爷也会说他卖的是亚运会指定白薯;1991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三联联手金庸,成就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1992年,路易·威登第一家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业,从此女人们对这俩字母开始图腾崇拜——LV,中国人意识到商标的巨大价值;1993年,一张桌、一把椅,扯条横幅卖彩票,万人摸奖场面壮观,摩托车、彩电、洗衣机就在眼前;1994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架设第一个Web服务器,把因特网引人中国,从此我们与世界接轨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浪费时间;1995年,悟空变成情种,唐僧变成话痨。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神话武打喜剧电影《大话西游》让80后全变成无厘头;1996年,韩流来袭,裤裆大到千里之外,脑袋上染得发如血,韩国人送来一大锅的文化大酱汤,前有《星梦奇缘》小民哥安在旭,有唇红齿白五个小男生叫H,O,T;1997年,邓爷爷让我们在晚会上看到了更多的香港明星,他却没机会到自己的土地上走走看看;1998年,一艘被冰山撞沉的巨轮浮出海面。中国人齐心协力抗洪抢险。吼叫英语开始流行,大家都捧着四级单词在小树林里大喊“我不要脸!”;1999年,铿锵玫瑰、阴盛阳衰,女足把男足折腾出一身汗。 1999年,整整1O年前,一个17岁的少年主动辍学,成为畅销书作家,引起80前们一片哗然,我们被迫离开千年隐身、万年潜水、偶尔浮尸的生活高调浮出水面,从“80年代出生”摇身一变成80后,从鱼进化成两栖,同时接受80前社会的优胜劣汰,并顺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之一,注意力经济还使我们具有了一定商业价值,一年前有个60后的作家写了个剧本交到一个50后导演的手里划拉了一群70后演员去演绎,基本跟我们没半毛钱关系,这并非人为制造代际冲突,但感觉上就像让美国人把《功夫熊猫》给拍了,让韩国人把端午节给申报了。 2000年,世纪婴儿批量生产,人类有了“2000后”升级版,粉嫩的90后们嘟着嘴说自己老了,人类升级换代的确很快,作为80后的我们,只好掩面泪奔,小区溜达一圈回来继续坚强地活着,因为第二天还要仓皇起床、漱洗、关灯、锁木门、关铁门,然后飞奔着;中下楼梯去赶300路上班,这就是所谓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吧。到那时2000后们听着MPl 8去电影院看《哈利波特32:哈利波特与神奇老花镜》,我们则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儿,科技也嫌弃我们不带我们玩儿了,科技要以90后、2000后们为本,不过我们也会释然,跟一群70后周六周日聚集到景山公园齐声合唱“bad boy”、“双截棍”,看电视里《流金岁月》栏目放《流星花园》。 2001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已经不光是满洲里至莫斯科那趟国际列车,中国申奥成功,也成功推开人世大门,新东方报名大厅人头攒动,15年前老俞还是左手刷子右手糨糊桶,在北大三角地神出鬼没,年后新东方已经上市到纳斯达克。 2002年,中国继续输出成衣和小商品,还试探性地输出了小巨人姚明,没想到颇受北美市场的欢迎,8年后衣锦还乡收购上海男篮。我们当时还在上学,穿着耐克、真维斯,吃着“肯德基”全面奔小康,街头已经出现30块一杯的星巴克咖啡,橱窗内外,他们不屑我们,我们纳闷他们。 2003年,“果子狸”一举成名,我们进教室前先量体温。一群人戴着口罩为“张国荣”的死默默流泪,伊拉克因为战争死了上千人,但上帝还是站在我们这边,“神五”发射成功,圆了飞天梦。 2004年,“芒果台”举办首届大众歌手选秀比赛,从此“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心只为收视率,人生无处不海选,人生无处不PK”;“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写进宪法,刘翔一句“中国有我,亚洲有我。”荡气回肠。 2005年,拧巴的一年,前有芙蓉姐姐凹成“S”型拧巴自己,恶心别人,后有食品添加“苏丹红”、“孔雀绿”恶心别人,拧巴自己。P1-3 序言 人人心中都有悲壮情结,生于80年代的我们无法在战争中体验死亡这种生命迅速逝去的悲壮,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将这种情结诉诸生命缓慢流逝的悲壮——年华老去。怀旧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可能会问:20多年的历史也值得怀旧? 小时候认为人生很多重大而美好的事情都在前面,那是一栋美丽的楼阁,要赶快走过去,住进去,那时的一切——上课、作业、玩乐,都是在赶路而已,如今走过来了却发现那栋美丽的楼阁根本不存在,真正美好而重大的都在身后发生了,成了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景致,那些场景和人物对话,以及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都不存在了,现实离梦想越来越远,再后来忙得连梦想是什么都忘了,闲暇的时候,想回到过去,再好好地重新体味一番,但人生这列车没有倒挡,最多就是松开油门任其滑行,停到哪儿算哪儿,于是只好以回忆的方式让时光倒流。 每个80后的脑子都很精彩,都有成千上万个出色的故事,但大脑细胞是不能展示给人看的,于是如何把自己脑子里想到过的东西都以白纸黑字的方式原景重现,如何在重现的时候不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不差强人意、就坡下驴;如何避免人工做旧的痕迹,但却能以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就是我们花工夫最多的地方。 回忆就是别有洞天,就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就是机器猫那个“兜”,阿拉丁那个”灯”。如何不让回忆沦落为”大意”,让回忆也有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是我们最在意的地方。于是我们穷尽人力资源,不要脸地逼人聊故事,狠下心逼自己想细节,好让回忆生动起来,每个片段连贯起来,来有影、去有踪,所以这并不是个人的成长史,而是80后的集体成长史。 拜时代所赐。我们的冲动、张狂,甚至生猛的语言都成了卖点,成为非80后们的兴奋点,而成长经历却被遗弃在一边,这其实是舍本逐末,生活经历决定着性格特征、行事做派,如果说80后今天有一身的独特的习气,那这~身习气莫不源于此:如果说80后今天有一身的毛病,那这一身毛病也莫不源于此。如果有人真正愿意俯下身来考察一下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就会知道我们如何从80年代生人变成了”80后”,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写来与同龄人分享,让他们当下一怔:“靠,这不写的就是我嘛!”也是让非80后们更加了解我们,然后恍悟:“哦,我们错怪他们了!” 后记 某天接到林老师的电话,让我们为本书再写个序和后记,因为《八十年代生人成长史》要出版了,必须得有个让人满堂喝彩的亮相。 能写成这本书,是件机缘巧合的事。 首先是初中毕业10年后意外邂逅了当时的班主任沙蕙。 10年前,我们有过一场短暂的师生缘,最后是怎么分开的说来话长,详情可见沙蕙老师的处女作《米粒老师》,那时她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女版GTO”,一个20多岁的70后和一群十几岁的80后学生一起”疯”,当然,她也教我们怎么写作文,今天我们落于纸上的文字,10年前可能会被细心的她当成病句挑出来,今天我们写出的故事,可能就出自于当初她逼着我们写的周记中。如今我们再续前缘,挺不好意思地又叫了一声”沙老师!”尽管她让我们别再这么叫她,特想混在我们的队伍里冒充80后,但我们习惯了,”沙“字后面不跟“老师”,不知道还能跟什么。短暂地叙旧大家欢笑声不断,然后她便提出了将往事写成书的想法,大家面面相觑,心中涌现出小品里赵本山送给宋丹丹的一句话:”看书还看不全呢,还写书,拉倒吧你!”但她好像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对我们这种野路子出来的原生态写作方式很有信心,还把我们引荐给了这本书的编辑林栋老师,他也大胆地启用了我们作为80后这一代人成长的记录者。 写作过程中,林栋老师给我们两个不靠谱的青年以极大的容忍度和耐心,在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子里,我们除了互相扶持,也多亏了林栋老师的鼓励。你看,又是一个老师。所以对于这二位老师,首先是感谢,其次是感谢,最后还是感谢。 另外感谢我们的父母,那些50后们对我们的真诚付出,在我们闹心的时候。 最后,感谢贾西贝、关竞、殷华、杨柳、藏悦、姚慧媛、陈深、潘雨佳、李思鹭还有大潮人苏放。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文字和照片素材,特别感谢贾西贝,希望你在读研的道路上一切顺利。 还有那些在我们才思枯竭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一切帮助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