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所著《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由梳理、分析现代汉语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的12个义项的句法语义特征人手,考察不同义项下的多重功能,并从认知角度人手,探讨其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论析“看”语义演化的转喻和隐喻机制。
本书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将历时与共时研究结合起来,使本研究成果更具有可信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陈颖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颖所著《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由梳理、分析现代汉语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的12个义项的句法语义特征人手,考察不同义项下的多重功能,并从认知角度人手,探讨其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论析“看”语义演化的转喻和隐喻机制。 本书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将历时与共时研究结合起来,使本研究成果更具有可信性。 内容推荐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因此,视觉动词就成为最重要的感官动词。感官动词多具有多义性,视觉动词更是如此。陈颖所著《视觉动词看相关语义网络研究》以现代汉语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动词“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分析它的十二个义项句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它在不同义项下的句法、语义功能,探讨它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认为“看”发生语义演化是在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下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关于“看“的语义网络。同时,本书还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看”各个义项出现的时间顺序,认为历时演化中先出现的义项往往是转喻作用的结果,后出现的义项则是隐喻作用的结果。“看”除了单独使用外,还会构成一些格式,我们还对由“看”构成的一些常见格式进行阐释。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感官与认知 第三节 视觉与语言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范围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架构 第一节 文献回顾 一 语法化研究 二 认知动因研究 三 与其他视觉动词的比较研究 四 与“看”相关的格式研究 五 小结 第二节 理论架构 一 转喻 二 隐喻 三 一词多义 四 小结 第二章 “看”的义项分析 第一节 工具书中的“看” 第二节 “看”的各个义项及其句法表现 一 “观看”义 二 “观察”义 三 “认为”义 四 “取决于”义 五 “探访”义 六 “对待”义 七 “诊治”义 八 “照料”义 九 “提示”义 十 体标记 十一 助词 十二连接词 第三节 义项分析 一使用频率 二句法分析 第三章 “看”语义演化的认知动因 第一节 转喻演化 一 “眼见即看”——“探访”义“看” 二 “眼见即看”——“诊治”义“看” 三 “眼见即看”——“照料”义“看” 四 “眼见即看”——“提示”义“看” 五 “眼见即看”——连接词“看” 第二节 隐喻演化 一 “身体即心智”——“观察”即“看” 二 “身体即心智”——“认为”即“看” 三 “身体即心智”——“对待”即“看” 四 “身体即心智”——“取决于”即“看” 五 “身体即心智”——体标记“看” 六 “身体即心智”——助词“看” 第三节 “看”的语义网络 第四章 “看”的语义演化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第三节 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至宋代 一 魏晋南北朝 二 隋唐五代 三 宋代 第四节 近代汉语——元、明、清 一 元、明时期 二 清代 第五节 “看”语义的历时演变与其语义网络的相关性 一 上古汉语时期 二 中古汉语时期 三 近代汉语时期 第六节 连接词“看”的语法化历程 一 句法表现 二 “看”是边缘连接词 三 认知动因 四 虚化条件 五 其他的视觉动词 第五章 “看”与“见”、“看见”、“看到”的比较 第一节 “看”和“看见” 一 主要观点介绍 二 部分词典的解释 三 共时考察 四 历时考察 五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看见”和“看到” 一 共时考察 二 历时考察 三 意象图式分析 四 从“看见”、“看到”看现代汉语的词语更替现象 五 结论 第六章 由“看”组成的功能性构式 第一节 看V 一 “看V”的句法表现 二 “看V”构式出现的原因 三 构式“看V”的特点 四 “看V”和“见V” 五 余论 第二节 VV看 一 动词和动词重叠的特点 二 “VV看”的句法特点 三 “VV看”的语义特点 四 “VV看”的语法化及构式义 五 “VV看”的时间性 六 “VV看”与人称的关系 七 结论及余论 第三节 看来 一 “看来”的语义变化及主观化 二 “看来:”的形成 三 “看来,”是话语标记语 四 “看来,”的语用功能 五 结语 第四节 “P+X+看来”和“P+x+来看” 一 句法特点 二 对比分析 三 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四 余论 第五节 “看来”和“看起来” 一 看起来 二 看来 三 对比分析 四 结论及余论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现有工作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 不足之处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