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甘地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印)克里希纳·克里帕拉尼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后世尊称其为“圣雄甘地”。他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现代印度的国父。同时,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走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时至今日,也的“非暴力”主义仍在国际运动中有广泛影响。

克里希纳·克里帕拉尼编著的《甘地传》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甘地的童年生活、求学之路以及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为印度谋求自治。甘地从第一视角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以及政治生涯等方面进行了详尽描述,同时从他的经历中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印度人民所遭受的歧视与压迫。

内容推荐

克里希纳·克里帕拉尼编著的《甘地传》分47章,全面展现了圣雄甘地自早年伦敦求学、南非岁月到后来欧洲之行、印度独立、功成身故的伟大一生,论述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起源、流变和影响,涉及布尔战争、“食盐大进军”、印巴分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泰戈尔、丘吉尔、罗曼·罗兰等著名历史人物。叙事客观、选材得当、笔触生动,再现了甘地思想、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人格魅力。

目录

前言

第1章 出生与成长

第2章 命运在召唤

第3章 家乡受挫

第4章 南非厄运

第5章 基督教的影响

第6章 律师与爱国者

第7章 命运的牵引

第8章 信仰与爱好

第9章 《绿皮书》风波

第10章 一家之主

第11章 布尔战争

第12章 短留印度

第13章 重返战场

第14章 个人追求

第15章 约翰内斯堡的家

第16章 祖鲁叛乱及后果

第17章 “消极抵抗”

第18章 信仰考验

第19章 赴汤蹈火

第20章 伦敦使命

第21章 “海上对话”

第22章 托尔斯泰农场

第23章 平静与风暴

第24章 告别非洲

第25章 尽忠英国

第26章 重返家园

第27章 斗争预演

第28章 《罗拉特法案》

第29章 风起云涌

第30章 形势突变

第31章 步步为营

第32章 最具成果的五年

第33章 食盐大进军

第34章 欧洲之行

第35章 圣诞节后被拘捕

第36章 甘当人质

第37章 卷入漩涡

第38章 退出印度

第39章 在黑暗中探索

第40章 多条战线上的斗士

第41章 血染的黎明

第42章 孤独的赎罪者

第43章 独自前行

第44章 自由的代价

第45章 一个人的边界护卫队

第46章 不成功便成仁

第47章 功成身故

索引

试读章节

好在他把素食主义当作一次对真理的试验,并且为后人留下了他与伦敦素食主义者交往的回忆。在素食者协会执行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他显示出他正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会议讨论了一份提案,要将一位相信并公开倡导生育控制的会员逐出协会。甘地对此非常感兴趣,虽然他本人出于道德原因反对生育控制(他一生都坚持这一点),但他认为,倡导生育控制并不违背素食主义原则,如果以此作为理由驱逐会员有失公平。因而他反对这一提案。

随后发生的一切也很有趣。甘地绞尽脑汁写下他的观点:“任何一名素食者,无论他关于其他道德议题持何种立场,都可以保留协会成员资格。”但当他站起身来准备朗读时,他突然变得胆怯,只好由其他人代他来朗读。年轻的甘地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倡导生育控制的那位会员最终被逐出了该协会。“在这场最初的战斗中,我发现自己站在失败者这边。但我安慰自己,我为之辩护的理由是正确的。” 尽管当时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但甘地还没有克服天生的羞怯和不自信。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因为紧张而失态。在他离开家乡前往英格兰的前夕,镇上的高中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场欢送会。莫汉事先写好了几句答谢词。“但我当时结结巴巴地才把它念完。我记得在我站起来念这几句话的时候,浑身都在发抖。”

1891年5月,莫汉和朋友马兹穆达(Mazmudar)一起去参加在温特诺尔召开的素食者大会,在会上,他再次因为紧张而失态。他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但就在他站起来正要发言的时候,“我的视线变得模糊,浑身颤抖,虽然那份稿子只有一页纸”。马兹穆达不得不代他读了稿子。“我在英国居住期间,一直都很害羞。当我上门拜访别人的时候,哪怕只有六个人或更多人在场,我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虽然在公开场合发言依然是他难以克服的障碍,但掌握书面文字对他来说则要轻松许多。刚进入包纳加尔大学读书时,他听不懂用英语开设的课程。现在,他可以给《素食者》杂志投稿,谈论故乡的饮食习惯、习俗和节日了。他在青年时代为杂志所撰写的这些稿件,平易、直白、不造作,即使现在读来也饶有趣味。这些文字体现了莫汉年轻时的观察力,同时也预示出他此后一生要扮演的记者角色。虽然当时尚显稚嫩,但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写作风格:注重细节,善于辩论,有明显的道德倾向。

他反对“印度人是因为吃素才变得孱弱”的普遍看法,认为体质弱化是童婚这一陋习以及相关不良做法的结果。他从自身经历出发,展开辩论:“如果一个11岁的男孩娶了一个同龄的女孩,在那个年纪他对怎样做一个丈夫一无所知,只是被迫接受他的妻子。当然,他还在上学。除了繁重的学业课程之外,他还要照顾年轻的妻子……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但是这样的念头难道就不会困扰他,进而损害他的健康吗?”  他还为《素食者》杂志的读者描述了他在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伦敦时的内心情感冲突。“睡觉、走路、喝水、吃饭、走路、跑步、阅读,我一直都在梦想着英国,想着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时,我该做些什么。最后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的母亲用手捂着她满是泪水的双眼,但我能清楚地听到她的啜泣声。与此同时,我被大约五十位朋友围在当中。‘如果我哭的话,他们会觉得我太软弱,或许他们就不会让我去英国了。’我这样对自己说。因此,我忍住没有哭,虽然我的心都碎了。最后,我还要和妻子告别。根据习俗,我不能当着朋友的面和她相见说话。所以我只好在一间单独的房间里与她见面。她当然早就开始哭了。我走到她面前,像一座沉默的雕像般站了一会。我亲吻她,她说,‘别走’。后来发生的事就没必要详述了。”

当时伦敦是各种新的革命思想和运动的聚集地,也是知识、政治、社会和美学潮流的中心。我们无从得知这些新思想是否曾影响过这位新闻界的新手。无论如何,这些思潮并没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他后来撰写回忆录的时候,并没有提及相关内容。但他回忆过自己在1890年去参观巴黎博览会的情形。古老的教堂,尤其是巴黎圣母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那些人花费数百万法郎来修建如此神圣的大教堂,他们的心里只有对上帝的爱”。但他并不崇尚埃菲尔铁塔的建筑成就,并且援引托尔斯泰的评论,认为铁塔并不是人类智慧的丰碑,而是体现了人类的愚蠢。这时可以发现他和这位俄国思想家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他对西方文明的科学至上倾向的厌恶之情。

三年过去了,甘地获得了律师资格,并于1891年6月1 1日在高等法院注册备案。这位年轻的律师没有耽误时间,第二天就启程回国。在英国期间,他获益良多,不仅生活过得很愉快,而且为自己的个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今后的漫长人生里,他还将付出巨大努力,一点一点地锻炼自己,直到最后人们以为,他还的个性如此坚毅刚强,仿佛出自一整块稀有的大理石。

多年以后,他向他的第一位传记作者约瑟夫.多克坦承:“即使到现在,在印度之外,我最愿意居住的地方还是伦敦。”P25-29

序言

《甘地传》(Gandhi:A Life)英文版出版于1968年。之后多次重印,印次达14次之多。仅2000年至2011年间,就重印了7次,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读者或许心存疑虑:为什么一本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作品如此热门?难道就没有更新、更好的传记?

要回答这一疑问,得从名目繁多的甘地传记说起。就写作风格而言,这些作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叙事型传记,按时间顺序介绍甘地的生平。此类传记中的经典是路易斯。费希尔(Louis Fischer)的《甘地传》,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第二类是资料型传记,其特点是汇编了大量有关甘地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D.G.腾杜尔卡(D.G.Tendulkar)主编的《圣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传》,共八卷,全文收录了甘地的许多演讲和书面文稿。

第三类是研究型传记,近年来此类作品日益增多,其特点是将传记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比如,2013年出版的两本新作: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教授阿尔温德·夏尔马(Arvind Sharma)所写的《甘地:一部精神传记》,侧重分析甘地的内心世界;而印度著名历史学家拉马钱德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所写的《印度之前的甘地》,则重点研究甘地在南非时期的思想发展。

上述三类传记各有特色,同时优缺点也十分明显。叙事型传记胜在鲜活生动,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资料型传记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文献,但卷帙繁多,可读性不强。研究型传记也有着类似的缺陷,作为学术产业的衍生品。此类作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缺乏亲和力。

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对于当下的中国读者而言,我们认为,这本《甘地传》实在是了解甘地生平及思想的最佳入门读物。首先,本书篇幅不长,英文原版还不到两百页。与那些动辄五六百页的大部头(比如费希尔的《甘地传》)相比。这样的小册子无疑更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其次,本书在采取传统叙事方法的基础上,大量援引甘地本人的言论,并辅之以同时代人的评论,以此来揭示甘地的内心世界。一定程度上,这种写作方式结合了叙事型和研究型传记的优点,在保留阅读趣味的同时,增加了思想深度。

说到这里,就得介绍一下本书作者。克里希纳·克里帕拉尼(Krishna Kripalani,1907-1992)是当代印度文化界的知名人物,是泰戈尔的外孙女婿,曾先后担任过印度全国文学院的首任院长和印度政府下属机构国家图书基金的主席。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者,主要作品包括《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传》、《近代印度:从拉莫汉.罗伊到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近代印度文学》等。

克里帕拉尼对甘地也颇有研究。他曾搜集并整理甘地本人的言论,汇编成《四海一家:圣雄甘地自述生平及思想》。该书于195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两年后又在印度国内正式出版,不仅为民众了解甘地的思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他本人写作《甘地传》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本书之前已有一个中文译本,由陈武俊、李运民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此次重译,我们希望能在四个方面取得进步。首先,力求译文更加准确,更加流畅。其次,原书无一注释,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书中所提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我们添加了百余条译注。故此,本书所有注释均为译者所加,书中不再一一注明,此点请读者诸君注意。第三,相比人大版的译本,本书保留了甘地的照片,并按照甘地的生平,重新编排,以便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甘地。这些照片拍摄年代久远,不易复原,我们尽最大努力,保留了图片原貌。第四,我们保留了英文原版中的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中文标题与原书的英文标题没有完全对应。我们的观点是,若直译英文标题,在读者看来,可能有些不知所云。我们的处理策略是,结合内容来翻译标题。摭拾甘地生平或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作为标题。如第五章英文标题为“Christian Contacts”,若直译为“基督教的朋友们”,也无可挑剔;然而,该章讲的是基督教对甘地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译为“基督教的影响”。第三十五章英文标题为“Christmas Gift”,若直译为“圣诞节礼物”,则没有考虑到此处的“礼物”实乃反讽修辞,指甘地圣诞节一周后被拘捕,因此,我们译为“圣诞节后被拘捕”。

原书英文言浅意深,涉及诸多印度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知识。我们尽最大努力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再现英文的妙处.然而由于我们水平和学识有限,译文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再版或重印时改正。

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汪□先生对印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和标题的翻译提出重要意见,特向他表示感谢。

希望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能够推动中印两国文化交流,让中国读者接触到更多的印度经典著作,我们愿为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译者

2014年5月23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或许甘地不会成功,就像佛陀一样失败,就像基督一样_失败,他们部无法根除人性中的邪恶;但他将会被永远牢记,他的。生对所有的后来人郜是一种教益。——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甘地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宽容和尊重人性的教科书,他推动了整个国家,以非暴力的方式争取自由。他是印度国父,也是全世界自由与和谐的象征。——印度首位女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

从出身背景中,我获得了基督教的理想;从甘地邶里,我学到了行动方法。——马丁·路德·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