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位来自贵州的山里,一位来自呼伦贝尔的小镇;一位从外交部的一个普通职员到参加改变中国命运谈判的首席代表,一位从报纸编辑到奥运会开幕式主播,……他们在人生关键处如何抉择、如何坚持;他们如何面对青春的不易、人生的艰难;他们如何看待创业、幸福、时代焦虑、信仰危机;对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他们如何诊断开方;他们如何处理“关系”,如何看待一个国家规则的建立和格局的提升……
《龙永图白岩松(中国再启动)》,一部跨越20年的省部级官员的回忆实录,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首度出书讲述从政生涯,披露改革史鲜为人知的决策与细节,剖析谈判场背后的秘密角力,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大胆预测世界经济大势与中国新格局。
这也是主持人白岩松第一本自传体之外的思想著作。步入中年的白岩松,自言“外不圆,内更方”。他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学会做一点“没用”的事;不用浪漫的方式勾勒未来;永远保持兴奋和好奇心;不争第一……
翻开本书,且看龙永图与白岩松:评家议国观天下,说理论道察人心。
《龙永图白岩松(中国再启动)》是一本龙永图、白岩松的思想合论。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主持人,两人以各自人生经历和改革观察来现身说法:评点经济、谈论信仰、忆青春、道幸福……本书既是个人成长的存证,又是中国近30年改革发展的鲜活体验史。相似的经历、不同的视角,有共鸣,更有大碰撞。
——谈政府:好政府什么样?坏政府什么样?
——谈企业:哪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血与肉?
——谈经济大势:中国,再启动
——谈改革新常态: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好过?
——谈创业:既需要理想主义,也需要现实主义
——谈国民性格:不要事事“摆平”的江湖气
——谈人生智慧:处理好人生中的“三大关系”
——谈未来中国:中国距离领导世界还有多远?
——谈信仰:不要把成功的调子定得那么高
——谈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
——谈幸福:幸福需要慢慢谈
——谈足球:恒大淘宝队能不能多几个?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地推动了中国市场化的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而且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转变。
政府培养不出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就像温室里培养不出美丽的鲜花一样,优秀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只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按照国际规则在市场搏击中历练而成。
企业和人一样,没有来自外来的压力,是不会具备真正的综合竞争力的。就像打篮球一样,每天都是河南队对河北队、山东队对山西队,这是打不出一个世界冠军的。只有和外国强队打,遇到更强劲的对手,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才会打出奥运冠军。
所以中国做出市场开放的决策不是让步,而是进步。
讲到市场,我记得当时在关贸总协定宣布中国接受“市场经济”概念的时候,我们加了一个提法,说我们相信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今天在讲到市场的时候,不要忘记市场除了竞争,还有它人性化的一面,即要为老百姓服务。只有为老百姓利益服务的市场,才会是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市场,我们需要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这样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1年9月,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入世谈判,我在日内瓦举行过一次记者招待会。当时美国CNN的记者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俱乐部的一个成员,你们以后谈市场经济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说不行,因为我们所搞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注重社会公正的市场经济。中国加入了全球这个大市场,这是积极的开放,但不能因此丢了自己的本色和优势。就是在这种既保持开放又坚持自己特色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与之相适应,中国的经济也被带动起来。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人输入了一个概念:双赢。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双赢”这个概念。“双赢”,“winwin”,这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中国人以前不太讲“双赢”,往往只强调自己一方的利益。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说,两个强大的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地球上。在1999年我们和美国达成协议以后,中国和美国的谈判代表团在中南海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接见。我记得很清楚,江主席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祝贺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达成了一个双赢的协议”。这使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口中听到“双赢”这个词,我们中国终于接受了“双赢”这个理念。确实,我们整个入世谈判最后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就是整个谈判代表团在中央的领导之下,确立了这次谈判的目的是“双赢”,而不是中国人赢,外国人输。不然的话,中国这场谈判可能到今天也不能够结束,共赢的理念是谈判应该坚守的一条非常基本的原则。不管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还是对外开展外交,这条原则都非常重要。
所以,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当中,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中国的老百姓了解了“双赢”的概念。“双赢”非常重要,所以“双赢”这个词在中国人世十年以后一直成为报纸上最常见的词,政府和老百姓“双赢”、企业与企业之间“双赢”、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双赢”、父母和孩子“双赢”。
P17-19
中国龙
2014年,我认识龙永图先生整整20年。
认识他,是在国外,遥远的日内瓦。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公差,去采访正在日内瓦进行的中国复关谈判,龙永图先生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复关谈判,是中国漫长入世谈判的上半场,那个时候,还没有WTO,只有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由于1995年1月1日起,关贸总协定变身WTO,于是,中国希望抢在这个日期前争取恢复自己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位置,而不是WTO成立后,以新成员的身份再申请加入,当然最终未果。
不过也因如此,我1994年,居然春天和冬天两次去日内瓦采访相关内容,使龙永图先生们的工作终于可以通过电视屏幕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龙永图先生一开始还不是代表团内最大的领导,但没用几天,我就明白,他是代表团中最重要的一员,不仅因为业务精深,还因为:对外谈判,他负责进攻;对内面对各行业的自我保护,他又得防守。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不好干的苦差。
可我见他总是干得精气神十足。有一天早上,电梯旁,他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原因:小白,你知道我为什么愿意干吗?不能让中国的改革开倒车啊!融入世界,我们的改革就不可逆!
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他说这番话时的表情,也从那一瞬间起,在我的内心,不再把他当作一个采访对象,而是当成一位值得尊敬的师长。因为,从他的心里,我看到一种久违的理想主义和责任感。
于是,我慢慢和他建立起一种忘年的交情。当然,于我,这情谊的背后,依然是一种不会改变的尊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他谈判工作的受益者,而他自己,也是这种辛苦与投入的受益者。他只是一个副部长,但他在中国的改革史中,拥有了远远超过副部长级别的影响力和百姓的尊重。
一个不把“官”当官做的人,注定也不存在功成身退。龙永图先生如同一个老兵,永远不会退出战场,只会优雅而执着地老去。可没想到,他连老去,都是如此地缓慢和难以察觉。离开副部长的位置,他做博鳌论坛的秘书长,又做与20国集团相关的工作,即便已如此繁忙,他又在故乡贵州的电视台,开了一档《论道》的电视栏目,让各路高人,在他遥远而亲近的故乡,去议论、观察最广阔的世界。
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这是太适合他干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应该多听他说,听他的内心,听他的理想,听他的爱与忧虑。
可没想到,他高抬了我,也给了我上《论道》的机会,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终于有了这本书,这本我原本不该出的书。但就像他邀请我参加《论道》,我从不能说“不”一样,尊敬,就是顺应师长的召唤,哪怕自己力不从心。 白纸黑字,记录下我们20年的忘年之交,也记录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与失望。不过,最有价值的,一定是龙先生的表达。就像多年前在日内瓦,每当他在大会上要发言,原本空荡荡的会场,会立刻挤满了人,因为外国朋友常常对同伴说:中国龙,去听听!可见龙先生的吸引力和魅力。
我为能有机会结识“中国龙”感到荣幸,学习的收获与心得,都在这本纪念我们友情的“论道”之书里。
白岩松
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