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力所著的《朱可夫全传》是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传记。他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哪个战场吃紧,他总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扭转战局,赢得了“苏德战场上的救火队员”的美誉。从1942年8月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担任最高副统帅,多次被代表最高统帅派往前线。在策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朱可夫发挥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可夫全传/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林文力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文力所著的《朱可夫全传》是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传记。他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哪个战场吃紧,他总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扭转战局,赢得了“苏德战场上的救火队员”的美誉。从1942年8月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担任最高副统帅,多次被代表最高统帅派往前线。在策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朱可夫发挥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内容推荐 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他们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的。纵观朱可夫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命运是如此多舛,人生是如此大起大落。那么他是如何从毛皮匠学徒成长为高层领导?又是如何组织和指挥一系列重大战役?他为何受到迫害,又受到了哪些迫害呢?林文力所著的《朱可夫全传》在考查大量史料以及仔细斟酌细节的基础上,详细地记述了朱可夫的传奇一生,不仅揭示这位风云人物的成长史,剖析他的旷世奇谋,还客观地分析了他跌宕命运背后的必然因素。 目录 第一章 贫寒中锻炼的力量 一、冬日里的一声啼哭 二、再见,美好的童年 三、作坊里的新学徒 四、敢作敢为的年轻人 五、枯萎的爱情之花 第二章 在军旅中茁壮成长 一、新兵的日子 二、教导队生活 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四、光荣的红军战士 五、崭露头角的年轻指挥员 第三章 冉冉升起的红军新星 一、第一枚红旗勋章 二、升任团长 三、升任旅长、师长和军长 四、哈勒哈河战役 第四章 德国对苏联宣战 一、苏德战争启动 二、叶利尼亚战役 三、西南方面军惨败 第五章 列宁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会战 一、接手列宁格勒 二、守住列宁格勒 三、接手莫斯科 四、粉碎德军强攻 五、红军进入反攻 六、德军“闪电战”破产 第六章 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 一、兵临城下 二、保卫斯大林格勒 三、斯大林格勒反击战 四、“火花”战役 五、库尔斯克会战的准备 六、库尔斯克会战正式打响 第七章 战略大反攻 一、第聂伯河战役 二、肃清乌克兰境内之敌 三、全面解放苏联西部 四、逼近德国 第八章 挺进柏林 一、剑指柏林 二、大战准备 三、柏林战役 四、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五、与西方“甜蜜”的日子 第九章 诡谲奇险的政治 一、盛极而衰 二、名誉恢复 三、强劲的军事变革 四、“义务外交部长” 五、大规模的平反军人运动 第十章 悲怆的晚年 一、波匈事件 二、赫鲁晓夫上台 三、赫鲁晓夫的“恩将仇报” 四、低迷的岁月 五、历史终会证明一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贫寒中锻炼的力量 一、冬日里的一声啼哭 卡卢加省马洛亚罗斯拉韦茨县有一个贫穷、落后但美丽的村庄——斯特列尔科夫卡村。村子景色宜人,两条无名小河分别从村中和村旁穿过,村北有一片桦树林。这个如桃花源般的宁静村落,位于莫斯科西南约300公里处。 村子中央,有一座破败的茅草屋,屋子的顶部和墙壁长满了绿草和苔藓,一个屋角也已经塌陷。然而1896年12月2日,就是这座破得不能再破的屋子,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的父亲是一名皮鞋匠,已经50多岁了,名叫康斯坦丁·安德列维奇·朱可夫。老来得子本该欣喜异常,可是家庭生活条件这么差,多一个人就要多吃一口饭,康斯坦丁的脸上露出了忧虑的神情。康斯坦丁是个苦命人,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被遗弃在孤儿院,之后被年迈的寡妇安努什卡·朱可娃领养。 康斯坦丁长大后,并没有想过寻找亲生父母,因为那个时候贫困农妇将孩子丢给孤儿院的事时有发生,这并不是她们不喜欢孩子,而是根本无力养活。康斯坦丁和养母朱可娃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他8岁的时候,养母撒手人寰。为了养活自己,康斯坦丁来到乌戈德厂村的一家制鞋厂当学徒。学徒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老师傅也是贫困之人,为了保住饭碗,不仅不尽心尽力地教徒弟,还常常让康斯坦丁帮他带孩子、喂牛、做家务。三年的学徒生涯转瞬即逝,可康斯坦丁对于制鞋仍是茫然无知。 为了学到手艺,也为了养活自己,康斯坦丁几经周折,终于在莫斯科的维伊斯制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这里,康斯坦丁终于学到了制鞋手艺。当时,手艺人并不被尊重,收人也非常少,直到40岁的时候,康斯坦丁才结了婚。可是,命运之神并不眷顾于他,婚后不久妻子就因病去世。在康斯坦丁50岁那年,有人给他介绍了邻村黑泥庄一位35岁的名叫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芙娜的寡妇。这个女人不像康斯坦丁第一位妻子那样弱不禁风,她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以毫不费力地扛起90公斤重的粮食。就这样,康斯坦丁与乌斯季尼娅结合在了一起,一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玛莎出生了,一家三口生活虽然艰辛但又分外甜蜜。 两年后,1896年12月2日,冬日的严寒笼罩了整个村庄,在康斯坦丁家的破败草屋里,几名妇女正在焦急地忙进忙出,而乌斯季尼娅正挺着大肚子痛苦地躺在床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房间里终于传出了一声“哇”的新生男婴的哭声。康斯坦丁为这个男婴取名为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这个男婴,就是日后名垂军史、享誉世界的苏联伟大元帅——朱可夫。 朱可夫快7岁的那年夏季的一天,父亲康斯坦丁看着无忧无虑的朱可夫,把他喊到身边笑着说:“孩子,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干的活都赶上大人了。如今你快7岁了,明天我们去割草,你和玛莎也一起去吧,把草摊开晒晒,然后垛在一起就行。” 朱可夫是一个喜欢劳动的男孩,往年父母去割草,他便经常跟着去玩。现在,父亲正式让他干活儿,这就说明把自己当成了大人,朱可夫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对家庭有用的人了,于是高兴地答应了父亲的要求。次日,朱可夫早早起了床,兴冲冲地和姐姐玛莎坐上了套好的马车。一路上,朱可夫哼着欢快的小调,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搞得父母不时地提醒他别掉下马车。到了田地后,朱可夫拿着耙子,卖力地耙着草。一旁干活儿的村民,看到小小年纪的朱可夫如此认真的模样,纷纷举起拇指夸赞朱可夫活儿干得好。康斯坦丁也高兴地对朱可夫说:“嗨,孩子,好样的!” 朱可夫被大家夸得有些得意,更加起劲地干了起来。由于手掌皮肤稚嫩,加上不懂得干活儿的技巧,只一会儿,朱可夫的双手便磨出了血泡。朱可夫看着紫红色的血泡,又看着身边埋头干活儿的父母,不好意思停下,又坚持着干了下去。血泡很快被磨破,钻心的疼痛让朱可夫无法继续。 父亲康斯坦丁看到朱可夫停了下来,刚要问他是不是累了时,猛然看到朱可夫双手上的鲜血,一下子明白了。康斯坦丁既心疼又高兴,心疼的是儿子把手弄破了,高兴的是儿子长大了,是个小大人了。康斯坦丁找了两块破布,把朱可夫的手包了起来,对他说:“没关系,第一次干活儿都这样,过几天就好了。”果然,没过几天,朱可夫的手就好了,又蹦蹦跳跳地跑去割草了。 黑麦收割的季节到了,母亲对朱可夫说:“孩子,你也学着割麦子吧!我前些天在城里给你买了一把新镰刀,明天早晨我们一起去割。”黑麦是北半球农民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这种作物抗寒能力极强,生长范围甚至都到了北极圈附近。沙俄农民基本上都种植黑麦,他们用黑麦粉制作成面包,因为麦粉是黑色的,所以面包又被称为黑面包。 因为割过草,朱可夫割麦子显得有板有眼。在地里干活儿的村民,看到小小的朱可夫奋力地挥舞着镰刀,就冲着乌斯季尼娅大喊:“嘿,你儿子的活儿干得真不错。”母亲听到儿子被邻居们夸奖,望着儿子的背影开心地笑了。听到大家夸自己,朱可夫更卖力地干了起来。母亲看到他干得起劲,心有忧虑地提醒:“别着急,慢慢割!” P1-3 序言 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战争,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卷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军事冲突,参与进来的相关军事人员超过1亿人。在这场残酷的冲突中,涌现出了无数的风云人物,但这些人物的结局不尽相同,他们有的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战争罪犯,有的成为了流芳百世的英雄。 朱可夫就是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风云人物之一。他是卓越的军事家、伟大的战略家,先后四次获得苏联英雄荣誉,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朱可夫凭借突出的能力,被斯大林看成是“胜利的象征”——哪个地方出现危险,就将他派往救援。 翻开封尘已久的历史,我们发现朱可夫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朱可夫由贫寒的毛皮匠学徒进入军队,继而成为苏联红军的将军和总参谋长,实现了从底层到高级将领再到高层领导人的传奇性跨越。 朱可夫出身贫寒,只上过小学三年级,很早就成了一家毛皮工厂的学徒。童少年艰辛的经历,夯实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他的上进心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朱可夫加入了沙皇政府的军队,成为了一名下层军官。1918年,朱可夫参加了红军,因为作战勇敢、指挥得当,他很快受到了红军将领的重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朱可夫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阶段:朱可夫作为副统帅,组织和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先后担任过几个最大的、最重要的方面军总司令,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战果。 作为副统帅,朱可夫被斯大林当成了“战神”,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重要的战场上,只要他出现,战局总会朝苏联有利的方向扭转。1941年希特勒撕毁条约,攻击苏联,希特勒军队势如破竹,很快逼近了莫斯科。在这极度危急的关头,斯大林会见朱可夫。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临危领命,郑重地做出承诺:“我以党性保证,莫斯科一定会保住。”果然,苏联军队顶住了希特勒的疯狂进攻,由退却转为了战略防御,再由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苏联境内的希特勒军队就被消灭。接着苏联军队一路进发,将东欧各国从法西斯的魔爪下拯救出来,最后攻入柏林,将红旗高高地插在了帝国大厦上面。 第三阶段:朱可夫从1957年10月被免职,到再次参与政治事件,再到下台、退休直至逝世。 苏军占领柏林后,朱可夫成为了苏军驻德最高行政长官和总司令。然而,历史证明,功高盖主者均难逃悲惨的命运。不久,朱可夫接到回国的调遣命令,回国后斯大林将他派往敖德萨军区。接着,他又受人诬陷,被调到乌拉尔军分区。实际上,这一次,他是被变相地软禁了起来。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遭到镇压,朱可夫重获新生,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1957年6月,在朱可夫的支持下,赫鲁晓夫坐上了苏联第一书记宝座。此时,赫鲁晓夫为了褒奖朱可夫,再次给他颁发了苏联英雄奖章,使得朱可夫成为了有此荣耀的唯一统帅。然而,就在这一片掌声中,杀机正在悄悄酝酿着。仅仅几个月后,1957年10月,朱可夫突然被赫鲁晓夫莫名地扣上罪名,将他的党内党外所有的职务全部解除。无官一身轻的朱可夫,为了还原历史真相,也为了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战斗生涯,撰写出了长达60万字的回忆录。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两年后的1966年,朱可夫正式恢复名誉。 1974年6月,这位叱咤风云的卓越军事家、伟大战略家、一代名帅,与世长辞,享年78岁。1995年5月,朱可夫的大型青铜雕像被竖立在离莫斯科红场不远的马涅什广场上,至此朱可夫的名誉得到彻底澄清。 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他们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的。纵观朱可夫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命运是如此多舛,人生是如此大起大落。那么他是如何从毛皮匠学徒成长为高层领导?又是如何组织和指挥一系列重大战役?他为何受到迫害,又受到了哪些迫害呢?本书在考查大量史料以及仔细斟酌细节的基础上,详细地记述了朱可夫的传奇一生,不仅揭示这位风云人物的成长史,剖析他的旷世奇谋,还客观地分析了他跌宕命运背后的必然因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