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天,你留给我们一潭充满柔情的清泉一来不及触摸人生漫长的画卷,你就轻轻地带走了我们无尽的相思。在你熟悉的康桥边,请允许我们将这最后一淌泪为你拋洒。
本书精选了61篇诗化的散文,在诗情画意中引领我们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志摩散文全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永安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间四月芳菲天,你留给我们一潭充满柔情的清泉一来不及触摸人生漫长的画卷,你就轻轻地带走了我们无尽的相思。在你熟悉的康桥边,请允许我们将这最后一淌泪为你拋洒。 本书精选了61篇诗化的散文,在诗情画意中引领我们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 内容推荐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本书展示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该书精心收录了徐志摩的61篇散文及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 目录 1922年 印度洋上的秋思 1923年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曼殊斐儿 我过的端阳节 泰山日出 太戈尔来华 我的祖母之死 罗素又来说话了 1924年 一封信(给抱怨生活干燥的朋友) 山中来函 拜伦 泰戈尔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悼沈叔薇 落叶 1925年 济慈的夜莺歌 丹农雪乌 斐伦翠山居闲话 我的彼得 意大利的天时小引 “迎上前去” “■死木死” 读桂林梁巨川先生遗书 叔本华与叔本华的妇女论 吊刘叔和 再论自杀 话匣子 罗曼罗兰 守旧与“玩”旧 巴黎的鳞爪 1926年 吸烟与文化 我所知道的康桥 伤双栝老人 自剖 再剖 “这是风刮的” 想飞 罗素与幼稚教育 再谈管孩子 我们病了怎么办 “话” 海滩上种花 丑西湖 天目山中笔记 求医(续自剖) 1927年 海粟的画 1928年 “新月”的态度 汤麦士哈代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啥代的悲观 白郎宁夫人的情诗 一个行乞的诗人 “浓得化不开” 1929年 “死城”(北京的一晚) 家德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关于女子(苏州女中讲稿) 波特菜的散文诗 1930年 一个诗人 1931年 富士(东游记之一) 秋声(暨南大学讲稿) 徐志摩散文编年 试读章节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仕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濠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船轮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忧,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像,直剑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童心,如今那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畴百亩的畹阑,干茎的紫琳■。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否则,何以我们儿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 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重复将锋快的智办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缒的诗魂漫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他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那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一)印度的GANGES(埂奇)河边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个榕绒密绣的湖边,生着一对情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那温柔婉恋的烟篆,沉馥香浓的热气,便是他们爱感的象征——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胸前的珠串上,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哂,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 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又将她银色的纤指,理齐了他脐圆的额发,霭然微哂着,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个失望的诗人,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满面写着幽郁的神情,他麦人的倩影,在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张开两手,仰着头,让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时正在过路,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他似乎感觉到清心的安慰,立即摸出一管笔,在白衣襟上写道: 月光, 你是失望儿的乳娘! 面海一坐柴屋的窗棂里,望得见屋里的内容:一张小桌上放着半块面包和几条冷肉,晚餐的剩余,窗前几上开着一本家用的圣经,炉架上两座点着的烛台,不住地在流泪,旁边坐着一个■面驼腰的老妇人,两眼半闭不闭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个少妇,她的长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老妇人掉头向窗外望,只见远远海涛起伏,和慈祥的月光在拥抱密吻,她叹了声气向着斜照在圣经上的月彩嗫道: “真绝望了!真绝望了!” 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秘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日不圆满:她瘦损了。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威尔斯西境一座矿床附近,有三个工人,口衔着笨重的烟斗,在月光中间坐。他们所能想到的话都已讲完,但这异样的月彩,在他们对面的松林,左首的溪水上,平添了不可言语比说的妩媚,惟有他们工余倦极的眼珠不阖,彼此不约而同今晚较往常多抽了两斗的烟,但他们矿火熏黑,煤块擦黑的面容,表示他们心灵的薄弱,在享乐烟斗以外;虽经秋月溪声的戟刺,也不能有精美情绪之反感。等月影移西一些,他们默默地扑出了一斗灰,起身进屋,各自登床睡去。月光从屋背飘眼望进去,只见他们都已睡熟;他们即使有梦,也无非矿内矿外的景色! 月光渡过了爱尔兰海峡,爬上海尔佛林的高峰,正对着静默的红潭。潭水凝定得像一大块冰,铁青色。四围斜坦的小峰,全都满铺着蟹青和蛋白色的岩片碎石,一株矮树都没有。沿潭问有些丛草,那全体形势,正像一大青碗,现在满盛了清洁的月辉,静极了,草里不闻虫吟,水里不闻鱼跃;只有石缝里潜涧沥淅之声,断续地乍响,仿佛一座大教堂里点着一星小火,益发对照出静穆宁寂的境界,月儿在铁色的潭面上,倦倚了半晌,重复扱起她的银渴,过山去了。 昨天船离了新加坡以后,方向从正东改为东北,所以前几天的船梢正对落日,此后“晚霞的工厂”渐渐移到我们船向的左手来了。 昨夜吃过晚饭上甲板的时候,船右一海银波,在犀利之中涵有幽秘的彩色,凄清的表情,引起了我的凝视。那放银光的圆球正挂在你头上,如其起靠着船头仰望。她今夜并不十分鲜艳;她精圆的芳容上似乎轻笼着一层藕灰色的薄纱;轻漾着一种悲喟的音调;轻染着几痕泪化的雾霭。她并不十分鲜艳,然而她素洁温柔的光线中,犹之少女浅蓝妙眼的斜瞟;犹之春阳融解在山颠白云反映的嫩色,含有不可解的迷力,媚态,世间凡具有感觉性的人,只要承沐着她的清辉,就发生也是不可理解的反应,引起隐复的内心境界的紧张,——像琴弦一样,——人生最微妙的情绪,戟霞生命所蕴藏高洁名贵创现的冲动。有时在心理状态之前,成于同时,撼动躯体的组织,使感觉血液中突起冰流之冰流,嗅神经难禁之酸辛,内藏汹涌之跳动,泪腺之骤热与润湿。那就是秋月兴起的秋思——愁。 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岂止,直是悲哀幽骚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运转的伟剧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诗艺界最凄凉亦最微妙的一个消息。 今夜月明人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P3-6 序言 徐志摩发表散文,大致始于1922年,此时他正是25岁的风华,经历了从中国到美国,从美国到英国,从法学到经济学,从经济学到文学的大跨度漫游,可谓万里路与万卷书齐备,有些沧桑了。这一年,他写下了流溢着浪漫之气的诗歌《雪花的快乐》,渴望像雪花一样“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这一年,他还写下了充满生命忧情的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从此,徐志摩在诗歌与散文、云端与土地问开始了两难的云游。他想飞,因为他对欧洲自由主义文化传统有切身的体验和无限的留恋。他的心中,有一个温暖的异邦,有一片“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在《巴黎的鳞爪》中,他不胜羡慕地写道:“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的你通体舒泰。” 然而“西天的云彩”并非他“云端”憧憬的根本动因。他的“飞”意识的现实动因,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混乱与沉沦。从《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再不见雷峰》、《“这年头活着不易”》等等忧愤的诗歌中,可见他无处安身的绝望。在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中,他已经高度压缩了憧憬与梦想,“我只要一分钟,我只要一点光,我只要一条缝”(《阔的海》)。然而现实却是“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生活》)。 在艰难的历史境遇中,徐志摩并没有选择去国,而是竭尽全力,从个人惊世骇俗的奋争中获得精神的飞翔感。正如他无限敬仰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分析浪漫主义所指出的那样:我行我素的行为,能给人一种飞扬在天空般的感受。这是一种特殊的“内在超越”,也是一种特殊的“独善其身”,是徐志摩在中国前现代时期不得已的选择。 于是,他呈现出某种不被人所理解、甚至他自己也复杂地赞同友人对他的评语:“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然而唯有“浮”,他才能离沉重而去,如他的《爱的灵感——奉适之一》所写:“我就像是一朵云,一朵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不见分量,阳光抱着我,我就是光,轻灵的一球,往远处飞,往更远的飞;什么累赘,一切的烦愁,恩情,痛苦,怨,全都远了。”于是,他以“浮”代价,在“浮”中获取自由,放大主体。这体现了一代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困境。 徐志摩的自我矛盾之处,是他一方面想飞越现实,另一方面又无法脱离现实。这无法飞跃的一面,大量地聚集在他的散文中。正如他在《天目山中笔记》中所写:“我们承受西洋人生观洗礼的,容易把做人看太积极,入世的要求太猛烈,太不肯退让,把住这热虎虎的一个身子一个心放进生活的轧床去。” 他的“轧床”,主要是光明世界的无限渴望,对纯净爱情的真挚追求,二者互为表里,推动着他的人生。对社会生活的无望,强化了他对爱情的期待。他把对于美、对于自由、对于人生价值的守望,集中到爱情的希冀中。他在致陆小曼的信中写道:“我们是有志气的,绝不能放松一屑屑,我们的来一个直纯的榜样。眉,这恋爱是大事情,是难事情,是关生死超生死的事情——如其要到真的境界,那才是神圣。”但是,他要在爱情中构造一个他想飞去的世界,构造一个截然不同于生活现实的世外桃源的努力并没有成功,但他也由此成为一个历史中人,而不是消失于虚空中的隐士。也许,正是在爱情之路上的困顿,使他不得不跋涉于苦难的现实大地,成就了他散文写作的动量。 这本《徐志摩散文全编》正文部分录入62篇,大约占徐志摩散文的四分之一。选入的标准,首先是美感。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干,现代文学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在白话文的新语境下继承发展中国散文的美质。徐志摩的散文个性丰满,淡远而又富丽,在现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同样重要的选录标准是思想的充实、情感的真切。在正文部分,散文依照发表的日期前后排序,从中可以看到徐志摩的精神年轮。在当前游戏化的人生理念渐渐蔓延的文化生态下,细细阅读徐志摩的这些文字,不难体会现代文化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患、对个人价值的严厉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散文保持了发表时的原始文字,具有完整的历史的真实性。 本书参照相关资料,编录了《徐志摩散文编年》,其中有些散文的写作年月与发表日期有先后之别,“编年”原则上以写作年月为序,便于读者更完整地了解徐志摩散文创作的概貌。 这本散文集的注释由徐歆完成。 2010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