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有桃花(全新修订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意如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爱之初,桃天

激情与勇敢

河岸边,第一树桃花开了;人世间,又一对新人成家。你听啊,是谁在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妖童嫒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无意间看到这句话,怦然心动。他和她,年少的清怡,令我,想到初生桃花。

潺潺河水近旁,少年仰起脸庞。日光流转映照之际,他容光,竟如枝丫上抽出的桃花一般,虽没有后来的饱满润泽,却因天真而更显清媚,不被风尘浸染。身畔美貌少女竟因此顿失颜色,沦为陪衬。

我想啊,希腊神话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喜爱的人间美男子阿多尼斯,他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让人无法逼视又不能移目的俊美。看到他,就会想起世上一切美好而又短暂的东西。

爱神赐予世人象征爱的诸样鲜花,他却是爱神心上那朵桃花。阿多尼斯酷爱狩猎,爱在密集的丛林里奔跑,追逐心爱的猎物。娇柔的人间少年所热爱的,正是与外表形成强烈对比的激烈运动,驰骋山林,猎杀猎物。

他心中潜藏和向往的,是成年男子所拥有的勇敢、征服,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显然,阿多尼斯并不愿意被人当做玩宠或是娇弱小孩去保护。狩猎,是他执意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是美艳绝伦青春永恒的象征。当她从大海中降生时,凶恶的波涛为之平息,暴风骤停。世界为她的到来而静默,被她的美折服。

众神的盛宴上,她以光的姿态傲然出现,她点化世间万物,令它们流芳溢彩生机盎然。她使人世懵懂的男女懂得享受爱的甜蜜。她是众神爱慕的对象,但她只专注阿多尼斯。

为了阿多尼斯,阿佛洛狄忒可以忍受一切原本不属于她的艰辛、苦难。她伴随他,出没在不见天日的丛林,在那里,野兽和植物腐烂后形成的腥臭经年累月不能散去,形成瘴气,弥漫在四周,令人窒息。

危机四伏。最令爱神辛苦的,是她心中时隐时现的不祥预感。她预感到阿多尼斯将会死于非命,这是命定的劫难。唯有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她才有可能帮助他避免死亡的厄运。

可是有一天,阿佛洛狄忒有事必须返回奥林匹斯山。临行时,阿佛洛狄忒叮嘱阿多尼斯千万小心,阿多尼斯始终不明爱神所指。脱离了爱神的呵护,犹如脱离了母亲的保护一般,他甚至感觉前所未有的快感在胸中激荡,自由在召唤他,于是,他更加无所顾忌地奔跑在丛林中。

阿多尼斯发现了一头野猪,轻狂的少年又岂会轻易放过眼前的猎物?他要证明自己的勇敢和能力。爱神的告诫被理所当然地置于脑后。跃跃欲试的少年意识不到死亡的危险迫在眉睫。急于证明的后果是,阿多尼斯挺枪刺向野猪,被反扑过来的野猪咬死。

当心神不宁的阿佛洛狄忒返回人间,她看见的是阿多尼斯血流满地死去多时的惨状。荆棘和石块刺破了爱神的脚掌,淋漓血迹,蜿蜒了迷茫的寻觅之路。比身体之痛更难言明的,是痛失所爱之后无法挽回、不能言喻的悔恨,它们像惊涛骇浪无休止地重复涌来,将她彻底淹没。

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泪水从未停止流淌。爱神光彩照人的脸庞,因悲伤而失去了神采。此刻,有谁能分担她的绝望和无助呢?她可以主宰世间男女的爱情,带给他们希望,却无法避免丧失自身所爱带来的哀恸。

回忆里的那个少年,叫我如何不想念?因你是无可替代,所以失去了你就无可倾诉。天地万物都不能给她安慰。神的苦痛更甚于凡人。虽能预知,但无力改变降临己身的悲戚宿命。明知结局不可更改,却依然要无望地继续……然后,惴惴不安地等待结局到来。

希腊神话就有这样的痛快决绝,在命运面前,没有人或神,可以绝对高高在上。

阿佛洛狄忒亲吻着阿多尼斯,他金色的鬈发和苍白的脸庞,他丧失了血色桃花般芬芳的唇。爱神所经之处,滴落在地的血化作了玫瑰——深爱与痛苦孕育爱之花,将尖刺包裹在娇艳繁复的花瓣和芳香之下。

在这个故事里,爱神亦如人间的痴情少女,面对生命的意外,除了狠狠咒骂这该死的命运之外亦束手无策。甜蜜,美满,相较于痛失所爱的伤害都是短暂的。

爱是值得追求的,可是快乐总是易逝,永世不忘的是痛楚。这或许才是爱神留给人的启示,是她自身痛苦的流露和凝结。

也许,在看到阿多尼斯尸体的那一刻,她情愿自己是狩猎女神,这样就可以守护着他,让他不受伤害,活在自己身边。

她对阿多尼斯的思念无处不在。他灿若晨星的双眸可以驱散丛林的雾瘴。他偶尔展露的笑容可以令她眼前春暖花开。他遗落在水面的身影可以使河水清甜、清澈、欢快流动。

河水温柔地漫过脚背、手掌。嬉游于河畔,曾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少年的美,无论男女,都有一种淡定的、含苞欲放的娇柔。

初爱,不被惊扰,如此妖娆,一如初绽的桃花。初爱所必须面临的考验,与之后的经历一样,凌厉,致命。若开始时,对这降临己身的美妙感觉充满感激,就必须有准备领受失去之时的锥心之痛。就如我们欣喜花开,就必须面对枝残叶败的颓唐,感伤。

爱越甚,痛越深。这痛楚,除了自己领受,除了走过千山万水后,期待有朝一日放下、释然,别无出路。

如今,读到一些婉转的诗句时,我心总是在欢喜之后怅然,因为已经能把握到欢悦之下隐藏的悲伤的脉搏。有些词,的确蕴藏魔力,一眼望去就让人低回不已,譬如:“桃之天天i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天长地久、与子偕老不是没有,而是太少,横亘在中间的,更多是生死契阔。无论生活将人锻炼得多刚毅,就算你武装齐备,当这些柔如春水的词漫溢过来,依然能使人丢盔弃甲。心,不知不觉柔软、松懈下来。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多么温柔有力的词啊。时光慢转,容颜老去,它始终坚贞地存在于那里。光阴沁凉了它,坚固了它,不能使它毁灭,只能历久弥新。每一次,无意间看到,依然在眼底熠熠生辉。P3-7

后记

桃花开放的时候,我又吃到了青团。

这清明的食物,在多雨的江南吃到,别有情味。

那天在东栅的街上正游荡,闻到一阵食物的香味,看到街边一家店,正端出一笼青团。圆圆的,乖乖的样子,冒着腾腾热气,像是在对我微笑招手。我立刻走不动道了,眼巴巴瞧着。

企图太明显了。朋友说,你刚吃过饭。我执着地摇头。我似乎能感觉到饱满的青团里面活泼的豆沙馅在欢快流动。它们正召唤着我的亲吻。

他说,好吧,我去给你买。要几个?

我伸出一根手指,喜笑颜开地说,一个。

一个,一个就可以了,一个小小青团,一口咬下就能牵连起我童年所有的温暖。我不是要吃,我要的只是回忆的味道。

我的外婆是个厨艺很拙的人。她做家常菜很好吃,可是做点心就基本不会。为此我很失意,因为得不到,益发坚定了点心比主食好吃的信念。馋嘴的习惯,对美食的贪恋,大约就是那时孕育的吧。我的记忆中,她米糕做得好吃,和面的时候往里面加了甜酒。蒸出来,撒上一小撮桂花,还没出锅就闻到甜香四溢。好幸福的味道。

再有就是青团。早上从河边摘来嫩艾草。那时候没有榨汁机,就放在锅里蒸,加入一点石灰水,直到蒸烂了。小时候没有耐心,长大了才懂得,等待和被等待都是很奢侈的事情,无论是人、食物还是物件。你等待它起变化,最终成为你要的那个样子,过程是很悠长的。缓慢变化的过程中,你的心也在悄悄起伏,微妙地起了感应。

蒸好之后,要拿细白的纱布小心包起来,仔细地过滤掉叶渣。我对这种安静的仪式特别着迷。看清汁一滴滴流进碗里,凝聚成一小碗精华。那被包裹丢弃在一旁的艾草,又让我觉得难过、惋惜。它就好像是为我牺牲了,而这一小碗绿水,就是它一生全部的眼泪。人的眼泪是无色的,植物的眼泪是有颜色的,藏着它还没来得及对我说的秘密。  外婆在忙碌着。做青团要准备馅料,猪油的、豆沙的、芝麻的、山楂的。馅料的香味,变化多端的白色水汽,迅速转移了我对不幸的艾草的悼念。我喜欢吃豆沙和山楂馅的,这两种味道或浓郁或清淡,留有余地。猪油就太油腻了些,芝麻又稍显浓稠,霸占着味蕾,好似不让你记得不罢休。我喜欢情深却不那么痴缠的东西。

要洗干净手。手心残存一点湿意,糯米温柔地覆盖过来,将馅料安放在里面,像安抚它们睡去那样温柔地掩藏起来,温存地搓揉。我最喜欢这个过程,一个年少时的我,被允许踊跃参与的部分。

看似轻松,却要用心。不可放多,不可放少,也不可急躁。

生死之间的奥秘,人的一生都在参悟着。艾草借着和糯米豆沙的联姻重生了,它经历了水和火的洗礼,重生为碧绿如玉、芳香柔软的青团。

来年外公的忌日,我要为他亲手做一碟青团。也许就用桂花吧,我亲手种下的桂花。

暖暖的青团握在手里,是故乡的明月、回忆的苍凉。

我不能忘记他老人家,但我甚少特意为他写下文字——将感情演变成文字的过程太伤人。我未曾刻意回避过,却不堪一再回忆的重负。我记得是外公教会我背第一首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我是在日本第一次吃到河豚,是朋友请客,席间言笑殷殷。第一口鲜美的河豚人口,我心里泪如雨下。

我知他从未远离,他深藏在我心底。很多时候,忙碌的我,忙碌得以为自己忘记了,他会在某个深夜回来看我。

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只要和他、和我们的曾经相关,仍会牵动我。那天,我坐在临河的露台上晒太阳,坐在幼时常见的那种小藤椅上。

一直对太过喧闹的环境厌烦,对陌生人亦有隐约抗拒。但看见老人,心存亲近。  人在孩童时,生活单纯,性格未经磨砺,不露棱角,与人与己均无计较;及至年长,在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历练,渐渐锋芒毕露,棱角分明;唯有临到老来,一生所求所望差不多俱已到手,即使心有缺憾,却乐天知命,心态转为慈和,棱角又自行磨折消退。到此时,心境思想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他高高的身影、清瘦的面容,在我的眼前出现,在这么多人中间,我依然轻易地看到他。他看着我,伸出手,宽大、瘦、温暖、有力。我站起来,决定和他一起走。

南方的夏天,有充沛的雨水,每年如期而至的汛期。很小的时候,是很喜欢涨水的,觉得满大街汪汪混浊的水,每个人都湿漉漉地在水里奔来跑去,景象可爱而新奇。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坐着木盆,在自家的厅堂院子里划船,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也顾不上管。

退了水以后,他带我到河边去,玩沙子、淘各色漂亮石头、捉癞蛤蟆煮汤。夕阳把河水浣成一道金色的纱,华丽夺目。他站在河边看着我,对我微笑。

我骑的那辆小车,那些画本诗集,一首一首的唐诗宋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他说家乡的黄梅小调优美婉转,是我们特有的灵韵,我就学。是七岁,我听见自己唱的“郎对花,妹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他于是欣慰满足到不可言喻。

那样晦涩暗淡的童年,因为他,我从没有觉得寂寞。在那条小路,他牵我的手,带我回家。

他在年老的时候,听力衰退得厉害。刚开始会偶尔听不见身边略小的声音,而后越来越严重,最终近乎失聪。因他是不可以戴助听器的,只能一个人留在那片深海里。

我不知道他如何面对如此巨大的寂静,会如何地恐惧。

他是寂寞的,却依旧宽和,对任何人都是如此。我不知道他的爱,为何会如此绵长,不计代价,把惠泽给到身边的人。他死时,有法师从九华山下来,为他超度,覆上陀罗尼被。法师说他前生是佛门中人,能受此功德。我是相信的。轮回或许虚无,他的爱和恩慈,却是真切的事实。

他走了,留我一人独自与虚无记忆对抗。空间时间的错位,太强烈的疏离感,我感到深不可测的倦怠。后来我自己读佛经,知道一些善良的人,生前经受病痛折磨,是犹如涅槃的重生,偿清了最后一点未知罪孽,带着清静的灵魂飞升。如是才释然许多。

他躺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书。我坐在他身边,帮他捶腿,有时握着他的手。我在他脸上依稀可以搜寻到清晰的线条,确定他年轻时必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到老依然很有魅力。

他坐在我旁边,翻着一本《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似被轻敲,我闭上眼,记下这首偈子。

黄昏时起风了,我说回房吧,他笑着答应。我拿走他的佛经,不让他过于沉迷。等他躺下,我为他掖好被角,在床边待他安睡。在黑暗中触到他的手,宽大粗糙,厚重的暖意。别过脸去,脸庞湿润。

我知这世上诸法无常,灵魂寄居于易朽皮囊。若有一日,连他也如梦幻泡影,我还有什么割合不下?明知他一天一天离我远去,我就是心恋尘缘,不甘放下。于我而言,不管他逝去的过程多缓慢,对我都是遽然的事。

外公死后,眼泪变得稀少。想流的时候,一滴也无,却总在不经意时有流泪的冲动——它似已渐渐脱离我的掌控,有自主的意味。

我看见许多和他相似的老人,只要神情气质有一丝相似,我就恋恋不舍。我在那些人的身上找寻他的气息,却愈发确定他不会再回来。

我发觉我在做很绝望的事情。对他的记忆潮水一般涌来,我只能后退。于是,在初春的清晨,在令人微醺的阳光下,我对着潋滟的河水,泪流满面。

许多人问我:你自觉是个幸运的人吗?我说是。他们问我:那你有什么遗憾吗?我想了想,是没有让外公放心,至他辞世之前我都未能自立。他为我将来担忧,我知道。

我仍是在想,我还没来得及给他做过一餐饭。他总以为我是需要人照顾、长不大的孩子。他不知我能做温软的米饭,香甜的点心,我可以将他照顾得周全。

生活慢下来,时间的流动几乎不存在。一起坐在院子里,用春水煎茶、松花酿酒,一起留心观照四季,看桃花初夭、夏荷沐雨、桂子飘香。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我最想要的,不过是守着他,让他在我身边老去。只是,他离去的时候,我还来不及长成。

暗中的我,避世之心越来越强烈。我深知根源在他。他让我了解到人身微渺,功业徒劳。

目录

第一卷 缘生缘死

 爱之初,桃夭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遇仙记——欢从何处来,郎行去不归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桃花源——炼一丸桃花源

 桃叶渡——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第二卷 情终情始

 桃花水——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此心安处是吾乡

 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长安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易主楼台常似梦,伊人心事总成灰

 渔歌子——近来浮世狭,何似钓船中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桃花诗案——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第三卷 何许何处

 风流薄幸——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花若离枝——尽月馨香留我醉,每春颜色为谁开

 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

 六州歌头——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

 桃花仙——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徽南古村行——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第四卷 人生如此

 桃花杀——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桃花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桃花怨——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桃花恨——爱有千般苦,此心向一人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桃花痴——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憾——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第五卷 浮生如斯

 时间的灰烬

 桃花影落,碧海潮生

 暗恋桃花源——乌镇西栅

 暗恋,桃花源

 我爱桃花

 世有美人

 天生圣者

 战场古桃花

 生活在别处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跋——桃花,青团

总跋——如是我闻

序言

传说中,一位叫安期生的神仙,某日饮醉,遗墨于石上,石上便长出了绚烂桃花。这传说引我无限遐思。

写作之人,无论生存之世多么恶浊动荡,心底要有仙意,唯此,文字才可皎然出尘。醉后泼墨于石上,生出桃花来。醉是无意,无意才得见天机。写作之人心应似磐石,求证不息;生出文字却要似桃花嫣柔,能撩动人心柔软。

石不生花,桃花却又绚美,种种无稽正如文字组合,显出这因缘错乱的美。这世界一如迷幻醉痕。

安期生,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他原是秦汉年间山东的一位药农,生活在海边,终年跋山涉水采集草药,故而身体硬朗,老年时依然很健硕。这在短寿的古代是令人称奇的事,时人皆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游各地,来到山东地界,听说世上竟有“千岁翁”,又听闻海上多仙山,产长生不死之药,便派人把安期生请去,畅谈三昼夜,赐以金帛,命安期生下海采药供他服用。深知世上并无长生药的安期生不受金银,留书始皇:“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安期生怕始皇寻他问罪,便隐遁了。

据传,秦始皇三次东巡琅琊,三次到天台山,都是为了再访安期生。一心追求长生不死的秦始皇,未能驱使安期生为他下海采药,一直不死心,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又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人海”采集仙药。徐福辗转于海上,遇到风浪阻隔,没有找到蓬莱仙岛、采到长生药。传说他怕始皇怪罪,就率众东渡瀛洲,到达今天的日本。徐福带着他的童子军们去开辟新的天地,留在陆上痴心守望的秦始皇,在徐福还未回京复命前,就病死在巡游途中了。

另一个好长生之术的是汉武帝,对安期生同样迷恋不已。那曾经为他招魂的方士李少君为彰显自己神奇,对他进言:“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这明明就是为自己的大话埋好伏笔:假如你找不到,不是没有仙人,是仙人不愿见你。另一个备受汉武帝宠信的方士栾大(汉武帝的女婿)则自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同样是假借传说,自高身价。反正君王好这口,那就投其所好好了。秦皇无计觅仙方,换作汉皇,一样无计。这世上若真有仙人,也不会轻易屈从于帝王的威势,赠予满心欲望的人长生不老药。他们总是超脱地看人世兴衰,王朝迭替。仙人漫游于东海之滨,笑谈沧海已经三次变作桑田,千年的光阴只是一瞬。

安期生隐居的地方,就是现在舟山群岛中的马秦、桃花、普陀山等处。他在此间采药济民,安度晚年。因有醉墨石上生桃花的传说,人们便将他隐居的岛屿称为“桃花岛”,将他炼药的山峰称为“安期峰”。传说虽不可考,但安期生来此隐居的记载确凿。唐宋建县以后,还把六横、桃花附近诸岛划为一个乡,取名为“安期乡”。

一生好道慕仙的李白,曾多次游历天台山、安期生故地,并作诗言: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他灵活地借用传说,对仙人有着溢于言表、深深的敬意,要追随仙人左右,为其闲扫落花。他更钦羡仙人的自由洒脱,不为世俗所拘。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桃花岛,在金庸的小说里是东邪黄药师的隐居之地。1994年,金庸探访此地时曾言,以前他虽没有到过这里,但这里确实是桃花岛的原型。桃花岛的美景一可春日自游,二可由文字观,三可借古人诗作赏之:墨痕乘醉洒桃花,石上斑纹烂若霞。浪说武陵春色好,不曾来此泛仙槎。

诗人感慨着,许多人漫赞桃源、苦心寻觅桃源,却不知此地真实存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旅游资讯也没有如今发达,有许多人没有机会到此游历。若来到这里,他们会发现这里就是人间的桃源,比臆想的更恬静、悠然。就如那诗中所叹:桃花流水富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自《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明清艳俗,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繁花开谢、绵延不绝。桃花与桃花互相遮蔓、轮回,在诗与词、小说、电影、话剧、歌舞之间接壤,最后呈现出一个个独立的意象。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很容易了解松竹梅兰和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却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嗳昧。

 美到极处,便成苍凉。

 桃之简静、桃之轻灵、桃之凄婉、桃之艳媚、桃之贞烈,我倾尽所有寻找。记忆开阖,是不坏的盒子。有些关于桃花的诗词轻易就浮现,有些却隐匿得非常深,需要费心寻找。

如长路行至倦怠,写得我恨不得弃笔骂人。桃花乃大俗大雅之物。你知道古人也是在不断重复,重复诉说着一些意念:桃花源、仙人、红颜。滚滚红尘中的婉转风流,走马章台时轻艳凉薄的邂逅,颠沛离散后心头不愈的血痕……能搜罗的都搜罗了,该挖掘的亦都挖掘了。将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文字中显现的桃花,已不仅盛开于春。随季节轮转,它盛开在时间的最深处,打败了时间,恒久不谢。活泼,轻佻,宁洁,孤独,艳丽,凄美,壮烈,深邃。桃花时而娇艳如初嫁少女,时而闲静如隐士仙人,时而沧桑如英烈美人。有时高杳如神话,有时平易如井畔乡邻。你面对着同一个它,千娇百媚的它,要尽量找出不同的标签,以鲜亮迥异的语言来形容。

主题的重叠,语言的重复在所难免。这是一件让写作者自耻,暗自悲伤,灰心的事情。也许你们不会相信,我每写一本书,都会对自己厌弃、彻底怀疑、失望一次,要过许久才能恢复元气。写作的过程,是由无数次大大的难过和小小的喜悦组成。写作是叩问神迹的事情,才华的进发和经典的诞生都是偶然,更多时候,是漫长的建设,建立之后推翻,中间充斥着对自我的否定——之所以坚持下来,是我意识到,桃花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回避的概念。它是我深入探究古典诗词最动人的线索。借由抒写桃花,会让心沉静下来,投入一只邮筒,递送给茫茫无涯的未知。

许多情绪似是而非,许多故事似幻似真。追忆着似水年华,俯拾皆是的精雅诗句,如万千星辰交相辉映。看见月下的桃花,听见心里的琴声,相信知音不远,甘心沉到那样的寂寞温柔里。

此时我分明感觉到,文字有着放生的作用。一个被困多时的意念得到新的诠释,一如重获新生。

重来我亦为行人,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桃花会是新系列的开始,在此之后的主题书,我已想出,它们关于明月、碧山、烟柳、脉脉黄昏——关乎中国人心底最熟悉、温存的念想。古老的春天到来的时候,花开的时节,像古人那样赏花、玩月、弹琴、饮茶、赋诗、作歌、宴乐。生活是用来感知的,可以有更简单、微妙的方式。即使不能全然做到,也要接近那种心境。生活的质地,生存的乐趣,只有从容和缓的心才能体会到,也唯有保持敏感、坚定、通透的心,我们才能不丢失传统、本我,在日复一日增加的压力中自得其乐。

更新和守旧一体同源。时代要变就让它变好了。身外之物日新月异都好,只要我们的心还固守清静,那么桃花源就一直都在。

我渴望,能写出泉水一样甘甜清冽的文字送给你们。无须赘言,你们的心,是最好的品鉴师。

看花人未老,相知语难频。岁月沉沉,我只是希望,可以逐日修习成简静的女子。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

旧人面,新桃花。如此,或可与你们相看不厌。

这次,又和以前一样。我的序总在最后写成。日子,亦都清明静好。

内容推荐

安意如“古典美学三境界”之《世有桃花(全新修订版)》,品读古典诗词的最美意象。

从《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绵延不绝,遮蔓、轮回,人们很容易弄清松竹梅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将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世有桃花(全新修订版)》中49篇唯美文字,以诗词为源头,以桃花为入口,将古往今来的情缘一一道尽。

编辑推荐

安意如,一个把文学视为知音的美丽女子,凭借过人的才情成为当今古典诗词赏析第一人。她的“古典美学三境界”丛书,早已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必备之选。安意如所著的《世有桃花(全新修订版)》,和您一起品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最美意象:桃花,大俗大雅,亦至柔至刚。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繁花开谢、绵延不绝。桃花与桃花互相遮蔓、轮回,在诗与词、小说、电影、话剧、歌舞之间接壤,最后呈现出一个个独立的意象。桃花,在中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文字中显现的桃花,盛开在时间的最深处,打败了时间,恒久不谢。将一朵桃花看开,它就自成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