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际主导权与政府主导型资源配置的背离(自序)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外资流入中的“存贷差”与“双顺差”
二 章节安排
三 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存贷差”与“双顺差”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双缺口模型、宏观波动理论与产业政策
一 双缺口模型的演化
二 宏观波动模型的扩展
三 产业政策的取向
第二节 “存贷差”、不良资产与银行效率
一 不良资产的成因
二 注资、股份制改造与银行效率
三 “存贷差”的认识
第三节 资本管制、技术进步与“双顺差”
一 “双顺差”与资本管制
二 国际投资的沉没成本与变现危机
三 技术进步与技术溢出效应¨
第四节 融资约束与外资流入模式
第二章 产业政策取向下的外资流入
第一节 “双缺口”模型的再认识
一 双缺口模型的内涵
二 技术约束的再认识
三 技术约束、投资低效率与外资流入需求
第二节 技术约束的成因: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
一 技术吸收能力的约束作用
二 技术溢出效应的条件:技术吸收能力的支持范围
三 技术约束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产业技术升级的过度推进
一 科技主导型产业技术升级与技术选择偏差
二 产业技术升级的过度推进:政策性负担与企业自生能力
三 集中投融资体系下的产业金融安排
四 产业技术升级过度推进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产业金融体系的低效率:经济扭曲与外资流入
一 产业金融低效率下的“经济扭曲”
二 产业技术升级过度推进下的外资流入
三 外资流入、不良资产与“经济扭曲”
第五节 潜在“双缺口”与外资流入
一 储蓄过剩下的外资流入
二 外汇盈余下的外资流入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外资流入变化的动因:银行系统性风险
第一节 不良资产的变化及成因
一 不良资产的变化
二 “强政府”干预下的政策性负担
三 双重预算软约束行为
第二节 “滞贷”、负债资本金与制度性套利
一 “滞贷”与“消极性投资”
二 负债资本金压力
三 国有银行“制度性套利”行为
第三节 银行系统性风险
一 “利率双轨制”制度安排
二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危机
三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加剧
第四节 银行系统性风险加剧下的外资流入
一 不良资产的减少:技术升级下的投资压力
二 不良资产的稀释:负债资本金压力的缓和
三 不良资产的降低:“债转股”“虚位化”的改变
四 外资流入与储蓄缺口的掩盖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外资政策影响下的外资流入模式变化
第一节 外资流入的政策导向
一 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的“松紧政策”偏好
二 失衡的外资流入格局
三 资本管制强度的变化
四 短期资本流动缺位下的长期资本流动风险
五 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与融资约束
第二节 外资流入模式的变化
一 内资与外资融资约束差异
二 内部融资依赖与价格转移
三 持续的“阴谋亏损”与中方合资企业控股权的丧失
第三节 “阴谋亏损”的行为模式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外商投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
一 变量选择
二 数据模型
三 计量检验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外资流入模式变化的影响及后果
第一节 外资流入自主性加强
一 全球战略下的技术控制
二 “产业技术转移”受阻
三 内资与外资的出口收益反差加大
第二节 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加深:“双顺差”增大
一 较高的出口贸易依存度
二 固定汇率的困境
三 “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剧增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收支净效应”难以维持的困境
一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收支净效应的可持续性条件
二 出口贸易条件的恶化:汇率升值
三 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与国际收支危机
第四节 “双向依赖”的加强、金融压制的深化与产业升级政策的调整
一 “双向依赖”与内资出口产业贫困化增长
二 “活—乱”循环与金融压制的深化
三 产业政策过度推进的改变:虚假的储蓄过剩与真实的外汇盈余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思路与结论
第二节 现实的回应:加快市场化改革
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变宏观管理微观化
二 改善宏观政策环境,提高微观经营效率
第三节 派生的争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