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轻盈的,一苇便可渡河,那么诗便是芦苇。它们曾映照过诗人的生命,如今也照见了我们内心的彷徨与迷茫。在周蕾著的《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的寂静禅味》中的诗歌的字句中,我们于内心深处寻到一条路径,直抵开阔澄明的人生,并从新的角度领悟世界,背起行囊,再次出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的寂静禅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蕾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禅是轻盈的,一苇便可渡河,那么诗便是芦苇。它们曾映照过诗人的生命,如今也照见了我们内心的彷徨与迷茫。在周蕾著的《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的寂静禅味》中的诗歌的字句中,我们于内心深处寻到一条路径,直抵开阔澄明的人生,并从新的角度领悟世界,背起行囊,再次出发。 内容推荐 每一句充满禅意诗词背后都经历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故事,每一次艰难矛盾的抉择下都有着一段令人慨叹的人生。这些词章里,纷繁沧桑的世事与温润如玉的内心交织出美丽的生命图景。这字里行间的风采,妙语箴言的真如,让阅读周蕾著的《何处惹尘埃--古诗词中的寂静禅味》的我们往往能从新的角度领悟世界,背起行囊,再次出发。 目录 第一章 惜·流光·刹那生花 第一节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第二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三节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第四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第五节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第六节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第二章 轻·得失·放达人生 第一节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二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三节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第四节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五节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第六节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三章 悟·虚空·宠辱不惊 第一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第二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第三节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第四节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第五节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第六节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第四章 寻·本真·步步生莲 第一节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二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三节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第四节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第五节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第六节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第五章 看·无常·随缘聚散 第一节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第二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第三节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四节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第五节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第六节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第六章 修·淡泊·宁静致远 第一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节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三节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第四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五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第六节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第七章 忘·愁怨·心安是家 第一节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第二节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第三节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第四节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第五节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第六节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外水如天 第八章 抛·成败·大悟无言 第一节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 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深 第三节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第四节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第五节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六节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元稹与韦丛婚后的第二年,二十六岁的元稹写出了足以令他扬名千古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韦丛的支持下,元稹的才情初露端倪。后来,他考中举人,不久又得进士。峰回路转,经历七年的苦熬如缕缕阳光刺穿密布的乌云,扑向大地。 一度拮据的生活在甜蜜恩爱的夫妻面前黯然失色。元稹与韦丛紧握着双手冲破各方暴风骤雨的肆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日子似乎一天天明媚了起来,幸福的生活正酝酿着花的芬芳。 可谁曾想,苍天会以这种方式分开两人。婚后第七年,韦丛因病撒手人寰,驾鹤西去。生命的港湾轰然崩塌,元稹这才意识到,她对他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曾经共同经历风雨,如今却无法共享欢乐。痛心疾首时,一首《离思》便跃然于纸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流逝的日子像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带走了她的音容与笑貌,不记得曾有多少坎坷让他与妻子风雨同舟,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他的心,爬上了他的脸。 造化弄人,酒浇愁肠,暗风吹雨人寒窗。曾经的幸福美好,全蘸着这苦酒,化作点点相思泪。 泪影里,她拖着病体残躯,在微弱的灯光下,翻箱倒柜地找着布料,为他缝制入冬的衣服。恍惚间墙上映出她单薄的身影,绣花针扎破了她的手指,血染的鲜红氤氲成深情的花。 元稹最爱菊。那一夜,为了给丈夫缝制一个菊花枕头,她熬红了双眼,熬尽了枯灯。如今,残灯无焰影幢幢,灯下人却早已不复存在。或许,是命运要让他用这种方式将她铭记一生。不需朝朝暮暮的相依相伴,只让他用一生的时间诉说未尽的情谊。 韦丛——已经是他生命中无可替代的名字。故人已去,天人永隔。那份怀恋和忠贞,唯有将两行浊泪,伴着清风烈酒入诗成文。这是这绵绵的情谊,又该从何处说起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诗歌,道尽了诗人心中所有的深情。 且说那见识过大海波澜壮阔的人,别处的水就难以人他们的眼帘。一般的水又怎能跟沧海相提而论呢?沧海的至高无上非庸常所及;且说那陶醉于巫山云雨的人,又怎能寄希望普通的云雨呢?风景之为风景,是其自身美妙动人,激发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更是观者情谊所倾,恐难觅替代。 当审美高度到达一定水平时,就难以再称呼庸常之物为“美”了,当感情全部投入到一个人身上,便再也没有余力遗留给他人了。 虽然漫步于百花深处,诗人却早已无暇顾及万千美色。只因心中有她,有那永远珍藏却再也回不去的好时光。 他的心黯然了,枯萎了,仿佛早已随她远去了。自她走后,他只愿意痴迷在“她”的大海里,陶醉在“她”的梦幻里,其余一切都索然无味。 P8-10 序言 一半天堂,一半炼狱,这便是生活的全部。 一些人与阳光拥抱,享受爱情,成就事业,总是扬着幸福的嘴角,诗意地生活。一些人则成为了物质的情人,爱情的傀儡,情绪的奴隶,沉沦在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深渊。 其实,并非是生活残酷地为我们划清界限。幸福与苦难从来都只听凭自己内心的选择。面对成败,面对得失,放下便是天堂。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禅机。 所谓禅机,并不只在山高水远处,青灯古佛旁,它更在一念之间时,神思了悟处。 禅无形,却润万物。当禅与中国的文化碰撞,便衍生出一场无形的禅雨,渗入漫长的历史岁月,滋润着芸芸众生的心灵,洗涤那烦冗的杂念。 除了在茶和画中我们常常窥见禅机,于千万古代诗词的篇章中,我们同样与禅意邂逅。那些过往的风雨时代中,在那些洗涤了无数诗人的伟大灵魂里,他以文采成就了诗的意象,以自我苦难成就了诗的禅机。 禅是轻盈的,一苇便可渡江,那么诗便是芦苇。两种文化交互,彼此成就,又彼此凝聚更加厚重的力量,让品诗的人学会负担当下,挣脱生死。 它们曾映照过诗人的生命,如今也照见了我们内心的彷徨与迷茫。在诗歌的字句中,我们于内心深处寻到一条路径,直抵开阔澄明的人生。 生活给予我们一场苦难的修行,如果你也刚好被囚困在某种苦恼中,那么,不妨翻开这本书。 在这里,寂静的古诗幻化成一曲平静优美的乐曲,禅意的音符中缭绕在袅袅茶香中,给你一场舒适的精神沐浴,在平静中消解那些得不到、已失去、想不开、放不下、忘不了的困惑。 后记 中国历代写禅诗的高手极多,犹如武林中各方高人,各显神通。但令后人为之侧目的,不仅有扬名千古的诗句,还有诗句下诗人们不为人知的人生故事。写作期间,我领略了禅诗的魅力,也领悟了禅师的人生。生活本就是艺术,而他们无愧于生活的大师。历经五余月,在这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完成了整部书稿的撰写。 每一次命运的蹉跎,都意味着一次华丽的转身;每一个艰难的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一次升华。正如这黑夜一片光滑的寂静,一切的一切都被吞噬得一干二净。也许,只有大彻大悟后参透的人生真谛才会如日月星辰永远发光发亮。 当键盘敲击完最后一个符号,纵使心中百感交集,也终于在澎湃后归于宁静,一如这静谧的夜色。内心的感动与悸动并存着,一位位诗人仿佛是引领世人探寻人生真谛的世外高人,虽然隔着千百年,却依然觉得他们是那般真挚而殷切。 在这喧嚣的世界,也许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被悸动的心跳声所震惊;在这花样的尘世,也许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被最初的希冀所惊醒。欲速则不达,人生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十字路口,只有真正停下来,聆听心中所想,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断和抉择。 人生何处,何处人生。也许你的人生喧嚣地感叹过,寂寞地苍凉过。但不论怎样,今夜,我们因“禅”结缘于此书,那么此刻,不如静下心来,泡一杯清茶,与手中的这卷书一同融化在光阴的经纬里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