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报告文学作品集,以文学笔调记录了中国油茶文化的各种社会形态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围绕油茶与茶油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传递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茶油历史文化的探讨,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油时代(中国南方乡土文化的美丽符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青松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报告文学作品集,以文学笔调记录了中国油茶文化的各种社会形态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围绕油茶与茶油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传递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茶油历史文化的探讨,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 内容推荐 中国人吃什么油?吃多少?怎么吃?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产业的发展及其茶油的历史文化的报告,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并对这种变化和进步中出现的困惑、茫然和悖谬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以油茶与茶油为意象符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健康的意义,即“生命健康”、“社会健康”、“国家健康”。作品既表现了历史的诗意和苍凉之美,也表现了对现代化的一种至深的关切和忧虑。作品提醒人们: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也是社会和国家文明的标志。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目录 第1章 吃茶油的毛泽东 第2章 “油大为美”的年代 第3章 食用油经纬 第4章 汪曾祺的误区 第5章 土食主义 第6章 赵霖教授为谁而哭? 第7章 缺油比缺粮还严重 第8章 话说油茶 第9章 欧米伽膳食 第10章 中国:油橄榄的命运 第11章 油茶战略 第12章 油茶繁育之父 第13章 “贵冠”的底气 第14章 油茶产业链能链接什么? 第15章 油茶树摇钱树 第16章 老油坊 第17章 土栖蜜蜂与油茶 第18章 四面论道八方来音 第19章 民间秘方 第20章 茶油湘菜 第21章 侗族打油茶 第22章 凤凰姜糖 第23章 用茶油修的路 第24章 围屋九十九 第25章 嚼嚼木糖醇 第26章 茶枯饼清塘 第27章 茶油不是奢侈品 第28章 给中国加油! 试读章节 第7章 缺油比缺粮还严重 陈独秀说:“什么是政治?大家吃饭要紧。” 民以食为天。天下的事情再大,也大不过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饭”字,是由“食”字加个“反”字构成。没了“食”,就是一个“反”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开门7件事,食用油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能源和粮食。食用油问题确实不是个小问题。然而,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再拿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油料作物,几乎不太可能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我国从目前近16亿亩播种面积所保证的粮食和2.7亿亩播种面积所保证的蔬菜来看,供求问题基本不大。但从另一方面说,土地就这么多,播种面积是有限的,保证了一方面,另一些方面就很难保证了。”2008年5月,陈锡文是在中国农业大学作报告时讲这番话的。 陈锡文说:“我国植物油这几年的播种面积在2亿多亩,能榨出约1000万吨的植物油。而2008年植物油的需求量接近2500万吨。照此计算,我国植物油的自给率只有4成,6成的植物油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当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涨时,国内植物油价格也会自然上涨。” 2004年至2008年,我国粮食连续5年超过5000亿公斤。2008年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5250亿公斤。虽然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油料也实现了增产,但缺口远远大于产量。怎样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提高我国植物油的自给率,保证食用油安全呢?答案是:发展木本油料。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是著名农学家石山。 发展油茶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然而,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并不乐观。目前,我国年产油茶籽106万吨,产茶油28万吨,全部为国内生产,茶油仅占我国食用油(不含动物油)总消费量的1.23%。食用结构极不合理,茶油人均年占有量仅0.21公斤。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成以上。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年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缺口每年达250多万吨。可见,未来的茶油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我国人口多,为食用油消费大国。我国于1985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脂。200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175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3.5公斤;2007年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3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发大。与欧美、日本等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成以上相比,差距更大。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更吓人的是,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达到全球总进口量的1/3,而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成被四大跨商“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浮)所控制,4大粮商已经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令人吃惊的是我国6成的大豆加工能力,实际上是控制在4大粮商!“ABED”的手里。加工多少大豆?怎么加工?什么价格?完全是“ABED”自己说了算。不仅如此,全球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着。 中国的食用油安全正在出现问题——外资油脂企业已基本垄断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3大食用油品牌占据了中国食用油市场7成以上的份额。岂不知,这些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是外资粮商的身影,股权均被外方控制着。自2006年12月26日后,我国的食用油几乎每日都在涨价,1桶5公斤色拉油1年内从35元跃升至50元。在广州,桶装食用油零售价2009年1月4日每升还是14元,2月15日就变成了15元,3月15日就是16元了。为什么中国食用油一直在涨价?原因很简单,由于外资垄断,我们自己丧失了食用油的定价权,只好眼睁睁看着外资企业“想怎么涨就怎么涨了”。 如此局面,不能不说,外资油脂企业的垄断已经对中国食用油安全构成了相当严重的威胁。看来,多年前,有识之士多次发出的“保护食用油安全”的呼吁,并非危言耸听呢! 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亿人。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000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亿公斤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然而,国际市场变幻莫测,万一来个食用油制裁什么的,中国人还要退回到吃糠咽菜、清汤寡水的日子吗? 外资企业是靠不住的,进口是靠不住的,国际市场是靠不住的,唯一能靠得住的是我们自己。 P35-38 序言 生活的科学与文学提示 ——读李青松报告文学《茶油时代》 李炳银 中国的文人,历来主张文以载道,以政治为中心,直把天下的大事都担在自己的肩上。这样的主张,自然没有什么错。但凡事走到绝对唯一的地步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地球是一个有太多的生命和物种生长的地方,虽然说人类是其中最灵智的动物,也不能够凡事都以人为中心。即使是要以人为本,也是要兼顾到自然界的东邻西舍的为好,不然的话,像全球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温度上升这样的灾难就会出现了。从这样的角度看,其实关注人以外的内容,也是关心人的别一种方式,老子讲的道其实也就是自然之道。道法无边啊!可不要过分地恪守和单一的行事。 文以载道的表现,在历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得十分强烈。看看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几乎都同当时的社会政治有关,这也符合中国的文化人一贯主张经世致用的目标。但还是要说,凡事都不该绝对。在提倡报告文学积极地参与和独立地表现现实社会生活矛盾事件人物的时候,我们就不应将这样的目标绝对化,似乎除此紧迫的人生问题之外的其他内容就不能够介入和表现了,像李青松这样关注茶油的内容。我们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包容胸怀,也应该有更加独特的文学选择和文学眼光。我以为,李青松的文学思维和这次创作,在我们的现实文学创作中,有超前的眼光和实际的超越。我们实在不必总将文学捆绑在政治的战车上,让文学展开自由的翅膀尽情地翱翔在广袤的天空,用她优美多样的姿态给人们不断留下新颖的印象!若此,文学的天空才会更加的斑斓多彩。 记得此前看过法国作家法布尔描写动物的作品《胡蜂的甜言蜜语》、《蜘蛛画地图》和《公鸡背母鸡》与威尔斯等人创作的《感情动物》之类的书籍,看见外国作家用那么精细的观察和细腻生动形象地文学表现,很好地描述和理解动物世界的丰富和奇特生命生活内容的作品,真是十分的好奇和感动。有时也想,我们中国的作家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表现。也许,这样的现象,就同我们前面说的中国的一贯文学主张有关,真有谁向这方面去试探,没准立即就有人提出反对了呢!法布尔等人的以上著作,在对于自然和地球物种生命的哲学理解和形象描写表现方面,是世界文化历史的有益存在,是人类自觉地接近和了解自然的美妙途径,长时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我不能够将法布尔等人及其作品和李青松等量齐观,但李青松这部《茶油时代》,却无疑具有新颖的独特表现。 中国人吃什么油?吃多少?怎么吃?这看来似乎是个没有多少趣味和问题的话题,可李青松在自己的作品中,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产业的发展及其茶油的历史文化的报告,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并对这种变化和进步中出现的困惑、茫然和悖谬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以油茶与茶油为意象符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健康的意义,即“生命健康”、“社会健康”、“国家健康”。作品既表现了历史的诗意和苍凉之美,也表现了对现代化的一种至深的关切和忧虑。作品提醒人们: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也是社会和国家文明的标志。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李青松到底还是未能够彻底跳出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主张。你看他围绕油茶与茶油讲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传递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但最后还是离不开国人的健康生活和国家的科学发展与持续发展这个大主题。这样的现象很自然,人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实的生存问题。在今天,李青松为我们在食用油方面出了个符合健康选择的主意,这样的选择还很有利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善意,也很有趣,我们不妨接受这样的提示。 李青松已经出版了《遥远的虎啸》、《林区与林区人》、《一种精神》等不少报告文学作品,最近还荣获“新中国60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作为一个整天处于繁忙的行政工作中的官员,能够有这么多的文学成果是很不易的。何况,李青松的报告文学,是一种真正具有文学的眼光,和文学语言表现魅力的作品。他的作品,大都精简洗练,语言幽默,节奏感强,所写人物性格鲜明,是有积极的思想精神冲击力的活的形象。在题材的选择和表现上,他也独具特色,总在一种看似局限的对象中揭示出广阔深刻的主题。像生态环境这样的世界性前沿主题,就时常是他作品所表现的主题。 李青松的报告文学作品,我几乎全都读过,印象一直是清晰深刻的。所以,我为他的每一次新的创作成果而高兴。也为他这样的有益探索而高兴! 2009年12月15日 于北京小羊宜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