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反映了康有为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主义的思想,反映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对作者的影响及其远远超越之处,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公正的幸福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在思想史上有很高的价值。据一位20世纪50年代起就为毛泽东经管过图书的人说,康有为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毛“是经常要看的”,而康有为的《大同书》,对他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康有为--大同书(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康有为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同书》反映了康有为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主义的思想,反映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对作者的影响及其远远超越之处,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公正的幸福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在思想史上有很高的价值。据一位20世纪50年代起就为毛泽东经管过图书的人说,康有为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毛“是经常要看的”,而康有为的《大同书》,对他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内容推荐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它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常提到“大同”,孙中山就想望“成一个大同之治”。至于系统论述,并以之名书的则是康有为。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出“无邦国,先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引起人们的注视,但他的大同思想孕育较早,而《大同书》的撰述却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康有为政治生涯的递变,他的大同思想前后也有显著差异。因此,正确评价《大同书》,弄清其酝酿、写作、出版的过程,无疑是必要的。 目录 序 甲部 入世界观众苦 绪言人有不忍之心 第一章 人生之苦 第二章 天灾之苦 第三章 人道之苦 第四章 人治之苦 第五章 人情之苦 第六章 人所尊尚之苦 乙部 去国界合大地 第一章 有国之害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 第三章 初设公议政府为大同之始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 丙部 去级界平民族 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 戊部 去形界保独立 己部 去家界为天民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人本院 第三章 育婴院 第四章 小学院 第五章 中学院 第六章 大学院 第七章 恤贫院 第八章 医疾院 第九章 养老院 第十章 考终院 庚部 去产界公生业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争将别成国乱 第三章 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性而多余货以殄物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 第六章 独工与公工之比 第七章 公农 第八章 公工 第九章 公商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 辛部 去乱界治太平 第一章 分地为百度 第二章 全地通同 第三章 地方分治以度为界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 第五章 各度政府政体 第六章 公通 第七章 公辟 第八章 地方自治 第九章 公金行 第十章 竞美 第十一章 奖智 第十二章 奖仁 第十三章 学校 第十四章 刑措 第十五章 四禁 壬部 去类界爱众生 癸部 去苦界至极乐 试读章节 大同世之工业,使天下之工,必尽归于公,凡百工大小之制造厂、铁道、轮船、皆归焉,不许有独人之私业矣。公政府立工部,各部小政府立工曹,察其地形之宜而立工厂,或近水而易转运,或近市而易制作,皆酌其工之宜而行之。商部核全地人民所需之什器若干,凡精者、桔者、日用者、游乐赏玩者、新异者、寻常者,察各物多寡之差,以累年之报告比较而定其额。乃察各度界之工,其精擅专门风俗尤长者,譬若江西景德镇之瓷、苏杭之丝织、广州之螺钿刻牙、博山之、成都之锦;其在欧洲,则意人尤长于工,佛罗练士之画与雕刻,威尼士之玻璃雕刻,罗马兼之;法巴黎之于衣冠、杖履、首饰,理华之瓷、里昂之丝(定安谨按:原稿注有“宜引万国土宜之工业加入”一语),皆统于工部者也。商部乃以举国所需之物品、什器之大数分之于各度精工擅长之地,而定各地各品物、什器制造之额,移之工部。工部核定,下之各度界工曹,工曹督各工厂场如额而制之。各工曹工厂皆有主、伯、亚、旅、府、史、胥、徒,皆以学校之及年者为之。其有成业证书者,授为学士、工师、技师、匠师、工长、技长、匠长之号,得为主、伯、府、史,累迁可至公政府、分政府之工部长,皆专门为之,终身不移官,不贰事。其工价因其工之美恶勤惰为数十级而与之,其有精能而干才者,则工人可迁工长,以累迁本曹之主、伯、府、史焉。其工曹有各工讲习会,各工学士、技师入而讲习,其有所发明,皆于报布告之。其厂亦然。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则一厂之巨大,为今世所难思议。用人可至千百万,亘地可至千百里,厂内俨如古国土,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史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其蓄图画器物之府皆有学士、技师百数,以朝夕论思,日月献纳,如天禄、石渠,其公园花木、水石如上林,皆有音乐院、戏园,听工人自为之。工人皆有公室,人二室,一卧室,一客室,更有浴溷小室,十余人则有公厅,作工者不论男女,皆许同居,其别寓旅舍者亦听。有公饭厅,食听人所好,而扣其工费;有讲道院,日日有学士讲道德之名理、古今之故事、及工业之良术,以教诲之。其工费皆于安息日支给,衣食玩好自费焉,听其挥霍,而留其十分之一作储金,以备其将来远游辞工之用。其至下之工,必足给其衣食之需,以时议之。其公室楼阁宏丽,花木幽靓,过于今之大富室矣。 夫野蛮之世尚质,太平之世尚文。尚质故重农,足食斯已矣;尚文故重工,精奇瑰丽,惊犹鬼神,日新不穷,则人情所好也。故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高,所尊高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太平之世,无所苦,为工者乐而已矣。故为乐之工以美术、画图、雕刻、音乐为本,而缩地飞天,便^益体、灵飞捷巧之异器,乃日新,政府之所奖励,人民之所趋向,皆在于新器矣。凡能创新器者,给以宝星之荣名,如今之科第焉;赏以千万之重金,如今之商利焉。当是时,举全地人民之所以求高名至大富者,舍新器莫致焉。其创有新器者,如今之登高第,中富签;其创新器而不成者,如土之落第,商之倒肆焉。故野蛮之世,工最贱、最少,待工亦薄;太平之世,工最贵,人之为工者,亦最多,待工亦最厚。自出学校后,举国凡士、农、商、邮政、电线、铁路无非工而已,惟医可与工对待耳。至于是时,劳动苦役,假之机器,用及驯兽,而人惟司其机关焉,故一人之用,可代古昔百人之劳,因工皆学人,有文学知识者也。太平之世,人既日多,机器日新,足以代人之劳,并人之日力者,日进而愈上。以今机器萌芽,而一器之代手足者,以万千倍计,过千数百年后,^既安,学既足,思想日进,其倍过于今者不可以亿兆思议。故今之作工者,中国每日十二时或十六时,欧美半之为六时或八时,太平之世,一人作工之日力仅三四时或一二时而已足,自此外皆游乐读书之时矣。其作工期限,亦随时议定,勤者奖之,精者赏之,加其工价,其惰不作工者逐之,经三逐,则削其名誉,不得升迁,不得列于上流焉。然当是时,为工之时甚少,亦无有不作工而惰游者矣! 夫为工人之独身计之,既无内顾仰事俯畜之忧,又无婚姻祭祀庐墓之计,人皆出自学校,不患无生事之才能,少时之工,不待惰逐,而不忧无工之苦。为工又皆掌执机器,而不待沾手涂足,少时工讫,即皆为游乐读书之日。工厂既可男女同居,又有园林书器足乐,游乐以养魄,读书以养魂。故太平时之工人,皆极乐,天中之仙人也。 为全地公计之,工人之作器适与生人之用器相等,无重复之余货,无腐败之殄天物,以其畴昔,作重复余剩之器,徒耗有用之光阴,今则聪勤者,易其时日以好学深思,愚下者,易其时日以乐游健身。好学深思,则新器日出,以裨公众;乐游健身,则传种日壮,而人类进益。人无忧苦、则魂魄交养,德性和乐,其于人道之美岂不羡哉!其与私产之工窳人苦,波害大众,较其损益,巧历不能计也。P199-200 序言 去除国界、种界、家界等等,建立一个全人类都过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的幸福生活的太平盛世——大同世界。在一个生逢乱世的人看来,这种憧憬不过是逆风而动的心绪绽放,在当时显然是个一闪而过的异数,更容易被谬评为荒唐不堪的狂人呓语。这虽然是空想的大同社会,在清末却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提出这种理想社会构想的,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也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天生聪颖,自幼学习儒家思想,但对科举考试兴趣不大,多次参考,均名落孙山,对此他却并不十分在意。1879年,22岁的康有为在游历过为英国殖民者霸占了近40年的香港之后,对于西方文明有了些感官上的认识,觉得英国人“治国有法度”,不像古代所谓的“夷狄”那样没有文化。于是,他开始钻研西方的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当时学术、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4月,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在上书中,康有为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 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以后,康有为又连续给皇帝上了几次书。光绪皇帝对康有为提出的问题,很受感动。在这些上书中,康有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895年8月,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力量,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个学会。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 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保国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这就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上书大骂保国会是“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有的人还上书弹劾,准备对康有为等人进行查究。只是光绪皇帝说了“会为保国,岂不甚善”才算作罢。不过从此以后,保国会的活动也就很少了。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学会,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了群众,扩大了变法维新的影响。 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1000份,后来加印3000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康有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名声很大。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是,由于顽固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五天以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康有为,并赏给六品衔,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同时给他以专折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谭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职。这样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总算参与了变法维新的机要。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顽固派慈禧太后等人手里。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顽固派一个反扑,发动“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运动,前后不过百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不但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并且深刻研究了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努力给予新的解释和新的发掘,使之服务于推动维新运动的目的。同时,他以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文化,包括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天赋人权学说,甚至生吞活剥地附会和征引。康有为后来坚决保皇反对革命,则主要是从法国大革命得来的“教训”。他认为法国革命,大乱80年,杀人几百万;如中国闹革命,必大乱几百年不可。他从几千年来中外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因而形成的人类种种苦难境遇出发,主张去国界、种界、家界等等,以达到全人类都过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的幸福生活。他只凭主观愿望,来创造他的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同世界。 人类理想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曾经是康有为长时间思考的问题。他曾经写过一本《人类公理》,其中就已经表露了后来《大同书》中的基本思想。此书写成,康有为在很长时期内秘而不肯示人,只让他最亲近的学生梁启超等少数人看过。在作者生前,只发表过其中甲、乙两部,最初刊于《不忍》杂志,后来在1919年印成单行本。全书直到1935年才由中华书局出版,那时作者已去世8年了。 康有为在这本书里,对理想社会的政治、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家庭与婚姻等等,都有十分具体的描写。《大同书》全书分为十部:甲部,“人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将《大同书》的内容概括如下:“一、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二、总政府区政府皆由民选。三、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四、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五、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六、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七、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八、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之最高设备,人者得最高之享乐。九、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十、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入自由享用。十一、警惰为最严之刑罚。十二、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十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大同书》反映了康有为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主义的思想,反映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对作者的影响及其远远超越之处,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公正的幸福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在思想史上有很高的价值。据一位20世纪50年代起就为毛泽东经管过图书的人说,康有为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毛“是经常要看的”,而康有为的《大同书》,对他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本篇导言参考了大量文献,引用了许多专家的文字,在这里表示衷心的谢意。 书评(媒体评论) 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构建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 ——康有为 一去国界,消灭国家;二去级界,消灭等级;三去种界,同化人种;四去形界,解放妇女;五去家界,消灭家庭;六去产界,消灭私有制;七去乱界,取消各级行政区划,按经纬度分度自治,全球设大同公政府;八去类界,众生平等;九去苦界,臻于极乐。 ——康有为 太平世以开入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 ——康有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