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书直解(两朝帝师张居正白话讲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明)张居正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四书直解》是大明两朝帝师张居正为十岁的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

本书对儒家四大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进行讲解,是明代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为万历小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内容翔实,通俗易懂。

本书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其独特见解,永为后世之借鉴。

内容推荐

《四书》是我国古代四位大儒家孔子、孟子、子思、曾参的代表作。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刊刻问世。

这部《四书直解》(原名《四书集注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张居正用《四书》教育皇帝,要让万历皇帝做一个象唐太宗那样开明的君主。讲经同时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据《康熙朝实录》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684年6月12日),康熙帝在批牛钮、徐乾学等讲官的奏折里写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今本《四书直解》,以清八旗经正书院刻本(徐本)《四书集注直解》二十七卷为蓝本整理出版。八旗经正书院(原八旗书院)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是清王朝八旗子弟学校名。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领悟儒家的四大经典著作,还可以了解当时皇家的教育情况,对提高行政领导艺术亦极有参考价值,所以说更是当今国学入门的最好读本。

目录

四书直解卷之一

 大学

四书直解卷之二

 中庸卷一

四书直解卷之三

 中庸卷二

四书直解卷之四

 论语卷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四书直解卷之五

八佾第三

 论语卷二

里仁第四

四书直解卷之六

公治长第五

雍也第六

四书直解卷之七

 论语卷三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四书直解卷之八

 论语卷四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四书直解卷之九

 论语卷五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四书直解卷之十

 论语卷六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四书直解卷之十一

 论语卷七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四书直解卷之十二

 论语卷八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四书直解卷之十三

 论语卷九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四书直解卷之十四

 孟子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十五

 孟子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四书直解卷之十六

 孟子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十七

 孟子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四书直解卷之十八

 孟子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十九

 孟子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

 孟子卷七

离娄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一

 孟子卷八

离娄章句下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二

 孟子卷九

万章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三

 孟子卷十

万章章句下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四

 孟子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五

 孟子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六

 孟子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四书直解卷之二十七

 孟子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试读章节

原文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直解 承上文说,外本内末,民便争夺。民既争夺,必致离散。可见义与利不可并行,民与财不可兼得。若是外本内末,聚财于上,财虽聚了,却失了天下的心,那百姓每都离心离德而怨叛之,未有财聚而民亦聚者也。若是内本外末,散财于下,财虽散了,却得了天下的心,那百姓每都同心爱戴而自然归聚,未有财散而民亦散者也。这两样孰损孰益,有天下者当知所辨矣。

原文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直解 言,是言语。悖,是违悖不顺理。货,是财货。曾子承上文说:“财散则民。聚,其实民之聚者,财不终散;财聚则民散,其实民之散者,财也不终聚。就如言语一般,若将不顺道理的言语加于人,人定也把那不顺道理的言语来回我,是悖而出者亦必悖而入也。若那财货是暴征、横敛,不顺道理取将进来的,终须也还散将出去,保守不得,是悖而入者亦必悖而出也。”不义之财,既是难守,积之何益?为人君者岂可以财为内,而不知所以慎其德乎!

原文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直解 前面说先慎乎德,则有人有土,是能絮矩的。外本内末则悖入悖出,是不能絮矩的。这一节又总结其意。《康诰》,是《周书》篇名。命,是天命。道字解做言字。武王作书告康叔说:“惟是上天之命,或去或留,不可为常。”曾子解说:“这一句话是说为人君的,若能絮矩,而散财以得民心,便得了天命,所谓得众则得国也。若不能絮矩,而聚财以失民心,便失了天命,所谓失众则失国也。”天命不常如此,人君诚欲保之,岂可外本内末,而不知慎德以尽絮矩之道哉!

原文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直解 以下两节,是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楚书》是楚国史官记事的书。宝是贵重的物。《楚书》说:“昔楚国王孙圉聘于晋,晋大夫赵简子问他说:‘你楚国中有什么宝贝?’王孙圉对说:‘我楚国也没有什么宝,凡金玉珠石之类,皆不以为贵,只是有德的善人,能利生民,能安社稷,便以他为宝也。’”按史:当时楚有臣名观射父,能作命辞,取重于诸侯。又有臣名左史倚相,多读古书,练达典故,使主君能保先世之业,故楚国宝之。夫楚之所宝,不在金玉而在善人,是能不外本而内末者矣。

原文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直解 舅犯是晋文公的母舅,名狐偃,字子犯。亡人,指晋文公说。在先晋文公做公子时,避骊姬之难,逃出在外,故称亡人。后来又遍历曹、卫、齐、楚,至于秦国。到秦国时,他父亲献公薨逝,秦穆公劝文公兴兵复国以为晋君,舅犯教文公对说:“我出亡之人,不以富贵为宝,只以爱亲为宝,若是有亲之丧,而无哀伤思慕之心,却去兴兵争国,便是不爱亲了,虽得国,不足为宝也。”夫晋之所宝,不在得国而在仁亲,是亦不外本而内末者矣。

原文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

直解 《秦誓》,是秦穆公告群臣的说话。断断,是诚一之貌。技,是才能。休休,是平易宽弘的意思。彦,是俊美。圣,是通明。不啻,解做不但。娼嫉,是妒忌。违,是拂戾。殆,是危。曾子以平天下之道,要紧在于公好恶,用贤才。而欲贤才之进用,又须得一个好大臣,付之以进退人才之任,然后用舍得宜,而国家蒙利也。故引用《书》秦穆公之言说道:“我若有一个臣,断断然真诚纯一,他也不逞一己的才能,只是其心休休焉,平易正直,广大宽弘,能容受天下之善,见人有才能的,则心里爱他,如自己有才能一般。见人之俊美通明的则其心喜好之,肫肫恳切,不但如其口中称扬之语而已。这等的人,着实能容受天下的贤才,没有虚假,若用他做大臣,将使君子在位,展布效用,把天下的事,件件都做得好,必能保我子孙,使长享富贵,保我黎民,使长享太平,而社稷受无穷之福矣。不庶几有利于国哉?若是个不良之臣,只要呈自己的才能,全无断断之诚,休休之量,见人有才能的,恐他强过自己,便妒忌憎嫌,见人是个俊美通明的,便百般计较,拂抑阻滞,使他不得通达。这等的人,心私量狭,实是不能容受天下的贤才,若误用他做大臣,将使君子丧气,小人得志,把天下的事,件件都做坏了,如何能保我的子孙使他长久?又如何能保我黎民使他安乐?乱亡之祸,将由此而致矣。不亦岌岌乎危殆哉!”夫国家之治乱,系于大臣之公私如此,则任用大臣者,可以知所择矣。然必人君自公其好恶,方能择任公好恶之大臣,而诚意正心之学,又自公其好恶之本也,欲保其子孙黎民者,不可不知。

原文 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直解 放流,是发遣。进,是驱逐的意思。四夷,是四方夷狄之地。曾子说:“那嫉贤妒能的人,若是用他在位,善人必受其害,纵是不用,只与他同处在一国,他也会造谗结党,倾陷善人,不可不遣之远去。但入君牵于私意,姑息了他,所以国家终受其害,独是仁德之君,至公至明,见得这样人为害不浅,即便放弃流徙之,驱逐在四夷边远地面,不许他同住在中国,以为善人之害,盖深恶痛绝,必除根而后已。这正是孔子所谓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也。”盖仁人之心,至公无私,如明镜之不混于妍媸,权衡之不爽夫轻重,故能使彦圣有技之人,皆得尽其用,而娼嫉之害,不及于国家。盖好恶之极其公,而能絮矩者如此。

原文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直解 命字,当作慢字。过,是过失。曾子说:“贤人能利国家,举之不可不先也。彼人君之不知其贤者,固不足言矣。若明知他是贤人,却不能举用,或虽举用,又持疑延缓,不能早先用他,这是以怠忽之心待贤人了,岂不是慢?不善之人,妨贤病国,去之不可不远也,彼人君之不知其恶者,固不足言矣,若明知他是不善的人,却不能退黜,或虽退黜,又优柔容隐,不能进诸远方,是以姑息之心待恶人了,岂不是过?”夫善善而不能用,则何贵于知其善;恶恶而不能远,则何贵于知其恶。故人君之用舍,必任贤勿式,去邪勿疑而后可,此曾子立言之意也。

原文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直解 前面说仁人能爱人,能恶人,是尽絮矩之道的。见贤不能举而先,见不善不能退而远,是未尽絮矩之道的。这一节是说不仁之人,与絮矩相反的。拂,是违拂。灾,是灾害。逮,是及。曾子说:“那谗邪乱政的恶人,是人所共恶的,本该退而远之,却乃喜其便己之私,反去信用他,这便是好人之所恶。尽忠为国的善人,是人所共好的,本该举而先之,却乃嫌其拂已之欲,反去疏弃他,这便是恶人之所好。夫好善恶恶乃人生的本性,今人之所恶,却去好他,人之所好,却去恶他,岂不违拂了人生的本性。既拂人性,必失人心,既失人心,必失天命,将见丧家败国,而灾害必及其身。”所谓辟则为天下修者此也。盖好恶乃人君最要紧处,若好恶不公,举措失当,不止民心不服,亦且那爱民的都去了,害民的都在位,天下实受无穷之祸,毒既流于天下,怨必归于一人,乃自然之理也。好恶之极其私,而不能絮矩者如此。

原文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直解 君子,是有位的人。大道,是絮矩之道。其端发于吾心,而其为用,能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是个荡荡平平的大道理。曾子承上文说:“人之好恶,所以有公私之不同者,以其存心有不同也,是以君子有这絮矩的大道,其得其失,只看他存心何如。盖必忠以尽己而不欺,信以循物而无伪,则一心之中,浑然天理,于那好恶所在,才能以己度人而不差,推己及人而各当,便得了这絮矩的大道。仁人所以能爱人能恶人,而为民父母者此也。若或骄焉而矜夸自尊,泰焉而纵侈自恣,则一心之中私意障塞,于那好恶所在,不惟不肯同于人,且将任己之情,拂人之性,而流于偏僻之归矣,岂不失了这絮矩的大道。”不仁之人所以好人所恶,恶人所好,而灾逮夫身者,此也其得失之几如此,欲平天下者,可不存忠信而戒骄泰哉。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直解 生,是发生。疾,是急忙的意思。舒,是宽裕。曾子说:“财用乃国家百务所需,当经理发生,使常有余,而所以发生之者,自有个正大的道理。盖货财皆产于地,若务农者少,则地力不尽,财何能生,必严禁那游惰之人,使他们都去务农,这是生之者众。凡官员人役的俸禄,都出于百姓每供给,若冗食者多,则钱粮未免虚耗,必将那冗滥的员役裁革了,惟是紧要不可省的方才存留,则冗食者少,百姓易于供给,这是食之者寡。农事各有时候,若差使不时,便迟误了他的农事,须轻省差徭,禁止工作,纵不得已而用民之力,亦必待冬间农隙之时,使百姓每都得以急忙去及时田作,这是为之者疾。财用出入,当有定规,若不撙节,未免匮乏,必须算计一年所入之数,以为所出之数,务于三年之中,积出一年的用度,九年之中,积出三年的用度,愈积愈多,使常有宽裕,这是用之者舒。夫生之众,为之疾,则有以开财之源,而其入也无穷。食之寡,用之舒,则有以节财之流,而其出也有限,闾阎不困于聚敛,而府库日见其盈余,常常足用,而不至于缺乏矣。”这是经国久远的规模,非一切权宜之小术可比,所以谓之大道也。然则有国者,岂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哉?

原文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直解 发,是生发兴旺的意思。曾子说:“仁德之君,知道那生财的大道,只要使百姓富足,不肯专利于上,由是天下归心,而安处富贵崇高之位。这便是舍了那货财,去发达自己的身子。不仁之君,不知生财的大道,只要聚财于上,不管百姓每贫苦,由是天下离心,有败国亡身之祸。这便是舍着自己的身子,去生发那财货。”夫以财发身者,本不求财也,而民心既得,实未尝无财。以身发财者,本以奉身也,而乃至于丧身,则财将何用哉!其利害之迥绝不待较而知者也。

原文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直解 上,是君上。下,指百姓说。终,是成就的意思。曾子承上文仁者以财发身说:“君之爱民,仁也;民之忠于上,义也。上不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有矣。若为人上者,轻徭薄赋,节用爱民,使百姓每都得其所,则那。可姓每便都感激爱戴如人子之于父母,手足之于腹心,各输忠悃以自效矣,岂有不好义以忠其上者哉?下不好义,固有不终其君之事者,今下既好义,则事使之分明,而爱戴之情切,把君上的事,就如自己的家事一般,皆为之踊跃趋赴,而竭力以图成矣。岂有有始无终使不能成就者哉?下不好义而人心离畔,固有不能保其府库之财者。”今下既好义,则民供给于下,而君安富于上,把府库的财货就如自家的财货一般,皆为之防护保守,而长保其所有矣,岂有争夺悖出,使不能受享者哉?下之好义而能忠于上者,其效如此,莫非上之好仁启之也。然则为人上者,可不以志仁为务哉!  原文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直解 孟献子,是鲁国的贤大夫。畜,是畜养。马四匹为乘,古时为大夫的,君赐之车,得用四马驾之。畜马乘,是士初试为大夫者也。察,是料理的意思。伐,是凿而取之。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以上丧祭得用冰者。百乘之家是诸侯之卿有采地十里,可出兵车百辆的。孟献子说:“畜马乘的人家,已自有了俸禄,不当又理论那鸡豚小事,以侵民之利。伐冰的人家,俸禄越发厚了,不当又畜养牛羊,以侵民之利。百乘的人家,他的俸禄用度,既有百姓每的赋税供给,不当又畜养那聚敛之臣,额外设法,以夺取民财。比似有聚敛财货之臣,宁可有盗窃府库之臣。盖盗臣,止于伤己之财,而聚敛之臣,则至于伤民之命,其何忍畜之以为民害耶?”孟献子之言如此,曾子解说:“孟献子这几句言语,正是说有国家者,不当私利于己,而以利为利,只当公利于民,而以义为利也。”盖以利为利,则失了人心,败了国家,本是求利,却反有害。以义为利,则有人、有土、有财用,虽不求利,而利在其中矣。人君欲利其国家者,宜辨于斯。

原文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直解 上一节言为国者,当以义为利。此又言求利之有害也。长国家,是一国的君长。自字,解做由字。彼为善之一句,疑有阙误,其义未详。灾是天灾。害是人害。曾子说:“长国家者,当以义制利。而乃有专务聚敛财用者,岂是那为君上的本意要这等做。必是有等奸利小人,欲借此以希宠干进,乃倡为敛财富国之说,以投其君之所好,人君不察而信用之,是以外本内末,专务财用,自此始矣。这等小人,若使他治国家,则必以聚敛为长策,以掊克为善谋,夺民之财,以奉君之欲,将使民穷财尽,怨詈号呼,伤天地之和,生离畔之心,天灾人害,纷然并至。到这时节,虽有善人君子,也救不得了,求利之害如此。所以说,有国家者,必不可以利为利,但当以义为利也。通看这一章书,可见治平之要,只是一个絮矩。絮矩之事,不止一端,而其大者,则在用人理财,用人理财皆与民同,不私一己,便是絮矩。然其本,则日慎德、日忠信,又在人君自明其德,自诚其意,方才知得千万人之心。即一人之心,而能以我一人之心,为千万人之心,此又絮矩之本,惟圣明留意焉。

上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P16-20

序言

《四书》是我国古代四位大儒家孔子、孟子、子思、曾参的代表作。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刊刻问世。

《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明大厦的主要支柱,曾成为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教科书,也是国人必读之经典。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梁启超先生曾说,《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

这部《四书直解》(原名《四书集注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宰相)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而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十岁,张居正用《四书》教育皇帝,要让万历皇帝做一个象唐太宗那样开明的君主。讲经同时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和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2岁考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湖广巡抚顾辚认定他是高才,只因其年少尚须磨炼,有意未让其中举。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初年为首辅。当时明神宗(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前后主政十年,他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了赋税制度,明朝这十年堪称政治最清明、国力最强盛时期a万历十年(1582年)卒,追赠上柱国衔,谥号“文忠”,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据《康熙朝实录》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684年6月12日),康熙帝在批牛钮、徐乾学等讲官的奏折里写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该书曾在明代多次刊刻,清康熙内阁学士徐乾学(江苏人,康熙九年进士,刑部侍郎)又将此书翻刻并作序。序中评道:“盖朱注以翼四书,直解又所以翼注。”该书在清代一直作为八旗子弟的国学教材。

今本《四书直解》,以清八旗经正书院刻本(徐本)《四书集注直解》二十七卷为蓝本整理出版。八旗经正书院(原八旗书院)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是清王朝八旗子弟学校名。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领悟儒家的四大经典著作,还可以了解当时皇家的教育情况,对提高行政领导艺术亦极有参考价值,所以说更是当今国学入门的最好读本。在整理、校核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编排。竖排繁体改简体横排,以适当今读者。原书编排为1—27卷本,为保原书之原貌未改变顺序,但为适当今读者之便,此次编排《四书》均加入了排次(如:论语卷一、孟子卷三等)。

2.汉字简化。以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文字使用规范条例》、《简化字总表》为基准,以《辞海》、《汉语大字典》为依据,未尽之处,仍依古籍整理通例处理。

3.古版混刻字。一律改为规范字。通假字除含义相当确定而改正外,一般保留繁体时的原貌(未改为规范字)。

校核《四书集注直解》,并非易事。校核组各位同仁皆尽心尽力、悉心订正,但不免仍有谬误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王岚 英巍

2009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