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是八路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军锋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军锋主编的《我是八路军》从作者历时数年采访的400多位八路军老战士口述素材中,按专题精心选编,从亲历者的角度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真实还原在前线、后方、抗大、兵工厂等各条战线的八路军老战士以及国际友人等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及生产生活情景,同时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根据地人民与八路军战士之间深厚感人的军民鱼水情,对读者了解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继承革命前辈勇于牺牲的精神,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内容推荐

从张军锋主编的《我是八路军》中,读者不但可以领略到抗日战争各个方面汇聚而成的全貌,领略到八路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领略到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遭遇的空前耻辱和惨痛代价,更能领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顽强不屈的精神是战胜日本侵略者最重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今天已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目录

从平型关大捷到转战冀西

从平型关大捷到鲁中根据地的创建

从抗日誓师到开辟冀南根据地

一二九师和刘、邓首长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英雄的骑兵团

震撼人心的冀东大暴动

在武术连与鬼子血战

从河北游击军到冀中独立四团

大“扫荡”里的生死记忆

在太行山上的战斗历历在目

随平山团转战晋西北、雁北

忆马本斋和冀中回民支队

一二〇师在冀中打的三个漂亮仗

反“扫荡”中群众掩护我一次次脱险

从延安到齐鲁

五过平汉路

忆反战同盟里的七位日本朋友

忆左权牺牲

怀念爱妻李林烈士

三个亲人壮烈牺牲

生死七昼夜

腊梅、英子和康大妈的故事

在鲁中的两次惨烈突围

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

王门村地下医院

延安电影团在前线

木刻工作团和文艺座谈会

回忆在抗敌剧社的战斗岁月

试读章节

我们在敌人的后边。他这个旅团,就是这个右路的左路,把蒋介石两个师给打败了。敌人一个连对国民党军一个团,他可以打败中央军的一个师,中央军还武器好呢。这边呢,川口,日军守住了,我们在后边,敌人走一点,我们就跟一点,离他稍微远一点。

大麦角那个村子,敌人在一个稻场里边把老百姓全部杀了,那是我第一次见日本人杀人最多的地方。这个场子里边,尸首全部埋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那时还跑了几个,日本骑兵就追上去,有的砍劈了,有的就把脑袋砍下来了。那路上,杀了好几个人。我们到了村子就想找老百姓问情况,可怎么这个村一个人也没有。在一个小山坡上我们找到了一个中年妇女,我们问她怎么回事,她不说话,就是哭。

了解情况后我们往前走了十几里路,翻过了一座山一看,好家伙,前边有个小庙,小庙下边可能是敌人的旅团部了。前边就是炮兵,炮摆了一大溜,都摆开了。当时我们是一个团,师部在后边,六八六团呢,跟日本人这一路下去了。当时团里考虑,打吧,消灭不了他,我们就两个营,二营还没有枪,没办法。如果吓唬他一下,却消灭不了他呀,反过来可能暴露我们后边的师部。敌人一个旅团,两个连队,摆开了的,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团,所以不敢打。

我们就往后撤。我们从那里一出发,就让二营单走,他没有枪呀,就几个干部有几支手枪和盒子枪。他们赶到一个什么地方呀,就集体Ⅱ昌歌、喊口号什么的。正好这个时候,阎锡山要调到洛阳到第一战区当司令长官去。敌人这一路往下去打临汾,这里不能走,往南过不去了,阎锡山就准备从这里过黄河,从延安那边走。敌人的炮声一响,他那个警卫营就吓得要命。正在这个时候,他们从我们部队这地方经过,要从黄河渡口过,二营在那里唱歌喊口号,情绪非常高。他们问那是什么部队呀?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你们没有枪呀?我们那个老二营留在晋察冀了,没有来。

阎锡山就训导自己手下的部队,说人家(八路军)一支枪都没有,多高的情绪呀,哇哇地叫,你们听到枪炮响就沉不住气了。当时他带着一个警卫营,冲锋枪都挺好的。听说到了延安以后,他把我们这个营没有枪的事就给毛泽东、朱德他们讲了。他说你们部队就是好,没有枪都不怕。

虽然我们没枪,但是我们不怕日本人。再说这个纵队以后怎么办呀,没有枪呢。那是敌人南下以后,就没有直接从黄河边上来,我们转了一圈后,有些地方打了他一下,有些地方袭击了他一下。不打,我们消灭不了他,尤其是靠西的他的第二个旅团,敌人坐着汽车这么穿过去,但是到山坡下。他们上不去了,就在底下集合,好几千人。我们一营、三营营长是刘庆春,在离开敌人一二百米的地方隐蔽着,他对团里说只要你一声号令,我这轻重机枪就开火。当时团长这么一看,敌人有好几百辆汽车,那么好的武器,消灭不了他,这不是白搭吗。敌人一个旅团,一二百辆汽车,我们不敢打,只能看着他们抓老百姓的鸡,撞老百姓的门窗,烧火做饭吃。大家隐蔽在那个地方,心里是很难受的。看着敌人却消灭不了,他们的人比我们加上师部的还多,师部还在山后头,所以那一次也没有打成。

国民党说你们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经常拿这个来说事儿。不能击呀,我们击的话,就把自己的命也丢了。我们就是凑个边,不能碰到敌人一个旅团我们也去打呀。敌人汽车走不了了,就在村子附近做饭休息,我们隐蔽了六七个小时,从早上到下午,等他们吃完饭以后开着汽车又回去,回到了那个叫双翅镇的地方。在冀西地区,因为武器弹药方面的原因,我们没有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新组织的营后来是怎么有了武器呢?行军的过程中,遇上一个当地人说村里窑洞里头有枪,他们就去了那个村子。营里边考虑这枪要不要,营长说,不要白不要。

P12-13

序言

真实的抗日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曾经与日寇打游击、拼刺刀、在战场上多次较量过的八路军老战士应该最有发言权。他们目睹过野兽一样的日寇对无辜百姓的屠杀,经历过亲密战友牺牲在日寇的炮火之下的惨痛。而身体内隐隐作痛的日寇弹片,经常在提醒着,他们是战争的幸存者,不要忘记这场战争。

再现战争的电影,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已有太多。无论它们呈现出的故事如何精彩,细节如何惊心动魄,对于从炮火硝烟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战争幸存者来说,可能都太虚假,带着后人太多的臆断和想象。

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抗日战争是漫长而艰难的,远远没有电影那样充满着戏剧性,也并非时刻都面临着生死考验,也没有那么多胜利的喜悦。他们记忆中,更多的是对日寇暴行的痛恨、对亲人战友深深的缅怀和在根据地度过的那些最艰难的日子。他们脑海里常常会闪现这样一些记忆的碎片:在寒冷的冬夜趟过冰冷刺骨的河水,为躲避日寇的追击一路奔跑反“围剿”时化整为零,三五个人躲在山洞里等待的饥饿和煎熬:两个日夜相伴的战友在田垄上面红耳赤地争吵,一颗炸弹落在身边,和他吵架的伙伴顷刻间被炸成碎片……当然,还有养伤的日子里面庞红润的女护士带给他异性的悸动,落队后一个人在漆黑的山野里和狼的嚎叫中无望地等待,房东大娘做的那碗冒着热气的面条和香喷喷的葱花。

这些片段的叙事,并不是我凭空的想象,而是老人们和我面对面的讲述。这样的讲述,有时候会持续两个小时或一个上午,有时候会持续两天,有时候会反复多次。老人的回忆中更多的是日常、琐碎的生命记忆,因为没有任何修饰,平实的叙述才常常猝不及防地使我受到心灵的撞击,并从中领略到战争残酷的真相。

或许是战争过于惨痛,不少老人们一开始选择了“拒绝”采访,因为他们并不愿意打开这些惨痛的记忆,讲述这些“惨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折磨。在家人和我们“给后人留下真实历史”的劝导下,老人们答应讲一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会彻夜难眠地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采访一开始,老人家对摄像机还有点不习惯,但很快,随着记忆大门的打开,老人们就会完全沉浸到回忆中,不愿意被我们打断,忍不住要把沉淀多年却并未“冰冻”的回忆和“块垒”倾泄而出。他们的讲述不是“津津乐道”的“表功”,而是努力搜寻沉淀在心灵深处最真实、最难忘的战争记忆,讲到高兴时禁不住手舞足蹈,讲到悲痛时或哽咽难言,或老泪洗面,甚至痛哭失声。

这些讲述被拍摄成影像,又被整理成文宇。如果,你听到的是一个人的讲述,你的新鲜感是肯定无疑的,但是当你面对的是几百个老人的讲述,你敏感的神经肯定会被有些冗长、杂乱的回忆弄得疲劳而迟钝。但是,当这些讲述被编辑成纪录片,编辑成厚厚的书稿时,这些碎片式的回忆便连缀起来,成为一座用个体生命砌筑而成的纪念碑。

2005年8月,河北电视台完成并播出了1 8集文献纪录片《八路军》o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那些接受我们采访的400多位八路军老战士,他们大都带着战争留在身上的弹片、伤疤,带着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带着对日寇的愤恨,带着胜利的欣慰,甚至没有看到节目播出,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幸好,我们的作品和大量的采访影像保留了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成为抗日战争微观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随着这批八路军老战士的逐渐离世,当面聆听他们的战争回忆已经成为奢望。

由于工作的原因,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有幸采访过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有的还不止一次。直到今天,我还在不间断地整理他们的采访素材。而采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细节,观看采访影像、阅读和整理采访口述文字时一次次忍不住潸然泪下的心灵撞击,也化作我的人生记忆,融入到我的血液里,成为我在纪录之旅上默默前行的动力。

八路军老战士的口述文字,曾经于2005年和2015年两次出版。此次出版,是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请,从400多位八路军老战士的采访中,选编出精彩的数十篇。从这些文字中,读者不但可以领略到抗日战争各个方面汇聚而成的全貌,领略到八路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领略到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遭遇的空前耻辱和惨痛代价,更能领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顽强不屈的精神是战胜日本侵略者最重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今天已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关于口述文字整理的过程和问题,在过去两个版本的序言和后记中都做过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在这里,要再次感谢纪录片《八路军》摄制组和参与八路军老战士口述文字整理工作的同志们,大家共同地付出成就了八路军口述这一很有意义的工作成果,为历史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献记忆。而整理好、保存好、宣传好这些口述史料,则是对接受过我们采访的八路军老战士最大的尊重、最好的感谢和最有意义的纪念。

张军锋

2017年盛夏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2:32